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衰神皇帝后 第22节(2/3)
“除此之外让各地官府也张贴告示,只要百姓们都研究出来有用的物件,无论是什么,但凡能够讲清楚用处,也各自有赏。”
“工部匠人挑选时,可先行询问匠人的意见,若是有人不愿为贵妃所用,不必强求。”
慕行徵有条不紊地将工部的事情一一安排下去,而后又传唤接下来的户部尚书。
“朕收到消息,鹿城柔城一带有铁矿的踪迹,只是鹿城阳工山绵延数百里,真正的地点尚未确定,丞相不妨先行安排几个可靠之人前去查看,定然要将铁矿掌握在朝廷手中。”
老丞相领命,但慕行徵并未让他离去,而是等到户部尚书到来之后,一同商讨有关西行商路的做法。
而沈尚书也给慕行徵带来了另一个消息。
西域只是统称,但是在大宴以西有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有些国家像大宴一样以农为本,有些则是像东北边境的胡人一样放牧为生,还有的国家因为水草不丰,无法耕种,国民大部分都是商人,走南闯北,养活自己。
那行商之国名曰吴湾,边境临靠大海,当年老国王在位时曾经命人打造过一艘大船,海上载着二百船员一路西行,历时一年的时间,终于再次飘摇回来。
虽然船员人数有所损伤,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大大充盈了吴湾的国库了,也给了老国王极大的信心,命人建造更大的船只,每年两次派人入海航行。
但此种情况只持续了五年。
五年后老国王身死,年轻的小国王继位,继位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攻打海上的盗贼。
但海寇犹如野草,春风过境,永久不息。
几番征战后,年轻的帝王下了另一道命令。
吴湾放弃了海上的生意,封锁了整个国家海岸线,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足够富有,即便无需没有海上的生意,也还有陆地上的生意。
但只要封锁海岸线,便不会有海寇出现。
吴湾的消息在慕行徵尚未登基时候,曾经传来过大宴。
但大宴距离吴湾着实遥远,虽然大宴中也有吴湾的商人,但先皇并未在意,况且即便吴湾将同大宴的联系也切断,同大宴而言也无关紧要。
这事情已经过去已有八年的时间,若不是今日慕行徵仔细询问有关西域行商之事,沈尚书根本不会想起这桩旧事。
慕行徵听完,心中甚是激动。
这西域果真是一片宝藏之地。
前一刻他还在忧心,大宴的船只无法下海航行,后一刻便为自己送来吴湾这么一个大宝藏。
“朕欲像吴湾那般打开海上行商之路,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慕行徵这话掷地有声,也相当于给老丞相和沈尚书平地一声炸雷。
毕竟这航海生意大宴从未有帝王提出来过。
沈尚书面色纠结,“当年那吴湾并非是轻易下定决心封锁海岸的,实在是那海寇对于吴湾而言已经造成了灭国之祸。”
“吴湾封锁海岸之后,花费了许多心思才将海寇彻底赶出去,一直到如今国力都尚未完全恢复,尚且在修生养息。”
“那吴湾灭国,是因为国土面积小,之前也并未有抵挡和准备,可如今我大宴有吴湾的前车之鉴,可先训练海军抵挡海寇。”
“况且吴湾能从海外带来许多稀奇物件,让国库丰盈,我大宴以农为本,到了海外定然也会见到许多大宴不曾见过的物种,若是能引进我大宴,何尝不是一大善事!”
“两位大人不必忧心,朕明白打开海外航行之路并非一日两日的事情,如今朕也只对两位爱卿说过,先行询问你们的看法。”
“吴湾十年前便能造出大船航行海上,我大宴的国土和人口都是吴湾的数倍,但一直到如今我大宴的行船都只能在内湖之中,朕的子民定然是比吴湾的子民强数倍的,当年吴湾能做到的事情,我大宴定然能做到,吴湾做不到的事情,我大宴也应做到。”
两个老臣对视一眼,下跪行礼,“陛下圣明!”
慕行徵的脸上露出笑意,将两位老臣亲自扶起,“两位爱卿都是我大宴栋梁,日后大宴还要托付给两位,朕毕竟年少,思虑多有不周全的时候,还有许多地方要劳两位大人费心。
随后又同沈尚书商议西域商路的做法。
航海暂且只是计划,但西域商路确实实实在在的,若是能借商路之行将吴湾国中有造船经验的老匠人带来大宴自然是最好的。
三人畅快交谈,等到所有的事情暂且定下计划,已经是暮野四合。
丞相和沈尚书没继续在宫中耽误时间,他们要赶在宫门关闭之前尽早回家。
“丞相,今日的陛下……”沈尚书的话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自己实在是糊涂。
如今将出宫门,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在背后议论天子着实不该。
他真是急糊涂了。
但今日陛下的表现着实不同于往,提出的想法比以往大胆许多。
沈尚书一个老学究,一方面觉得陛下言之有理,一方面又觉得着实不好实现,且尤其是航海,风险过大。
听着是能给国库带来不少利益,但航海之前所需的花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老丞相没
“工部匠人挑选时,可先行询问匠人的意见,若是有人不愿为贵妃所用,不必强求。”
慕行徵有条不紊地将工部的事情一一安排下去,而后又传唤接下来的户部尚书。
“朕收到消息,鹿城柔城一带有铁矿的踪迹,只是鹿城阳工山绵延数百里,真正的地点尚未确定,丞相不妨先行安排几个可靠之人前去查看,定然要将铁矿掌握在朝廷手中。”
老丞相领命,但慕行徵并未让他离去,而是等到户部尚书到来之后,一同商讨有关西行商路的做法。
而沈尚书也给慕行徵带来了另一个消息。
西域只是统称,但是在大宴以西有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有些国家像大宴一样以农为本,有些则是像东北边境的胡人一样放牧为生,还有的国家因为水草不丰,无法耕种,国民大部分都是商人,走南闯北,养活自己。
那行商之国名曰吴湾,边境临靠大海,当年老国王在位时曾经命人打造过一艘大船,海上载着二百船员一路西行,历时一年的时间,终于再次飘摇回来。
虽然船员人数有所损伤,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大大充盈了吴湾的国库了,也给了老国王极大的信心,命人建造更大的船只,每年两次派人入海航行。
但此种情况只持续了五年。
五年后老国王身死,年轻的小国王继位,继位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攻打海上的盗贼。
但海寇犹如野草,春风过境,永久不息。
几番征战后,年轻的帝王下了另一道命令。
吴湾放弃了海上的生意,封锁了整个国家海岸线,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足够富有,即便无需没有海上的生意,也还有陆地上的生意。
但只要封锁海岸线,便不会有海寇出现。
吴湾的消息在慕行徵尚未登基时候,曾经传来过大宴。
但大宴距离吴湾着实遥远,虽然大宴中也有吴湾的商人,但先皇并未在意,况且即便吴湾将同大宴的联系也切断,同大宴而言也无关紧要。
这事情已经过去已有八年的时间,若不是今日慕行徵仔细询问有关西域行商之事,沈尚书根本不会想起这桩旧事。
慕行徵听完,心中甚是激动。
这西域果真是一片宝藏之地。
前一刻他还在忧心,大宴的船只无法下海航行,后一刻便为自己送来吴湾这么一个大宝藏。
“朕欲像吴湾那般打开海上行商之路,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慕行徵这话掷地有声,也相当于给老丞相和沈尚书平地一声炸雷。
毕竟这航海生意大宴从未有帝王提出来过。
沈尚书面色纠结,“当年那吴湾并非是轻易下定决心封锁海岸的,实在是那海寇对于吴湾而言已经造成了灭国之祸。”
“吴湾封锁海岸之后,花费了许多心思才将海寇彻底赶出去,一直到如今国力都尚未完全恢复,尚且在修生养息。”
“那吴湾灭国,是因为国土面积小,之前也并未有抵挡和准备,可如今我大宴有吴湾的前车之鉴,可先训练海军抵挡海寇。”
“况且吴湾能从海外带来许多稀奇物件,让国库丰盈,我大宴以农为本,到了海外定然也会见到许多大宴不曾见过的物种,若是能引进我大宴,何尝不是一大善事!”
“两位大人不必忧心,朕明白打开海外航行之路并非一日两日的事情,如今朕也只对两位爱卿说过,先行询问你们的看法。”
“吴湾十年前便能造出大船航行海上,我大宴的国土和人口都是吴湾的数倍,但一直到如今我大宴的行船都只能在内湖之中,朕的子民定然是比吴湾的子民强数倍的,当年吴湾能做到的事情,我大宴定然能做到,吴湾做不到的事情,我大宴也应做到。”
两个老臣对视一眼,下跪行礼,“陛下圣明!”
慕行徵的脸上露出笑意,将两位老臣亲自扶起,“两位爱卿都是我大宴栋梁,日后大宴还要托付给两位,朕毕竟年少,思虑多有不周全的时候,还有许多地方要劳两位大人费心。
随后又同沈尚书商议西域商路的做法。
航海暂且只是计划,但西域商路确实实实在在的,若是能借商路之行将吴湾国中有造船经验的老匠人带来大宴自然是最好的。
三人畅快交谈,等到所有的事情暂且定下计划,已经是暮野四合。
丞相和沈尚书没继续在宫中耽误时间,他们要赶在宫门关闭之前尽早回家。
“丞相,今日的陛下……”沈尚书的话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自己实在是糊涂。
如今将出宫门,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在背后议论天子着实不该。
他真是急糊涂了。
但今日陛下的表现着实不同于往,提出的想法比以往大胆许多。
沈尚书一个老学究,一方面觉得陛下言之有理,一方面又觉得着实不好实现,且尤其是航海,风险过大。
听着是能给国库带来不少利益,但航海之前所需的花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老丞相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