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800节(3/4)
机会,风险也极大,一旦失手,他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天子将这个计划作为一个秘密,很少提及,生怕身边有孙策的细作,将消息传了出去,让孙策有所准备,那他就真的什么机会也没有了。
天子站起身来,来回踱了两步。“子扬,向袁谭讨要巨型抛石机的资料,我们将来也许用得上。另外告诉他,如果他能提供粮秣,我们可以去青州,助他一臂之力,拿下青州,也由他节制。”
“唯。”刘晔躬身领命,起身出去了。
天子站了片刻,命人更衣,洗了脸,又整理了一下头发,这才出了门,由偏门出了正院,沿着一条窄窄的巷子向北走了百余步,来到西北角的小院。这个小院很僻静,除了站在门口的几个虎贲郎,几乎看不到人影。天子进了院子,廊下倚柱而立的史阿迎了上来。
“陛下。”
“令君可好?”
“挺好的。”史阿回头看了一下楼上,脸色有些犹豫。
“你怎么在楼下?”
“令君要读书思考,不让我们打扰他。陛下放心,我能听到他的动静,不会有意外的。”
天子哼了一声,沉声道:“能有什么意外?”
史阿一怔,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跪倒在地,叩头请罪。天子也没理他,举步上了楼。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来到二楼时,脸色已经恢复正常,平静无波。他走到门前,抬起手,正准备敲门,门开了,露出荀彧略显苍白的脸。
“陛下。”荀彧躬身下拜。
“令君免礼。”天子及时伸出手,托住荀彧,脸上露出温和而不失亲近的笑容。“令君还适应这里的气候吗?”
“多谢陛下关心。臣虽没来过河间,却在邺城住了几年,也算喝过冀州水。”
荀彧淡淡地说着,将天子让到屋里。屋里陈设很简单,一床一案一几,几上摆着几本书,其中一本打开了,上面有朱笔写的批注。天子入座时扫了一眼,立刻认出这是孙策游郁洲山的诗集,而荀彧看的这首正是孙策所作的短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吴王此句很是大气。”
“站得高,看得远,自然大气。”
“郁洲山也不算高啊。”天子开了一句玩笑。“也许是因为四周是海,所以眼界特别开阔,自以为高?”
荀彧有些诧异,抚着胡须,沉吟片刻,也笑了。“陛下于诗终究还是隔了一层,不通。这是臣等失职,未能尽展陛下天份。”
天子笑笑。“是啊,说文论艺,我的确不如先帝,就是比起姊姊来也是弱了不少,将来见了先帝怕是要被先帝批评的。不过事有缓急,在中兴这个重任面前,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令君,你说呢?”
荀彧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默默地点点头。“陛下的辛苦,臣全看得眼里,只是自恨能力、眼光都有限,不能为陛下分忧。将来若是先帝怪罪,臣自当先受罚,不使陛下独任。”
“令君过谦了。若非令君建策迁都长安,我岂能坚持到今天,又怎么会有与吴王一较高下的机会。”
荀彧垂着眼皮,沉默不应。天子来访,自然是有事征询,但天子的意思也很明显,让他退却是不可能的,他选择了进,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他理解天子的心情,大汉四百年的基业总不能轻易送人,只要有一丝机会,天子都不会放弃。
尽管在他看来,那一线机会只是看起来有而已。
见荀彧不说话,天子很失望,却还是不死心,又向前挪了挪,膝盖与荀彧的膝盖相抵,他轻轻地拽了拽荀彧的袖子,恳求道:“请令君助我一臂之力。”
荀彧抬起眼皮,看着神情恳切,还有些怯怯的天子,想起了当初天子在他面前受教,专心听讲的情景,不由得心中一软,一声轻叹。“陛下,最近形势如何?”
天子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荀彧终究还是心疼他的,没有弃他于不顾。有荀彧帮助谋划,他就有信心多了。刘晔谋略出众,但独木难支,且在眼界上终究欠荀彧一筹,让他参谋军事,临机应变没问题,涉及到大局,总觉得有一些力不从心。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也是性格使然,比起荀彧,刘晔的性子未免着急了些。
天子没有带任何资料,但他却将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说得清清楚楚,即使有些事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他也能推理得合情合理,时有洞见。荀彧听了,既欣慰又难受。论天资,论勤奋,天子堪称明主,若不是遇到孙策这样的对手,中兴未必不可能。他运气太差了,遇到了孙策这样奇才,再努力也没什么意义,只会让他更绝望。
听天子说完,荀彧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陛下,你向后退一退。”
天子不明所以,却还是向后挪了挪。
荀彧又道:“你打我一拳,尽全力。”
天子吃一惊,连忙说道:“令君,我岂敢对令君无礼……”
“无妨。”荀彧一边说,一边向后靠了靠。天子见状,眉头微蹙,看了看自己的拳头,若有所思。“令君的意思是说,孙策已是强弩之末?”
见天子已经领悟了他的意思,荀彧很欣慰,但欣慰一闪而过,剩下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天子再聪明又如
天子站起身来,来回踱了两步。“子扬,向袁谭讨要巨型抛石机的资料,我们将来也许用得上。另外告诉他,如果他能提供粮秣,我们可以去青州,助他一臂之力,拿下青州,也由他节制。”
“唯。”刘晔躬身领命,起身出去了。
天子站了片刻,命人更衣,洗了脸,又整理了一下头发,这才出了门,由偏门出了正院,沿着一条窄窄的巷子向北走了百余步,来到西北角的小院。这个小院很僻静,除了站在门口的几个虎贲郎,几乎看不到人影。天子进了院子,廊下倚柱而立的史阿迎了上来。
“陛下。”
“令君可好?”
“挺好的。”史阿回头看了一下楼上,脸色有些犹豫。
“你怎么在楼下?”
“令君要读书思考,不让我们打扰他。陛下放心,我能听到他的动静,不会有意外的。”
天子哼了一声,沉声道:“能有什么意外?”
史阿一怔,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跪倒在地,叩头请罪。天子也没理他,举步上了楼。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来到二楼时,脸色已经恢复正常,平静无波。他走到门前,抬起手,正准备敲门,门开了,露出荀彧略显苍白的脸。
“陛下。”荀彧躬身下拜。
“令君免礼。”天子及时伸出手,托住荀彧,脸上露出温和而不失亲近的笑容。“令君还适应这里的气候吗?”
“多谢陛下关心。臣虽没来过河间,却在邺城住了几年,也算喝过冀州水。”
荀彧淡淡地说着,将天子让到屋里。屋里陈设很简单,一床一案一几,几上摆着几本书,其中一本打开了,上面有朱笔写的批注。天子入座时扫了一眼,立刻认出这是孙策游郁洲山的诗集,而荀彧看的这首正是孙策所作的短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吴王此句很是大气。”
“站得高,看得远,自然大气。”
“郁洲山也不算高啊。”天子开了一句玩笑。“也许是因为四周是海,所以眼界特别开阔,自以为高?”
荀彧有些诧异,抚着胡须,沉吟片刻,也笑了。“陛下于诗终究还是隔了一层,不通。这是臣等失职,未能尽展陛下天份。”
天子笑笑。“是啊,说文论艺,我的确不如先帝,就是比起姊姊来也是弱了不少,将来见了先帝怕是要被先帝批评的。不过事有缓急,在中兴这个重任面前,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令君,你说呢?”
荀彧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默默地点点头。“陛下的辛苦,臣全看得眼里,只是自恨能力、眼光都有限,不能为陛下分忧。将来若是先帝怪罪,臣自当先受罚,不使陛下独任。”
“令君过谦了。若非令君建策迁都长安,我岂能坚持到今天,又怎么会有与吴王一较高下的机会。”
荀彧垂着眼皮,沉默不应。天子来访,自然是有事征询,但天子的意思也很明显,让他退却是不可能的,他选择了进,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他理解天子的心情,大汉四百年的基业总不能轻易送人,只要有一丝机会,天子都不会放弃。
尽管在他看来,那一线机会只是看起来有而已。
见荀彧不说话,天子很失望,却还是不死心,又向前挪了挪,膝盖与荀彧的膝盖相抵,他轻轻地拽了拽荀彧的袖子,恳求道:“请令君助我一臂之力。”
荀彧抬起眼皮,看着神情恳切,还有些怯怯的天子,想起了当初天子在他面前受教,专心听讲的情景,不由得心中一软,一声轻叹。“陛下,最近形势如何?”
天子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荀彧终究还是心疼他的,没有弃他于不顾。有荀彧帮助谋划,他就有信心多了。刘晔谋略出众,但独木难支,且在眼界上终究欠荀彧一筹,让他参谋军事,临机应变没问题,涉及到大局,总觉得有一些力不从心。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也是性格使然,比起荀彧,刘晔的性子未免着急了些。
天子没有带任何资料,但他却将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说得清清楚楚,即使有些事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他也能推理得合情合理,时有洞见。荀彧听了,既欣慰又难受。论天资,论勤奋,天子堪称明主,若不是遇到孙策这样的对手,中兴未必不可能。他运气太差了,遇到了孙策这样奇才,再努力也没什么意义,只会让他更绝望。
听天子说完,荀彧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陛下,你向后退一退。”
天子不明所以,却还是向后挪了挪。
荀彧又道:“你打我一拳,尽全力。”
天子吃一惊,连忙说道:“令君,我岂敢对令君无礼……”
“无妨。”荀彧一边说,一边向后靠了靠。天子见状,眉头微蹙,看了看自己的拳头,若有所思。“令君的意思是说,孙策已是强弩之末?”
见天子已经领悟了他的意思,荀彧很欣慰,但欣慰一闪而过,剩下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天子再聪明又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