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5)(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妨说说理由。
    他的语气很平稳,甚至可以说是和煦,但在场的大臣没有人会傻到真觉得他的心情和表现出的情绪一样。
    被男人不带丝毫感情的目光注视着,老臣背上沁出冷汗,明明只是极其平静的目光,无端给人巨大压迫感。
    臣老臣心一横,臣以为,此举于大桓极为不利
    朕看,不是对大桓不利,是对你们不利吧,你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朕心知肚明,别以为朕不追究就是听之任之了。
    语毕,朝中静默无声。
    没有人敢真的触怒商君凛,无数前车之鉴表明,和商君凛作对,最后倒霉的只会是自己。
    如今商君凛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朝中有声望的大臣也都向着他,世家想拿捏他,得先掂量掂量自己。
    陛下今日似乎发了很大的火,发落了好几个大臣。慕汐边为沈郁束发边道。
    是为了什么事?
    好像是世家不想让陛下做什么事,但陛下铁了心要做。
    想起夜间与商君凛的对话,沈郁大致猜到了朝堂上发生的事。
    陛下还没回来吗?
    慕汐遥遥头:孟公公差人来过,说陛下要与大臣们议事,让公子不必等,公子要传膳吗?
    传吧。
    小厨房的膳食早已备好,只等主子一声令下,便可呈上来,慕汐出去后不久,就带着宫女将膳食摆进来。
    一个人的时候,沈郁用膳不会怎么挑剔,慕汐早发现了这点,边为沈郁布菜边道:公子独自用膳的时候和陛下在时不太一样。
    怎么不一样?
    陛下在时,公子比较挑。
    慕汐跟在沈郁身边多年,对沈郁的一些习惯非常了解,以前在镇北侯府时,待遇差,沈郁对入口之物虽然挑剔,但也没像现在这般厉害,进宫后,在陛下有意为之的纵容下,比起从前可谓变本加厉,半点都不愿委屈自己。
    慕汐不说沈郁还不觉得,被提出来后,他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和商君凛在一起时,他总会不自觉的更放纵自己。
    刚进宫的时候还不是这样,那个时候,他对商君凛的了解全来自他人之口,对前世被称作暴君的男人心怀忌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中的忌惮被消弭,如今再想起商君凛,只觉得满心信赖。
    原来,早在不知不觉中,心中的防线已经被打破,他不抗拒这种感觉。
    他原本以为,自己前世对越王的感情是爱,现在想想,如果真的是爱,那么这份爱里掺杂的东西未免太多,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被强加在心头的以爱为名的枷锁。
    这份他以为的爱,驱使他无条件为越王做事,不计回报,为什么他前世这么笃定,自己是喜欢越王的?
    沈郁仔细回想起前世的事,却发现根本找不到痕迹,好似自然而然的,他就陷入了越王以爱编织成的巨网,丧失了所有判断力,为他驱使。
    头隐隐作痛,沈郁闭了闭眼,不再想前世的事。
    现在他基本可以确定,前世的事里,有很多他没发现的疑点。
    早朝后,商君凛留下了丞相、方均和几位尚书到御书房议事。
    关于活字印刷术,最早知道的,是户部尚书,其次是工部尚书,如今工部已经掌握了这门新的印刷术,并且投入了使用,效果良好。
    朕想办太学。商君凛开门见山道出心中想法。
    是国子监这种?
    相似但又不同,朕想办的,是涵盖蒙学在内的学府。
    要办学府,涉及到的东西就多了,百姓愿不愿意将家中孩子送到学堂来,学堂办在哪里,招收怎样的学子无数问题需要解决。
    先在京城试办,夫子人选一般秀才就可胜任,不需要做顶级学问,教出来的学生能识字,会一些基本就行。
    听到这里,大臣们松了口气,只是简单开蒙的话,会简单很多。
    这件事你们先自行商议,半个月内,朕要你们拿出一个基本章程出来。
    臣等遵旨。
    在场的,也有世家大臣,比如段阁老,他知道,这一项决策下去,对世家会造成怎样的冲击,但他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现在的皇帝陛下,早就不是他们能左右的了。
    离宫后,得到消息的世家大臣寻来。
    大人,这件事便由着陛下的性子来吗?
    不然呢,陛下今日刚警告过世家,具体章程还没出来,我们就跳出来反对,你让陛下怎么想?
    只办蒙学的话,问题倒是没那么严重,就怕这只是一个开始。
    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削弱世家的力量,难道我们就只能受着?
    段阁老眸光一闪,想到什么,沉默下来。
    陛下提出这件事,世家没反对?沈郁从商君凛口中知道这件事后,颇为好奇世家的反应。
    虽然目前只是办蒙学,将来可就不一定了,世家不应当一点反应都没有啊。
    他们自然想反对,只是现在朕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不多,暂时观望罢了,等正式实施的时候,肯定还有的闹。
    沈郁起身,坐到商君凛身边:陛下既然提出来,肯定有了应对之法,我就不为陛下操心了。
    陛下,顾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