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12节(3/4)
上收敛一点儿?总之,这就是一个引导社会风气的大旗!
这个时候,谁跳出来说皇帝根本不节俭,往小了说,只是没有大局观,往大了说,就是破坏安定团结了!
就这样,通过天子的诏书,长安的官员们都用起了纸。
一些比较富裕的衙门,会给官员提供竹简的,这个时候不采买竹简了,改从少府采买白纸,集体采购,又是官府的单子,还有优惠呢。而另一些,自己采购这些用品的官员,则去长安的白纸店自己购买。
但不管是哪一种,在使用过白纸之后立刻明白了白纸的好处。
即使一开始有些觉得皇帝是在瞎折腾,放着好好的竹简不用,非要用纸,这个时候也欣然改变了原本的习惯【真香.jpg
大家一开始真没觉得用竹简有什么不好,虽然大家都知道竹简过于笨重了,丝帛是好得多的书写工具。但考虑到性价比这个问题,竹简已经是现阶段大家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写材料了。
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有的时候市场就是这样的,市场的需求并不一定总能表现出来。比如发明汽车之前,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要一匹更快的马。而汽车出现,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要的是汽车!
而现在,白纸忽然出现,所有人也恍然大悟: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啊!
改变一个人原有的习惯,这是很难的,惯性也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不过这也要看这个习惯的具体情况,如果是让人更方便、更轻松,那么即使依旧有人更喜欢旧的方式,主流也会向新方式流动。
这就像是互联网视频app的兴起,对电视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因为习惯问题,大家还是会偶尔看电视,但总的看电视时间是被大大缩短了的。如果具体到年轻人身上,更是无限缩短,很多年轻人上一次看电视已经是上一次过年的时候了,因为那个时候要开着电视放春晚……
白纸蔓延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这些长安的官员原本只是处理公文的时候使用白纸,后来日常用竹简的也改用白纸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通过四通八达的直道,交通号贩运货物的时候将白纸运到了触角所能及的任何一个城市——虽然白纸的单价并不高,但以重量和体积而论,他的价值已经很不低了,所以即使是长途运输,也是有着相当利润的商品。
当然了这种消耗量并不少的‘日常用品’,最好还是在地方就能有生产。考虑到小型的造纸作坊需要的人手和成本都不算多,分布上是可以做到普遍撒网的。而在长安、临淄之类的大城市,就形成大的造纸作坊。不只是因为本地的消耗量大且集中,也是因为这样方便形成品牌。
地方上的小作坊只能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至于更高的要求,就无法通过这种普遍撒网的方式进行满足了。
依托大城市,制作高级纸(比如历史上的澄心堂),满足某些更高的需求。
只不过现在才刚刚开始,还无法安排到那么远的地步。陈嫣和刘彻也只能先在长安建立起造纸作坊——其实临淄已经有造纸作坊了,陈嫣准备多年,连原材料都准备好了,作坊本身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为了政治风向之类的问题,临淄那边的作坊只生产而不出货,一直在囤货而已。
在这件事上,陈嫣和刘彻是有默契的!长安这边的造纸作坊,陈嫣派人帮少府建立起来。日后,陈嫣也不会让人来长安染指这边的纸业!甚至刘彻下令让公务员办公直接从少府采购白纸也可以。
与此同时,临淄就归陈嫣了…少府在临淄有不少的作坊,但这次的造纸作坊并不会开到临淄去。
虽然从陈嫣的角度来说,少府就算去了也没用,反正在她的地盘上根本打不赢她。但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他和刘彻能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利好了!至少说明到现在为止,刘彻对她还没有一点儿‘排除’的意思,更没有觉得她的存在是有问题的。
在纸业这件事上,陈嫣和刘彻愉快地进行了分赃。长安归刘彻,临淄归陈嫣,官吏系统归刘彻,陈嫣就可以对知识分子群体想办法。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大城市,此时还没有建立造纸作坊的,陈嫣也和刘彻提前做好了划分。
这个过程相当和谐,反正陈嫣和刘彻都没有和对方争的意思…这种划分‘地盘’的商议能进行地如此谦和,也是相当少见了。
现在长安的造纸作坊起来了,少府不缺人、不缺钱,技术到位、工人培养差不多后,一个大型的造纸作坊很快就起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小型的造纸作坊,这种造纸作坊,在一开始的磨合期过去之后,生产越来越快,生产的纸张对于此时的需求来说已经很不少了。
有了这个前提,刘彻在下令长安的官员使用白纸办公。
市场潜力释放的很快,书写用白纸立刻被长安整个官吏系统和贵族群体接受…说实话,这个时候造纸作坊是供不应求的——好在陈嫣一开始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在白纸办公开始之后,她立刻让少府兴建了第二座造纸作坊。
理论上少府只用听皇帝皇后的话,像是陈嫣这种‘皇亲国戚’,反而得求着少府。不过陈嫣又是一个例外了,这些年
这个时候,谁跳出来说皇帝根本不节俭,往小了说,只是没有大局观,往大了说,就是破坏安定团结了!
就这样,通过天子的诏书,长安的官员们都用起了纸。
一些比较富裕的衙门,会给官员提供竹简的,这个时候不采买竹简了,改从少府采买白纸,集体采购,又是官府的单子,还有优惠呢。而另一些,自己采购这些用品的官员,则去长安的白纸店自己购买。
但不管是哪一种,在使用过白纸之后立刻明白了白纸的好处。
即使一开始有些觉得皇帝是在瞎折腾,放着好好的竹简不用,非要用纸,这个时候也欣然改变了原本的习惯【真香.jpg
大家一开始真没觉得用竹简有什么不好,虽然大家都知道竹简过于笨重了,丝帛是好得多的书写工具。但考虑到性价比这个问题,竹简已经是现阶段大家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写材料了。
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有的时候市场就是这样的,市场的需求并不一定总能表现出来。比如发明汽车之前,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要一匹更快的马。而汽车出现,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要的是汽车!
而现在,白纸忽然出现,所有人也恍然大悟: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啊!
改变一个人原有的习惯,这是很难的,惯性也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不过这也要看这个习惯的具体情况,如果是让人更方便、更轻松,那么即使依旧有人更喜欢旧的方式,主流也会向新方式流动。
这就像是互联网视频app的兴起,对电视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因为习惯问题,大家还是会偶尔看电视,但总的看电视时间是被大大缩短了的。如果具体到年轻人身上,更是无限缩短,很多年轻人上一次看电视已经是上一次过年的时候了,因为那个时候要开着电视放春晚……
白纸蔓延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这些长安的官员原本只是处理公文的时候使用白纸,后来日常用竹简的也改用白纸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通过四通八达的直道,交通号贩运货物的时候将白纸运到了触角所能及的任何一个城市——虽然白纸的单价并不高,但以重量和体积而论,他的价值已经很不低了,所以即使是长途运输,也是有着相当利润的商品。
当然了这种消耗量并不少的‘日常用品’,最好还是在地方就能有生产。考虑到小型的造纸作坊需要的人手和成本都不算多,分布上是可以做到普遍撒网的。而在长安、临淄之类的大城市,就形成大的造纸作坊。不只是因为本地的消耗量大且集中,也是因为这样方便形成品牌。
地方上的小作坊只能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至于更高的要求,就无法通过这种普遍撒网的方式进行满足了。
依托大城市,制作高级纸(比如历史上的澄心堂),满足某些更高的需求。
只不过现在才刚刚开始,还无法安排到那么远的地步。陈嫣和刘彻也只能先在长安建立起造纸作坊——其实临淄已经有造纸作坊了,陈嫣准备多年,连原材料都准备好了,作坊本身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为了政治风向之类的问题,临淄那边的作坊只生产而不出货,一直在囤货而已。
在这件事上,陈嫣和刘彻是有默契的!长安这边的造纸作坊,陈嫣派人帮少府建立起来。日后,陈嫣也不会让人来长安染指这边的纸业!甚至刘彻下令让公务员办公直接从少府采购白纸也可以。
与此同时,临淄就归陈嫣了…少府在临淄有不少的作坊,但这次的造纸作坊并不会开到临淄去。
虽然从陈嫣的角度来说,少府就算去了也没用,反正在她的地盘上根本打不赢她。但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他和刘彻能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利好了!至少说明到现在为止,刘彻对她还没有一点儿‘排除’的意思,更没有觉得她的存在是有问题的。
在纸业这件事上,陈嫣和刘彻愉快地进行了分赃。长安归刘彻,临淄归陈嫣,官吏系统归刘彻,陈嫣就可以对知识分子群体想办法。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大城市,此时还没有建立造纸作坊的,陈嫣也和刘彻提前做好了划分。
这个过程相当和谐,反正陈嫣和刘彻都没有和对方争的意思…这种划分‘地盘’的商议能进行地如此谦和,也是相当少见了。
现在长安的造纸作坊起来了,少府不缺人、不缺钱,技术到位、工人培养差不多后,一个大型的造纸作坊很快就起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小型的造纸作坊,这种造纸作坊,在一开始的磨合期过去之后,生产越来越快,生产的纸张对于此时的需求来说已经很不少了。
有了这个前提,刘彻在下令长安的官员使用白纸办公。
市场潜力释放的很快,书写用白纸立刻被长安整个官吏系统和贵族群体接受…说实话,这个时候造纸作坊是供不应求的——好在陈嫣一开始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在白纸办公开始之后,她立刻让少府兴建了第二座造纸作坊。
理论上少府只用听皇帝皇后的话,像是陈嫣这种‘皇亲国戚’,反而得求着少府。不过陈嫣又是一个例外了,这些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