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1/4)
————————————————————————————————
颜肃之携妻儿踏上返京之路的时候,京中正在忙着呢。泉安侯府的宅邸,也跟邰阳侯府在一个街区,同时跟清远侯府也在一个坊内。这家原先也是一处侯府,不过这两年据说似乎跟某藩王走得颇近,所以被皇帝使了些手段连爵位都搞掉了,全家被踹出本街区了……
有爵位的人家,或曰大家大族权贵之家,要说找不出犯法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甚而至于,再严谨的家风,也不能保证没有超出道德的事情出现。一家之中,什么诸妾争宠根本都已经是小事了,真正人头打成狗脑子的,是诸子之争。又或者是许多难以启齿的生活作风问题。
这些不能说每家都有,然而要深挖掘一下,不触这个雷,也要触那个雷。赵忠家不用说了,就是公认的历史又短、人品又好的郁陶家,主人家无故打死奴婢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打死个奴婢不算个事儿,别说家里人不会往外传了,就算是奴婢的父母知道了,顶多讹点烧埋钱了账。【1】但是犯了事儿就是犯了事儿,一旦被政敌知道了,下回你要晋升的时候,就会有人参你“性情暴虐,刻薄寡恩,不堪为主官”。这也是妥妥一笔黑历史。
总之,在某人有重大政治问题又不好拿这个理由放到台面上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人翻类似的不法案件,然后借此事而达到整治的目的。
这一家人搬走的时候还不长,虽然也是瓦生枯草,到底构架还是好的。拨些人来一打扫,拔一拔草、修一修树(冬天,叶子都落光了,也不用怎么大修,修也看不大出来),碎了的地砖换一换,大门重新油一油,蜘蛛网扫一扫……
上头催得紧,工程进行得很快。
只是颜肃之是带着老婆孩子入京的,走得慢,没能赶上正旦的庆典,路上发了两封贺表,一个给皇帝、一个给太子。然后他就又慢悠悠地上路了,他一点也不想走那么快。新房子还没修好,回去还要住在旧府里,说起来,颜肃之是一点也不想住回去的。总觉得压抑。
他算好了时间,留下了寒暄、扫祭之类的时间,刚好这些事做完,他就能一个顿儿不停地搬到新府,展开属于他的社交活。这就足够了。
这一路上虽然离春天越来越近,但是越往北走还是觉得越冷。姜氏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柴炭裘衣都准备得齐全。又将郎中给一路带了来,预防路上有人生病。尤其是六郎,年纪又小,还要往冷的地方去。姜氏是十分担心的。看看六郎,姜氏就在路上催着颜肃之快些走。
颜肃之道:“你不知道。”
姜氏道:“你要我知道什么?六郎那么小,天气又冷,不该早些回京好好休养的么?你再不快着些,这个年就要在路上过啦!不是好兆头。”
颜肃之耐心地道:“京中的情势看不透,圣人还不知道有几天日子呢,正旦时节,各地藩王又入京。呵呵,我才得了爵,又是军功。一个弄不好,与他们走得太近,便要招忌讳啦,不如慢慢走,好歹避嫌。可与藩王闹得僵了,见天儿板着脸,也不大好,以后的事情,还未可知呢。就说我路上染了风寒,耽误了时间就是了。”
姜氏听颜肃之提到“藩王”二字,便不多嘴了,哪怕是六郎生病,只要不是太严重,都比不上藩王的威力大。病只是一时受点罪,跟藩王扯上关系,不定会有什么下场。
一家三口就带着一百护卫,一摇三晃地在路上晃。一天就在太阳最好、温度最高的时间走上几十里,天不亮,不动,天一变暗,就近寻驿站,窝在驿站里烤火。为了不让京里着急,还特意写了信回去解释,无非是两地温差大,有点小风寒,怕奔得太急了,半路病倒走不动……之类的。
颜神佑看着信中“恐京中寒冷不适”笑得肩膀一抖一抖的,看来她爹是有打算的。真要是逼急了,一昼夜奔了三百里的事情颜肃之也不是没干过呀。放下信,她便一摇三摆地去楚氏那里见客了。
————————————————————————————————
随着颜肃之封侯的邸报发了抄,颜神佑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了起来。原本楚氏见客也喜欢带着孙女儿们随侍的,现在颜神佑更是不离楚氏左右了。似这一回,到访的客人乃是李苗的遗孀和颜希真未来的婆婆,颜静姝姐妹三个便被楚氏打发去赵家见赵忠。颜神佑却留下来一同见客。
颜静姝姐妹三人最恨回赵府,两个小的是读了些书,知道了些礼仪,一看赵府如此之乱,打心眼儿里三观不合。颜静姝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她小的时候赵氏是没少教她要跟赵忠、赵氏的生母亲近的,然而后来颜平之夫妇身死,赵家不闻不问。颜老娘的丧事儿,弟兄四个的岳家都派人去吊唁,旁人家的舅舅都来看外甥、外甥女儿,独赵府的儿子们理都没理她们。
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恨。
可楚氏说得对:“只要没撕破脸,那就是你们外祖家!不但要去,还要恭恭敬敬地去。没让你们正过年时去,就是为防他们那里乱人多。如今登门的客还算少的了,乱客不多,趁早了去。”
颜静姝不得不带着两个妹妹去给赵忠拜年。
颜肃之携妻儿踏上返京之路的时候,京中正在忙着呢。泉安侯府的宅邸,也跟邰阳侯府在一个街区,同时跟清远侯府也在一个坊内。这家原先也是一处侯府,不过这两年据说似乎跟某藩王走得颇近,所以被皇帝使了些手段连爵位都搞掉了,全家被踹出本街区了……
有爵位的人家,或曰大家大族权贵之家,要说找不出犯法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甚而至于,再严谨的家风,也不能保证没有超出道德的事情出现。一家之中,什么诸妾争宠根本都已经是小事了,真正人头打成狗脑子的,是诸子之争。又或者是许多难以启齿的生活作风问题。
这些不能说每家都有,然而要深挖掘一下,不触这个雷,也要触那个雷。赵忠家不用说了,就是公认的历史又短、人品又好的郁陶家,主人家无故打死奴婢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打死个奴婢不算个事儿,别说家里人不会往外传了,就算是奴婢的父母知道了,顶多讹点烧埋钱了账。【1】但是犯了事儿就是犯了事儿,一旦被政敌知道了,下回你要晋升的时候,就会有人参你“性情暴虐,刻薄寡恩,不堪为主官”。这也是妥妥一笔黑历史。
总之,在某人有重大政治问题又不好拿这个理由放到台面上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人翻类似的不法案件,然后借此事而达到整治的目的。
这一家人搬走的时候还不长,虽然也是瓦生枯草,到底构架还是好的。拨些人来一打扫,拔一拔草、修一修树(冬天,叶子都落光了,也不用怎么大修,修也看不大出来),碎了的地砖换一换,大门重新油一油,蜘蛛网扫一扫……
上头催得紧,工程进行得很快。
只是颜肃之是带着老婆孩子入京的,走得慢,没能赶上正旦的庆典,路上发了两封贺表,一个给皇帝、一个给太子。然后他就又慢悠悠地上路了,他一点也不想走那么快。新房子还没修好,回去还要住在旧府里,说起来,颜肃之是一点也不想住回去的。总觉得压抑。
他算好了时间,留下了寒暄、扫祭之类的时间,刚好这些事做完,他就能一个顿儿不停地搬到新府,展开属于他的社交活。这就足够了。
这一路上虽然离春天越来越近,但是越往北走还是觉得越冷。姜氏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柴炭裘衣都准备得齐全。又将郎中给一路带了来,预防路上有人生病。尤其是六郎,年纪又小,还要往冷的地方去。姜氏是十分担心的。看看六郎,姜氏就在路上催着颜肃之快些走。
颜肃之道:“你不知道。”
姜氏道:“你要我知道什么?六郎那么小,天气又冷,不该早些回京好好休养的么?你再不快着些,这个年就要在路上过啦!不是好兆头。”
颜肃之耐心地道:“京中的情势看不透,圣人还不知道有几天日子呢,正旦时节,各地藩王又入京。呵呵,我才得了爵,又是军功。一个弄不好,与他们走得太近,便要招忌讳啦,不如慢慢走,好歹避嫌。可与藩王闹得僵了,见天儿板着脸,也不大好,以后的事情,还未可知呢。就说我路上染了风寒,耽误了时间就是了。”
姜氏听颜肃之提到“藩王”二字,便不多嘴了,哪怕是六郎生病,只要不是太严重,都比不上藩王的威力大。病只是一时受点罪,跟藩王扯上关系,不定会有什么下场。
一家三口就带着一百护卫,一摇三晃地在路上晃。一天就在太阳最好、温度最高的时间走上几十里,天不亮,不动,天一变暗,就近寻驿站,窝在驿站里烤火。为了不让京里着急,还特意写了信回去解释,无非是两地温差大,有点小风寒,怕奔得太急了,半路病倒走不动……之类的。
颜神佑看着信中“恐京中寒冷不适”笑得肩膀一抖一抖的,看来她爹是有打算的。真要是逼急了,一昼夜奔了三百里的事情颜肃之也不是没干过呀。放下信,她便一摇三摆地去楚氏那里见客了。
————————————————————————————————
随着颜肃之封侯的邸报发了抄,颜神佑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了起来。原本楚氏见客也喜欢带着孙女儿们随侍的,现在颜神佑更是不离楚氏左右了。似这一回,到访的客人乃是李苗的遗孀和颜希真未来的婆婆,颜静姝姐妹三个便被楚氏打发去赵家见赵忠。颜神佑却留下来一同见客。
颜静姝姐妹三人最恨回赵府,两个小的是读了些书,知道了些礼仪,一看赵府如此之乱,打心眼儿里三观不合。颜静姝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她小的时候赵氏是没少教她要跟赵忠、赵氏的生母亲近的,然而后来颜平之夫妇身死,赵家不闻不问。颜老娘的丧事儿,弟兄四个的岳家都派人去吊唁,旁人家的舅舅都来看外甥、外甥女儿,独赵府的儿子们理都没理她们。
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恨。
可楚氏说得对:“只要没撕破脸,那就是你们外祖家!不但要去,还要恭恭敬敬地去。没让你们正过年时去,就是为防他们那里乱人多。如今登门的客还算少的了,乱客不多,趁早了去。”
颜静姝不得不带着两个妹妹去给赵忠拜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