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利用土耳其牵制俄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宁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他不愿意在继承权问题上表明态度,这件事儿毕竟还挺遥远的,而且未来的事儿谁能说的清楚呢。两人心照不宣地谈到了其他事物上了,不过李宁却又谈到了一件让人糟心的事儿,那就是豹子郝锦颜的弟弟郝锦堂,果真在今年修建黄河堤坝以及清理黄河河道的过程之中伸手贪污,结果被抓了。为此郝锦颜也受到了连累,并且一病不起,一个堂堂一米八十多体重一百八十斤的汉子,如今瘦成了一百二十斤,都是因为这个弟弟的事儿闹得。他为了弟弟能活下来东奔西走,求爷爷告奶奶,但是曹跃铁了心要把好今天这个毒瘤铲除。郝豹子看自己求情也求不得弟弟一命,万念俱灰,辞去了一切职务,在家耕田种地,但是整个人的精神都垮了下来。
    李宁感慨道:“小堂子就是想不开,你说怎么赚钱不好赚钱?他缺钱了可以去银行申请贷款,然后开工厂,或者直接买地收租子,不是有都是钱?非要伸手跟地下官员要钱,在黄河河道治理费用上贪污,这岂不是和曹二哥正对着干?还有豹子的脾气也是……他现在整个人精神都颓废了,我托老家的亲戚去看了一下他,豹子是生二哥的气啊。”
    辛洛苦笑道:“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和好,郝锦堂王八蛋连累豹子,罪有应得。可是豹子和咱们是生死交情啊,豹子怎么会这样想不开……唉。”
    汽车一路向西,在晚上才抵达北京城。
    休息一夜之后,辛洛随李宁来到兵部衙门陆海军参谋总部,曹跃见到辛洛之后高兴不已,立即安排辛洛担任参谋总部参谋次长一职。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都不认识辛洛,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辛洛却是大家的老朋友了,资历深厚,因此没有人反对辛洛的任职。
    辛洛带给曹跃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德国正在全力推动俄国国内的反政府势力,我们应该与俄国国内的反政府势力进行接触,协助他们推翻俄国沙皇政府统治。这是一个后世美帝屡试不爽的招数,通过各种颜色革命来颠覆敌对政府,什么阿拉伯之春,什么颜色革命,什么民主斗士,这些人不过就是为了美帝的国家服务的反政府行动罢了。然而这种最为廉价的针对他国行为,却反而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曹跃于是和辛洛仔细聊起来俄国和德国的关系,以及德国对俄国的一些颠覆行为,辛洛于是说起了在德国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俄国人,列宁,在他的组织下,俄国反对派逐渐增多,甚至有人刺杀俄国沙皇。而俄国国内动荡,也导致了俄军战斗力下降,毕竟士兵的组成大多数都是工人农民出身,不可能不支持改革。
    辛洛断言,如果俄国出现内乱,那么起来闹事的,一定是俄国陆军。
    曹跃点了点头,随后辛洛又说起了俄土之间的矛盾,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前前后后打了十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越打越小,俄国越打越强大,最近的一次是第十次俄土战争,俄国大获全胜,但是背后被英国阴了一下,土耳其勉强保住了国家完整。不过土耳其却对俄国非常痛恨,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只有有机会,土耳其一定不会放弃对俄国的报仇。
    辛洛从德国走之前,就遇到过很几次土耳其人和俄国人在德国斗殴的情景,所以他建议如果曹跃想要对付俄国,可以和土耳其联系。土耳其皇帝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经历了第九次和第十次俄土战争,将两次战败引为奇耻大辱,而且今年哈米德二世已经六十四岁了,别说按照中国的平均年龄来计算,就是按照西方国家的平均年龄来计算,此人也活不了几年了,临死之前他不趁机报复俄国才怪。
    当然,辛洛只是提出一个建议,他并不擅长外交领域,于是曹跃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鸿胪寺少卿李经方,由李经方联系土耳其人,甚至可以组成中土攻守联盟,共御俄国人的入侵。
    曹跃对土耳其并不抱有多大的希望,这个国家屡战屡败,并且这个国家尽管庞大,却充满着更大的内部矛盾,土耳其帝国内的库尔德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阿塞拜疆人、普什图人、柏柏尔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等等种族对土耳其帝国并不效忠。
    土耳其和大清帝国有一些相似却又不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内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突厥土耳其人,然而也只占国内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其他各民族人口中第二大的是阿拉伯人,占百分之十八,库尔德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其他各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但因为国内宗教单一,土耳其人的民族政策比较稳固,且土耳其人和其他民族相比更加善战,因此统治尚算稳固。而大清帝国,统治者满族人尽管已经入关两百五十多年,但满族人口比例一直没有超过总人口百分之一,甚至从来没有超过回人和畏兀儿人。(解放后满足人口增长较快,首度成为人口最多少数民族)而满族统治者依靠着文化融合和聪明的民族政策来统治这个国家,相比土耳其人的屠刀,满清统治者的政治手段更加高明,也恰恰是因为文化的延续性,使得即便满清王朝坍塌之后,整个国家并没有倒下,依旧如磐石一般团结在新的中央集团周围。
    曹跃给中国驻英国大使张德彝致电,让他联系土耳其人,恰巧土耳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