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 第23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都上了年纪了,还吹嘘这个,多不要脸啊是吧。
    可这人老了,就特别怀念这个,他们炫耀的倒也不是什么这衣服鞋子多值钱,吃一顿饭多高级,而是炫耀自家儿女孝顺,带着他们出去玩,有这片心意,明白老人家孤独,愿意花这个时间来陪伴他们。
    这才是他们炫耀的东西。
    老年人本来腿脚就不方便,又害怕花钱,出去一趟着实的不方便,能出去一趟见见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日复一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的人来说,相当于黑白照片里,有了彩色的照片那么激动。
    这一有人带头,这老年人就在家里一说,年轻人私下里也一交流,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这老年人渐渐的也开始出村子了。
    先是附近的桃花镇,随后是县城,或者是市区了。因为要照顾年纪大的,一般都没有跑太远。
    之前沈潇云也有带家里人出去,不过去的是桃花镇,这车子即便是开的再稳妥,年纪大的,身体到底是顶不住,觉得车子闷,不透气,晕车,最远也就镇子上,而沈爸爸沈妈妈倒是去县城多一些,他们去了几趟,都觉得很新鲜。
    今日,沈潇云在前面开着车,跟他哥商量了一下,打算去镇子上采办年货。
    这可是一件大事,沈奶奶,沈太奶奶,提前就开始提醒沈潇云需要采办一些什么,太高和太爷虽然没有说什么可这提前要去,还是早早的让沈潇云睡早点,把干净的衣服鞋子给准备好。
    以前去镇子采办年货,那也只是沈爸爸出去,跟着村子其他人,通过沈爸爸的嘴里的描叙才知道外面集市是个什么样子。
    靠的是幻想,现在他们能自己去了,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眼睛眉毛都在开心。
    沈家的长辈都在后面,穿戴干净,都把自认为最好看的衣服穿出来,怕说话的声音大吵到前面开车的沈云海,都小声的说着一些趣事,这些趣事大多是从游客的嘴里听到的。
    他们嘴里谈的大部分还是跟年货有关,一会儿说那衣服样子怎么样,一会儿说那鞋子方便穿,又说起了那个垫子如何如何,这一路下来,聊着聊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倒也不那么的难熬了。
    随着云水村的经济带动,桃花镇这边经济也跟着起来了,不少游客会在桃花镇这边留宿,因为物价便宜,有的游客来了,还会特意在镇子这边买一些土特产,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一些古老,且许多从未出现在市面上的纯手工小玩意,小摆件,生活用品,一些吃的,用的,都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也就初春,桃花镇上的商铺也就一条街,这一条街里面,买衣服的都是那种很简陋的货架,用的是木板,或者竹床放着,卖衣服的店铺也就那么几家,都是一些老式的衣服,年轻的衣服看不到几件。
    这一条街里面还包括营业厅,缴费的地方,各种修电视电饭煲,拍照,卖猪肉,卖水果,卖菜等等,长度也就两百多米,零零散散的,偶尔有一些附近村民,卖那种老式的炸米花,炸米桶,或者锅灰饼子,气球,糖糕等等。
    这一年时间,不仅云水村变化巨大,就连桃花镇也是翻天覆地。
    光卖衣服的就一条街,现在不光是卖老年人的衣服了,年轻的,小孩子的都有。
    一些以前老式的鞋垫子,手工做的布鞋子,布鞋底那种,一针一线,全部靠手工的都给摆上了,有了干净明亮的货柜摆放,一排排的,看着还不少。毛线钩的鞋子,还有垫子,毯子,围巾,小孩子穿的衣服,围兜,包被,帽子,鞋子等等,颜色也不再是以前的那种老旧,掉色的颜色,鲜艳明亮,看着就莫名的有了生气。
    而且这每家店铺前,还给拉上了红色的条幅,有红艳艳的灯笼,门口有五颜色的气球,门口旁边有摆放冰糖葫芦,有的门铺前还会零售一些小孩子喜欢玩的擦炮,甩炮,一些会发光的玩具,小零食棒棒糖。
    这才一条街,都是如此,而且桃花镇来往的人多几乎每个店铺前都聚集了不少人,给小孩子买新衣服,新鞋子,吃的等等。
    耳朵里是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有大人对小孩的大吼,小孩子的嬉笑等等。
    来采办年货的人很多,这买衣服的店铺往前就是菜市场,不过这间,卖的是一些生活用品,这里头有卖对联门帘什么的,有刻印好的,也有现场手写的,热闹非凡。再往前一点又卖干炒货,各种口味的瓜子,是过年的必备品。
    等沈潇云他们来这儿的时候,沈妈妈沈奶奶就催促要买瓜子花生糖,然后一家子就往前挤……
    因为人很多,需要大声的吆喝,沈潇云因为出来,还要直播,所以这采购的事儿他是暂时发挥不到作用,倒是能给自家老人帮着,不让其他人给绊倒了。
    来购买这些炒货的人很多,什么焦糖口味的,核桃口味的,原味,五香的,先捻几粒尝尝味道,然后每样来个几斤。
    沈家人多,再加上现在游客也多,自家吃一些,还要留一些给游客,因此这瓜子什么的,都是十斤十斤的购买。
    以前是没钱,也舍不得花钱,现在家里有东西卖了夏天的西瓜,那家里养的兔子也值钱,卖了不少钱,农家乐这边,也赚了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