第346章 陛下,夏言当诛!(1/3)
岁月无痕,春来夏去又一年。
大明帝国走到现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寰宇之内依旧是歌舞升平。
有人说新王朝建立后就会开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改革与稳定秩序则是一个逆熵的过程。
朱厚照即位以来一直在抑制熵增,不过朱厚照不知道在自己之后,会不会结束抑制熵增的过程,让王朝继续开始趋向于无序与混乱的状态。
好在现在天下依旧是太平无为之时,儿孙也只有儿孙福,朱厚照也无法去掌控后世,现在的他也只能做好当下,珍惜自己最后的晚年时光。
廷推的舞弊让朱厚照发现了新崛起的商人阶级越来越明显的争夺政治权力的迹象,他也严肃地处理了一批倒在商人阶级糖衣炮弹下的官员。
但作为皇帝,朱厚照除了涤除造成熵增的因素,还得重建更易延缓熵增的制度。
为此,朱厚照特地召见了内阁阁臣先议议此事。
大明现在的朝政体系其实算不上很完善,虽说近卫军各部已经专门独立出去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内阁也已经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吏部成为最高人事管理机构,都察院成为最高监察机关,刑部与大理寺成为最高司法机关。
但朱厚照并没有一套和自己一起在整个帝国军政方面谋划全局的班底。
现在主要是内阁阁臣还在充任着这个角色,毕竟内阁阁臣负责帝国行政,更清楚帝国社会现状。
“廷推舞弊一事,暴露了很多问题,最为人警惕的是,商人干政!一个侯路,不过是一介普通商人,居然能操纵内阁阁臣之选!若非朕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
朱厚照说了一句,便问着内阁阁臣夏言与徐缙:“两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夏言也看出了廷推的弊病之处,他不得不承认,时代的确变了,在弘治时期,天下商人势力不及现在,廷推无疑更易廷推出能臣,而现在,商人势力几欲与权贵对抗,在江南,富贾巨商甚至已能以罢市威胁官府,如今廷推被商人操控,使官员中尽是商人子弟自然是在所难免。
所以,夏言也希望皇帝陛下能收回太阿之权,直接下中旨任免官员,当然,这种任免自然难免有失客观,毕竟帝王也不可能对天下数万官员了如指掌,因而,在夏言看来,最多可以由重臣荐举,皇帝任免。
但重臣荐举的话,又难免会因为皇帝过于器重一名重臣,而因这重臣的影响而失去理智地去任免官员。
所以,夏言觉得廷推还是要有,但不能让太多的人参与廷推,因为让太多的人参与廷推事实证明并没有避免商人通过行贿等方式干政,而让少数的重臣廷推,则更易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因为一名重臣基本上都是代表一方的利益。
“陛下,太阿本为陛下所独掌,然万几冗务,已使陛下无闲暇之时,由廷臣推选,自是公允合理,然参与廷推者太多,则难免使陛下不知所有廷推者是否一心为公,故臣建议设立议政处,且定期任命一批重臣担任议政大臣,由陛下和议政大臣廷推官员和决议要事,议政大臣与天子为奇数,议政大臣一人一票,天子作最后决议!”
“为防议政大臣专权擅政,故每任议政大臣任期不得过十年,每隔五年,天子需重新任免议政大臣,以防天子偏重于一人过久也,而议政大臣当不过九人,如此,天子方能知其根底,察其动态,且既为议政大臣者,自为国家重臣,且有德者方可居之,自然会以江山社稷为念,君王之恩义为重!”
夏言这时候上前禀道。
议政处?
议政大臣?
朱厚照想了想,也明白了夏言的意思,大明无宰相制度,也就意味着没有决策机关,内阁本虽然有这个作用,但并不能直接代表相权,对于一个超级帝国而言,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决策机关的确是不行的。
自己这个皇帝年轻的时候还好,精明强干,可以自己充任决策者。
但自己现在年纪大了,而且,后世君王难免有懒怠者,有一个决策机关替皇帝管理天下自然也是为了避免天下失去秩序或者被商人所趁,但是,有宰相就意味着会有权臣出现,就意味着会篡位,而夏言的办法限制议政大臣的任期与时间。
朱厚照能猜到夏言的这些建议肯定是受圣学里关于一种国家运转模式的理论的影响,而提出了这种办法。
不过,朱厚照也得承认夏言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他依旧是让皇帝直接任命议政大臣,这样虽说的确也是出于保障皇权独秉乾坤之权的目的,但这样也依旧无法避免如果一任皇帝昏庸以主观情绪去任用佞臣小人为议政大臣的话,岂不是依旧会让帝国没有一个良好的领导机构。
这个依旧得考验皇帝能不能选后一任储君。
当然,朱厚照理想中的结果是,即便真按夏言这样来建立议政大臣制度,那么,议政大臣也不因由皇帝任命才是,即便是皇帝也不要靠家族继承制度成为皇帝才是。
但是,朱厚照真要这么说的时候,徐缙就已经先站了出来:“陛下,夏言当诛!”
徐缙这句话着实把朱厚照吓了一跳,夏言自己也目瞪口呆起来,惊愕地看向徐缙。
朱厚照最先冷静了下
大明帝国走到现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寰宇之内依旧是歌舞升平。
有人说新王朝建立后就会开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改革与稳定秩序则是一个逆熵的过程。
朱厚照即位以来一直在抑制熵增,不过朱厚照不知道在自己之后,会不会结束抑制熵增的过程,让王朝继续开始趋向于无序与混乱的状态。
好在现在天下依旧是太平无为之时,儿孙也只有儿孙福,朱厚照也无法去掌控后世,现在的他也只能做好当下,珍惜自己最后的晚年时光。
廷推的舞弊让朱厚照发现了新崛起的商人阶级越来越明显的争夺政治权力的迹象,他也严肃地处理了一批倒在商人阶级糖衣炮弹下的官员。
但作为皇帝,朱厚照除了涤除造成熵增的因素,还得重建更易延缓熵增的制度。
为此,朱厚照特地召见了内阁阁臣先议议此事。
大明现在的朝政体系其实算不上很完善,虽说近卫军各部已经专门独立出去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内阁也已经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吏部成为最高人事管理机构,都察院成为最高监察机关,刑部与大理寺成为最高司法机关。
但朱厚照并没有一套和自己一起在整个帝国军政方面谋划全局的班底。
现在主要是内阁阁臣还在充任着这个角色,毕竟内阁阁臣负责帝国行政,更清楚帝国社会现状。
“廷推舞弊一事,暴露了很多问题,最为人警惕的是,商人干政!一个侯路,不过是一介普通商人,居然能操纵内阁阁臣之选!若非朕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
朱厚照说了一句,便问着内阁阁臣夏言与徐缙:“两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夏言也看出了廷推的弊病之处,他不得不承认,时代的确变了,在弘治时期,天下商人势力不及现在,廷推无疑更易廷推出能臣,而现在,商人势力几欲与权贵对抗,在江南,富贾巨商甚至已能以罢市威胁官府,如今廷推被商人操控,使官员中尽是商人子弟自然是在所难免。
所以,夏言也希望皇帝陛下能收回太阿之权,直接下中旨任免官员,当然,这种任免自然难免有失客观,毕竟帝王也不可能对天下数万官员了如指掌,因而,在夏言看来,最多可以由重臣荐举,皇帝任免。
但重臣荐举的话,又难免会因为皇帝过于器重一名重臣,而因这重臣的影响而失去理智地去任免官员。
所以,夏言觉得廷推还是要有,但不能让太多的人参与廷推,因为让太多的人参与廷推事实证明并没有避免商人通过行贿等方式干政,而让少数的重臣廷推,则更易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因为一名重臣基本上都是代表一方的利益。
“陛下,太阿本为陛下所独掌,然万几冗务,已使陛下无闲暇之时,由廷臣推选,自是公允合理,然参与廷推者太多,则难免使陛下不知所有廷推者是否一心为公,故臣建议设立议政处,且定期任命一批重臣担任议政大臣,由陛下和议政大臣廷推官员和决议要事,议政大臣与天子为奇数,议政大臣一人一票,天子作最后决议!”
“为防议政大臣专权擅政,故每任议政大臣任期不得过十年,每隔五年,天子需重新任免议政大臣,以防天子偏重于一人过久也,而议政大臣当不过九人,如此,天子方能知其根底,察其动态,且既为议政大臣者,自为国家重臣,且有德者方可居之,自然会以江山社稷为念,君王之恩义为重!”
夏言这时候上前禀道。
议政处?
议政大臣?
朱厚照想了想,也明白了夏言的意思,大明无宰相制度,也就意味着没有决策机关,内阁本虽然有这个作用,但并不能直接代表相权,对于一个超级帝国而言,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决策机关的确是不行的。
自己这个皇帝年轻的时候还好,精明强干,可以自己充任决策者。
但自己现在年纪大了,而且,后世君王难免有懒怠者,有一个决策机关替皇帝管理天下自然也是为了避免天下失去秩序或者被商人所趁,但是,有宰相就意味着会有权臣出现,就意味着会篡位,而夏言的办法限制议政大臣的任期与时间。
朱厚照能猜到夏言的这些建议肯定是受圣学里关于一种国家运转模式的理论的影响,而提出了这种办法。
不过,朱厚照也得承认夏言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他依旧是让皇帝直接任命议政大臣,这样虽说的确也是出于保障皇权独秉乾坤之权的目的,但这样也依旧无法避免如果一任皇帝昏庸以主观情绪去任用佞臣小人为议政大臣的话,岂不是依旧会让帝国没有一个良好的领导机构。
这个依旧得考验皇帝能不能选后一任储君。
当然,朱厚照理想中的结果是,即便真按夏言这样来建立议政大臣制度,那么,议政大臣也不因由皇帝任命才是,即便是皇帝也不要靠家族继承制度成为皇帝才是。
但是,朱厚照真要这么说的时候,徐缙就已经先站了出来:“陛下,夏言当诛!”
徐缙这句话着实把朱厚照吓了一跳,夏言自己也目瞪口呆起来,惊愕地看向徐缙。
朱厚照最先冷静了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