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县学教谕和训导前往县衙拜见大令,至今没有回来,县学中的生员和儒师也是各有思量。
    比起痛斥燕王起兵造反,大部分人担心的是自己的前程问题。
    还有一个月就是秋闱,燕王造反,他们还怎么考试?就算北平府照常举办乡试,考出的成绩,朝廷会承认吗?
    燕王正造反呢,他地盘里出来的举人,建文帝是脑子发抽了才会重用。
    虽然建文帝时常会抽上一抽,这么明显的错误,他应该不会去犯。
    县学一角,以杜奇、刘艮为首的几名生员高声痛斥燕王起兵造反是不守臣节,无君无父。
    比起这些脸红脖子粗激昂澎湃的人士,其他人多是面带忧虑,极少数会如孟清海一般,面色不变,平静如昔。
    本月的考评,他已被降为三等,想参加乡试也不可能。闻听燕王造反,吃惊之余,隐隐有一股兴奋升起,这是个机会,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
    半个时辰后,教谕和训导从县衙返回,也带回了燕王府征辟英才的消息。
    宛平县令贺银及县衙一干官吏已旗帜鲜明的拥护燕王,若是响应燕王府的征调,也将被打上个反贼的记号。
    身在北平,参加乡试是不可能了,入燕王府办事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若是燕王能够成事……从龙之功,只要想到这四个字,许多人的心都开始跳得飞快。
    但他们都在观望,心中有了计较,表面还需要矜持一下。
    等到有人带头,其他人才会陆续响应。
    结果大出众人预料,杜奇竟然是第一个!
    刚刚这位不是还在大骂燕王不君不臣?现在竟是这么迫不及待,果然是个伪君子!
    教谕同训导有些吃惊,不过既然有生员做出表率,还是一等的杜奇,倒省却了他们诸多麻烦。
    有了带头的,站起来的人就多了。孟清海是中途起身的,夹在一众生员中并不显眼。
    看到孟清海,县学教谕面露不愉,到底没有多言,只告知诸多生员,明日准备妥当,随他前往县衙,由大令考察再举荐入王府。
    孟清和并不知道自己这位堂兄的打算,此刻,他正埋首案牍,累得两眼发花。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万人的军队,所需粮草,骡马,武器等,样样都要安排妥当。
    朱能充任先锋,率领部队已经出发,燕王将带领后军紧随其后。燕王亲征,各军的提调官丝毫不敢马虎,进出奏事不能跑,全都用上了竞走的速度。
    孟十二郎还见到了一个熟人,开平卫指挥使司的刘经历。
    自从离开边塞,已是几月未见,刘经历随徐忠一同前来北平,卫所及五屯卫留下的守军也将被陆续征调。
    “草原上的鞑子怎么办?”
    “鞑子现在也不太平。”刘经历一边清点物资,一边说道,“上个月,残元的大汗额勒伯克被部下杀了,继承汗位的坤帖木儿不能服众,还有传言他不是残元皇室血脉,草原上乱成一团,打得热闹。不然的话,徐指挥也不会离开卫所。”
    鞑子那边也开打了?
    孟清和抬头望天,莫非造反也会传染?
    燕王大军出发时,宋忠派出的快马,终于将燕王造反的消息送到了南京。
    朝廷震惊。
    建文帝一直认为朱棣不会甘于做个藩王,等到朱棣真的反了,震惊之余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该来的总算是来了,终于不用再担心得睡不着觉了。
    可事实证明,建文帝这口气松得有点早,燕王就算造反,也要造反得十分有个性。
    报信的快马,他没派人拦,计算着快马的脚程,随后送出了他同道衍酝酿多日的奏疏,奏疏上写得很明白,朝廷中有奸臣,皇帝被奸臣蛊惑得六亲不认,已经危害到社稷。他作为天子的叔叔,尊奉太祖皇帝训令,统领镇兵,起兵靖难,清君侧!
    末尾还附上几句,如果建文帝主动把奸臣交出来,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否则,就别怪他欺负侄子了!
    这封奏疏公之于朝,百官再次震惊,燕王当真不是一般人,这脸皮的厚度,这强词夺理的手段,一般人真学不来!
    建文帝彻底怒了,这不能忍,绝对不能忍!没听说啪啪给人两巴掌,再要求受害者赔偿打人者的物质和精神损失的。
    可燕王就这么干了,还义正词严,凭什么要求赔偿?因为手疼!
    有这么不讲理的吗?有吗?!
    建文帝气得肝火上升,嘴边起了一圈燎泡。
    下令立刻调集大军,准备粮草,征讨燕王。
    当此时,燕军已攻破居庸关,兵临怀来,城内宋忠收拢的败军已近三万五千人。
    为了让手下军队重新焕发出斗志,宋忠撒了一个谎,一个很不高明的谎言。
    他召集手下军官,令他们告诉士兵,“汝等家人皆为燕王所害,委尸积满道路,燕军来攻,正是为家人报仇的时候!”
    传言一出,群情激奋。
    家人被杀?这还了得,报仇!必须报仇!死战!
    宋忠正高兴着,不想却有燕王派进城中的细作,将城中的消息传出,燕王不急着攻城了,当即写了一封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