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1/2)
“父皇,儿臣请父皇责罚!”
说完,朱高燧眼圈发红,后悔之情显露无疑。
朱棣终于出声了,“起来吧。”
“父皇?”
“朕不会怪罪你。”
“那兴宁伯?”
朱棣眼睛一瞪,朱高燧和朱高煦同时打了个哆嗦。
“五日后,朕亲往大宁。真如你二人所说,兴宁伯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父皇?”
朱棣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朕下令筹集军粮,可说何时为限?”
好像……没有。
“朕言征沙漠,可言何时发兵?”
似乎……也没有。
瞪着还有些云里雾里的两个儿子,朱棣手痒,下意识摸向腰间,明显又想动鞭子了。
还是朱高煦反应快点,“父皇如此说,莫非不欲近期北征?”
朱高燧慢一拍,却也想到了这点。
兄弟俩一起看向老爹,真是这个意思?
“占书曰:金星出昴北,北军胜出,昴南,南军胜。”朱棣负手道,“朕仰观天象,金星出昴北而我军在南,宜慎。”
朱高煦朱高燧:“……”
“昔靖难之时,火球天降,吉兆也,旬日大风,我军胜。今有占星之兆,更不可忽略。”
朱高煦朱高燧:“……”
老爹是认真的?
还是个对外的借口?
虽说迷信天兆不太靠谱,可老爹这么说了,再不靠谱也必须相信。
甭管老爹是突发奇想还是事先计划好的,总之,能顺利解决筹措军粮的事,不令兴宁伯获罪,朱高燧也乐于应承。
至于朱高煦,坚信老爹说的话,踩着老爹的脚印走,老爹的旗帜高于一切!
兄弟俩互看一眼,同声道:“父皇圣明。”
待兄弟二人退下,朱棣召来郑和,令他去孟清和处传达口谕,“朕知其一心为国,筹集军粮之事,尽力即可。另朕不日往大宁,令其随驾。”
“奴婢遵旨。”
郑和躬身行礼,叫来侯显换岗,自己披上蓑衣戴上雨帽,往兴宁伯处传口谕。
穿过廊庑,碰上傍晚巡职的锦衣校尉,又遇见要到天子处汇报鞑子情报的杨铎,郑和点头,不见多少热络。
杨铎笑着抱拳,“郑公公有礼,可是出府?”
郑和道:“咱家要到兴宁伯处传天子口谕。”
“郑公公要寻兴宁伯,可到定远侯宅邸。”
“杨指挥使如何知道?”
杨铎笑道:“在王府外遇上了。本官同兴宁伯有旧,闲谈两句,言及于此。雨大,未免公公冒雨绕路,才出言提醒,并无他意。”
郑和看着杨铎,杨铎淡然依旧。
“如此,咱家谢过杨指挥使。”
“不敢。”
抱拳颔首,郑和带着的内侍同锦衣校尉擦身而过。
杨铎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一路穿过廊庑,到承运殿前,解下佩刀,经通报入殿,下拜,道:“臣杨铎,拜见陛下。”
沈瑄府中,郑和向孟清和传达天子口谕,言天子不咎筹集军粮之事,五日后将移驾大宁。
“届时,定远侯与兴宁伯皆需伴驾。”
“臣领旨。”
心中大石落地,孟清和轻松之余,不免思索,是谁帮他在天子跟前说了话。
不是沈瑄,还能是谁?
“是赵王和汉王求了天子。”
郑和实话实说,也是提醒孟清和,欠了这两位的人情,怕是不好还。
孟清和谢过郑和,决定明日照计划求见天子。
一为谢恩,二来也是表态。
汉王和赵王为他说话解围,他却不能立刻丢开,高枕无忧。有个正确的态度,才能再刷一刷朱棣的好感度。
何况,天子要移驾大宁,多少探一探,也能心中有底。
送走郑和,孟清和将想法告知沈瑄,沈瑄点头,道:“明日,我与你一同觐见天子。”
孟清和没拒绝。
有沈侯爷在,心中更有底气。
大雨下了一夜。
翌日,天空放晴。
孟清和和沈瑄入燕王府,求见天子。
朱棣早饭用得有些晚,内侍通禀之后,直接让二人到暖阁里回话。
朱高煦和朱高燧坐在朱棣下首,父子三人都是手里拿着两张厚饼,饼里夹着咸鸭蛋和咸菜,面前的大碗里是热气腾腾的米粥,一口饼一口粥,吃得正香。
沈瑄习惯了,沈良没被夺爵充军之前,他曾和朱元璋一起用饭。到了北平,也经常被朱棣叫到身边。
谨守君臣之礼不错,对眼前的场面倒也不陌生。
“瑄儿用饭没有?没用过,一起用。”
沈瑄没客气,谢恩之后,接过内侍捧上的粥碗,一口就是小半碗。
“兴宁伯也用些。”
天子有命,孟十二郎自然也不敢客气。
一顿早饭,耗去小半个时辰。
孟清和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捧着粥碗数米粒。
朱棣父子却是吃相豪迈,码成摞的面饼,顷刻间见底。
孟清和算是又一次见到了永乐大帝“平凡”的一面。就算
说完,朱高燧眼圈发红,后悔之情显露无疑。
朱棣终于出声了,“起来吧。”
“父皇?”
“朕不会怪罪你。”
“那兴宁伯?”
朱棣眼睛一瞪,朱高燧和朱高煦同时打了个哆嗦。
“五日后,朕亲往大宁。真如你二人所说,兴宁伯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父皇?”
朱棣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朕下令筹集军粮,可说何时为限?”
好像……没有。
“朕言征沙漠,可言何时发兵?”
似乎……也没有。
瞪着还有些云里雾里的两个儿子,朱棣手痒,下意识摸向腰间,明显又想动鞭子了。
还是朱高煦反应快点,“父皇如此说,莫非不欲近期北征?”
朱高燧慢一拍,却也想到了这点。
兄弟俩一起看向老爹,真是这个意思?
“占书曰:金星出昴北,北军胜出,昴南,南军胜。”朱棣负手道,“朕仰观天象,金星出昴北而我军在南,宜慎。”
朱高煦朱高燧:“……”
“昔靖难之时,火球天降,吉兆也,旬日大风,我军胜。今有占星之兆,更不可忽略。”
朱高煦朱高燧:“……”
老爹是认真的?
还是个对外的借口?
虽说迷信天兆不太靠谱,可老爹这么说了,再不靠谱也必须相信。
甭管老爹是突发奇想还是事先计划好的,总之,能顺利解决筹措军粮的事,不令兴宁伯获罪,朱高燧也乐于应承。
至于朱高煦,坚信老爹说的话,踩着老爹的脚印走,老爹的旗帜高于一切!
兄弟俩互看一眼,同声道:“父皇圣明。”
待兄弟二人退下,朱棣召来郑和,令他去孟清和处传达口谕,“朕知其一心为国,筹集军粮之事,尽力即可。另朕不日往大宁,令其随驾。”
“奴婢遵旨。”
郑和躬身行礼,叫来侯显换岗,自己披上蓑衣戴上雨帽,往兴宁伯处传口谕。
穿过廊庑,碰上傍晚巡职的锦衣校尉,又遇见要到天子处汇报鞑子情报的杨铎,郑和点头,不见多少热络。
杨铎笑着抱拳,“郑公公有礼,可是出府?”
郑和道:“咱家要到兴宁伯处传天子口谕。”
“郑公公要寻兴宁伯,可到定远侯宅邸。”
“杨指挥使如何知道?”
杨铎笑道:“在王府外遇上了。本官同兴宁伯有旧,闲谈两句,言及于此。雨大,未免公公冒雨绕路,才出言提醒,并无他意。”
郑和看着杨铎,杨铎淡然依旧。
“如此,咱家谢过杨指挥使。”
“不敢。”
抱拳颔首,郑和带着的内侍同锦衣校尉擦身而过。
杨铎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一路穿过廊庑,到承运殿前,解下佩刀,经通报入殿,下拜,道:“臣杨铎,拜见陛下。”
沈瑄府中,郑和向孟清和传达天子口谕,言天子不咎筹集军粮之事,五日后将移驾大宁。
“届时,定远侯与兴宁伯皆需伴驾。”
“臣领旨。”
心中大石落地,孟清和轻松之余,不免思索,是谁帮他在天子跟前说了话。
不是沈瑄,还能是谁?
“是赵王和汉王求了天子。”
郑和实话实说,也是提醒孟清和,欠了这两位的人情,怕是不好还。
孟清和谢过郑和,决定明日照计划求见天子。
一为谢恩,二来也是表态。
汉王和赵王为他说话解围,他却不能立刻丢开,高枕无忧。有个正确的态度,才能再刷一刷朱棣的好感度。
何况,天子要移驾大宁,多少探一探,也能心中有底。
送走郑和,孟清和将想法告知沈瑄,沈瑄点头,道:“明日,我与你一同觐见天子。”
孟清和没拒绝。
有沈侯爷在,心中更有底气。
大雨下了一夜。
翌日,天空放晴。
孟清和和沈瑄入燕王府,求见天子。
朱棣早饭用得有些晚,内侍通禀之后,直接让二人到暖阁里回话。
朱高煦和朱高燧坐在朱棣下首,父子三人都是手里拿着两张厚饼,饼里夹着咸鸭蛋和咸菜,面前的大碗里是热气腾腾的米粥,一口饼一口粥,吃得正香。
沈瑄习惯了,沈良没被夺爵充军之前,他曾和朱元璋一起用饭。到了北平,也经常被朱棣叫到身边。
谨守君臣之礼不错,对眼前的场面倒也不陌生。
“瑄儿用饭没有?没用过,一起用。”
沈瑄没客气,谢恩之后,接过内侍捧上的粥碗,一口就是小半碗。
“兴宁伯也用些。”
天子有命,孟十二郎自然也不敢客气。
一顿早饭,耗去小半个时辰。
孟清和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捧着粥碗数米粒。
朱棣父子却是吃相豪迈,码成摞的面饼,顷刻间见底。
孟清和算是又一次见到了永乐大帝“平凡”的一面。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