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断案日常 第1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姓购得。我瞧着这足迹,就挺像铜爵的。”
    “郡王说得在理。”姚征兰从凳子上下来,在房里细细转了一圈,再没发现其它遗漏的线索,便下楼去了厨房。
    厨房里豆面米粮之类的东西很多,还有各色调料。姚征兰觉着,要在范氏做好的饭菜里下药是不大可能的,毕竟现在已是秋天,一般做好了直接就趁热吃了,不会给人钻空子的时间。但是在她做饭必用的东西里下药,则好操作多了。什么东西每次做饭必用?米,油,酱醋糖盐?
    姚征兰看着那些坛坛罐罐,出门去叫了个差役帮她搬运去大理寺。
    出了米行,姚征兰回身对李逾道:“郡王,下官要回大理寺了。”
    李逾道:“嗯,正好我也该回去了。那咱们就此别过。”
    姚征兰心中大大松了口气,脸上也有了些笑模样,道:“郡王慢走,下官就不远送了。”
    双方分道扬镳后,三槐看着姚征兰与差役的背影,对李逾道:“看他方才听闻郡王要回去时那高兴的模样,眼睛里都透出光来了。”
    “旁人对我趋之若鹜,她对我却是避之不及,趣味便在这里。对了,你还没跟我说,这承恩伯府近来到底发生了何事?”李逾问。
    三槐道:“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这姚公子忽然醒了,然后据说他妹妹因为夜以继日地照顾他,累得病倒了。”
    “哥哥醒了,妹妹病了,有趣,实在是有趣。”李逾盯着姚征兰看起来有些大摇大摆的身影兴味道。
    姚征兰回到大理寺,直接去找顾璟。
    顾璟正在审问刚被拘来的童六,见她去而复返,也未多说,只叫她站一旁听着。
    第16章
    “……他们都说是我表姑伙同奸夫杀死了掌柜的,还与人私奔了。我怕受牵连,所以才跑了。”童六跪在地上,畏畏缩缩道。
    “如此说来,你相信范氏能做出杀害康显与人私奔之事?”顾璟问。
    “虽说范氏是我表姑我不该这么说,但是,人心隔肚皮,这谁说得准呢?我舅祖父与舅祖母都生得其貌不扬,谁也不曾想他们能生出我表姑这般貌美的女儿,还机缘巧合地嫁了京师的富商,这一下子家里的破屋就换了瓦房,在村里都用鼻孔看人了……”
    “你的意思是,范氏娘家很穷?是一直都穷,还是范氏长大后才开始败落的?”姚征兰插话。
    童六茫然地抬头看来,道:“我舅祖父家一直都穷,要不也不会到了二十七八才娶上媳妇,到了三十好几才生了我表姑这一个女儿。老蚌生珠,也算是给他们生着了。”
    顾璟又问了童六几个问题,基本排除了此人的作案嫌疑,就放他回去了。
    人走了之后,他才看向一旁的姚征兰,问:“不是叫你回去吗?怎么又回来了?”
    姚征兰觉着与南阳王之间的事毕竟是自家私事,没必要与外人说道,也免得让人徒增压力。于是便道:“我想着回去闲着也是闲着,就又去了一趟米行,带了些米粮和作料回来。我还在衣柜里发现了这个。”她从怀里拿出那枚银锁,放到顾璟桌上。
    “方才童六说,康氏夫妇膝下无子是因为康氏嫁过来后一直未有所出,而不是生了之后又夭折了。所以这枚孩童戴的银锁,应当不是康氏夫妇的子女的。银锁表面发黑,应是有些年头了。我怀疑,这枚银锁很可能是范氏之物。可是方才童六又说范氏娘家很穷,这枚银锁分量十足做工精致,看着,可不是家境不好的百姓能拿得出手的。”
    顾璟拿起那枚银锁翻来覆去看了看,道:“你的意思是,这范氏很可能不是她父母亲生?她被掳走,会与她的身世有关?”
    姚征兰道:“我只是猜测。而且方才在康氏夫妇房里的多宝阁上,新发现一个痕迹,像是最近被人拿走了一个铜爵。不知,会否是凶犯在掳人时顺手牵羊。”
    “看起来,需要派人去范氏的家乡走一趟了。”顾璟说着,又看向姚征兰“你回去歇着吧。”
    “顾大人,我能不回去吗?此番我为着保住哥哥的前程违逆了家里的意思,若是第一天上任就中途回家,恐怕又会被家里盘问良多。你若是嫌我在这里耽误你办案,我在外头站着也行。”姚征兰软语求道。
    顾璟略一迟疑,从书案后起身,站到一旁,道:“过来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姚征兰忙走过去,自己铺开一张宣纸,用镇纸压平,抬头问顾璟:“写什么字?”
    “案情不清,案由不明,发还重审。”
    姚征兰提笔写下这十几个字。
    顾璟在一旁看了一眼,问:“这是你自己的笔迹,还是模仿他人的笔迹?”
    姚征兰老实答道:“这是模仿的我哥哥的笔迹。”
    顾璟毫不留情道:“怪不得有形无实。”
    姚征兰:“……”搁下笔起身站到一旁。
    “罢了,你既执意要留下,便来替我做批注吧。”顾璟道。
    姚征兰绷紧的神经一松,欣然道:“谢谢顾大人。”
    有惊无险地熬过了这第一天,姚征兰回到伯府时简直身心俱疲。换下官服后,她去福寿堂探望了一下哥哥,又向祖母汇报了自己这一天的经历,只着重讲了案子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