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锦瑟(1)(2/3)
打独斗,估计一个人能撂倒当日的护粮军弟兄三五个。武士彟和刘弘基也是按照比护粮军严格一倍的标准来训练他们,两个月来无论外边的风雪多大,大伙都没误过一天操。但这伙人却不像军人,更像一伙听话的木偶。李世民让他们向东他们绝不向西,让他们大冬天钻雪堆,也没有人皱一下眉头。
然而,在钻过雪堆之后,他们脸上带得却是绝望之色,丝毫不带求生的激情。“咱们招了一群没长卵子的牛!”四个人议事的时候,长孙无忌对新生的李家军曾经如是评价。这是他从民间传说中得出的结论,据闻西北人煽牛时,总喜欢把割下来的牛卵子摆在悲愤莫名的公牛面前,当着它的面儿一锤子砸烂。看到自己的雄性器官化作肉酱的那一刻,无论多凶的公牛都会低下头。从此之后,犁地拉车,哪怕是被女人小孩牵着,都绝不反抗。
李世民需要的是一支能够所向披靡的军队,不是一群听话的公牛。为此,他闷闷不乐。千方百计寻找炼兵无果的原因。当年刘弘基、李旭和武士彟等人练兵时,他曾经亲自在旁边观摩。所有方法、步骤、命令、军规,都于此间别无二至。但同样的方法由同样的人施用到不同兵卒的身上,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不是没卵子,是他们还没从伤心中回复过来吧!”武士彟心肠好,主动替部属们辩解。应征入伍的汉子们大多刚刚被天灾和人祸夺走了家人,在妻离子散的打击下,他们的精神很难快速回复回来。这些人只所以能咬牙坚持训练,并且能谨守一切号令,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军营能让他们吃饱饭,并且只有军营在夜里可以让他们有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这样下去不行。这样下去即便训练一整年,他们也上不了战场!”李世民虽然阅历没有刘弘基和武士彟二人深,却也知道麾下的弟兄打不了仗。有求生欲望的人才能在战场上击败自己的敌人,至于满脸死气的家伙,通常只会如同牛羊一样被人宰杀。当日八百护粮弟兄正是因为想活着返回中原,才创下了转战辽东千里,所向披靡的奇迹。如果他们刚刚开始便得知后路已经断了,即便孙吴重生,亦未必能激励起大伙的士气。
“从明天起,我和弘基兄终日就睡在他们中间!”武士彟想了想,回答。解衣推食,这是古之名将曾经做过的事情。为了抓住眼前难得的表现机会,他不能再考虑此举是不是犯忌。
武士彟的话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大伙都记得当年在怀远镇时,李旭也曾和麾下弟兄们打成一片。当然,李旭也没法不和大伙打成一片,刚刚开始时他不过是个队正,能入护粮军的,家底都比他当时厚。待后来他官职升上去了,跟身边人也混熟了,想拉架子也拉不起来。
“那好,明天开始,我的行李也搬到军营中去。和大伙同吃同住,仲坚兄当日做得到,我也做得到!”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当日怀远练兵,刘弘基只是高高在上地指点,李旭和武士彟等人才是具体执行者。所以,李世民认为,仲坚兄走后刘弘基之所以再没带出另一支护粮军来,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不喜欢像李旭那样毫无架子地和弟兄们混在一起。
“此事万万不可!”没等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整,刘弘基和长孙无忌二人同声反对。相互看了一眼后,长孙无忌决定先说出自己的理由,“此地靠近边境,塞外诸部虎视眈眈。你是李府二公子,一旦有人图谋不轨,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李渊坐镇弘化以来,对马贼、流寇和图谋不轨的地方豪强决不手软。在稳定了地方治安的同时,他也结下了不少仇家。如果这些人派遣死士混入军营,而李世民非要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话,刺客很容易就可以得手。
失了主将,刘弘基也许凭着官职还能免于追究。武士彟和长孙无忌却肯定逃脱不了惩罚。况且即便唐公事后开恩,他们这辈子前途也肯定尽毁。没有人会放心地用一个连自家谋主都守护不了的幕僚,即便是看李家再不顺眼的家族也不愿意。
“世民,我当日不像仲坚那样去终日与弟兄们厮混,非不为,实乃不能!”刘弘基知道李世民误解了自己,也误解了作为一名合格武将的标准,扳起面孔来,大声奉劝。“古语有云,良将治军,恩威并施。有恩无威,则令不能行。有威无恩,则无人效死。仲坚当日为校尉,自然要待弟兄如手足,而我当日奉命统领全军,所以必须和弟兄们保持一定距离。”
“多谢弘基兄指点!”李世民知道刘弘基在教导自己,感激地拱了拱手。但很快,他又发现了刘弘基所言的失当处,并找到了极佳的反例,“可仲坚后来带出了雄武营?”
对于年龄仅仅比自己大了不到两岁的李旭,李世民不止是盲目地推崇。从两次辽东之战到后来的带兵平叛,对方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私下里他常常想,如果是自己和对方换了位置,能不能比对方做得更好。所以,他对李旭观察得远比刘弘基等人细,揣摩得也远比刘弘基等人认真。那是他的梦,作为李府二公子,他很少有机会亲自实践,却可以把自己融入李旭的故事中,幻想着自己也能摆脱一切束缚,在千军万马中肆意挥洒。
“仲坚带兵,过于和弟兄们接近,所以大伙愿意与其并肩作战。如此,打
然而,在钻过雪堆之后,他们脸上带得却是绝望之色,丝毫不带求生的激情。“咱们招了一群没长卵子的牛!”四个人议事的时候,长孙无忌对新生的李家军曾经如是评价。这是他从民间传说中得出的结论,据闻西北人煽牛时,总喜欢把割下来的牛卵子摆在悲愤莫名的公牛面前,当着它的面儿一锤子砸烂。看到自己的雄性器官化作肉酱的那一刻,无论多凶的公牛都会低下头。从此之后,犁地拉车,哪怕是被女人小孩牵着,都绝不反抗。
李世民需要的是一支能够所向披靡的军队,不是一群听话的公牛。为此,他闷闷不乐。千方百计寻找炼兵无果的原因。当年刘弘基、李旭和武士彟等人练兵时,他曾经亲自在旁边观摩。所有方法、步骤、命令、军规,都于此间别无二至。但同样的方法由同样的人施用到不同兵卒的身上,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不是没卵子,是他们还没从伤心中回复过来吧!”武士彟心肠好,主动替部属们辩解。应征入伍的汉子们大多刚刚被天灾和人祸夺走了家人,在妻离子散的打击下,他们的精神很难快速回复回来。这些人只所以能咬牙坚持训练,并且能谨守一切号令,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军营能让他们吃饱饭,并且只有军营在夜里可以让他们有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这样下去不行。这样下去即便训练一整年,他们也上不了战场!”李世民虽然阅历没有刘弘基和武士彟二人深,却也知道麾下的弟兄打不了仗。有求生欲望的人才能在战场上击败自己的敌人,至于满脸死气的家伙,通常只会如同牛羊一样被人宰杀。当日八百护粮弟兄正是因为想活着返回中原,才创下了转战辽东千里,所向披靡的奇迹。如果他们刚刚开始便得知后路已经断了,即便孙吴重生,亦未必能激励起大伙的士气。
“从明天起,我和弘基兄终日就睡在他们中间!”武士彟想了想,回答。解衣推食,这是古之名将曾经做过的事情。为了抓住眼前难得的表现机会,他不能再考虑此举是不是犯忌。
武士彟的话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大伙都记得当年在怀远镇时,李旭也曾和麾下弟兄们打成一片。当然,李旭也没法不和大伙打成一片,刚刚开始时他不过是个队正,能入护粮军的,家底都比他当时厚。待后来他官职升上去了,跟身边人也混熟了,想拉架子也拉不起来。
“那好,明天开始,我的行李也搬到军营中去。和大伙同吃同住,仲坚兄当日做得到,我也做得到!”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当日怀远练兵,刘弘基只是高高在上地指点,李旭和武士彟等人才是具体执行者。所以,李世民认为,仲坚兄走后刘弘基之所以再没带出另一支护粮军来,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不喜欢像李旭那样毫无架子地和弟兄们混在一起。
“此事万万不可!”没等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整,刘弘基和长孙无忌二人同声反对。相互看了一眼后,长孙无忌决定先说出自己的理由,“此地靠近边境,塞外诸部虎视眈眈。你是李府二公子,一旦有人图谋不轨,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李渊坐镇弘化以来,对马贼、流寇和图谋不轨的地方豪强决不手软。在稳定了地方治安的同时,他也结下了不少仇家。如果这些人派遣死士混入军营,而李世民非要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话,刺客很容易就可以得手。
失了主将,刘弘基也许凭着官职还能免于追究。武士彟和长孙无忌却肯定逃脱不了惩罚。况且即便唐公事后开恩,他们这辈子前途也肯定尽毁。没有人会放心地用一个连自家谋主都守护不了的幕僚,即便是看李家再不顺眼的家族也不愿意。
“世民,我当日不像仲坚那样去终日与弟兄们厮混,非不为,实乃不能!”刘弘基知道李世民误解了自己,也误解了作为一名合格武将的标准,扳起面孔来,大声奉劝。“古语有云,良将治军,恩威并施。有恩无威,则令不能行。有威无恩,则无人效死。仲坚当日为校尉,自然要待弟兄如手足,而我当日奉命统领全军,所以必须和弟兄们保持一定距离。”
“多谢弘基兄指点!”李世民知道刘弘基在教导自己,感激地拱了拱手。但很快,他又发现了刘弘基所言的失当处,并找到了极佳的反例,“可仲坚后来带出了雄武营?”
对于年龄仅仅比自己大了不到两岁的李旭,李世民不止是盲目地推崇。从两次辽东之战到后来的带兵平叛,对方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私下里他常常想,如果是自己和对方换了位置,能不能比对方做得更好。所以,他对李旭观察得远比刘弘基等人细,揣摩得也远比刘弘基等人认真。那是他的梦,作为李府二公子,他很少有机会亲自实践,却可以把自己融入李旭的故事中,幻想着自己也能摆脱一切束缚,在千军万马中肆意挥洒。
“仲坚带兵,过于和弟兄们接近,所以大伙愿意与其并肩作战。如此,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