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1/2)
不久,掀桌声响起。
最后,皇帝的挥鞭声重现江湖。
等到沈瑄状若无事的出了西暖阁,暖阁里几乎像台风过境,连条完整的凳子腿都找不到。
徐皇后得知消息,遣人给挨了鞭子的三个送去伤药,随后移驾文华殿,亲自去看了没挨鞭子的朱高炽。
母子俩也进行了一番长谈,朱高炽不只眼圈红了,还哭了一场。
心软之下,徐皇后又分别召见了世子妃和世子侧妃,看到被世子妃一同带来的朱瞻基,徐皇后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半截。
既不愿意听,她又何必多说,是好是歹,就看自己的造化吧。
永乐二年五月庚寅,天子下旨,封皇长子朱高炽为平王,享双禄,册世子妃为平王妃,立平王长子朱瞻基为王世子,享亲王禄,仪仗比亲王。以山东为平王封地,享赋税,特许不就藩。
以宣府为汉王封地,开原为赵王封地,令汉王节制宣府,开平,大宁边军,赵王节制辽东诸卫。
设平王官属,改北京刑部郎中王钟为平王府左长史,刑部主事尹昌隆为平王府右长史。
设汉王官属,改礼部郎中汪原进为汉王府左长史,升工部主事程石琮为右长史。
设赵王官属,改兵部郎中顾晟为赵王府左长史升,工部员外郎卢盛为右长史。
令汉王赵王即日归藩,无圣意,不入南京。
同时下令,诸王子未受封爵者,可上表请封世子,其余众子,满十岁者,请封郡王。
改封懿文皇太子第四子允熙为瓯宁王,以奉懿文皇太子之祀,诏告天下。
升定远侯沈瑄为定国公,仍镇北京。
兴宁伯升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赏银百两,念靖难功,赐姓朱。
之前的一系列封赏,多少在意料之中,轮到自己,孟清和完全没反应过来。
赐姓?
张辅都没这待遇,怎么就轮到了自己?
到底怎么回事?
“养伤”中的的侯二代斜靠在榻边,单手撑着下颌,长袍的领口略微松开,修长的手指擦过孟清和的嘴角,笑得愈发迷人。
“十二郎猜猜看?”
孟清和:“……”
不考虑后果,他当真很想咬人。
第一百三十九章 北归一
天子赐以国姓,对臣子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有再多疑问,也要暂时压下,先领旨谢恩,叩谢圣上,再到有司办理相关手续。
被永乐帝赐姓的人不少,如郑和,白彦回。
被改名的也不缺,如杨荣。
但自永乐帝登基,被赐国姓的,满打满算,孟清和是第一个。
沈瑄的父亲沈良,同太祖高皇帝诸多义子一样,都曾改姓朱。洪武帝定鼎天下,念及亲亲之情,令诸义子复宗祠,改祭祀,归本姓。但其本质上,已同一般的勋贵完全不同,仍能算入皇室成员。
孟清和得赐国姓,虽和沈瑄情况不同,实质上的好处也绝非普通的升官封爵可比。
没国姓,封爵也是合同工。
有了国姓,不犯大错,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
听完道衍的一番宣讲,孟清和的表情有片刻呆滞。
道衍捻着佛珠,笑得无比高深。
孟清和捧头,很是纠结。
因在沈瑄嘴里没问出答案,才趁着北归之前来见道衍,讨个主意。
结果来了还不如不来,问出的答案,当真让他压力山大。可以想见,这份荣耀背后会有多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从身后飞来的小x飞刀绝不会少。
加上和汉王赵王的关系“莫逆”,如陈瑛一般挥舞着拳头欲将他打倒的正义人士,绝不会少。粗略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就是个靶子,明晃晃的,等着拿刀戳。
看来,和宦官锦衣卫结下深厚的友谊是必须的。甭管身后名声如何,保住脑袋护住脖子才是根本。
佞臣,奸臣。
四个大字早就刻在了他的脑门上。
孟清和撇嘴,既然都盖了戳,还用得着东想西想?只要永乐帝要用他,自己也谨慎些,不犯太大的错误,谁想揪他的小辫子,找他麻烦也不是那么容易。
大不了剃光头,没头发,还怎么揪!
参考一下道衍的形象,顿时打了个激灵。光头形象,委实太考验头型,还是不剃的好。
两人说话时,一个从三头身长到四头身的小沙弥提着水壶走了进来。
孟清和瞅瞅道衍,大和尚八风吹不动,眯眼看着小沙弥摇摇晃晃的走着,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
压榨童工啊!
孟清和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从小沙弥手里接过水壶,又从怀里取出个荷包,背着道衍,塞进小沙弥的手里。
眨眨眼,国公府的糕点,一般人吃不到,小师傅快去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小沙弥捧着糕点,笑着点头,圆脑门大眼睛,嘴里缺了两颗门牙,怎么看怎么好玩,无比的讨人喜欢。
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孟清和才勉强控制住爪子,没在白面团子上捏一下。
转头鄙视道衍,从上回见这个小沙弥,这么长时间,个头才
最后,皇帝的挥鞭声重现江湖。
等到沈瑄状若无事的出了西暖阁,暖阁里几乎像台风过境,连条完整的凳子腿都找不到。
徐皇后得知消息,遣人给挨了鞭子的三个送去伤药,随后移驾文华殿,亲自去看了没挨鞭子的朱高炽。
母子俩也进行了一番长谈,朱高炽不只眼圈红了,还哭了一场。
心软之下,徐皇后又分别召见了世子妃和世子侧妃,看到被世子妃一同带来的朱瞻基,徐皇后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半截。
既不愿意听,她又何必多说,是好是歹,就看自己的造化吧。
永乐二年五月庚寅,天子下旨,封皇长子朱高炽为平王,享双禄,册世子妃为平王妃,立平王长子朱瞻基为王世子,享亲王禄,仪仗比亲王。以山东为平王封地,享赋税,特许不就藩。
以宣府为汉王封地,开原为赵王封地,令汉王节制宣府,开平,大宁边军,赵王节制辽东诸卫。
设平王官属,改北京刑部郎中王钟为平王府左长史,刑部主事尹昌隆为平王府右长史。
设汉王官属,改礼部郎中汪原进为汉王府左长史,升工部主事程石琮为右长史。
设赵王官属,改兵部郎中顾晟为赵王府左长史升,工部员外郎卢盛为右长史。
令汉王赵王即日归藩,无圣意,不入南京。
同时下令,诸王子未受封爵者,可上表请封世子,其余众子,满十岁者,请封郡王。
改封懿文皇太子第四子允熙为瓯宁王,以奉懿文皇太子之祀,诏告天下。
升定远侯沈瑄为定国公,仍镇北京。
兴宁伯升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赏银百两,念靖难功,赐姓朱。
之前的一系列封赏,多少在意料之中,轮到自己,孟清和完全没反应过来。
赐姓?
张辅都没这待遇,怎么就轮到了自己?
到底怎么回事?
“养伤”中的的侯二代斜靠在榻边,单手撑着下颌,长袍的领口略微松开,修长的手指擦过孟清和的嘴角,笑得愈发迷人。
“十二郎猜猜看?”
孟清和:“……”
不考虑后果,他当真很想咬人。
第一百三十九章 北归一
天子赐以国姓,对臣子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有再多疑问,也要暂时压下,先领旨谢恩,叩谢圣上,再到有司办理相关手续。
被永乐帝赐姓的人不少,如郑和,白彦回。
被改名的也不缺,如杨荣。
但自永乐帝登基,被赐国姓的,满打满算,孟清和是第一个。
沈瑄的父亲沈良,同太祖高皇帝诸多义子一样,都曾改姓朱。洪武帝定鼎天下,念及亲亲之情,令诸义子复宗祠,改祭祀,归本姓。但其本质上,已同一般的勋贵完全不同,仍能算入皇室成员。
孟清和得赐国姓,虽和沈瑄情况不同,实质上的好处也绝非普通的升官封爵可比。
没国姓,封爵也是合同工。
有了国姓,不犯大错,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
听完道衍的一番宣讲,孟清和的表情有片刻呆滞。
道衍捻着佛珠,笑得无比高深。
孟清和捧头,很是纠结。
因在沈瑄嘴里没问出答案,才趁着北归之前来见道衍,讨个主意。
结果来了还不如不来,问出的答案,当真让他压力山大。可以想见,这份荣耀背后会有多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从身后飞来的小x飞刀绝不会少。
加上和汉王赵王的关系“莫逆”,如陈瑛一般挥舞着拳头欲将他打倒的正义人士,绝不会少。粗略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就是个靶子,明晃晃的,等着拿刀戳。
看来,和宦官锦衣卫结下深厚的友谊是必须的。甭管身后名声如何,保住脑袋护住脖子才是根本。
佞臣,奸臣。
四个大字早就刻在了他的脑门上。
孟清和撇嘴,既然都盖了戳,还用得着东想西想?只要永乐帝要用他,自己也谨慎些,不犯太大的错误,谁想揪他的小辫子,找他麻烦也不是那么容易。
大不了剃光头,没头发,还怎么揪!
参考一下道衍的形象,顿时打了个激灵。光头形象,委实太考验头型,还是不剃的好。
两人说话时,一个从三头身长到四头身的小沙弥提着水壶走了进来。
孟清和瞅瞅道衍,大和尚八风吹不动,眯眼看着小沙弥摇摇晃晃的走着,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
压榨童工啊!
孟清和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从小沙弥手里接过水壶,又从怀里取出个荷包,背着道衍,塞进小沙弥的手里。
眨眨眼,国公府的糕点,一般人吃不到,小师傅快去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小沙弥捧着糕点,笑着点头,圆脑门大眼睛,嘴里缺了两颗门牙,怎么看怎么好玩,无比的讨人喜欢。
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孟清和才勉强控制住爪子,没在白面团子上捏一下。
转头鄙视道衍,从上回见这个小沙弥,这么长时间,个头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