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短短几日,山东境内已大不相同。
    废弃荒田重新有人开垦,逃税民户相携归乡。
    远远望见天子车辂,纷纷在路旁下拜。
    朱棣坐在辂中,放下高阳郡王从开平卫送来的书信,脸上总算有了笑容。
    “郑和。”
    “奴婢在。”
    “你亲自去开平卫,传朕口谕,令高阳郡王到北平见驾。”
    “奴婢遵命。”
    “再去大宁,将兴宁伯也叫来。”朱棣翻开孟清和送上的奏疏,“朵颜三卫的事,兴宁伯有大功,朕要当面再赏他。”
    “是。”郑和应诺,随即道,“陛下召兴宁伯至北平,可是不去大宁?”
    “去,为何不去?”朱棣看着奏疏,头也未抬,“朕自有计较,你去传话便是。”
    “是。”
    郑和躬身,不敢再问。
    之前多问一句,已有僭越之嫌,再问就是不知进退了。
    五月庚辰,天子御驾抵达北平。
    北平镇守,后军都督沈瑄同三司官员一同至城外出迎。
    看着熟悉的城门和仿佛仍留着硝烟痕迹的城墙,朱棣感慨非常。
    昂首望向城头,进而仰望蓝天。
    有雄鹰展翅飞过。
    这里是北平,他生活二十年的地方。
    从这里开始,他率军北出塞外,抵抗蒙元。举起靖难大旗,得天下。
    脚下是属于他的土地,而他的目光却望向更远的地方,大漠的深处,草原的尽头。
    深吸一口气,方才平复心中的激动。
    此时此刻,朱棣更加坚定了迁都的决心。
    雄鹰该翱翔蓝天,骏马当驰骋草原。
    江南水乡,金粉之地,不适合他,也不适合他的子孙。
    一国之君,当定鼎天下,当守国之门!
    朱棣信仰武力,退一步海阔天空,从不存在于他的字典中。
    从镇守北平到靖难起兵,如果他退了,哪怕只有半步,也是死无葬身之地。
    “瑄儿起来。”
    看着一身大红麒麟服的沈瑄,朱棣的喜爱溢于言表。沈瑄和朱高煦,时常让朱棣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
    意气风发,肆意飞扬。
    从那时起,他便立誓踏平草原。如今他富有天下,实现誓言的日子,并不遥远。
    “陛下,可回王府下榻?”
    “朕不累。”朱棣没有再上辂,而是改乘战马,“在南边,朕要闷出病来,还是北边好。”
    话落,用力一挥马鞭,“瑄儿,随朕跑一场!”
    “遵令!”
    沈瑄接过亲卫递来的马缰,翻身上马,紧随天子而去。
    一身明黄袍服的朱棣在前,绯色麒麟服的沈瑄在后,恰似金龙腾飞,麒麟在侧。
    随驾的张辅等人纷纷策马扬鞭追了上去,却始终快不过沈瑄的亲卫。
    看着成燕形护卫在朱棣身侧的边军,张辅等人不由得眼热。
    战场悍将,遇上如此骁勇的边军,总是见猎心喜。
    张辅还好些,懂得收敛,朱能就顾不得那么多了,看着腰挎长刀,背负弓弩的骑兵,双眼放光,当真像是见到了肥肉的饿狼。
    马蹄声远去,被丢在身后的随行官员满脸愕然。
    这还没进城,天子就跑马去了?
    成国公,定远侯和信安伯都跟去,武阳侯也没影了,金吾卫羽林卫和锦衣卫塞着班的加速,连旗手卫都不甘人后,留下文官内侍宫人在后边大眼瞪小眼,算怎么回事?
    内侍也不能算在内。
    凡是团领衫上有葵花纹,幞头镶边的内侍骑术同样不弱。身手矫健如侯显、白彦回,都是战场上拼杀过的,武力值不亚于军中千户。
    相比之下,随行的六部官员,以及同沈瑄一同出迎的北平官员,未免显得尴尬。
    天子一阵风似的跑了,他们想追追不上,只能留在原地吹风,这滋味着实不好受。
    互相拱手,尴尬笑两声,没人先开口。
    天子走了,护卫也十去七八,这“御驾”是进城还是在城外等着?
    拉着空辂进城?
    没这规矩啊。
    暂且不论北平城外的官员们是如何埋怨天子的神来之举,策马奔驰在草原上的朱棣一行碰巧遇到了边军哨骑。
    百余骑兵身负火铳,腰挎长刀,马背上还带着弓弩和箭矢。
    一身火红袢袄,出现在地平线处,如漫射在草原上的红光,赫然灼目。
    哨骑共有两支,为首的两名百户见到朱棣身后的明黄旗帜,猛的拉住缰绳,举起右臂,示意骑兵停下。
    战马嘶鸣着踏步,口鼻中喷出热气。
    待认出跟在朱棣身边的沈瑄等人后,游哨纷纷下马,“拜见陛下!”
    朱棣策马上前,看着行动整齐划一的边军,问道:“瑄儿,他们可是你麾下?”
    “回陛下,非臣麾下,应是高阳郡王所部。”
    “果真如此?”
    游哨百户答道:“回陛下,卑下确为郡王所部,奉命驻扎兴和所与开平前屯卫,巡逻边塞,以防鞑子犯边。”
    朱棣听后,脸上兴味更浓,道:“此处距离兴和开平尚远,尔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