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1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这么小的会场,竟然也没坐满,因为配音演员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也正是因为配音演员人数少,所以不需要像文工团那样需要选代表参加,而是直接全部都过来了。
    当李潇潇出现在会场门口时,所有人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她,并且将目光停在她的身上。
    话剧风靡全国,李潇潇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在三年前,这里的所有配音演员都认为,虽然他们做配音有随时下牛棚的危险,但比起话剧演员,他们还是要好一点的。
    毕竟,话剧一度被禁演,只能在所属团队里内部演出,他们连跟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没有人会知道他们是谁,很多人也到了乡下。
    比起那个时候的话剧演员,配音演员的作品起码能在大院里和大单位的放映室,一些有渠道拿到影票的百姓还是能看到的,他们起码有一小部分观众。
    就在那之后的一年,一切都变了。
    话剧演员不再是配音演员的难兄难弟,这个职业甚至一跃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是此时站在门口的那位少女。
    她让话剧起死回生了。
    最近各制片厂都在问文工团要人支援,但调遣程序不简单,军区那边都要提醒没那么快收到货。
    不管怎样,李潇潇加入制片厂,都是一件天大好事。
    所有配音演员看着李潇潇,心中不约而同地想:配音呢配音也能发生像话剧那样的奇迹吗?
    尽管译制片和话剧的敏感程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而且李潇潇虽然话剧上有很高的造诣,但配音跟演话剧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隔行如隔海”,这跨度太大,不一定能成功。
    可所有人就是心里有一种期待——
    如果是李潇潇的话,也许真的没有问题呢?
    “潇潇,这边!”
    会议还没开始,参会者陆陆续续到场,李潇潇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梁丹挥舞的手臂,连忙走过去找到组织,坐了下来。
    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是新成立的,原来是沪市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组,因为译制任务加大,并且即将成为常规化,所以才分出来的,但人不多,孙哲绎原来手下几个人,现在依然几个人,只多了一个李潇潇。
    “孙老师好,陆老师好!”
    “师兄师姐们好!”
    李潇潇主动朝美术制片厂的众人打着招呼,隔壁其他地区的制片厂参会员,全都羡慕地看着美术电影制片的人:他们也想被李潇潇同志喊师兄师姐!
    因为李潇潇一句乖巧嘴甜的招呼,她迅速成为整个班团宠的存在。
    陆星辉用笔敲了敲旁边的空座,朝李潇潇说:“你过来这边坐。”
    李潇潇往他那边一看,觉得有点奇怪:其他人的座位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的,但陆老师的左右两边却是空的。
    很快,她又发现,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陆星辉和她,嘴巴张大,几乎可以塞下一颗鸡蛋。
    她不知道的是,在所有人眼里,这位陆导脾气古怪,左右两个位置根本不让人坐,像是要把自己跟其他人隔离开一样。
    谁也没想到,陆导居然让李潇潇同志坐在她旁边。
    作者有话要说:潇潇其实是个理论上的老色批。
    第146章 小师妹
    所有人都在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中,听着台上的老师讲话。
    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与其说是听,不如说是左耳进右耳出,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地瞄向李潇潇,心里问题无数。
    她来这里干嘛呀?
    她喊沪市那边的师兄师姐,就是要加入的意思?
    可话剧大好的前途她不要了吗?
    为什么选择沪市而不来我们这儿呢?
    ……
    台上的老师忽然声音一顿,重重地清了一下嗓子,说:“看什么都注意点听。”
    走神的配音演员们马上收回目光,正襟危坐,台上的老师这才继续说下去。
    李潇潇对配音史的发展十分了解,所以台上说的部分未来一年趋势与安排,她也都很清楚,但她仍有在听,因为有一些已经跟她知道不一样了。
    因为之前配合话剧的工作,配音也得到了一部分关注,与配音演员相关的文件也比原来宽松了一点。
    李潇潇一边听,一边想着接下来的计划。
    在这二十多年中,配音演员与外国影片紧紧相依——如果没有外国影片,不需要对它们进行译制,就没有配音演员。
    尽管这些外国影片的观众,都是大院子弟或者大单位的职工,算得上是这年代的“上流”,但这些观众十有八九都是不懂外语的。
    正是因为这样,当开放的春风来临时,时代也在进步,英语课重新进入学生的课程表中,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开始追求原汁原味的影片。
    中华语言当然博大精深,但世界文明不止中华一家,每种语言都有它的魅力。
    译制厂的工作十分认真细致,翻译遵循信达雅的黄金三规,可不管再怎么细致,终究是二次加工。
    配音演员的声音,也不是演员的原音,不管配音演员做得多好,都不能撼动经典名片的原音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