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2/4)
了。赵长卿起身告辞,夏太太并未苦留,叮嘱赵长卿闲来只管过来走动,吩咐长媳送了赵长卿出去。
赵长卿实在可怜夏大奶奶,出了夏太太的屋门,赵长卿就劝夏大奶奶回去了。
夫 妻两个回家说起话来,果然夏少卿同夏文说的也是联名上书的事。事情做都做了,这会儿说也是马后炮,无非是事情就快了结,不要夏文再生是非。凭良心说,夏少 卿实在想多了,夏文真不是爱生事的性子。赵长卿说起夏家的规矩,摇头叹道,“二伯娘说帝都大户人家都是如此,就叫人唏嘘,真不知这些帝都媳妇是不是都如此 过日子。我在家和婆婆去族长家请安,族长老太太留我们吃饭,也没叫族长太太在边儿上站着服侍。今天两个嫂子一个弟妹站在一畔捧饭安箸,我陪二伯娘用饭,委 实叫人不自在,哪里吃得下去。”
夏文笑着吩咐一声,“永福,去厨下看看有什么吃的,端一些来。”
待永福去了,夏文道,“好在咱们不常去,以后再去,提前在家吃一些东西,省得挨饿。”
赵长卿问,“你有没有吃好?”
红儿捧来蜂蜜梅子茶,夏文接过饮了一盏,酒气略减,道,“也不是吃饭的场合,大家喝酒说话罢了。”
一时,永福提来食盒,里头四样菜,分别是焖冬瓜、小炒瓜虀、松蕈蒿菜、拌水萝卜,以及一道青菜豆腐汤,两碗红稻米饭。
夏文一见便有食欲,道,“还是自己家里吃东西实惠。”
赵长卿笑,“那是。”
用过饭,夏文有些困倦,自去房里小憩。赵长卿则去了苏先生那里,说到夏太太的规矩,苏先生不屑道,“家里有的是丫环婆子不用,非要将媳妇当奴才使。就是皇帝家,也没见有这样的规矩,不过是些刻薄人家想出的搓磨媳妇的手段罢了,你听她那些混账讲究。”
赵长卿道,“可见人的品性不在贫富贵贱,多是天生。”
苏先生笑叹,“是啊。”
赵 长卿又打听靖国公府、永安侯府的来历,苏先生道,“靖国公府满门武将,家中子弟多在西南任职,除了武事,鲜少掺和朝中事,是老成世家。永安侯府一样是与国 同长的世家,只是,如今的永安侯并非老永安侯的亲生子。原老永安侯只有一女,后来嫁予仁德亲王做正妃,我听说前几年仁德亲王一家子在封地因时疫殁了。老永 安侯因无嗣,后来在族中过继的嗣子,便是现在这位永安侯了。论血亲,这位夏少卿太太的确是永安侯的姑妈,但,永安侯既已过继了侯府,叫姑妈便不合适了。不 过,如今也没人管这些,永安侯在未过继之前便颇具才干,传胪出身。后来过继了老永安侯为子,为了方便照顾生身父母,买下侯府边儿的宅子给父母住,中间打通 围墙,与一家无甚区别。”
“永安侯府还有一门显赫亲戚,宁安侯府。两家都姓李,不过是分了宗的。宁安侯娶的是宋皇后嫡亲的姨母纪 氏,这位纪氏夫人出身武安侯府,是武安侯的嫡长女。宋皇后的生母是武安侯的嫡次女。要我说,永安侯府还是不及宁安侯府的。”苏先生道,“这也都是老黄历 了,至于现今这些公门侯府到底如何,我也不大清楚。”
赵长卿笑,“有老黄历听也不错。”她心下一动,与苏先生道,“我们在蜀中时,拜访过青城山大儒王老先生,阿白跟先生说了吧?”
苏先生点头道,“王老先生学识渊博,是位令人敬重的长者。”
“王老先生娶的是蜀王之女。”赵长卿道,“我跟相公来帝都前,还去青城山同王老先生辞行。穆师娘就谈及仁德亲王一家子过逝的事,只说了一句,我听着似有些感慨之意呢。”
苏 先生沉默片刻,方缓声道,“仁德亲王是陛下的同胞弟弟,深得太后与陛下爱重。按规矩,宗室皆要去封地就藩。今上登基后,因太后难舍幼子,仁德亲王一直住在 帝都。这些前事,人所尽知。来帝都这些日子,我也听了两耳朵仁德亲王的事。前年,陛下病重,待陛下病愈后就打发仁德亲王就藩去了。结果,就藩没几日,仁德 亲王一家子便死在了藩地。”
赵长卿的第一反应是,难道陛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了?她立刻又觉不对,即使陛下身体不好,要打发仁德亲王就藩,亲弟弟,就藩便就藩……可是,仁德亲王一家子都死在时疫上,这就太可疑了。
赵长卿忽然脸色大变,忙忙掩住嘴,不敢说出心事。即使活了两辈子,即使这事与她八竿子不相干,可,哪怕只是想一想,她都觉着自心底陡然升出一股子寒意来。
苏先生微微颌首,似是明白赵长卿心中所想,温声道,“我也这样认为。”仁德亲王一家子的死肯定与陛下有关。说什么时疫,无非是面儿上好看罢了。
苏先生并没有再解释什么,有许多事,全靠自己领悟。悟,就仿佛推开一扇从未开启过的大门。一个人,能走多远,端看他的悟性如何。
这就是皇权吗?
赵 长卿第一次如此清晰真切的感受到皇权赤|裸裸的冷酷,她自幼最喜欢读的就是史书,不为别的,史书有太多的波澜壮阔、百转千回,读着有趣。但,读了十几年的 史书,仍不及这一次带给她的震憾。仁德亲王的身份
赵长卿实在可怜夏大奶奶,出了夏太太的屋门,赵长卿就劝夏大奶奶回去了。
夫 妻两个回家说起话来,果然夏少卿同夏文说的也是联名上书的事。事情做都做了,这会儿说也是马后炮,无非是事情就快了结,不要夏文再生是非。凭良心说,夏少 卿实在想多了,夏文真不是爱生事的性子。赵长卿说起夏家的规矩,摇头叹道,“二伯娘说帝都大户人家都是如此,就叫人唏嘘,真不知这些帝都媳妇是不是都如此 过日子。我在家和婆婆去族长家请安,族长老太太留我们吃饭,也没叫族长太太在边儿上站着服侍。今天两个嫂子一个弟妹站在一畔捧饭安箸,我陪二伯娘用饭,委 实叫人不自在,哪里吃得下去。”
夏文笑着吩咐一声,“永福,去厨下看看有什么吃的,端一些来。”
待永福去了,夏文道,“好在咱们不常去,以后再去,提前在家吃一些东西,省得挨饿。”
赵长卿问,“你有没有吃好?”
红儿捧来蜂蜜梅子茶,夏文接过饮了一盏,酒气略减,道,“也不是吃饭的场合,大家喝酒说话罢了。”
一时,永福提来食盒,里头四样菜,分别是焖冬瓜、小炒瓜虀、松蕈蒿菜、拌水萝卜,以及一道青菜豆腐汤,两碗红稻米饭。
夏文一见便有食欲,道,“还是自己家里吃东西实惠。”
赵长卿笑,“那是。”
用过饭,夏文有些困倦,自去房里小憩。赵长卿则去了苏先生那里,说到夏太太的规矩,苏先生不屑道,“家里有的是丫环婆子不用,非要将媳妇当奴才使。就是皇帝家,也没见有这样的规矩,不过是些刻薄人家想出的搓磨媳妇的手段罢了,你听她那些混账讲究。”
赵长卿道,“可见人的品性不在贫富贵贱,多是天生。”
苏先生笑叹,“是啊。”
赵 长卿又打听靖国公府、永安侯府的来历,苏先生道,“靖国公府满门武将,家中子弟多在西南任职,除了武事,鲜少掺和朝中事,是老成世家。永安侯府一样是与国 同长的世家,只是,如今的永安侯并非老永安侯的亲生子。原老永安侯只有一女,后来嫁予仁德亲王做正妃,我听说前几年仁德亲王一家子在封地因时疫殁了。老永 安侯因无嗣,后来在族中过继的嗣子,便是现在这位永安侯了。论血亲,这位夏少卿太太的确是永安侯的姑妈,但,永安侯既已过继了侯府,叫姑妈便不合适了。不 过,如今也没人管这些,永安侯在未过继之前便颇具才干,传胪出身。后来过继了老永安侯为子,为了方便照顾生身父母,买下侯府边儿的宅子给父母住,中间打通 围墙,与一家无甚区别。”
“永安侯府还有一门显赫亲戚,宁安侯府。两家都姓李,不过是分了宗的。宁安侯娶的是宋皇后嫡亲的姨母纪 氏,这位纪氏夫人出身武安侯府,是武安侯的嫡长女。宋皇后的生母是武安侯的嫡次女。要我说,永安侯府还是不及宁安侯府的。”苏先生道,“这也都是老黄历 了,至于现今这些公门侯府到底如何,我也不大清楚。”
赵长卿笑,“有老黄历听也不错。”她心下一动,与苏先生道,“我们在蜀中时,拜访过青城山大儒王老先生,阿白跟先生说了吧?”
苏先生点头道,“王老先生学识渊博,是位令人敬重的长者。”
“王老先生娶的是蜀王之女。”赵长卿道,“我跟相公来帝都前,还去青城山同王老先生辞行。穆师娘就谈及仁德亲王一家子过逝的事,只说了一句,我听着似有些感慨之意呢。”
苏 先生沉默片刻,方缓声道,“仁德亲王是陛下的同胞弟弟,深得太后与陛下爱重。按规矩,宗室皆要去封地就藩。今上登基后,因太后难舍幼子,仁德亲王一直住在 帝都。这些前事,人所尽知。来帝都这些日子,我也听了两耳朵仁德亲王的事。前年,陛下病重,待陛下病愈后就打发仁德亲王就藩去了。结果,就藩没几日,仁德 亲王一家子便死在了藩地。”
赵长卿的第一反应是,难道陛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了?她立刻又觉不对,即使陛下身体不好,要打发仁德亲王就藩,亲弟弟,就藩便就藩……可是,仁德亲王一家子都死在时疫上,这就太可疑了。
赵长卿忽然脸色大变,忙忙掩住嘴,不敢说出心事。即使活了两辈子,即使这事与她八竿子不相干,可,哪怕只是想一想,她都觉着自心底陡然升出一股子寒意来。
苏先生微微颌首,似是明白赵长卿心中所想,温声道,“我也这样认为。”仁德亲王一家子的死肯定与陛下有关。说什么时疫,无非是面儿上好看罢了。
苏先生并没有再解释什么,有许多事,全靠自己领悟。悟,就仿佛推开一扇从未开启过的大门。一个人,能走多远,端看他的悟性如何。
这就是皇权吗?
赵 长卿第一次如此清晰真切的感受到皇权赤|裸裸的冷酷,她自幼最喜欢读的就是史书,不为别的,史书有太多的波澜壮阔、百转千回,读着有趣。但,读了十几年的 史书,仍不及这一次带给她的震憾。仁德亲王的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