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本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起汉武帝来,穿越者王莽,死后还在那里发光发热的董先生,其实都是老实人。
    汉武帝在元狩四年时,拿上林苑的白鹿皮做货币。然后一尺见方不到的白鹿皮,直接便价值四十万钱,相当于当时一百亩良田的价格。
    紧接着刘彻又规定诸侯朝觐必须进贡白鹿币,也就是说,他先把白鹿币按40万文一张的价格卖给诸侯,再让这些诸侯把白鹿币原物奉还,等于白讹人家一大笔钱。
    虽然有些无耻,但在汉武帝时,白鹿币的确曾经流通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只有大汉的顶级权贵们才能够使用,毕竟普通人的身家可能也没有一张白鹿币值钱。
    “白鹿币之所以能够被权贵们承认,就是因为它们能够在觐见天子时使用,我们想要让直百能够使用并被认可,一定要能够让它们能够买到东西,官市便是用来给直百钱消费的,从而让他们能够得到百姓的认可!”
    随着张飞说出这一番话后,刘巴惊得目瞪口呆,他是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思想出来的这个货币改革政策,竟然一下子便被张飞这个看不起的武夫给说中了关键。
    而偷眼瞄了一眼刘巴,张飞心中突然间有了一种报复的快感,便继续把简杰信中所写的内容继续卖弄一番:
    “自从主公夺取江阳以来,采用阿杰提供的新技术,让江阳县的精盐产量提升了至少十倍。主公拿下益州之后,准备实行盐铁国营之策。而这盐,可是百姓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在官市之中售卖精盐,使直百钱可以与精盐挂钩,直百便有了信誉,何愁会形成王莽和董卓那样的膨胀?甚至于不用铸直百,直接弄一些纸票,只要能让他们换成等价值的精盐,一样能在成都流通!”
    其实简杰写给诸葛村夫的建议,根本毫无新意,就是抄袭了历史上刘巴的方法。通过铸造大钱创造财富,然后利用官市,保证大钱的价值。
    刘耷铸直百,和王莽铸大泉五十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刘耷的一枚直百能顶两个大泉五十。但并没有发现益州地区由于虚值货币大量增发,从而引起物价飞涨的记载。实际上直百钱直到蜀汉灭亡前,都一直在铸造,并大量流通与使用。
    后世的考古学家,在魏国和吴国的土地上都挖掘出直百来,但是却很少在蜀国的地盘上挖出魏国和吴国的钱币来。
    甚至于吴国名将朱然的墓中挖出来了六千多枚钱币,其中便含有不少蜀国的钱币。像朱然这样的大将,竟然也花蜀国的钱,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上一世简杰曾经看过一个仿造人类瑰宝苏联政治笑话的三国笑话,一个蜀国百姓花了三十钱买了一斗酒,结果魏国百姓听说了,诧异得问道:“什么是钱?”而一个吴国百姓听说了,则诧异得问道:“什么是三十?”
    曹魏很早就想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了,但很可惜,他们的基础太差,东汉末年,董卓毁五铢钱而铸小钱,使得物价飞涨,“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到最后,中原战乱之地只得重新开启了以物易物模式,曹操甚至还发明了“户调制”,废弃货币,用实物谷帛来征收赋税。
    在这期间,曹操和曹丕都曾努力复行五铢钱,但每次都没坚持几个月,就因谷贵而“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直到公元227年魏明帝时,中原经济有所恢复,曹魏才终于实现了魏五铢的重新铸造流通。但这个时候,已经离曹魏帝国咽下最后一口气不远了。
    至于咱们孙十万大帝,眼瞅着隔壁的刘耷和诸葛村夫使用直百收割着百姓的财富,也跟这拷贝了一把,在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春首铸“大泉五百”,一枚抵五百钱来用。渣权在尝到甜头后,又在两年后铸造“大泉当千”,进一步掠夺民间财富。
    只可惜,东吴政府的控制力远不如蜀汉,导致地方大族与投机商贩趁机大规模私铸仿制劣币,甚至出现了“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这种高面值的货币,将东吴市场搅得一塌糊涂,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渣权只能在赤乌九年(公元246年)下诏收回大泉,回炉重铸为器物。
    这个笑话就是讽刺魏国退化到以物易物,和孙吴通货膨胀超级厉害的。
    甚至有学者猜测,蜀汉的大钱很可能有某种国家大宗商品储备作为背书。以蜀汉末年府库中天量的锦缎观之,这一储备应当便是蜀锦。毕竟在汉末三国甚至其后更漫长的历史阶段,锦缎始终扮演着一般等价物的角色。
    只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币值相对稳定的蜀国直百,因为蜀国和吴国之间的盟友关系,能够大量流通到吴国去。
    可能有锦缎做背书的直百,简直是公元三世纪的美金,而大泉五千的孙吴钱币,都tm快成津巴布韦币了。像朱然这种孙吴权贵,弄点儿直百备上,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再加上蜀国产的蜀锦畅销魏吴两国,蜀汉发行的大额货币通过贸易大规模输入东吴,活脱脱一场三国版的通胀输出。
    诸葛村夫能够在和魏国连年交战的情况下,依旧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恐怕也是用这种货币战争的手段,从孙吴掠夺了不少财富的缘故。
    不能因为孙十万每次都在合肥城下吃瘪,就否定他对蜀汉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