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四方反应(2/3)
的表示了反对。
群臣的理由很充分,比如李易的年纪,资历,出身等等,甚至就连李易曾经在董卓身边“潜伏”的事情,也被当做黑历史给拎了出来。
小皇帝听的是满心凄楚,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已经明白了许多事情,知道满朝文武口中的理由不过是借口罢了,真正的关键在于,让李易这样一个毫无根底的年轻人挂帅,战事不顺也就罢了,若是李易打败了袁术,岂不是要羞煞他们这些名臣将帅?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也是因为李傕并没有真正的为李易出力,不然以性命要挟群臣,非要李易当那个征南将军,想来朝堂上那些老家伙在颜面与性命之间,肯定会选择后者。
不过因为李傕的这个建议,李易与刘表之间的那些龌龊也不可避免的放到了朝堂上进行讨论,这次倒是没什么人再针对李易,毕竟人家被刘表刺杀了好几次,到现在还忍着,真的挺不容易了。
最后,朝堂上虽然没有针对袁术拿出什么妥当的章程,倒是准备先下一道圣旨,对刘表进行训斥,然后让他全力抵抗袁术,将功补过。
但就在这道圣旨要发出的时候,荆州的最新消息送到了,好坏参半。
张允大胜纪灵,刘表为张允请功。
袁术赠曹操两万兵甲,二人之间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关系。
于是,朝廷对刘表的斥责收回,改为嘉奖,勉励,对于张允的封侯,也毫不吝啬,允了。
不过对于曹操那边,朝堂上各种说法都有,始终没有定论,就那么拖了下去……
天下风起云涌,而作为这一情况的主要推动者李易,此时正在太守府中唏嘘着人算不如天算。
张允大胜纪灵,而且连战连胜,得到这个消息,李易心里的震惊可是比荆州那些人要强烈的多。
李易是个穿越者,虽然对正经历史中的张允没多少印象,可同人作品看太多了,张允同志一辈子貌似就没打过胜仗,不是做小丑就是给主角当经验值,这回连着车翻了纪灵两次,堪称逆天,李易能不惊讶么?
直到李易拿到了前线传来了情报,还有文聘从军中得来的小道消息,两相印证,李易只能感慨一声——这也行!
其实,在张允得到刘表命令,让他带兵驰援江夏的时候,张允直接就虚了。
别误会,张允是虚不是怂,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近有纪灵拦路,远有张勋大军围城,叫张允带着一万多人去救援安陆,张允真没那个信心。
奈何军令不可违,而且下令的还是他舅舅,张允也大概猜到了刘表的想法,只能硬着头皮,毅然决然的上路了。
因为一开始有存了“打不过”的想法,张允路上行军格外谨慎,又害怕遭到不知在何处的纪灵阻拦,张允便从军中选了三千关系比较疏远的人马,让他们从水路先行,吸引可能潜在的敌人,自己则是带着大部队沿着陆路,小心翼翼的往南走。
然后很巧的,张允的斥候发现了正往北行进的一支扬州兵马,正是给曹操送东西的队伍,也是纪灵下辖兵马。
这支扬州军之前收到消息,南阳方向的援军已经走水路到了他们身后,认为前方不会有危险,所以行军时候很是大意,不想突然撞上了张允大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意,于是扬州军将领决定断尾求生,留下千人与少量辎重阻拦张允,大部队便开始逃遁。
白捡了一个胜仗,张允胆子也大了,得知逃走的那些人还有更多军械,自然不会放过,于是领军再追,而扬州军方面,纪灵闻讯赶来增援,但匆忙之间纪灵没带太多人,张允的兵马却是刚打胜仗,士气正高,又是以多欺少,于是第二次交锋,张允再胜,纪灵不敌逃遁。
张允的两连胜就是这样的打出来的,李易了解之后除了感慨张允的好运气,同时也是提醒自己,战场中的决胜因素实在有太多太多,并不是谁拳头大谁就赢定了,将来自己挂帅,千万不能因为对方不是名将就有所轻视,不然天知道会不会被类似曲阿小将之类的人物给翻盘。
李易还在感慨,却忽听身边有笑声传来,抬头一看,是郭嘉在乐,不由问道:“奉孝因何事发笑?”
郭嘉答道:“嘉是笑天不佑刘表,原本嘉估算江夏或可支撑月余,但如今却是,嘿嘿……”
李易不是很明白郭嘉的意思,便盯着他看,郭嘉干咳一声,不再卖关子,为李易解释道:“纪灵之所以败于张允,固然是有运气的缘故,但归根结底,却是张允处处小心谨慎,纪灵轻敌大意所致,纵然没有那批军械拖累,两人交锋纪灵也很难讨好。”
李易恍然,暗想当初纪灵驰援的时候,若是能冷静点,别小看张允,带着大军一起去,纵然张允再胜一阵,将那些军械吃下,但纪灵转眼就能带着大军将场子找回来,甚至是一口气将张允的那支援军吃下,这么看来,纪灵确实是错了。
郭嘉继续说道:“此战确实可以鼓舞荆州士气,将之宣扬也是理所应当,但刘表却不该为张允请功封侯,一来如此会让荆州其他将官心生不满,二来也让张允成为了袁术的眼中钉,肉中刺,所料不差的话,袁术恐怕宁愿放缓围困安陆,也势必要集合精锐,将张允这支兵马拿下
群臣的理由很充分,比如李易的年纪,资历,出身等等,甚至就连李易曾经在董卓身边“潜伏”的事情,也被当做黑历史给拎了出来。
小皇帝听的是满心凄楚,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已经明白了许多事情,知道满朝文武口中的理由不过是借口罢了,真正的关键在于,让李易这样一个毫无根底的年轻人挂帅,战事不顺也就罢了,若是李易打败了袁术,岂不是要羞煞他们这些名臣将帅?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也是因为李傕并没有真正的为李易出力,不然以性命要挟群臣,非要李易当那个征南将军,想来朝堂上那些老家伙在颜面与性命之间,肯定会选择后者。
不过因为李傕的这个建议,李易与刘表之间的那些龌龊也不可避免的放到了朝堂上进行讨论,这次倒是没什么人再针对李易,毕竟人家被刘表刺杀了好几次,到现在还忍着,真的挺不容易了。
最后,朝堂上虽然没有针对袁术拿出什么妥当的章程,倒是准备先下一道圣旨,对刘表进行训斥,然后让他全力抵抗袁术,将功补过。
但就在这道圣旨要发出的时候,荆州的最新消息送到了,好坏参半。
张允大胜纪灵,刘表为张允请功。
袁术赠曹操两万兵甲,二人之间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关系。
于是,朝廷对刘表的斥责收回,改为嘉奖,勉励,对于张允的封侯,也毫不吝啬,允了。
不过对于曹操那边,朝堂上各种说法都有,始终没有定论,就那么拖了下去……
天下风起云涌,而作为这一情况的主要推动者李易,此时正在太守府中唏嘘着人算不如天算。
张允大胜纪灵,而且连战连胜,得到这个消息,李易心里的震惊可是比荆州那些人要强烈的多。
李易是个穿越者,虽然对正经历史中的张允没多少印象,可同人作品看太多了,张允同志一辈子貌似就没打过胜仗,不是做小丑就是给主角当经验值,这回连着车翻了纪灵两次,堪称逆天,李易能不惊讶么?
直到李易拿到了前线传来了情报,还有文聘从军中得来的小道消息,两相印证,李易只能感慨一声——这也行!
其实,在张允得到刘表命令,让他带兵驰援江夏的时候,张允直接就虚了。
别误会,张允是虚不是怂,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近有纪灵拦路,远有张勋大军围城,叫张允带着一万多人去救援安陆,张允真没那个信心。
奈何军令不可违,而且下令的还是他舅舅,张允也大概猜到了刘表的想法,只能硬着头皮,毅然决然的上路了。
因为一开始有存了“打不过”的想法,张允路上行军格外谨慎,又害怕遭到不知在何处的纪灵阻拦,张允便从军中选了三千关系比较疏远的人马,让他们从水路先行,吸引可能潜在的敌人,自己则是带着大部队沿着陆路,小心翼翼的往南走。
然后很巧的,张允的斥候发现了正往北行进的一支扬州兵马,正是给曹操送东西的队伍,也是纪灵下辖兵马。
这支扬州军之前收到消息,南阳方向的援军已经走水路到了他们身后,认为前方不会有危险,所以行军时候很是大意,不想突然撞上了张允大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意,于是扬州军将领决定断尾求生,留下千人与少量辎重阻拦张允,大部队便开始逃遁。
白捡了一个胜仗,张允胆子也大了,得知逃走的那些人还有更多军械,自然不会放过,于是领军再追,而扬州军方面,纪灵闻讯赶来增援,但匆忙之间纪灵没带太多人,张允的兵马却是刚打胜仗,士气正高,又是以多欺少,于是第二次交锋,张允再胜,纪灵不敌逃遁。
张允的两连胜就是这样的打出来的,李易了解之后除了感慨张允的好运气,同时也是提醒自己,战场中的决胜因素实在有太多太多,并不是谁拳头大谁就赢定了,将来自己挂帅,千万不能因为对方不是名将就有所轻视,不然天知道会不会被类似曲阿小将之类的人物给翻盘。
李易还在感慨,却忽听身边有笑声传来,抬头一看,是郭嘉在乐,不由问道:“奉孝因何事发笑?”
郭嘉答道:“嘉是笑天不佑刘表,原本嘉估算江夏或可支撑月余,但如今却是,嘿嘿……”
李易不是很明白郭嘉的意思,便盯着他看,郭嘉干咳一声,不再卖关子,为李易解释道:“纪灵之所以败于张允,固然是有运气的缘故,但归根结底,却是张允处处小心谨慎,纪灵轻敌大意所致,纵然没有那批军械拖累,两人交锋纪灵也很难讨好。”
李易恍然,暗想当初纪灵驰援的时候,若是能冷静点,别小看张允,带着大军一起去,纵然张允再胜一阵,将那些军械吃下,但纪灵转眼就能带着大军将场子找回来,甚至是一口气将张允的那支援军吃下,这么看来,纪灵确实是错了。
郭嘉继续说道:“此战确实可以鼓舞荆州士气,将之宣扬也是理所应当,但刘表却不该为张允请功封侯,一来如此会让荆州其他将官心生不满,二来也让张允成为了袁术的眼中钉,肉中刺,所料不差的话,袁术恐怕宁愿放缓围困安陆,也势必要集合精锐,将张允这支兵马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