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殇(4)(1/3)
“宇文家的人最近好像一直在打仲坚的主意!”唐公李渊的府邸,长子建成低声向父亲汇报。李渊是个非常尽职的父亲,家族大小事务通常都会让孩子们参与。这样,一方面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感受家庭的温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遇到事情后,几个儿子的实际处理能力。
垄右李家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容易,几代人苦心经营才得到这个结果。几个儿子中必须出一个强于父辈的继承者,才能把李家的辉煌永远维持下去。
“仲坚兄不是个轻易被人拉拢的人,况且,他那么鲁钝,也许根本没觉察到皇上刻意降低了对他的赏赐!”没等李渊说话,李婉儿抢先说道。提起李旭的鲁钝,她又想起对方很多好玩的举止。这个同姓少年与自己认识的所有世家子弟都不同,有时候憨憨的,有时候却也十分讨人喜欢。
“我倒怕是刘大哥那出了事情。皇上明着升了父亲的官,实际上把最后这点兵权也变相给夺了。如果刘大哥被人拉拢了……”李世民有些担心地提醒父亲。李旭不过是个校尉,年龄和自己差不多,才华不显,即便被宇文家拉拢,对李家也没太大损失。但刘弘基不同,他武艺高,为人圆滑,并且素能服众。一旦他那里出了麻烦,李家最近几年的努力便丢了一大半。
护粮兵并非只是一群混吃等死的公子哥,很多大家族只顾着抓府兵的兵权,没注意到公子哥们的潜在价值。他们虽然背后的家族都算不上庞大,但数量却多达一千二百之巨。有一千二百户正在崛起的中小家族做支持,李家的实力足够提升一大截。
这才是李渊对护粮兵纵容回护的真正原因,别人猜不到,但建成和世民不会不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如果姓刘的不知道好歹,就一刀杀了他!”李元吉愣愣地插了一句嘴,招来一大堆白眼。他看看父亲的脸色,灰溜溜钻进了母亲的怀抱。
“弘基这个人,很知道进退,所以你们不用担心他会背叛咱们李家。”李渊等孩子们都说完了,才慢慢给出自己的答案。他看看两个已经长大儿子,还有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儿,想了想,继续说道:“旭子是个心地纯良的孩子,知恩图报,宇文家无论费多少心思,估计都没什么用处。他将来的成就未必在弘基之下,眼下跟了咱们家,反倒是把前程耽误了。”
“他一个乡下小子,前程还不都是您给的!”李元吉从母亲怀里探出头来,嚷嚷了一句,然后又飞快地把头缩了回去。
“你们呢,也这么认为?”李渊出乎意料地没呵斥幼子多嘴,笑了笑,对其他几个子女询问。
“咱们李家的确对他不薄,我想仲坚心里也清楚这一点,否则不会当着满朝文武坦然承认和咱家的关系!”李建成想了想,率先回答。他一直试图把对方当作一个来投奔李家的远房亲戚看待,交往多了,心中对李旭也的确产生了一丝亲情。
“他心存感激,所以也竭尽全力回报咱家。”李世民想了想,回答。李旭不会被宇文家所拉拢,这点他深信不疑。但李旭算是自己家的嫡系么?对此他同样心里没多少把握。这个人虽然表面上憨憨的,心里却有些死主意,他认定的事情,别人很难说服他回头。
“刘大哥和仲坚兄都很有才华,父亲帮他,他们才有出头的机会。如果父亲不帮他们,他们也可能出头,但肯定要耗费更多时间!”李婉儿看法与哥哥和弟弟稍有些不同,更侧重于对刘、李二人能力的欣赏方面。
“他们二人都不是因人成事者,如果为父不帮他们,他们早晚也要被人注意到!”李渊点点头,幽然说道,“此番征辽,数十个属国跟在大军旁边观战。倘若胜了,倒也能震慑那些蛮夷。若是大军出师不利,恐怕”他叹了口气,摇头:“恐怕将来会天下大乱!”
“乱世来临前,咱们多帮一个人,将来就多一个朋友!”目光从几个似懂非懂的子女脸上扫过,李渊的话中充满忧虑。
和宇文士及交谈是一种折磨,此人的舌头就像毒虫的信子,红鲜鲜地在口中翻卷,每一次吐出来的,都是“致命”的毒液。如果有人再模仿出几声嘶嘶的响动,李旭绝不会怀疑此人是条千年长虫精转世,生来就是为了给他找不愉快的。但是他又无法赶对方走,话说轻了,宇文大人当作耳旁风,说重了,凭着驸马督尉的身份对方可以给护粮军制造出数不尽躲不开的麻烦。
对着面前那张英俊的脸,李旭对自己的人生几乎感到绝望。如果可以在去辽河对岸作战和陪宇文士及聊天之间做一个选择,他现在情愿去河对岸战死。至少那样会死得痛快些,不必忍受眼前这厮无穷无尽的尖酸刻薄。
好在,百余万大军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辽河西岸。大业八年(612)三月甲午(十五日),大隋皇帝陛下亲自督师,向辽河东岸展开强攻。担任先先锋的是左武卫、左屯卫和左翊卫三路大军计六万余众,清一色府兵精锐,没有一个临时招募来的平民。
工部尚书宇文铠奉命为大军造浮桥,四万多民壮腰里栓着吹涨了气的牲口尿泡,扛着木板、竹竿和短桩在大军之前跳进了冰冷的辽河里。北国春来晚,辽河水正值春汛,又冷又急,半柱香不到时间,已经有百余名参与修桥的工匠被河水卷走。咬着
垄右李家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容易,几代人苦心经营才得到这个结果。几个儿子中必须出一个强于父辈的继承者,才能把李家的辉煌永远维持下去。
“仲坚兄不是个轻易被人拉拢的人,况且,他那么鲁钝,也许根本没觉察到皇上刻意降低了对他的赏赐!”没等李渊说话,李婉儿抢先说道。提起李旭的鲁钝,她又想起对方很多好玩的举止。这个同姓少年与自己认识的所有世家子弟都不同,有时候憨憨的,有时候却也十分讨人喜欢。
“我倒怕是刘大哥那出了事情。皇上明着升了父亲的官,实际上把最后这点兵权也变相给夺了。如果刘大哥被人拉拢了……”李世民有些担心地提醒父亲。李旭不过是个校尉,年龄和自己差不多,才华不显,即便被宇文家拉拢,对李家也没太大损失。但刘弘基不同,他武艺高,为人圆滑,并且素能服众。一旦他那里出了麻烦,李家最近几年的努力便丢了一大半。
护粮兵并非只是一群混吃等死的公子哥,很多大家族只顾着抓府兵的兵权,没注意到公子哥们的潜在价值。他们虽然背后的家族都算不上庞大,但数量却多达一千二百之巨。有一千二百户正在崛起的中小家族做支持,李家的实力足够提升一大截。
这才是李渊对护粮兵纵容回护的真正原因,别人猜不到,但建成和世民不会不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如果姓刘的不知道好歹,就一刀杀了他!”李元吉愣愣地插了一句嘴,招来一大堆白眼。他看看父亲的脸色,灰溜溜钻进了母亲的怀抱。
“弘基这个人,很知道进退,所以你们不用担心他会背叛咱们李家。”李渊等孩子们都说完了,才慢慢给出自己的答案。他看看两个已经长大儿子,还有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儿,想了想,继续说道:“旭子是个心地纯良的孩子,知恩图报,宇文家无论费多少心思,估计都没什么用处。他将来的成就未必在弘基之下,眼下跟了咱们家,反倒是把前程耽误了。”
“他一个乡下小子,前程还不都是您给的!”李元吉从母亲怀里探出头来,嚷嚷了一句,然后又飞快地把头缩了回去。
“你们呢,也这么认为?”李渊出乎意料地没呵斥幼子多嘴,笑了笑,对其他几个子女询问。
“咱们李家的确对他不薄,我想仲坚心里也清楚这一点,否则不会当着满朝文武坦然承认和咱家的关系!”李建成想了想,率先回答。他一直试图把对方当作一个来投奔李家的远房亲戚看待,交往多了,心中对李旭也的确产生了一丝亲情。
“他心存感激,所以也竭尽全力回报咱家。”李世民想了想,回答。李旭不会被宇文家所拉拢,这点他深信不疑。但李旭算是自己家的嫡系么?对此他同样心里没多少把握。这个人虽然表面上憨憨的,心里却有些死主意,他认定的事情,别人很难说服他回头。
“刘大哥和仲坚兄都很有才华,父亲帮他,他们才有出头的机会。如果父亲不帮他们,他们也可能出头,但肯定要耗费更多时间!”李婉儿看法与哥哥和弟弟稍有些不同,更侧重于对刘、李二人能力的欣赏方面。
“他们二人都不是因人成事者,如果为父不帮他们,他们早晚也要被人注意到!”李渊点点头,幽然说道,“此番征辽,数十个属国跟在大军旁边观战。倘若胜了,倒也能震慑那些蛮夷。若是大军出师不利,恐怕”他叹了口气,摇头:“恐怕将来会天下大乱!”
“乱世来临前,咱们多帮一个人,将来就多一个朋友!”目光从几个似懂非懂的子女脸上扫过,李渊的话中充满忧虑。
和宇文士及交谈是一种折磨,此人的舌头就像毒虫的信子,红鲜鲜地在口中翻卷,每一次吐出来的,都是“致命”的毒液。如果有人再模仿出几声嘶嘶的响动,李旭绝不会怀疑此人是条千年长虫精转世,生来就是为了给他找不愉快的。但是他又无法赶对方走,话说轻了,宇文大人当作耳旁风,说重了,凭着驸马督尉的身份对方可以给护粮军制造出数不尽躲不开的麻烦。
对着面前那张英俊的脸,李旭对自己的人生几乎感到绝望。如果可以在去辽河对岸作战和陪宇文士及聊天之间做一个选择,他现在情愿去河对岸战死。至少那样会死得痛快些,不必忍受眼前这厮无穷无尽的尖酸刻薄。
好在,百余万大军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辽河西岸。大业八年(612)三月甲午(十五日),大隋皇帝陛下亲自督师,向辽河东岸展开强攻。担任先先锋的是左武卫、左屯卫和左翊卫三路大军计六万余众,清一色府兵精锐,没有一个临时招募来的平民。
工部尚书宇文铠奉命为大军造浮桥,四万多民壮腰里栓着吹涨了气的牲口尿泡,扛着木板、竹竿和短桩在大军之前跳进了冰冷的辽河里。北国春来晚,辽河水正值春汛,又冷又急,半柱香不到时间,已经有百余名参与修桥的工匠被河水卷走。咬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