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1/3)
张扬在酸枣停留了五天后,向李易提出了告辞。
这五天里两人并没有达成任何的协议,甚至李易连提出协议的意思都没有,每日基本都是叫上张扬游玩打猎,享用酒肉美食。
等到张扬离开,李易更是送出十里,最后更是赠出助他斩了颜良的宝马,以此来表示心中不舍。
对此,张扬同样是“依依惜别”,三步一回头,一走出里许,方才车马疾行。
这结果看上去有些寡淡,但双方心中其实都很满意,毕竟双方想要的本就就是友谊,而非盟友。
随着张扬的离开,李易的巡视也终于划上句号,开始向荆州返程。
而李易这一折返,袁绍、李傕等人全都松了口气。
青州战后,袁绍已经有点怕了李易,虽然李易将青州的大军撤了下去,可袁绍却始终保持着警惕,生怕李易借着巡视唯有,忽然转头杀伤河北。
在李易眼看,用几万将士们的生命为他打通黄河天险,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可在袁绍眼中,将他放在李易的位置上,莫说几万,就是用十万人的性命打过黄河也是值得的。
所以袁绍一直不敢放松警惕,整个冀州南线都处在戒备的状态,直到李易本人南归,这才真的放下心来。
长安的李傕郭汜与袁绍的处境虽然不同,但感觉上却是不相上下。
如今的李易威望一日高过一日,虽然李易本人说了肯定不会当皇帝,但李傕和郭汜还亲耳听到李易说过要为董卓出生入死呢。
然后董卓就完蛋了。
李易的话能信?
所以,虽然李易与他们关系不错,可谁也不敢保证李易不会忽然出兵占了司隶。
李郭和郭汜也很为难,他们已经有了投降李易的觉悟,可他们也知道自己做了多少恶事,得罪了多少人,将来投降李易,李易也很可能用他们的人头去收买人心。
所以,他们现在虽然不像与李易作对,却也是尽量的拖一日算一日,就算要投降,那也要等熬不住了再说,顺便也在这中间多多与李易攒些情分,让后半辈子多点保证。
李易对李郭二人的想法心知肚明,就连李易的下属也有人提议在进入河北之前先收了司隶,反正以李郭的态度来看应该不会是什么大麻烦。
但李易却是看不上那块地方,连年大战之后司隶早就被打烂了,接过来就是经济上的包袱,还不得不管,李易不想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更何况长安城里的大老爷实在太多了,不让那些人死个七七八八,李易怎么好意思接手长安?
不过,虽然暂不打算占据司隶,但为了今后在河北交战的时候不出意外,李易在离开酸枣的时候,安排使者再次联系李郭,希望他们可以将虎牢关让出来。
这件事之前就谈过一次,李郭虽然没有拒绝,却也没答应,大概是担心李易得了虎牢之后直接向西发兵,就那么拖着,最终不了了之。
不过这一次李易的把握很大,青州的大胜让他威望再涨,这种情况下李郭二人不敢不给他面子,不然真惹恼了他,李易就算不占司隶,派兵过去来一个大游行还是可以的。
而且,为了能够顺利达成目标,李易可是头一次派出了重量级的使者。
因为自己对使者的态度素来不够友好,李易一直都很担心他的使者也会被旁人往死里整,所以李易派人出使一般都是安排那些就算被砍了也不心疼的文官,最高级别的使者也不过是一直跟着他的亲卫赵大。
可这回不一样,李易派出的正使是鲁肃,副使是许褚,以进贡天子为由,带着人马前往长安。
以李易的威势,再有这一文一武,他就不信做不通李郭与郭汜的思想工作。
甚至,如果只是李郭的话,李易指派一个鲁肃就足够了,之所以加上许褚,是因为李易准备开始对西凉布局,让他们在长安事了之后继续西行,与屯兵陈仓的马腾见上一面。
如果顺利,将来凉州就真的可以传檄而定了。
除了想长安派出使者,李易还拍板了另外一件事。
之前众人对大将军府定在哪里有许多争议,在李易巡视一圈之后,可选的地点就很少了,最终,李易几次斟酌,最终决定将大将军府放在了定陶。
吕布与曹操争斗的时候,定陶受到的波及不算是很大,城池基本完整,再加上本身作为济阴郡的治所,城内各种设施也很齐备,李易将大将军府迁往定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节约人力物力的消耗。
军事方面,定陶距离司隶与黄河都不算太远,万一有意外,可以确保李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最后,李易还在人事上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数次征战之中,郭嘉虽然从未走上前线,却于后方调度粮草、兵马,从未有一次疏漏,李易认为郭嘉才干不弱于萧何,故上奏天子,授予郭嘉荆州刺史之职,加封安阳县侯。
桂阳太守伏德,上任之后工作勤勉,教化百姓有功,调往襄阳,担任别驾一职。
对于郭嘉,李易感觉自己挺对不起他的,原本李易是将郭嘉视作左膀右臂,之后走到哪带到哪,可因为他心中的多疑,后方必须要有一个能让他完全
这五天里两人并没有达成任何的协议,甚至李易连提出协议的意思都没有,每日基本都是叫上张扬游玩打猎,享用酒肉美食。
等到张扬离开,李易更是送出十里,最后更是赠出助他斩了颜良的宝马,以此来表示心中不舍。
对此,张扬同样是“依依惜别”,三步一回头,一走出里许,方才车马疾行。
这结果看上去有些寡淡,但双方心中其实都很满意,毕竟双方想要的本就就是友谊,而非盟友。
随着张扬的离开,李易的巡视也终于划上句号,开始向荆州返程。
而李易这一折返,袁绍、李傕等人全都松了口气。
青州战后,袁绍已经有点怕了李易,虽然李易将青州的大军撤了下去,可袁绍却始终保持着警惕,生怕李易借着巡视唯有,忽然转头杀伤河北。
在李易眼看,用几万将士们的生命为他打通黄河天险,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可在袁绍眼中,将他放在李易的位置上,莫说几万,就是用十万人的性命打过黄河也是值得的。
所以袁绍一直不敢放松警惕,整个冀州南线都处在戒备的状态,直到李易本人南归,这才真的放下心来。
长安的李傕郭汜与袁绍的处境虽然不同,但感觉上却是不相上下。
如今的李易威望一日高过一日,虽然李易本人说了肯定不会当皇帝,但李傕和郭汜还亲耳听到李易说过要为董卓出生入死呢。
然后董卓就完蛋了。
李易的话能信?
所以,虽然李易与他们关系不错,可谁也不敢保证李易不会忽然出兵占了司隶。
李郭和郭汜也很为难,他们已经有了投降李易的觉悟,可他们也知道自己做了多少恶事,得罪了多少人,将来投降李易,李易也很可能用他们的人头去收买人心。
所以,他们现在虽然不像与李易作对,却也是尽量的拖一日算一日,就算要投降,那也要等熬不住了再说,顺便也在这中间多多与李易攒些情分,让后半辈子多点保证。
李易对李郭二人的想法心知肚明,就连李易的下属也有人提议在进入河北之前先收了司隶,反正以李郭的态度来看应该不会是什么大麻烦。
但李易却是看不上那块地方,连年大战之后司隶早就被打烂了,接过来就是经济上的包袱,还不得不管,李易不想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更何况长安城里的大老爷实在太多了,不让那些人死个七七八八,李易怎么好意思接手长安?
不过,虽然暂不打算占据司隶,但为了今后在河北交战的时候不出意外,李易在离开酸枣的时候,安排使者再次联系李郭,希望他们可以将虎牢关让出来。
这件事之前就谈过一次,李郭虽然没有拒绝,却也没答应,大概是担心李易得了虎牢之后直接向西发兵,就那么拖着,最终不了了之。
不过这一次李易的把握很大,青州的大胜让他威望再涨,这种情况下李郭二人不敢不给他面子,不然真惹恼了他,李易就算不占司隶,派兵过去来一个大游行还是可以的。
而且,为了能够顺利达成目标,李易可是头一次派出了重量级的使者。
因为自己对使者的态度素来不够友好,李易一直都很担心他的使者也会被旁人往死里整,所以李易派人出使一般都是安排那些就算被砍了也不心疼的文官,最高级别的使者也不过是一直跟着他的亲卫赵大。
可这回不一样,李易派出的正使是鲁肃,副使是许褚,以进贡天子为由,带着人马前往长安。
以李易的威势,再有这一文一武,他就不信做不通李郭与郭汜的思想工作。
甚至,如果只是李郭的话,李易指派一个鲁肃就足够了,之所以加上许褚,是因为李易准备开始对西凉布局,让他们在长安事了之后继续西行,与屯兵陈仓的马腾见上一面。
如果顺利,将来凉州就真的可以传檄而定了。
除了想长安派出使者,李易还拍板了另外一件事。
之前众人对大将军府定在哪里有许多争议,在李易巡视一圈之后,可选的地点就很少了,最终,李易几次斟酌,最终决定将大将军府放在了定陶。
吕布与曹操争斗的时候,定陶受到的波及不算是很大,城池基本完整,再加上本身作为济阴郡的治所,城内各种设施也很齐备,李易将大将军府迁往定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节约人力物力的消耗。
军事方面,定陶距离司隶与黄河都不算太远,万一有意外,可以确保李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最后,李易还在人事上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数次征战之中,郭嘉虽然从未走上前线,却于后方调度粮草、兵马,从未有一次疏漏,李易认为郭嘉才干不弱于萧何,故上奏天子,授予郭嘉荆州刺史之职,加封安阳县侯。
桂阳太守伏德,上任之后工作勤勉,教化百姓有功,调往襄阳,担任别驾一职。
对于郭嘉,李易感觉自己挺对不起他的,原本李易是将郭嘉视作左膀右臂,之后走到哪带到哪,可因为他心中的多疑,后方必须要有一个能让他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