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23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场审判后,王家嫡支父子皆投入狱,父亲犯了真犯死罪,儿子判了杂犯死罪,倒还有机会赎刑。嫡支摧折严重,庶支也有不少因犯罪被抓被抄的。更可怕是《白毛仙姑传》传唱遍了全县,黄钦差与宋青天审判王家家主的故事飞快地被改编成了小说、唱赚、诸宫调,甚至已有班子排起了南戏。
    那些没被抓的庶支也人心惶惶,一力地要和嫡宗分家。而他们与主支共同的长辈早已过世,嫡系无可阻拦,只能看着这个饱经风浪的大族倒在了新泰二十年秋这场百年不遇的暴雨中。
    王家倒下后,便是全家被扣拿,背着意图囚禁巡按御史罪名的林家。而后则是同往省城诬告武平知县,与林家合谋蒙蔽御史的陈家、徐家。他们之下又有替他们写文章诬陷宋县令的许多生员和监生,再之后是放高利贷的银柜、钱桌,受大户雇佣逼勒百姓的无赖、打手……一层层地往下抓查。
    武平县大户倒下一片,生员也剥了不少,监狱里却挤得满满腾腾,只得临时加盖。
    黄大人断案时只顾要做青天,回过神来才发现黜落的生员太多,定罪的大户太多,年底将这些填到考绩表上,却是要影响宋县令考核成绩的。
    他看着县衙里工匠们和着水泥、砂石,一层层往上砌砖,带着几分歉意对宋县令说:“大令不必担心明年的吏部大计。本院过后便会写一篇奏书递上中疏,说明这桩大案内部实情,不教影响你明年的考评结果。”
    宋县令感动地说:“大人为下官的用心,下官实无以为报!武平治下出了那些不遵律法、不恤百姓的豪强,原就该有下官一力担责。如今得老大人替下官与百姓做主,当堂判了他们的罪,已是我武平上下之福,新民又何敢叫大人为了下官担这些责任?”
    黄大人就喜欢他这样勤恳又老实的官员,闻言含笑摇头:“本官巡按福建,无论军民大事,自然都是本官分内职责。宋令不必总是这样谨慎,我看你令郎好聪明一个学生,都叫你言传身教,教得迂腐了。”
    对了,他现在去哪儿了?
    宋时是比他父亲强得多的,他父亲一味的老实谨慎,这个儿子虽然叫父亲教得有些拘礼,但看他布置出的屋舍、车子,平常吃用的小东西,皆可看出这学生是个不俗的人物。
    还有那《白毛仙姑传》。依他的推断,那诸宫调唱本的词句或许不是宋学生写的,却一定是他主编出来叫人传唱的。
    那日他审完王家不久,市面上便有人传唱《白》传的新词,其中就有个黄钦差到县里巡按,又有个府里来的都捕桓通判。这还不算什么,那些小民在向黄青天、不,黄钦差告状时,唱词分明就是堂上状词改写的!
    不是宋时,又有谁能看到状词?若说是在堂下听说的,除了他,又还有哪个苦主或受审的书生在那时候还有心记词编曲?
    他早疑心是这学生!
    这个宋学生排出的《白毛仙姑》传直开阔了诸宫调的气象,道尽了百姓疾苦,官员职责,一洗那些只唱私情密爱的颓靡。别人若排一出能叫人传唱的好戏,都恨不能将名字传得天下皆知;《白》传作得连他这惯见佳作的天子近臣、都察御史都爱听,他倒还遮遮掩掩,不肯亮明身份,也不知在害羞什么。
    黄大人轻哼了一声,问宋县令:“令郎何在?今日县里又不放告,也无甚卷宗要看,何不将子期叫来陪咱们说说话?”
    “这,”宋县令有些意外,歉然道:“下官今日不知老大人要见他,便放劣子出城去了。”
    出城?这武平县冬日里阴冷寒湿,也没什么好花木景致,有什么可出城的?
    “今日桓世侄到城西丈量土地,重理鱼鳞册,小犬也带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人跟着过去了,说是要搞什么‘三下乡’。”
    第38章
    什么叫“三下乡”?难道前头还有一下乡、二下乡?是从填河堤、打救灾民那次算起么?
    宋县令也说不大清楚,只说:“唉, 劣子其实带了些西瓦子说话、唱曲儿的人, 找下官借了县里的医官, 又自去寻了几个郎中,听说还要带上驿站养马的兽医……下官亦不知他弄什么, 只知道是跟着桓通判一道去的。”
    好在他还知道带上足够的民壮。
    只要儿子安全无虞,宋县令素来是不管他做什么都支持的。而且这回他是跟着桓凌的丈田队伍出城去,队伍里有府县两级的快手, 护住他这宝贝幺儿不成问题。
    黄大人听了宋县令的解释, 倒越发有兴致, 负手笑道:“左右今日衙门也无大事,索性本院也做一回亲民官, 去看看那‘三下乡’。”
    正好还有微服私访用的黑篷车在县里, 比从官车低调、方便。黄巡按便叫人套上马, 车窗内加装上不挡视线的黑色细纱帘, 搁上罩着铜丝罩的炭盆,又带着田师爷微服出城去了。
    出城西十里, 便有灵洞山、双豸山。一处是道教洞天, 一处双峰并立, 直插天际, 又有宋时遗下的书院旧址, 都是值得赏游的名胜。虽然现今已入冬,山里的天气定是阴寒刺骨,不适合亲自攀山赏景, 但福建这边四时长青,山上又有经霜的红叶,衬着灵洞山峻挺的红色岩壁,只坐在车里远望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