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城堡穿古代 第39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软锰矿主要含二氧化锰。如今的玻璃呈淡绿主要是其中的铁原子,加入二氧化锰后,四价锰可以将二价铁氧化成偏黄的三价铁,而它本身则被还原成紫色的三价锰,黄色与紫色在光学上是互补色,最终呈现的效果便是白光,即无色透明。
    此时陶二郎的窗玻璃已告一段落,陈榕便让陶二郎添加软锰矿来制作无色透明玻璃。
    陶二郎花了三天时间调整配比,最终竟然真的做出了无色玻璃。当然,其中的气泡只能暂时当看不到了。陈榕当即让陶二郎利用无色玻璃磨出了块放大倍数不高的放大镜。
    随后,陈榕拉上相广成和翁茯苓来到陶二郎的玻璃工坊,在她的口述下,让陶二郎将玻璃拉成细丝,再用火焰灼烧玻璃丝线一端,使之熔化滴落,如此数十次,便收集到了几十颗直径甚至都不超过一毫米的玻璃珠。
    这些玻璃珠又小又轻,轻轻的呼吸便能将之吹跑,陈榕几乎是屏住呼吸,挑选了五颗看着相对圆润的玻璃珠,再让翁茯苓去毛伟那里要来一小片薄铁片,用磨尖的铁锥在铁片上轻轻地敲出非常小的贯穿洞,然后将这些玻璃珠嵌上去。这活极需谨慎,饶是陈榕万分小心,还是弄丢了两颗玻璃珠——太小了,呼吸间就完全找不到去哪儿了啊!
    之后,陈榕让相广成跑腿,去弄了点溪水回来。
    一毫米直径的玻璃珠放大倍数可以有三五百倍,而微生物里面大的能到微米级,放大近五百倍后到了毫米级,就肉眼可见了,再加上一块放大镜,真就是简易的显微镜了。
    陈榕取了一滴溪水点在透明玻璃片上,凌空架着,再将嵌着玻璃珠的铁片紧贴上去,非常小幅度地挪动寻找。许久未果,她又换了滴溪水,继续寻找。
    足足一刻钟之后,陈榕才转头看向相广成和翁茯苓,笑道:“你们过来看。”
    在陈榕做这一切的时候,相广成和翁茯苓只是在一旁看着,即便心中颇多疑惑,也并未多问。
    听到陈榕的话,相广成率先过来,接过陈榕递给他的放大镜,按照她所指点的,挪到其中一颗玻璃珠的上方。
    翁茯苓慢了一步,跟着过来弯腰垂眸看向相广成手中的放大镜。
    看清楚的那一刻,二人双双瞪大了双眼。
    放大镜下,有一条在他们看来奇怪的虫子,扭动着身体,周边一圈绒毛,微微颤动……
    这是这时代的人类,第一次看到原本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  对文中简陋显微镜感兴趣的,可以去搜“foldscope”~
    第32章 二选一
    相广成和翁茯苓二人一瞬间的心理冲击自不必说。
    他们之前听着陈榕上课, 确实听她说过这世界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微生物”,可“听说”与“亲眼看到”, 却是两码事。
    从前他们还是将信将疑,一个依然觉得“炼丹”是五行相合,一个还是相信生病是风邪入体……可这本来肉眼看不到的,却分明是个活的“虫子”!
    从前陈榕教他们的还只是个铺垫, 当今日他们亲眼见到这世界的一部分真相,说是三观尽碎也不夸张。
    看了好一会儿, 相广成突然转头看向陈榕,激动道:“陈师姐, 贫道还想看‘原子’!”
    陈榕耸耸肩:“看不了。原子太小了,基本上你这辈子都看不到。”
    光学显微镜最多也就放大个两千倍吧, 距离原子级别还远着呢,可要真正造出一台稍微精确一点的光学显微镜还要花费不少功夫,而能看到大原子的电子显微镜乃至扫描隧道显微镜, 她不知道原理, 即便知道原理和结构,也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造出来。
    太多技术光知道原理根本不够, 那是整个工业体系一起前进才能完成的, 只靠一己之力可不行。
    这么想着, 陈榕看相广成的神情里就带了点怜悯。
    好歹她曾亲眼看到人类的科技能到达什么样的地步, 可相广成却只能靠她的转述,用他那受到时代局限的想象力来构建他眼中世界的真相。
    听到陈榕的话,相广成果然极其失望地耷拉下脸。
    而翁茯苓并没有听这边的对话, 她依然看着放大镜上那正在徐徐蠕动的微生物,眼中满是痴迷。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微生物”,原来她以为清澈见底的溪水中,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
    陈榕没打扰到这二人,只将陶二郎拉到一旁,让他按照她的设计图来制作各种实验室器皿。
    什么烧杯、烧瓶、锥形瓶、三口圆底烧瓶,都安排上。陈榕甚至还让陶二郎试着制作量筒。正好她的那包学生绘图仪里有两块三角板可以作为长度标准。方便起见,将量筒刻度与三角板上的长度对标,使得量筒上刻度上1毫米的深度约等价于1毫升的液体,那么计算之后可得量筒的内径约为3.5厘米。烧杯上的刻度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来确定。
    陈榕不求多精确,反正现在精确了也没必要,只求有个大概。
    等陈榕这边叮嘱完了,那边相广成和翁茯苓也已恢复过来。
    陈榕不怀好意地笑道:“再让你们看个好玩的。”
    相广成和翁茯苓登时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