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2/3)
不时探过来的长杆,当真是叫苦不迭。
南军在江上如鱼得水,燕军很快陷入了不利,若非新投的陈瑄率舟师拼死作战,怕是连燕王都要掉到江底喂鱼。
建文帝有令在先,南军士兵不敢直接操刀子砍死朱棣。若是他自己掉进江里,那就属于意外事件,不关任何人的事了。
燕王逐渐意识到情况不妙,身上的防护罩好像不管用了,顿时大惊。
见到燕王险状,沈瑄立刻下令船只靠近,为王爷解围要紧。
就在南军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燕王和沈瑄身上时,朱高煦和朱高燧乘坐的几艘战船不声不响的脱离战圈,在南军的眼皮底下强渡成功,登上了对岸。
燕军一旦上了岸,便如猛虎出柙,野猪下山,吔,这个比喻似乎不太恰当?
孟清和摸摸鼻子,不再胡思乱想,一把抓起腰刀,紧随高福等人一同下船。
燕军登岸后架起火炮,对岸上与江中的南军一顿猛轰。
新募士兵的缺点再次显露无疑,顺风仗能打,一旦战场局势倾斜,溃退就成了必然。
盛庸无奈,只能下令后退。手中兵力就这么多,全赔了,根本没地方补充。
燕军又一次反败为胜,大军登岸之后,燕王勉励了出计的孟清和,又用大手拍着朱高煦的背,说出了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一句话:“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煦兴奋了,亢奋了,无比激动了。
这是什么?这是要传位给他的信号!
亢奋中的高阳郡王压根没想过老爹会给他开一张空头支票,大喜之下,战斗力瞬间飙升,率领麾下士兵追在盛庸军身后,嗷嗷叫着咬死不放。
打不死也要打残,能一路打进南京更好!
目送朱高煦远去,孟清和仰头望天,有永乐帝这样的老爹,被当羊肉涮也只能认命。
六月戊午,燕军抵达镇江。
燕王采纳谋士意见,令战船悬燕军旗帜往来江中,又派人到城下喊话,要求守军投降。
燕山后卫千户高福接受了这一光荣使命,到城下站定,举起喇叭,按照孟清和拟好的草稿,大声喊道:“城里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快放下武器出来投降!燕王殿下仁慈,尔等性命无忧!若不投降,后果自负!见到江上的战船没有?舟师都已归附燕王殿下,继续顽固不化只有死路一条!燕王殿下起兵靖难是为天下!尔等不快些弃暗投明还等什么?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啊!”
这番话有点不伦不类,效果却很不错。
城内守军纷纷惊呼:“舟师已降,吾有何可为?”
长江都没能挡住燕军,凭自己手里这几杆枪还想挡住燕王?简直是笑话。
守将童俊召心腹商议对策,众人举手表决,有超过一半的人愿意投靠燕王。
镇江是护卫京师的咽喉之地,朝廷就会厚待此处武将?
恰恰相反,因为靠近南京,这里的武将更容易成为言官们的攻击目标。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要被参上一本。想想江都守将陈瑄的遭遇,童俊一拍桌子,朝廷对他们不仁,何必继续为一群竖儒卖命?
“开城门,迎燕王殿下入城!”
镇江一下,南京再无屏障。
六月庚申,燕军次龙潭。
从京城遥望,已经能看到燕王的帅旗在风中飘扬。
建文帝再召群臣问计,有大臣建议皇帝离京南下,暂避燕军锋芒,待天下勤王兵起再反戈一击。
“燕逆口称靖难,却迫天子离京,天下有识之士必当征讨,届时,陛下登高一呼即可灭之。”
听起来有些理想主义,却也是为建文帝考虑。
长江天险已破,盛庸被燕王所擒,长兴侯耿炳文卧病,魏国公徐辉祖守在祠堂闭门不出,如李景隆之辈都是酒囊饭袋,草包一个。朝中再无领兵之将,还有谁能同燕王对抗?不如暂时退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建文帝是正统,只要建文帝还活着,燕王永远是个逆贼!天下共讨!
建文帝有些犹豫,走还是不走?
方孝孺却坚决不同意天子南下,怒火一起,对着出计的大臣一顿痛骂,骂不过瘾,又是一顿痛殴。
可怜胡子花白的宗人令颤颤巍巍鼻孔流血,还要被骂一句:“贼也!定为燕逆收买,坏陛下圣明!”
圣明?
去x的圣明!
勋贵出身的宗人令被气得面色涨红,眼皮一翻,直接昏倒在地。
方孝孺鄙夷的看了一眼被抬下去的宗人令,对建文帝说道:“京师尚有劲兵二十万,墙高池深,如何不守?可趋城内外百姓伐木运石加固城防,通燕者以造反论。燕逆连战,大军已疲,岂能久驻?粮尽必生内乱!守军可出城击之,定可一战而胜!”
建文帝又一次采纳了方孝孺的意见,将最后一条光明正大“逃生”的道路彻底关闭。
京中百姓被强征伐木运石,昼夜不得休息,病累之下,死者枕籍。
得知是方孝孺给皇帝出主意强征劳役,百姓不敢对皇帝不敬,一边干活一边问候方孝孺的祖宗却没有任何问题。
方孝孺同锦衣卫关系匪浅的流言再度传得沸沸扬扬,不只百姓唾骂,在读书人中的名声
南军在江上如鱼得水,燕军很快陷入了不利,若非新投的陈瑄率舟师拼死作战,怕是连燕王都要掉到江底喂鱼。
建文帝有令在先,南军士兵不敢直接操刀子砍死朱棣。若是他自己掉进江里,那就属于意外事件,不关任何人的事了。
燕王逐渐意识到情况不妙,身上的防护罩好像不管用了,顿时大惊。
见到燕王险状,沈瑄立刻下令船只靠近,为王爷解围要紧。
就在南军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燕王和沈瑄身上时,朱高煦和朱高燧乘坐的几艘战船不声不响的脱离战圈,在南军的眼皮底下强渡成功,登上了对岸。
燕军一旦上了岸,便如猛虎出柙,野猪下山,吔,这个比喻似乎不太恰当?
孟清和摸摸鼻子,不再胡思乱想,一把抓起腰刀,紧随高福等人一同下船。
燕军登岸后架起火炮,对岸上与江中的南军一顿猛轰。
新募士兵的缺点再次显露无疑,顺风仗能打,一旦战场局势倾斜,溃退就成了必然。
盛庸无奈,只能下令后退。手中兵力就这么多,全赔了,根本没地方补充。
燕军又一次反败为胜,大军登岸之后,燕王勉励了出计的孟清和,又用大手拍着朱高煦的背,说出了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一句话:“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煦兴奋了,亢奋了,无比激动了。
这是什么?这是要传位给他的信号!
亢奋中的高阳郡王压根没想过老爹会给他开一张空头支票,大喜之下,战斗力瞬间飙升,率领麾下士兵追在盛庸军身后,嗷嗷叫着咬死不放。
打不死也要打残,能一路打进南京更好!
目送朱高煦远去,孟清和仰头望天,有永乐帝这样的老爹,被当羊肉涮也只能认命。
六月戊午,燕军抵达镇江。
燕王采纳谋士意见,令战船悬燕军旗帜往来江中,又派人到城下喊话,要求守军投降。
燕山后卫千户高福接受了这一光荣使命,到城下站定,举起喇叭,按照孟清和拟好的草稿,大声喊道:“城里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快放下武器出来投降!燕王殿下仁慈,尔等性命无忧!若不投降,后果自负!见到江上的战船没有?舟师都已归附燕王殿下,继续顽固不化只有死路一条!燕王殿下起兵靖难是为天下!尔等不快些弃暗投明还等什么?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啊!”
这番话有点不伦不类,效果却很不错。
城内守军纷纷惊呼:“舟师已降,吾有何可为?”
长江都没能挡住燕军,凭自己手里这几杆枪还想挡住燕王?简直是笑话。
守将童俊召心腹商议对策,众人举手表决,有超过一半的人愿意投靠燕王。
镇江是护卫京师的咽喉之地,朝廷就会厚待此处武将?
恰恰相反,因为靠近南京,这里的武将更容易成为言官们的攻击目标。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要被参上一本。想想江都守将陈瑄的遭遇,童俊一拍桌子,朝廷对他们不仁,何必继续为一群竖儒卖命?
“开城门,迎燕王殿下入城!”
镇江一下,南京再无屏障。
六月庚申,燕军次龙潭。
从京城遥望,已经能看到燕王的帅旗在风中飘扬。
建文帝再召群臣问计,有大臣建议皇帝离京南下,暂避燕军锋芒,待天下勤王兵起再反戈一击。
“燕逆口称靖难,却迫天子离京,天下有识之士必当征讨,届时,陛下登高一呼即可灭之。”
听起来有些理想主义,却也是为建文帝考虑。
长江天险已破,盛庸被燕王所擒,长兴侯耿炳文卧病,魏国公徐辉祖守在祠堂闭门不出,如李景隆之辈都是酒囊饭袋,草包一个。朝中再无领兵之将,还有谁能同燕王对抗?不如暂时退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建文帝是正统,只要建文帝还活着,燕王永远是个逆贼!天下共讨!
建文帝有些犹豫,走还是不走?
方孝孺却坚决不同意天子南下,怒火一起,对着出计的大臣一顿痛骂,骂不过瘾,又是一顿痛殴。
可怜胡子花白的宗人令颤颤巍巍鼻孔流血,还要被骂一句:“贼也!定为燕逆收买,坏陛下圣明!”
圣明?
去x的圣明!
勋贵出身的宗人令被气得面色涨红,眼皮一翻,直接昏倒在地。
方孝孺鄙夷的看了一眼被抬下去的宗人令,对建文帝说道:“京师尚有劲兵二十万,墙高池深,如何不守?可趋城内外百姓伐木运石加固城防,通燕者以造反论。燕逆连战,大军已疲,岂能久驻?粮尽必生内乱!守军可出城击之,定可一战而胜!”
建文帝又一次采纳了方孝孺的意见,将最后一条光明正大“逃生”的道路彻底关闭。
京中百姓被强征伐木运石,昼夜不得休息,病累之下,死者枕籍。
得知是方孝孺给皇帝出主意强征劳役,百姓不敢对皇帝不敬,一边干活一边问候方孝孺的祖宗却没有任何问题。
方孝孺同锦衣卫关系匪浅的流言再度传得沸沸扬扬,不只百姓唾骂,在读书人中的名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