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4/4)
长孙颖也就是心里头吐槽一下而已,褪去最开始的震惊之后,稍一思索,也就明白长孙无忌为什么这么做了。
无非是屁股决定脑袋。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不同意李治废后,不是因为讨厌武则天,而是因为王皇后一派跟他是利益相关体,他跟皇帝都在利用皇后这个位子扳手腕,他当然坚决不肯松手认输。
但是如今,虽然柳爽以他为马首是瞻,但王家却仍然清高,而他家自己又有女儿在,那么当然长孙颖为后更加符合他的利益了。
长孙无忌他修书看着闲了许久,但等着一出手,李治明白这种人你用晾着是没办法削弱他的势力的。
不管之前沉默了多久,长孙无忌一张口,群臣响应,都证明他依然强大如昔。
长孙无忌不是疯子,他张口自然不是说我要你立我女儿当皇后这种话,他只是在群臣攻讦王婵不贤时点了点头,说了句“的确有失妥当”,便将王婵订在了耻辱柱上。
对于王婵的弹劾是从御史台开始的,起因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为萧氏打抱不平,说萧氏只是身染恶疾,就被送出宫廷,身为六宫之主的王婵未免太过不慈。
那个不知名的小官发完这通厥词后,若无意外,很快就会湮没于众人之中,不会有任何回响。毕竟自李唐立朝开始,御史台就以弹劾皇帝一家子为乐,鸡蛋里头挑骨头,不管是骂人的还是被骂的都习惯了。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回这个小官骂完之后,很快又有人出声,指责萧氏的病并不严重,皇后此举其实是借机清除异己。这种狭隘善妒的女子,怎可为后,怎能甘当女子的典范?
王婵又不是完人,只要想找,怎么可能找不到错误。除了冷酷无情,心胸狭窄之外,很快就又有人八出她在皇帝都俭朴少餐的情况下大肆铺张的制作锦衣华服,吃饭更是摆出远超皇帝数倍的珍馐美味……
这个罪名,别说别人了,就是长孙颖听了都忍不住为她叫冤。因为别的长孙颖不敢打包票,但是奢华浪费这条,她知道王婵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要论奢华无度,萧氏比王婵厉害多了,但王婵坏就坏在,她是一个极其守规矩的人。
王婵身为皇后,吃穿用度的规格上本来就高出众人,她又不是一个懂得做面子主动消减自己用度的人,所以她一丝不苟的执行者那些规矩,哪怕她自己并不喜欢并不需要。
她这番举动并不算错,如果是平常也就好了,有皇帝和宠妃在,她一个守规矩的皇后也并不会多刺眼,但问题是,她有一个很糟糕的对比对象——李治。
李治是个俭朴的人,尤其是当了皇帝之后,连续遇到两年大旱,以及对西北和东北用兵,让朝廷财政颇为有些拮据,于是他所以便一直维持着一个对皇帝来说堪称清苦的生活了。李治这样一方面是符合儒家对皇帝的要求。儒家的天人感应认为天下发生灾害是君王失德,君王自罚会平息上天的怨气,于是来年风调雨顺。李治日常保证这种状态,不管他自己信不信,在别人眼中皇帝都是十分虔诚的在“服刑”,那么来年风调雨顺便全是他的功劳。若来年仍然灾害,便是百官失德,与他也没关系了。
另外一方面,他只要稍微表现出一点喜好,下而且面便有无数逢迎拍马的人进献无数的奇珍异宝,官场上也会以进宝为荣。不管他收与不收,都会有无数人因此而受害,百姓被骚扰到破产的更是不知凡几。所以为了休息民力着想,他自己少些享受根本不是什么要紧的,顺便还可以在百姓和大臣那里刷一下好感值。
有李治这样一对比,端着皇后架子的王婵自然就显的奢靡浪费了。
更糟糕的是因为等级限制的缘故,就算是萧淑妃再奢华也赶不上等级上的差异,所以当萧氏走了之后,王婵当之无愧成为后宫中吃穿用度最高的一个人。
无非是屁股决定脑袋。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不同意李治废后,不是因为讨厌武则天,而是因为王皇后一派跟他是利益相关体,他跟皇帝都在利用皇后这个位子扳手腕,他当然坚决不肯松手认输。
但是如今,虽然柳爽以他为马首是瞻,但王家却仍然清高,而他家自己又有女儿在,那么当然长孙颖为后更加符合他的利益了。
长孙无忌他修书看着闲了许久,但等着一出手,李治明白这种人你用晾着是没办法削弱他的势力的。
不管之前沉默了多久,长孙无忌一张口,群臣响应,都证明他依然强大如昔。
长孙无忌不是疯子,他张口自然不是说我要你立我女儿当皇后这种话,他只是在群臣攻讦王婵不贤时点了点头,说了句“的确有失妥当”,便将王婵订在了耻辱柱上。
对于王婵的弹劾是从御史台开始的,起因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为萧氏打抱不平,说萧氏只是身染恶疾,就被送出宫廷,身为六宫之主的王婵未免太过不慈。
那个不知名的小官发完这通厥词后,若无意外,很快就会湮没于众人之中,不会有任何回响。毕竟自李唐立朝开始,御史台就以弹劾皇帝一家子为乐,鸡蛋里头挑骨头,不管是骂人的还是被骂的都习惯了。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回这个小官骂完之后,很快又有人出声,指责萧氏的病并不严重,皇后此举其实是借机清除异己。这种狭隘善妒的女子,怎可为后,怎能甘当女子的典范?
王婵又不是完人,只要想找,怎么可能找不到错误。除了冷酷无情,心胸狭窄之外,很快就又有人八出她在皇帝都俭朴少餐的情况下大肆铺张的制作锦衣华服,吃饭更是摆出远超皇帝数倍的珍馐美味……
这个罪名,别说别人了,就是长孙颖听了都忍不住为她叫冤。因为别的长孙颖不敢打包票,但是奢华浪费这条,她知道王婵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要论奢华无度,萧氏比王婵厉害多了,但王婵坏就坏在,她是一个极其守规矩的人。
王婵身为皇后,吃穿用度的规格上本来就高出众人,她又不是一个懂得做面子主动消减自己用度的人,所以她一丝不苟的执行者那些规矩,哪怕她自己并不喜欢并不需要。
她这番举动并不算错,如果是平常也就好了,有皇帝和宠妃在,她一个守规矩的皇后也并不会多刺眼,但问题是,她有一个很糟糕的对比对象——李治。
李治是个俭朴的人,尤其是当了皇帝之后,连续遇到两年大旱,以及对西北和东北用兵,让朝廷财政颇为有些拮据,于是他所以便一直维持着一个对皇帝来说堪称清苦的生活了。李治这样一方面是符合儒家对皇帝的要求。儒家的天人感应认为天下发生灾害是君王失德,君王自罚会平息上天的怨气,于是来年风调雨顺。李治日常保证这种状态,不管他自己信不信,在别人眼中皇帝都是十分虔诚的在“服刑”,那么来年风调雨顺便全是他的功劳。若来年仍然灾害,便是百官失德,与他也没关系了。
另外一方面,他只要稍微表现出一点喜好,下而且面便有无数逢迎拍马的人进献无数的奇珍异宝,官场上也会以进宝为荣。不管他收与不收,都会有无数人因此而受害,百姓被骚扰到破产的更是不知凡几。所以为了休息民力着想,他自己少些享受根本不是什么要紧的,顺便还可以在百姓和大臣那里刷一下好感值。
有李治这样一对比,端着皇后架子的王婵自然就显的奢靡浪费了。
更糟糕的是因为等级限制的缘故,就算是萧淑妃再奢华也赶不上等级上的差异,所以当萧氏走了之后,王婵当之无愧成为后宫中吃穿用度最高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