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75节(2/4)
如前,总想安置好你们兄弟才能放心。你既然爱这泰山之地,朕便成全你,改魏王封号为鲁王,就在泰山脚下就藩……”
他满心怜子之情,温言缓语,却令魏王胸中如浇冰水:“……为你弟弟们就藩做个榜样。”
第286章
新泰廿九年正月,天子令鲁王就藩泰安, 并从鲁王始, 诏令已成亲开府的诸王各自出京。
也恰在此际, 西征大军于和宁城奇袭鞑靼王庭,凭精锐敢战之士与精良的神器歼其精锐将士万余口, 俘获虏酋与后妃、公主、王子、亲贵、属官等逾数千人。其下还有男女部民共计四万余人、战马两万匹、骆驼四千匹、牛羊七万余,粮食辎重无算……
齐王亲自披甲上阵,在硝烟战火中寻得虏王玉玺、敕符, 彻底斩断其余王公贵戚借此自居正统, 重新统一各部的可能。
然后便是设坛祭祀, 封狼居胥。
他们在鞑靼圣山封禅之际,也正是天子从泰山归来之时。
狼居胥山离京师有四千里之遥, 草原地形又复杂难行, 消息传得极慢。直到天子御驾还京, 诸王亦已各自离京赴藩地, 这场大胜的消息才传回京中,不久齐王、监军杨荣、辅国公等一干将领便押解虏酋与后妃、众臣一干人等进京献俘。
西北大胜之喜霎时间便压倒了诸王离朝的悲伤。
大郑立国百四十余年, 这些虏寇始终在大边之外游走, 对关内百姓虎视眈眈。大郑国力强盛时, 他们安居草原, 向大郑称臣、求开榷场互市;一旦边防稍弱, 这些部族便悍然反目,踏破边关大肆烧杀抢掠,将青壮男女掠回草原作奴隶……
如今终于擒其首脑、断其祸根, 将其王室以下全数押解回京。当中挟裹着的,被虏寇掳去多年的边城百姓终于得以回到关内,或许还能带着父母亲朋的骨殖还乡下葬,以慰其在天之灵。
杨监军等人考旧年战事,还问出了许多旧年战争中被虏寇挟裹,下落不明的文武官员的结果。那些战乱中被杀的、殉节的、被掳后不屈而死的将士、文官在多年后终于得以正名,军中已记了花名册,归朝后还要为这些忠烈请功,送一道旌表、一副衣冠还乡,供其亲友寄托余哀。
边关从到京城,从民间到军中,不尽悲声中掺杂着亲眼见到虏寇覆灭,以血还血的痛快与释然,更有对多年战乱终于平定的庆幸与感恩。
从今以后应是天下太平,他们可以安安生生地把眼下的好日子过下去了。
这一场场悲欢都被齐王众人记在心里,传回京师,讲到天子面前。新泰帝敛容听着杨荣与辅国公等人秉报战绩与事后查出的这些忠烈事迹,眼中迹有细碎微光闪动,沉声吩咐:“使人在和宁立碑记传,将这些忠烈之士与立下战功的将士共题碑上。无论早年殉国与此战中殒身的将士一并加厚封赏,得胜还朝的再加一等。”
内阁、兵部诸臣出列领旨,与杨侍郎、成国公、辅国公等人一起退回原班。齐王则排众而出,双手献上了自己从王帐中翻出来的鞑靼宝玺,向父皇细细说了冒着硝烟寻得此物与虏廷敕符的经历。
他父皇听得又骄傲又后怕,想教训他不该以身犯险,又不舍得让儿子在众臣面前失了脸面,便将教子之事推后,只夸他胆大心细,寻宝有功,不负父皇的期待。
齐王意气风发地站回班里,天子抚着总管太监送上的玉玺,亦是满面华光,朗声道:“上天佑我大郑,才恰在元月新春之际,朕封禅泰山、太子告祭天地列祖之时得了这样的大胜。而今众将士得胜而归,朝廷自当不吝封赏,以酬他们的功绩。”
至于齐王,也不必朝廷共议,他便当面下了谕旨,令齐王就藩汉中,三代以内不降等袭爵。
齐王原本的封地该在青州府,虽也是水土丰美,商路繁华之地,可又怎么比得了汉中这天下瞩目的地方?汉中府不光是产嘉禾的源头,且因其工业兴盛,名匠纷涌,新巧之物亦层出不穷,早盖过了苏州的风头。
能在汉中开府,实比去江南、湖广等地就藩更实惠。
然而齐王刚刚大破虏廷,封狼居胥,正是意气风发,不愿图安稳的时候,主动向父皇请命:“如今万里草原皆属我大郑,何必仍只在大边内拣寻封地?儿臣愿请命出驻草原,为父皇另辟一省!”
他连太子之位都不屑与皇兄争,又怎么肯到皇兄曾留居多年,处处带着他影子的地方就藩?
就算那地方是宋三元亲手建成天下名城的就不行。他要选地方就藩,定然是去他亲手打下的草原从头开始!
只要把陕西那些能干的官吏,汉中学院的精英学子借给他,他定能在塞上重建一座……不,建一片比汉中更繁华的城池!
他神色坚定,跪在殿头深深叩头,新泰帝也被他这志气打动,赞许道:“好,不愧是朕的大将军王!我儿既有如此志向,朕便从你的心愿,将丰城作你的藩地,许你从从京中带一镇兵马戍卫,再往汉中挑选学生、工匠重修此城。”
丰城是辽国所建,地处大青山脚下,西连河套,南临黄河,有千里沃土,宜耕宜牧。丰城之“丰”也可算嘉号,齐王要在草原上选封藩之地,这城正是难得合适的地方。
他满心怜子之情,温言缓语,却令魏王胸中如浇冰水:“……为你弟弟们就藩做个榜样。”
第286章
新泰廿九年正月,天子令鲁王就藩泰安, 并从鲁王始, 诏令已成亲开府的诸王各自出京。
也恰在此际, 西征大军于和宁城奇袭鞑靼王庭,凭精锐敢战之士与精良的神器歼其精锐将士万余口, 俘获虏酋与后妃、公主、王子、亲贵、属官等逾数千人。其下还有男女部民共计四万余人、战马两万匹、骆驼四千匹、牛羊七万余,粮食辎重无算……
齐王亲自披甲上阵,在硝烟战火中寻得虏王玉玺、敕符, 彻底斩断其余王公贵戚借此自居正统, 重新统一各部的可能。
然后便是设坛祭祀, 封狼居胥。
他们在鞑靼圣山封禅之际,也正是天子从泰山归来之时。
狼居胥山离京师有四千里之遥, 草原地形又复杂难行, 消息传得极慢。直到天子御驾还京, 诸王亦已各自离京赴藩地, 这场大胜的消息才传回京中,不久齐王、监军杨荣、辅国公等一干将领便押解虏酋与后妃、众臣一干人等进京献俘。
西北大胜之喜霎时间便压倒了诸王离朝的悲伤。
大郑立国百四十余年, 这些虏寇始终在大边之外游走, 对关内百姓虎视眈眈。大郑国力强盛时, 他们安居草原, 向大郑称臣、求开榷场互市;一旦边防稍弱, 这些部族便悍然反目,踏破边关大肆烧杀抢掠,将青壮男女掠回草原作奴隶……
如今终于擒其首脑、断其祸根, 将其王室以下全数押解回京。当中挟裹着的,被虏寇掳去多年的边城百姓终于得以回到关内,或许还能带着父母亲朋的骨殖还乡下葬,以慰其在天之灵。
杨监军等人考旧年战事,还问出了许多旧年战争中被虏寇挟裹,下落不明的文武官员的结果。那些战乱中被杀的、殉节的、被掳后不屈而死的将士、文官在多年后终于得以正名,军中已记了花名册,归朝后还要为这些忠烈请功,送一道旌表、一副衣冠还乡,供其亲友寄托余哀。
边关从到京城,从民间到军中,不尽悲声中掺杂着亲眼见到虏寇覆灭,以血还血的痛快与释然,更有对多年战乱终于平定的庆幸与感恩。
从今以后应是天下太平,他们可以安安生生地把眼下的好日子过下去了。
这一场场悲欢都被齐王众人记在心里,传回京师,讲到天子面前。新泰帝敛容听着杨荣与辅国公等人秉报战绩与事后查出的这些忠烈事迹,眼中迹有细碎微光闪动,沉声吩咐:“使人在和宁立碑记传,将这些忠烈之士与立下战功的将士共题碑上。无论早年殉国与此战中殒身的将士一并加厚封赏,得胜还朝的再加一等。”
内阁、兵部诸臣出列领旨,与杨侍郎、成国公、辅国公等人一起退回原班。齐王则排众而出,双手献上了自己从王帐中翻出来的鞑靼宝玺,向父皇细细说了冒着硝烟寻得此物与虏廷敕符的经历。
他父皇听得又骄傲又后怕,想教训他不该以身犯险,又不舍得让儿子在众臣面前失了脸面,便将教子之事推后,只夸他胆大心细,寻宝有功,不负父皇的期待。
齐王意气风发地站回班里,天子抚着总管太监送上的玉玺,亦是满面华光,朗声道:“上天佑我大郑,才恰在元月新春之际,朕封禅泰山、太子告祭天地列祖之时得了这样的大胜。而今众将士得胜而归,朝廷自当不吝封赏,以酬他们的功绩。”
至于齐王,也不必朝廷共议,他便当面下了谕旨,令齐王就藩汉中,三代以内不降等袭爵。
齐王原本的封地该在青州府,虽也是水土丰美,商路繁华之地,可又怎么比得了汉中这天下瞩目的地方?汉中府不光是产嘉禾的源头,且因其工业兴盛,名匠纷涌,新巧之物亦层出不穷,早盖过了苏州的风头。
能在汉中开府,实比去江南、湖广等地就藩更实惠。
然而齐王刚刚大破虏廷,封狼居胥,正是意气风发,不愿图安稳的时候,主动向父皇请命:“如今万里草原皆属我大郑,何必仍只在大边内拣寻封地?儿臣愿请命出驻草原,为父皇另辟一省!”
他连太子之位都不屑与皇兄争,又怎么肯到皇兄曾留居多年,处处带着他影子的地方就藩?
就算那地方是宋三元亲手建成天下名城的就不行。他要选地方就藩,定然是去他亲手打下的草原从头开始!
只要把陕西那些能干的官吏,汉中学院的精英学子借给他,他定能在塞上重建一座……不,建一片比汉中更繁华的城池!
他神色坚定,跪在殿头深深叩头,新泰帝也被他这志气打动,赞许道:“好,不愧是朕的大将军王!我儿既有如此志向,朕便从你的心愿,将丰城作你的藩地,许你从从京中带一镇兵马戍卫,再往汉中挑选学生、工匠重修此城。”
丰城是辽国所建,地处大青山脚下,西连河套,南临黄河,有千里沃土,宜耕宜牧。丰城之“丰”也可算嘉号,齐王要在草原上选封藩之地,这城正是难得合适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