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朝闻道(1/2)
周处静静得看着陆抗,静静等待着陆抗的回答,心中却是忍不住对陆抗产生了一丝羡慕。陆抗今年年过四旬,不过和自己的父亲陆逊一样,都特别显年轻,看上去甚至比三十多岁的周处还年轻,整个人相貌堂堂,气质高雅,更是让周处倾心不已。
历史上周处的父亲周魴,曾经断发赚曹休,帮助陆逊打赢了石亭一战。本位面虽然没有发生这么一场战役,但周魴还是和陆逊有点儿交情。所以周处还是比较容易便见到了陆抗,把自己心中的苦恼说了出来。
周处想要改变自己,但是觉得自己已经年纪大了,三十岁的人了,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才过来请教陆抗。
“不怕子隐笑话,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回吴郡,子隐的方言,我听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而在周处说完自己的苦恼之后,陆抗却是用一口标准的雒阳雅言笑着对周处说道。
为了对付那些世家大族,大汉不遗余力得推行士族中央化政策,造成的结果便是,某些像陆抗这样的顶级士族子弟,几乎和老家断了联系。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陆逊当过两任刺史,此后一直在中央担任诸葛亮和简杰的副手,从小跟在陆逊身边的陆抗,都没有回过吴郡老家,甚至于陆逊去世的时候,陆抗也没能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因为朝廷决定仿效立国之初的旧例,让陆逊这样的功臣陪葬于刘禅的皇陵之中。
从大汉三兴开始,便一直执行打压世家豪族的政策,摊丁入亩抑制土地兼并,提升生产力打压庄园经济,推广印刷术抑制世家豪族在学术上的垄断,推行科举制度来执行更加公平的选拔制度。
在大汉的各项政策之下,历史上曾经统治天下数百年之久的门阀政治,直接就被扼杀在襁褓之中。即便是陆抗其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才得到授官机会的。
而在笑过之后,陆抗突然间语重心长的对周处说道:“古人说朝闻道夕可死!想想高皇帝和昭烈皇帝,都是年近五旬才得志,子隐你现在还年轻,不过三十岁,将来有的是时间。从现在起发愤读书,勤加努力,未尝不能建功立业,成为一个对百姓有用处的人!”
听了陆抗的这一番劝解之后,周处觉得整个人都豁然开朗起来。是啊!自己还年轻,有机会去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就这样,周处和陆抗又聊了许久,一直聊到半夜,周处对德高望重的陆抗充满了尊敬,而陆抗对想要改过自新的周处也很欣赏。
但终究还是要分别得,陆抗这次是到交州去做刺史的,只不过是路过阳羡,盘桓了数日之后,周处亲自送陆抗上路。
“交州那地方多瘴气,陆公多多保重!”在把陆抗送到船上时,周处提醒陆抗多多注意交州的气候。
“放心吧!我多有准备!”被周处这么一说,陆抗也是对着周处说道。
陆抗的叔祖陆绩,便是死在交州太守任职上的。对于这次到交州任职,陆抗心中还是有些嘀咕,生怕自己重蹈陆绩的覆辙。但是这么一趟下来,所能得到的回报也是极大的,因为汉天子刘禅曾经当着太子的面,向陆抗承诺,等他从交州刺史任上退下来,便让他入阁。
大汉现在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本着宰相必起于州郡的原则,科举出来的官吏,最好的位置也就是县令,再次基础上考核升迁,能冒出头来的几乎都可以说是人精中的人精。即便是陆抗这样优秀的人物,想要入阁也是压力山大。这次去交州当刺史,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再说,现在的交州,和四十多年前陆抗刚出生时也是两回事。大汉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总算是挖通了吴郡到南海郡的运河。这个运河的出现,让通往交州的路途不再遥远,交州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南部大开发的影响之下,有很多移民也是充斥到了交州。在一些卫生知识的指引之下,交州的新移民不喝生水,疯狂的焚烧树丛、填塞水渠,消灭蚊子的生存土壤,让移民死亡率已经降低到了一个不是很夸张的数字。
还有活到九十多岁的前任交州刺史吕岱做背书,陆抗觉得自己在交州活下来的问题不大。
真正让陆抗忧心的还是首辅简杰交给自己的任务,这位快八十的老人准备要退休了,但却一直担心交州南部的诸如交趾等郡县,有脱离大汉的倾向。
对于这位跟着昭烈皇帝打天下的顶级智者,陆抗是非常佩服的,他这样想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如何将大一统的观念根植于当地人汉人的脑海之中,如何将交趾的那些异族人彻底同化掉,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陆抗要做的。
陆抗是要入阁的,简杰是要退休的,那么陆抗有没有机会接班简杰的首辅之位,可能和陆抗自己在交州的表现也有关系。就这样,带着满腹的思虑,陆抗做着船,沿着吴南运河,向着交州腹地驶去。
看着陆抗的船逐渐消失在了运河之上,周处也就往家走去,一边回味着陆抗给自己灌的鸡汤,一边思索着自己该如何赢得乡人们的尊敬,重新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周处往回走,来到城里的布告栏时,赫然发现布告栏上竟然换了一个全新的布告。本来周处没怎么放在心上,等走过了之后却又折了回来。
“
历史上周处的父亲周魴,曾经断发赚曹休,帮助陆逊打赢了石亭一战。本位面虽然没有发生这么一场战役,但周魴还是和陆逊有点儿交情。所以周处还是比较容易便见到了陆抗,把自己心中的苦恼说了出来。
周处想要改变自己,但是觉得自己已经年纪大了,三十岁的人了,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才过来请教陆抗。
“不怕子隐笑话,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回吴郡,子隐的方言,我听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而在周处说完自己的苦恼之后,陆抗却是用一口标准的雒阳雅言笑着对周处说道。
为了对付那些世家大族,大汉不遗余力得推行士族中央化政策,造成的结果便是,某些像陆抗这样的顶级士族子弟,几乎和老家断了联系。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陆逊当过两任刺史,此后一直在中央担任诸葛亮和简杰的副手,从小跟在陆逊身边的陆抗,都没有回过吴郡老家,甚至于陆逊去世的时候,陆抗也没能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因为朝廷决定仿效立国之初的旧例,让陆逊这样的功臣陪葬于刘禅的皇陵之中。
从大汉三兴开始,便一直执行打压世家豪族的政策,摊丁入亩抑制土地兼并,提升生产力打压庄园经济,推广印刷术抑制世家豪族在学术上的垄断,推行科举制度来执行更加公平的选拔制度。
在大汉的各项政策之下,历史上曾经统治天下数百年之久的门阀政治,直接就被扼杀在襁褓之中。即便是陆抗其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才得到授官机会的。
而在笑过之后,陆抗突然间语重心长的对周处说道:“古人说朝闻道夕可死!想想高皇帝和昭烈皇帝,都是年近五旬才得志,子隐你现在还年轻,不过三十岁,将来有的是时间。从现在起发愤读书,勤加努力,未尝不能建功立业,成为一个对百姓有用处的人!”
听了陆抗的这一番劝解之后,周处觉得整个人都豁然开朗起来。是啊!自己还年轻,有机会去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就这样,周处和陆抗又聊了许久,一直聊到半夜,周处对德高望重的陆抗充满了尊敬,而陆抗对想要改过自新的周处也很欣赏。
但终究还是要分别得,陆抗这次是到交州去做刺史的,只不过是路过阳羡,盘桓了数日之后,周处亲自送陆抗上路。
“交州那地方多瘴气,陆公多多保重!”在把陆抗送到船上时,周处提醒陆抗多多注意交州的气候。
“放心吧!我多有准备!”被周处这么一说,陆抗也是对着周处说道。
陆抗的叔祖陆绩,便是死在交州太守任职上的。对于这次到交州任职,陆抗心中还是有些嘀咕,生怕自己重蹈陆绩的覆辙。但是这么一趟下来,所能得到的回报也是极大的,因为汉天子刘禅曾经当着太子的面,向陆抗承诺,等他从交州刺史任上退下来,便让他入阁。
大汉现在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本着宰相必起于州郡的原则,科举出来的官吏,最好的位置也就是县令,再次基础上考核升迁,能冒出头来的几乎都可以说是人精中的人精。即便是陆抗这样优秀的人物,想要入阁也是压力山大。这次去交州当刺史,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再说,现在的交州,和四十多年前陆抗刚出生时也是两回事。大汉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总算是挖通了吴郡到南海郡的运河。这个运河的出现,让通往交州的路途不再遥远,交州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南部大开发的影响之下,有很多移民也是充斥到了交州。在一些卫生知识的指引之下,交州的新移民不喝生水,疯狂的焚烧树丛、填塞水渠,消灭蚊子的生存土壤,让移民死亡率已经降低到了一个不是很夸张的数字。
还有活到九十多岁的前任交州刺史吕岱做背书,陆抗觉得自己在交州活下来的问题不大。
真正让陆抗忧心的还是首辅简杰交给自己的任务,这位快八十的老人准备要退休了,但却一直担心交州南部的诸如交趾等郡县,有脱离大汉的倾向。
对于这位跟着昭烈皇帝打天下的顶级智者,陆抗是非常佩服的,他这样想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如何将大一统的观念根植于当地人汉人的脑海之中,如何将交趾的那些异族人彻底同化掉,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陆抗要做的。
陆抗是要入阁的,简杰是要退休的,那么陆抗有没有机会接班简杰的首辅之位,可能和陆抗自己在交州的表现也有关系。就这样,带着满腹的思虑,陆抗做着船,沿着吴南运河,向着交州腹地驶去。
看着陆抗的船逐渐消失在了运河之上,周处也就往家走去,一边回味着陆抗给自己灌的鸡汤,一边思索着自己该如何赢得乡人们的尊敬,重新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周处往回走,来到城里的布告栏时,赫然发现布告栏上竟然换了一个全新的布告。本来周处没怎么放在心上,等走过了之后却又折了回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