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违 第57节(2/3)
子结案的那一日,老夫本要到王爷府上道声谢,可听贵府守门的下人说,王爷出远门了,这便一直没能登门道谢。”说着,他的身子朝他倾下去,恭顺之姿,十分得体。
“不必,本王是为了陛下,并为想着要帮国公大人。”赵止洵眯起眼眸,没拂了他的意,可也没有要揽下的意思。
林湛德眉头沉了一下,不知这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特地道谢他也不接受?
扬扬眉,他轻哼一声,自顾自进了宣武殿,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周抚霖见到这一幕,走到赵止洵面前,弯起眉梢关切地问,“王爷回来了。”
赵止洵稍稍点头,他的身上明显多了一丝神采飞扬的气息,如今太子失势,人又被贬往汴州,身为皇室中唯一一个头衔最高的皇子,他自然是得意的。
太子下马,朝堂上的局势明显变了,以太子一党为首的内臣除了跟他一同到汴州的那些,几乎都被打击得七零八落,朝堂之上分为三足鼎立的局势,一派是以周抚霖为首的臣子,一派是以周北宁为首的臣子,一派是与赵止洵一般哪边都不站的臣子,大多是前朝的老臣,经历了一代朝堂衰败,他们已经无心再去参与党争。
这里面,周北宁的阵仗最弱,除了与他和他的母妃有裙带关系的臣子,其他的臣子都站到周抚霖那一派去了。
看着还有一大帮臣子和赵止洵一样,哪一边都没站队,周文王的心安了下来,至少洵亲王这一党还是向着自己的。
其他的,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朝代历年来的根蒂,他没办法根除。
“陛下,臣这回去江北一带,发现这几年来,江北的灾民愈发增多,当年大殿下没能处理好赈灾的差事,百姓之中多有怨言,再不将此事平定好,只怕江北一带会有乱民祸害。”
赵止洵站在官列中,朝坐在龙椅上的人躬身说道。
去江北的事他也没想隐瞒,这一路上都是在给周北宁铺路,如今周抚霖为五珠亲王,若周北宁还趁着这个时期冒出头角,日后处处被周抚霖压着,再冒出头角就更难了。
周文王点点头,“如今各地百姓安康,唯有江北一带的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是得抓紧平定。”
前几年就是因为生了旱灾,江北一带才有盗匪出没,后来盗匪虽被朝堂镇压了,可百姓的粮饷,却落在太子的手上一直没有解决。
“父皇,儿臣可以去办!”周文王的话刚落下,周抚霖便迫不及待从官列中站出来,生怕这差事被人抢走了。
周文王的脸上生出一抹欣慰来,“抚霖,征收赋税的差事你办得很好,可你的伤可痊愈了?”
他在回来的路上遇了刺,这周文王是知道的。
“已经无碍。”
周抚霖眉色一扬,当即应声答道。
“二皇子忠勇可鉴,可臣以为,那江北一带太过险恶,二皇子此去太过危险。”赵止洵明里暗里都在暗示他不要去。
周抚霖皱皱眉,不解地看向他。
闻言,周文王的神色一凛,方才的那抹欣慰消失了个干净,这才反应过来,当即震声道:“爱卿说得在理。”
以往太子就算是揽下了这件差事,也没有亲自去,那江北一带太乱,如今皇室之中又数周抚霖的头衔最大,自然是不能让他去冒险。
周抚霖转念一想,眼眸子眯了眯,这才明白赵止洵的意思,眼角闪过一抹得意,他朝周文王行礼,“儿臣听父皇安排。”
这话里明显是重视自己啊,他怎能不高兴,怎能不得意。
可不让周抚霖去,周文王又皱了皱眉头,“可这江北的旱灾一事由来积深已久,百姓中早已生了民怨,若不派个身份高的人过去,只怕难以平民怨。”
皇室中能派人去,是最合适不过的。
此话一出,众臣都点了点头。
有臣子巡视这朝堂一圈,见到那站在离周抚霖差了几个段位的人,身姿萧然,神情沉稳,当即朗声道:“陛下何不派四皇子去?”
“是啊,四皇子此次随二皇子外出征收赋税,差事办得也不错。”
“封了双珠亲王,四皇子确实可以磨砺磨砺。”
......
这位臣子的话一出,朝堂上立刻生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来,将默默无闻的周北宁一下子推到了呼声最高的位置。
他站在官列中,一派恭谦的模样,惹得周文王一顿青睐,他点了点头,嘴里发出赞同声,“北宁,你可愿意接下这差事?”
得到指令,周北宁才从官列中迈出步子来,“江北一带至今是大周未能解决的根患,儿臣愿赴江北平定民怨!”
朗声阵阵,这不争不抢又愿啃苦差的样子,甚得朝堂臣子的心,不少臣子的眼中都露出敬畏的神色来。
听了他这番话,周文王亦是满意得很,当即扬眉道:“赴江北平定灾民的差事便交由北宁去办!”
话一落,朝堂上赞誉声阵阵。
周抚霖凝那人一眼,敛敛眸,眼底生出轻视的意味来,就算是拿下了这差事又如何,如今被父皇看重的人是他,周北宁就算在江北拼死拼活,也赶不上自己。
他这抹神色,消失得飞快。
“不必,本王是为了陛下,并为想着要帮国公大人。”赵止洵眯起眼眸,没拂了他的意,可也没有要揽下的意思。
林湛德眉头沉了一下,不知这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特地道谢他也不接受?
扬扬眉,他轻哼一声,自顾自进了宣武殿,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周抚霖见到这一幕,走到赵止洵面前,弯起眉梢关切地问,“王爷回来了。”
赵止洵稍稍点头,他的身上明显多了一丝神采飞扬的气息,如今太子失势,人又被贬往汴州,身为皇室中唯一一个头衔最高的皇子,他自然是得意的。
太子下马,朝堂上的局势明显变了,以太子一党为首的内臣除了跟他一同到汴州的那些,几乎都被打击得七零八落,朝堂之上分为三足鼎立的局势,一派是以周抚霖为首的臣子,一派是以周北宁为首的臣子,一派是与赵止洵一般哪边都不站的臣子,大多是前朝的老臣,经历了一代朝堂衰败,他们已经无心再去参与党争。
这里面,周北宁的阵仗最弱,除了与他和他的母妃有裙带关系的臣子,其他的臣子都站到周抚霖那一派去了。
看着还有一大帮臣子和赵止洵一样,哪一边都没站队,周文王的心安了下来,至少洵亲王这一党还是向着自己的。
其他的,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朝代历年来的根蒂,他没办法根除。
“陛下,臣这回去江北一带,发现这几年来,江北的灾民愈发增多,当年大殿下没能处理好赈灾的差事,百姓之中多有怨言,再不将此事平定好,只怕江北一带会有乱民祸害。”
赵止洵站在官列中,朝坐在龙椅上的人躬身说道。
去江北的事他也没想隐瞒,这一路上都是在给周北宁铺路,如今周抚霖为五珠亲王,若周北宁还趁着这个时期冒出头角,日后处处被周抚霖压着,再冒出头角就更难了。
周文王点点头,“如今各地百姓安康,唯有江北一带的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是得抓紧平定。”
前几年就是因为生了旱灾,江北一带才有盗匪出没,后来盗匪虽被朝堂镇压了,可百姓的粮饷,却落在太子的手上一直没有解决。
“父皇,儿臣可以去办!”周文王的话刚落下,周抚霖便迫不及待从官列中站出来,生怕这差事被人抢走了。
周文王的脸上生出一抹欣慰来,“抚霖,征收赋税的差事你办得很好,可你的伤可痊愈了?”
他在回来的路上遇了刺,这周文王是知道的。
“已经无碍。”
周抚霖眉色一扬,当即应声答道。
“二皇子忠勇可鉴,可臣以为,那江北一带太过险恶,二皇子此去太过危险。”赵止洵明里暗里都在暗示他不要去。
周抚霖皱皱眉,不解地看向他。
闻言,周文王的神色一凛,方才的那抹欣慰消失了个干净,这才反应过来,当即震声道:“爱卿说得在理。”
以往太子就算是揽下了这件差事,也没有亲自去,那江北一带太乱,如今皇室之中又数周抚霖的头衔最大,自然是不能让他去冒险。
周抚霖转念一想,眼眸子眯了眯,这才明白赵止洵的意思,眼角闪过一抹得意,他朝周文王行礼,“儿臣听父皇安排。”
这话里明显是重视自己啊,他怎能不高兴,怎能不得意。
可不让周抚霖去,周文王又皱了皱眉头,“可这江北的旱灾一事由来积深已久,百姓中早已生了民怨,若不派个身份高的人过去,只怕难以平民怨。”
皇室中能派人去,是最合适不过的。
此话一出,众臣都点了点头。
有臣子巡视这朝堂一圈,见到那站在离周抚霖差了几个段位的人,身姿萧然,神情沉稳,当即朗声道:“陛下何不派四皇子去?”
“是啊,四皇子此次随二皇子外出征收赋税,差事办得也不错。”
“封了双珠亲王,四皇子确实可以磨砺磨砺。”
......
这位臣子的话一出,朝堂上立刻生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来,将默默无闻的周北宁一下子推到了呼声最高的位置。
他站在官列中,一派恭谦的模样,惹得周文王一顿青睐,他点了点头,嘴里发出赞同声,“北宁,你可愿意接下这差事?”
得到指令,周北宁才从官列中迈出步子来,“江北一带至今是大周未能解决的根患,儿臣愿赴江北平定民怨!”
朗声阵阵,这不争不抢又愿啃苦差的样子,甚得朝堂臣子的心,不少臣子的眼中都露出敬畏的神色来。
听了他这番话,周文王亦是满意得很,当即扬眉道:“赴江北平定灾民的差事便交由北宁去办!”
话一落,朝堂上赞誉声阵阵。
周抚霖凝那人一眼,敛敛眸,眼底生出轻视的意味来,就算是拿下了这差事又如何,如今被父皇看重的人是他,周北宁就算在江北拼死拼活,也赶不上自己。
他这抹神色,消失得飞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