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3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不等宋时敬,先将手中杯酒一饮而尽,感情澎湃地吟诵道:“天公不悯,落雨如悬河泻注;小民唯艰,田亩成汪洋泽国……”
    文人激情上来时,华章从心底喷薄而出,和平常坐着写的东西不一样。但这种灵感也是转瞬即释,若不记下来,回头他们自己平静下来就要忘了。
    宋时听了几句便即叫人送上纸笔,按着自己这些年背论文摸索出来的记忆法,在纸上记下关键锚点。几个有捷才的书生们只管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背文章,没有捷才的则在座上瞑思苦想,个个脸上都是忧国忧民之色,把这场聚会的档次都提高了不少。
    这顿饭吃完,螃蟹难得的没吃净,倒是作出了一摞纸的文章。
    众生员激情之下,作文的效率比干憋的那一上午都高,待宋时慢慢还原出全文,对比之前的原稿,都有种“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感觉。
    林廪生激动地说:“往日我在家、在学校作文都常有文思迟滞之感,今日竟是文思涛涛而来,佳句信手拈来,竟都不似我作的了!宋贤弟这院子里莫不是沾了什么神仙气,专能叫人开窍?”
    不少位生员都有如此感慨,迷信些的就以为是他们为灾民请愿,神仙降福庇护他们;不迷信的就以为宋时是个能考到院试前三的大才,他兄长也是个京里来的才子,他们必定是沾了这两个人的文气。
    宋时心里默默答了一句:“这叫头脑风暴。”
    上辈子他们旅行社的营销总监——就他同班同学——自打看了几本畅销书,没事就爱带着策划、设计们开个碰撞会,老说搞个头脑风暴能出好策划。
    当时没看出多有用来,穿越十八年之后倒看出来了。
    他没打碎众人的幻想,甚至十分热诚地鼓励这些人再想忧国忧民、作诗作文时都来找他。他默好的稿子也分发给了众人,嘱咐他们回去用心誊缮,署名押章,回头他这边再凑些里老乡民的请愿书,还要集起来交到府里。
    若大家实在爱这些文章,等朝廷赈济的事定下来了,他就出工出料将其集结成册,回头有机会修县志,说不定还能在人物或艺文志里添上他们的名字呢。
    一句话就激起了众书生立功立言的心,回去各各写文章、捐粮草物资不提。桓凌也作出了一篇文章,却不想给书生看,而是等众人都走了,才提笔写下来。
    不是骈四骊六、以情夺人的文章,却比那些华丽词章更深刻写出了水患之害、百姓之苦。而且这一篇还是宋家眼下就得用之物——他是按着县令口吻,替宋大人拟了一篇向上司说明灾情、请朝廷赈济灾民的详文。
    宋时拿过那篇文就不舍撒手,说了一叠声“谢”,还怕不够诚意,又说:“回家再请你吃螃蟹。”
    桓凌含笑摇头:“蟹虽好吃,剥起来却麻烦。我自己不大会剥这个,也不舍得你那拿笔的手给我剥壳剔肉。我只要有枣泥月饼、烧酒就好,剩下就便客从主便,听凭三弟安排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笋真如土,江鱼不论钱。作者袁宗道
    第22章
    中秋节当然得吃月饼。
    宋家的厨子是京里带来的,会做枣泥、豆馅、五仁、青丝玫瑰冰糖馅的月饼。宋时跟着兄长们读书时,哪年中秋,偶然想起上辈子流行蛋黄莲蓉馅月饼,还提点厨子用咸蛋黄和真正的白莲蓉做馅,复制出一款酥皮的蛋黄莲蓉月饼。
    这个馅在现代就风靡全国,拿到郑朝也惊艳了宋家和他们家邻居、亲友、上司同僚好多年,一直是他们家送礼的私淑佳肴。他们自家过节团圆的时候,大半儿月饼也都是莲蓉的,其他馅的不过应点着做几个。
    但如今桓凌开口点了枣泥月饼,宋时便叫庄户给家里捎了口信,叫厨子用家里送来的金丝小枣蒸馅,精精致致地烤一盘枣泥月饼——顺便也给他烤几个五仁的。
    他虽然喜欢蛋黄莲蓉月饼,可那馅儿得配广式月饼皮,换成酥皮的总觉得像在吃蛋黄酥,没有过节的感觉。不过广式月饼皮得到清末才有,他也舍不得为口吃的动珍贵的晋江余额,索性就改吃最有中秋气氛的五仁月饼。
    其实五仁月饼也挺好吃,自己家做,把馅里不好吃的都剔掉,剩下的不就是好吃的了吗?
    不加冬瓜条、青丝玫瑰,单用猪油拌合冰糖、核桃、松子、杏仁、芝麻等坚果碎,拌上炒熟的重箩白面,裹上猪油白糖调的酥皮烤熟。这样调出来的的馅格外酥松,不会香得冲人;月饼皮不大甜,但刚出炉时沾手就碎、入口即化,配着香甜又不油腻的馅料味道正好。
    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宋家厨子烤好了小主人点的月饼,蒸了半篓螃蟹,又杀猪宰羊,备办下满满一席北直隶口味的大菜。
    桓凌虽是京里人,但北京离保定又不远,口味也差不多。宋家这一桌樱桃肉、炖干肘、东坡肉、火烧羊肉、八宝酿鸭子……倒比水灾里李行头精心做的百合燕窝、鱿鱼卷、香糟鱼、虾圆、清蒸淡菜之类看着就顺口。
    虽没有燕鲍翅肚这种压席大菜,可这是自家人吃饭,讲究那么多干什么?
    自家人。
    中秋宴上没请客人登门,只宋时一家三口儿与桓凌而已。他们是自幼登堂拜母的交情,宋县令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