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李易怕我(1/3)
对于袁绍,曹操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作为一起玩耍成长的小伙伴,两人的私交自然不必多言,再加上袁绍出身高贵,也确实有威望,有本事,一直以来,曹操以及许多同辈人都是习惯性的以袁绍马首是瞻。
讨伐董卓时便是如此,袁绍为盟主,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也正是那时,曹操忽然发现,袁绍变了,或者说,袁绍并没有变,只是有些事情他直到那时候才看明白罢了。
讨伐董卓,救援天子,曹操是最为积极的一个,道理非常简单,他是大汉的臣子,为大汉尽心尽力理所应当。
在曹操想来,袁绍和会盟的诸侯应该也是这样的,可事实上,随着盟军的不断推进,随着一个个会盟诸侯展现的心口不一的模样,最后干脆没几个人继续在意讨伐董卓这件事本身,曹操终于明白,这十八路诸侯之中,忠臣或许是有的,但真的已经不剩几个了。
袁家,绝对不在其中。
至于袁绍对董卓的发难,曹操事后想来,更觉得袁绍像是一种气愤和不满,人家袁家四世三公都没如何呢,董卓匹夫何德何能,居然也敢蹦跶的那么欢?
明白这些事后,曹操心里很不好受,说好了一起做大汉忠臣的,袁绍却忽然变了,让他一时很是茫然。
曹操是真心想要报国的,甚至后来知道当时埋伏他,让他颜面尽失的人是李易,曹操郁闷归郁闷,也有心找回场子,但对李易倒没太多恨意,相反还挺佩服李易的,因为大家都是忠臣嘛,天生有着一种认同感。
直到后来,曹操被李易狠狠的给他上了一课,曹操再次明悟,原来“忠臣”是特娘这个样子的!
然后就是兖州的事情了,曹操拼死拼活打下了一块地盘,又被吕布在背后捅了刀子,虽然最后搬回局面,有袁绍的帮助缘故,可曹操又付出了多少辛苦,多少辛酸?
在曹操自己看来,袁绍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以当时的形势之糟糕,他自己的付出其实远远超出袁绍的投入,甚至换了袁绍本人在他的位置上,袁绍多半也顶不住吕布最初的攻势。
曹操在兖州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虽然关系上依旧是以袁绍为主,但在内心,曹操已将兖州视作他自家的地盘了。
而且,自董卓之后的一系列天下事,以及曹操自家事,让曹操想明白一个道理,在乱世中不管是想做匡扶社稷的忠臣,还是做那包藏祸心的奸臣,都必须要有地盘,有兵马,有人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然而,就在曹操定下决心,准备于重新掌握兖州之后,好好布局谋划,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李易来了,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的直接打碎了曹操的所有计划。
不过,曹操不是软柿子,即便李易强势,他也决定与李易好好斗上一斗。
然而,似乎天不佑他曹孟德,先是豫州在李易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根本不堪一击,坏了曹操的第一步战略,这也就罢了,更让曹操想不到的是,与他关系最为要好的袁绍更是在关键时候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居然让他放弃兖州,而且还是死战之后再放弃,让曹操不惜一切给袁谭争取时间!
这叫曹操如何能够接受?
大概是袁绍也料到曹操会对此不满,于是袁绍在信中许诺,等拿下公孙瓒之后,便让曹操做幽州牧,算是对于曹操的补偿。
然后曹操对此却是压根不信!
袁绍得并州,并州刺史为高干,袁绍攻青州,兵马未动,便任命袁谭为请州牧,这两人一个是袁绍外甥,一个是袁绍亲儿子,由此足见袁绍用人之道。
而袁绍的儿子可不止袁谭一个,亲戚更是一大堆,那么,能轮到曹操去坐州牧的位置?
就算真的上位,曹操能挡得住那些明刀暗箭?
袁绍对自家人是如何的护短,曹操最是清楚不过。
在那之后,曹操于心中已然与袁绍分道扬镳,然后曹操将袁绍的书信向麾下众文武展示,众人也是又惊又怒,甚至当场大骂袁绍的都有。
他们都是曹操的人,不是亲族便是故旧,与曹操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袁绍这么做,固然是断了曹操的根,同时也绝了他们的前程。
戏忠更是直言不讳的点出,袁绍看似礼贤下士,对谁都极为宽厚,其实并无容人之量,曹操若是孤身一人落魄投奔,袁绍必然待曹操有如手足兄弟,可如果曹操带着他们这些文武,甚至是兵马去投奔袁绍,必为袁绍忌惮,初时还好,曹操还会顾及一下情面,一旦袁绍稳定河北,乃至青州,曹操要么坐视附庸为袁绍一一剪除,要么就是曹操自己横祸身死。
这一点,前冀州牧韩馥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戏忠的剖析之后,曹操与袁绍算是再无可能,同时豫州再传噩耗,让曹操面前局面愈发艰难。
换个人在这种进退维谷,左右皆难的局面下,或许就要放弃了,但曹操不同,一番挣扎之后,曹操不顾妻儿老小全被吕布掳走,献于荆州的大仇,让戏忠面见吕布,很是屈辱的恳求与吕布罢斗,共同抵抗李易,事情若成,曹操愿自降为泰山郡守,奉吕布为兖州之主!
因为让步太大,曹操怕吕布不信,还把袁绍的亲笔书信交给吕布
作为一起玩耍成长的小伙伴,两人的私交自然不必多言,再加上袁绍出身高贵,也确实有威望,有本事,一直以来,曹操以及许多同辈人都是习惯性的以袁绍马首是瞻。
讨伐董卓时便是如此,袁绍为盟主,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也正是那时,曹操忽然发现,袁绍变了,或者说,袁绍并没有变,只是有些事情他直到那时候才看明白罢了。
讨伐董卓,救援天子,曹操是最为积极的一个,道理非常简单,他是大汉的臣子,为大汉尽心尽力理所应当。
在曹操想来,袁绍和会盟的诸侯应该也是这样的,可事实上,随着盟军的不断推进,随着一个个会盟诸侯展现的心口不一的模样,最后干脆没几个人继续在意讨伐董卓这件事本身,曹操终于明白,这十八路诸侯之中,忠臣或许是有的,但真的已经不剩几个了。
袁家,绝对不在其中。
至于袁绍对董卓的发难,曹操事后想来,更觉得袁绍像是一种气愤和不满,人家袁家四世三公都没如何呢,董卓匹夫何德何能,居然也敢蹦跶的那么欢?
明白这些事后,曹操心里很不好受,说好了一起做大汉忠臣的,袁绍却忽然变了,让他一时很是茫然。
曹操是真心想要报国的,甚至后来知道当时埋伏他,让他颜面尽失的人是李易,曹操郁闷归郁闷,也有心找回场子,但对李易倒没太多恨意,相反还挺佩服李易的,因为大家都是忠臣嘛,天生有着一种认同感。
直到后来,曹操被李易狠狠的给他上了一课,曹操再次明悟,原来“忠臣”是特娘这个样子的!
然后就是兖州的事情了,曹操拼死拼活打下了一块地盘,又被吕布在背后捅了刀子,虽然最后搬回局面,有袁绍的帮助缘故,可曹操又付出了多少辛苦,多少辛酸?
在曹操自己看来,袁绍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以当时的形势之糟糕,他自己的付出其实远远超出袁绍的投入,甚至换了袁绍本人在他的位置上,袁绍多半也顶不住吕布最初的攻势。
曹操在兖州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虽然关系上依旧是以袁绍为主,但在内心,曹操已将兖州视作他自家的地盘了。
而且,自董卓之后的一系列天下事,以及曹操自家事,让曹操想明白一个道理,在乱世中不管是想做匡扶社稷的忠臣,还是做那包藏祸心的奸臣,都必须要有地盘,有兵马,有人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然而,就在曹操定下决心,准备于重新掌握兖州之后,好好布局谋划,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李易来了,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的直接打碎了曹操的所有计划。
不过,曹操不是软柿子,即便李易强势,他也决定与李易好好斗上一斗。
然而,似乎天不佑他曹孟德,先是豫州在李易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根本不堪一击,坏了曹操的第一步战略,这也就罢了,更让曹操想不到的是,与他关系最为要好的袁绍更是在关键时候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居然让他放弃兖州,而且还是死战之后再放弃,让曹操不惜一切给袁谭争取时间!
这叫曹操如何能够接受?
大概是袁绍也料到曹操会对此不满,于是袁绍在信中许诺,等拿下公孙瓒之后,便让曹操做幽州牧,算是对于曹操的补偿。
然后曹操对此却是压根不信!
袁绍得并州,并州刺史为高干,袁绍攻青州,兵马未动,便任命袁谭为请州牧,这两人一个是袁绍外甥,一个是袁绍亲儿子,由此足见袁绍用人之道。
而袁绍的儿子可不止袁谭一个,亲戚更是一大堆,那么,能轮到曹操去坐州牧的位置?
就算真的上位,曹操能挡得住那些明刀暗箭?
袁绍对自家人是如何的护短,曹操最是清楚不过。
在那之后,曹操于心中已然与袁绍分道扬镳,然后曹操将袁绍的书信向麾下众文武展示,众人也是又惊又怒,甚至当场大骂袁绍的都有。
他们都是曹操的人,不是亲族便是故旧,与曹操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袁绍这么做,固然是断了曹操的根,同时也绝了他们的前程。
戏忠更是直言不讳的点出,袁绍看似礼贤下士,对谁都极为宽厚,其实并无容人之量,曹操若是孤身一人落魄投奔,袁绍必然待曹操有如手足兄弟,可如果曹操带着他们这些文武,甚至是兵马去投奔袁绍,必为袁绍忌惮,初时还好,曹操还会顾及一下情面,一旦袁绍稳定河北,乃至青州,曹操要么坐视附庸为袁绍一一剪除,要么就是曹操自己横祸身死。
这一点,前冀州牧韩馥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戏忠的剖析之后,曹操与袁绍算是再无可能,同时豫州再传噩耗,让曹操面前局面愈发艰难。
换个人在这种进退维谷,左右皆难的局面下,或许就要放弃了,但曹操不同,一番挣扎之后,曹操不顾妻儿老小全被吕布掳走,献于荆州的大仇,让戏忠面见吕布,很是屈辱的恳求与吕布罢斗,共同抵抗李易,事情若成,曹操愿自降为泰山郡守,奉吕布为兖州之主!
因为让步太大,曹操怕吕布不信,还把袁绍的亲笔书信交给吕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