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不请自来周公瑾(1/3)
袁胤使者带来的消息很简单,袁胤请降。
至于理由,按照袁胤的说法,不是因为李易势大,而是李易对袁家有恩,袁胤为人子,不敢与恩人针锋相对。
袁胤是袁隗的儿子,当初李易在长安,曾经对太傅袁隗示警,说董卓要杀他,请袁隗带着逃遁,不过袁隗没逃,选择慷慨赴死,但是袁隗的许多家人成功逃离了长安,这是李易给袁家的一个恩惠,包括袁绍袁术他们也认这件事,承李易的人情,只是随着后来李易跟袁术开战,之前的情分也就不算什么了。
不过,袁胤现在却是重提了这件事,以此为借口投降。
李易心里很明白,虽然就关系上来说,这件事袁胤的确背了一些人情,但归根结底,袁胤还是感觉打不过了,想以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收场。
丹阳郡实力本就一般,袁胤在支援了袁术一批主力之后,手中可用之兵已经只剩下几千人,而且还多是老弱,根本不堪一用,甚至许多县城都无法派人驻守,以至于李易大军所过之处,各城纷纷开门请降。
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随着李易逼近宛陵,投降的城池越来越多,袁胤手下人的士气也是越发低落,袁术那边又是自身难保,所以,宛陵城中人心惶惶,就连袁胤自己也没了斗志,感觉抵抗到底的话,估计跟直接求死没什么差别。
恰在这时,严家兄弟来投奔袁胤了,只是这些人看上去就跟难民一样,还没跟李易交手,就被吓得一路跑,他们根本无法给袁胤带来多少自信,反而是让袁胤越发觉得李易难以抵挡。
于是,袁胤拒绝了严家兄弟,反而直接排除使者向李易请降。
袁胤的请降也是有条件的,他可以让出丹阳,但李易不可伤害他家眷,他今后准备回汝南老家,李易也不可加害阻拦。
对李易来说,袁胤的要求根本不算什么,他本就不想打仗杀人,既然袁胤识趣,两人也没私仇,自然没有必要见生死,于是李易就告诉使者,袁胤的要求他可以答应,甚至袁胤的个人财物也能带走,但是,袁胤必须保证宛陵城内不生变乱,府衙粮仓等重要地方,必须妥善保护,让他可以顺利接收。
双方的要求都不算过分,使者来往两趟之后,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不过李易担心袁胤有诈,并没有入城受降,而是在城外十五里处驻扎,直到袁胤带人撤出宛陵,这才派甘宁入城接管城防,收编兵马,直到一切确认无误之后,这才进城。
一切安排之后,袁胤自然是和李易见了一面,按照李易当初对袁隗的帮助,两人是应该有许多话可以聊的,但事到如今,真的没啥好说了,最终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袁胤将丹阳太守的印玺和一些户籍书册交到李易手中,便带着家眷,以及七八百家仆护卫,离开了宛陵。
李易没有出尔反尔为难袁胤,反而传令下去,让九江那边给袁胤开个绿灯,让他可以顺利离开扬州,甚至连口粮都给他们包了,算是给将来的敌人们树一个榜样。
宛陵这边,李易入城后只是在明面上坐镇,具体政务交给了顾雍去负责,军事方面,李易任命甘宁为骑都尉,徐庶为司马,将丹阳兵马打散重编之后,拨出了八千人,交给两人统帅。
李易本来是不打算分兵的,或者说尽量少量分兵,将主力全都集中在寿春,对袁术施压,但这一趟在扬州走了大半圈之后,李易却是不得不多留些人镇场子,甚至把甘宁和徐庶全都留了下来。
因为扬州这边的世家有太多让李易不待见,甚至碰到了李易的忌讳。
汉末世家门阀势力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跟李易关系很近的蔡瑁,蒯良,糜竺这些人,他们家中仆役多少,田产大小具体就不说了,只要知道,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咬咬牙,拉出一支小万把人的武装根本不是什么难度太高的操作。
这种情况对于官府来说,自然是不待见的,甚至是忌惮,不过荆州那些人还算明白分寸,没有真的仗着这种影响力胡搞瞎搞,那些仆役也平时也都是老老实实种地,在李易占据荆州,表现出强势之后,也都比较识趣,主动的给李易让出了不少的利益,比如蔡瑁,直接舍了老家,跑到荆南那边了。
因为荆州世家的知趣配合,尽管李易穿越前听说过不少世家毒瘤的说法,可李易并没有什么清洗世家的冲动想法,情理上不允许,也没必要,而且世家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促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所以,李易对于荆州那边的想法就是将来天下大定,然后慢慢的改变他们,引导他们,让世家的发展尽量避开祸国殃民这个雷区。
可是,到了扬州之后,许多诸多关于世家的见闻,却是让李易不痛快了,甚至超出了李易的承受底线。
天下世家多少都会养一些私兵,可扬州这边干脆把私兵和官军养到一起了,官军即为私兵,这算是怎么回事?
就说吴县的朱治,当地的许多兵丁其实都是他的私人部曲,如果不是朱治心灰意冷不想干了,那么按照“规矩”,他今后甭管投奔谁,他麾下的那些兵都是跟着他的,最先听从的都是朱治的命令。
还有孙策那边,程普、韩当这些人手下都有私兵,而且数目不少,不然韩当死了
至于理由,按照袁胤的说法,不是因为李易势大,而是李易对袁家有恩,袁胤为人子,不敢与恩人针锋相对。
袁胤是袁隗的儿子,当初李易在长安,曾经对太傅袁隗示警,说董卓要杀他,请袁隗带着逃遁,不过袁隗没逃,选择慷慨赴死,但是袁隗的许多家人成功逃离了长安,这是李易给袁家的一个恩惠,包括袁绍袁术他们也认这件事,承李易的人情,只是随着后来李易跟袁术开战,之前的情分也就不算什么了。
不过,袁胤现在却是重提了这件事,以此为借口投降。
李易心里很明白,虽然就关系上来说,这件事袁胤的确背了一些人情,但归根结底,袁胤还是感觉打不过了,想以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收场。
丹阳郡实力本就一般,袁胤在支援了袁术一批主力之后,手中可用之兵已经只剩下几千人,而且还多是老弱,根本不堪一用,甚至许多县城都无法派人驻守,以至于李易大军所过之处,各城纷纷开门请降。
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随着李易逼近宛陵,投降的城池越来越多,袁胤手下人的士气也是越发低落,袁术那边又是自身难保,所以,宛陵城中人心惶惶,就连袁胤自己也没了斗志,感觉抵抗到底的话,估计跟直接求死没什么差别。
恰在这时,严家兄弟来投奔袁胤了,只是这些人看上去就跟难民一样,还没跟李易交手,就被吓得一路跑,他们根本无法给袁胤带来多少自信,反而是让袁胤越发觉得李易难以抵挡。
于是,袁胤拒绝了严家兄弟,反而直接排除使者向李易请降。
袁胤的请降也是有条件的,他可以让出丹阳,但李易不可伤害他家眷,他今后准备回汝南老家,李易也不可加害阻拦。
对李易来说,袁胤的要求根本不算什么,他本就不想打仗杀人,既然袁胤识趣,两人也没私仇,自然没有必要见生死,于是李易就告诉使者,袁胤的要求他可以答应,甚至袁胤的个人财物也能带走,但是,袁胤必须保证宛陵城内不生变乱,府衙粮仓等重要地方,必须妥善保护,让他可以顺利接收。
双方的要求都不算过分,使者来往两趟之后,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不过李易担心袁胤有诈,并没有入城受降,而是在城外十五里处驻扎,直到袁胤带人撤出宛陵,这才派甘宁入城接管城防,收编兵马,直到一切确认无误之后,这才进城。
一切安排之后,袁胤自然是和李易见了一面,按照李易当初对袁隗的帮助,两人是应该有许多话可以聊的,但事到如今,真的没啥好说了,最终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袁胤将丹阳太守的印玺和一些户籍书册交到李易手中,便带着家眷,以及七八百家仆护卫,离开了宛陵。
李易没有出尔反尔为难袁胤,反而传令下去,让九江那边给袁胤开个绿灯,让他可以顺利离开扬州,甚至连口粮都给他们包了,算是给将来的敌人们树一个榜样。
宛陵这边,李易入城后只是在明面上坐镇,具体政务交给了顾雍去负责,军事方面,李易任命甘宁为骑都尉,徐庶为司马,将丹阳兵马打散重编之后,拨出了八千人,交给两人统帅。
李易本来是不打算分兵的,或者说尽量少量分兵,将主力全都集中在寿春,对袁术施压,但这一趟在扬州走了大半圈之后,李易却是不得不多留些人镇场子,甚至把甘宁和徐庶全都留了下来。
因为扬州这边的世家有太多让李易不待见,甚至碰到了李易的忌讳。
汉末世家门阀势力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跟李易关系很近的蔡瑁,蒯良,糜竺这些人,他们家中仆役多少,田产大小具体就不说了,只要知道,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咬咬牙,拉出一支小万把人的武装根本不是什么难度太高的操作。
这种情况对于官府来说,自然是不待见的,甚至是忌惮,不过荆州那些人还算明白分寸,没有真的仗着这种影响力胡搞瞎搞,那些仆役也平时也都是老老实实种地,在李易占据荆州,表现出强势之后,也都比较识趣,主动的给李易让出了不少的利益,比如蔡瑁,直接舍了老家,跑到荆南那边了。
因为荆州世家的知趣配合,尽管李易穿越前听说过不少世家毒瘤的说法,可李易并没有什么清洗世家的冲动想法,情理上不允许,也没必要,而且世家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促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所以,李易对于荆州那边的想法就是将来天下大定,然后慢慢的改变他们,引导他们,让世家的发展尽量避开祸国殃民这个雷区。
可是,到了扬州之后,许多诸多关于世家的见闻,却是让李易不痛快了,甚至超出了李易的承受底线。
天下世家多少都会养一些私兵,可扬州这边干脆把私兵和官军养到一起了,官军即为私兵,这算是怎么回事?
就说吴县的朱治,当地的许多兵丁其实都是他的私人部曲,如果不是朱治心灰意冷不想干了,那么按照“规矩”,他今后甭管投奔谁,他麾下的那些兵都是跟着他的,最先听从的都是朱治的命令。
还有孙策那边,程普、韩当这些人手下都有私兵,而且数目不少,不然韩当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