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末:农女小福星 第657节(2/3)
受冻怎么办?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魏家大姑爷带着人和拖拉机过来接小舅子一家和老岳母了。
这拖拉机马力大,底盘高,不怕这坑坑洼洼的泥路。只是虽然搭了遮雨的油布棚,可还是四面透风,容易着凉。
好在大姑奶奶早有准备,在拖拉机车斗里装了厚实的大绒毯。
大家伙用绒毯把魏奶奶裹严实,然后全家人都围着她挡风,这就万无一失。
听着雨水打在油布棚上噼啪声,看着越来越多的绿色涌进双眼,嗅着空气中越来越浓的臭氧味和草木味,罗芙馨就这么摇摇摆摆上下颠腾着到达了目的地。
位于长白山脚下,鸭绿江源头的一个平静安宁的小山村。
其实打祖上论,老魏家并不是这地土生土长的。当年老魏家是关内人,可旧社会民不聊生,老百姓活不下去,就都去闯关东。一身破棉袄,一双破布鞋,再推上个独轮车,拖家带口的就流落到长白上脚下。
黑土地饿不死勤快的庄稼人,长白山养育了无数飞禽走兽,自然也能养育腹中空空,一无所有的闯关东们。
魏家就在这长白山脚下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到魏爷爷这代,家里长辈张罗着就娶了魏奶奶。都是同村的,知根知底,半口袋高粱米送到女方家,这亲事就算是订下来了。
魏爸爸攒了钱,从县城里买了一块花布头交给年轻的魏奶奶,心灵手巧的姑娘家就拿着花布头做了一件嫁衣。
成亲那天,魏奶奶就穿着这花嫁衣,让魏爷爷背回来家。
打那以后,两口子就恩恩爱爱的过日子。魏爷爷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有这么个勤快汉子拾掇着土地,怎么也不会让家人饿着冻着。
可那个年代,世道不太平,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
好在这长白山离得远,离得偏,总算还能挣扎着活下去。
第一个孩子出世,魏奶奶就把花嫁衣就改成了小花被,包裹着魏家大姑。再后来,魏爸爸这个小儿子出世,这花布小被又裹上了他。再往后,魏家三姑出世了,这小花被也裹着她。
可是乱世之下,焉有平安之地?
却说魏奶奶生下魏三姑,却没奶,饿的孩子嗷嗷哭。魏爷爷去吊了鳊花鱼给她吃,可这奶还是下不来。看孩子饿着,当爹的心疼,就背着家里攒下的高粱米,出门去县城给小闺女换点细白面,搅糊糊吃。
可万没想到在半道上就遇上土匪,要抢他的粮食。他不肯让土匪抢了,就争夺起来,结果被乱抢打死。
人抬回来的时候,都凉透了。
第1189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好好一个大活人出去,结果回来就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搁谁能接受?魏奶奶接受不了。
可这就是旧社会战乱年代老百姓的日常。
魏奶奶也不是柔弱曲子,当时还想去找土匪拼命。可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绕在脚边,尤其是看到襁褓里嗷嗷哭的小闺女。她怒火中烧的心又渐渐的凉下去,冲冠一怒不难,可这些小不点们没了爹妈还怎么活?
为了儿女,她咬着牙把仇恨和苦难都咽下,草草安葬了魏爷爷,就开始一个人撑起这个家。
那会她还年轻,娘家也劝过她改嫁。就算舍不得,扔不下这个家,那也再招一个,好歹有个帮衬,不用她一个女人家死撑活熬。
可她舍不得啊!只要看见那小花被,就想起魏爷爷,她舍不得。
这花被子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原本的嫣红鲜翠早就被洗成了一片灰白,只有那细密紧实的针脚,十几年如一日,扎了一圈又一圈,就像树的年轮似的。这花被子实在是不成样了。她也舍不得扔,这上头有念想,留着她对魏爷爷的思念。
她这样要强,铁了心要给魏爷爷守下去。娘家人也无话可说,只是心疼闺女,多帮衬着。
可那个年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一家子娘儿几个,没有一个正经的壮劳力,日子就更艰难了。大闺女七八岁的年纪就得帮忙看着弟弟和妹妹,稚嫩的肩膀也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小儿子,也就是魏爸爸,四五岁的年纪也得背着竹篓,跟着姐姐去山里打猪草,挖野菜。
虽说长白山物产丰富,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野菜野果,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只要手里有点本事,人勤快,总能混个肚饱。
可这一家三个孩子,大的也不过十岁,小的还要人抱着。这三个小不点进了山,别说倒腾出多少吃的,一不留神还可能让野兽给叼了去。
当娘的能不心疼?天天都是提心吊胆。
当娘的偏心儿子,家里但凡能趁下点细粮,都给了这宝贝疙瘩,娘儿三个女将吃的都是粗粮。大闺女懂事,让着弟弟。可小闺女年纪小,看着哥哥吃细粮,自己只能舔手指头,干馋着。这也就养成了魏家三姑嘴馋的毛病,说到底都是小时候亏的。
还是后来新中国了,国家分地,还分农具,还打土匪。这世面太平了,老百姓才能安安心心的种地,安安心心的活着。
新政府不光分田地,还开学堂,给农民的孩子上课,叫他们识字算数。而且还是免费的,这是穷苦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魏家大姑爷带着人和拖拉机过来接小舅子一家和老岳母了。
这拖拉机马力大,底盘高,不怕这坑坑洼洼的泥路。只是虽然搭了遮雨的油布棚,可还是四面透风,容易着凉。
好在大姑奶奶早有准备,在拖拉机车斗里装了厚实的大绒毯。
大家伙用绒毯把魏奶奶裹严实,然后全家人都围着她挡风,这就万无一失。
听着雨水打在油布棚上噼啪声,看着越来越多的绿色涌进双眼,嗅着空气中越来越浓的臭氧味和草木味,罗芙馨就这么摇摇摆摆上下颠腾着到达了目的地。
位于长白山脚下,鸭绿江源头的一个平静安宁的小山村。
其实打祖上论,老魏家并不是这地土生土长的。当年老魏家是关内人,可旧社会民不聊生,老百姓活不下去,就都去闯关东。一身破棉袄,一双破布鞋,再推上个独轮车,拖家带口的就流落到长白上脚下。
黑土地饿不死勤快的庄稼人,长白山养育了无数飞禽走兽,自然也能养育腹中空空,一无所有的闯关东们。
魏家就在这长白山脚下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到魏爷爷这代,家里长辈张罗着就娶了魏奶奶。都是同村的,知根知底,半口袋高粱米送到女方家,这亲事就算是订下来了。
魏爸爸攒了钱,从县城里买了一块花布头交给年轻的魏奶奶,心灵手巧的姑娘家就拿着花布头做了一件嫁衣。
成亲那天,魏奶奶就穿着这花嫁衣,让魏爷爷背回来家。
打那以后,两口子就恩恩爱爱的过日子。魏爷爷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有这么个勤快汉子拾掇着土地,怎么也不会让家人饿着冻着。
可那个年代,世道不太平,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
好在这长白山离得远,离得偏,总算还能挣扎着活下去。
第一个孩子出世,魏奶奶就把花嫁衣就改成了小花被,包裹着魏家大姑。再后来,魏爸爸这个小儿子出世,这花布小被又裹上了他。再往后,魏家三姑出世了,这小花被也裹着她。
可是乱世之下,焉有平安之地?
却说魏奶奶生下魏三姑,却没奶,饿的孩子嗷嗷哭。魏爷爷去吊了鳊花鱼给她吃,可这奶还是下不来。看孩子饿着,当爹的心疼,就背着家里攒下的高粱米,出门去县城给小闺女换点细白面,搅糊糊吃。
可万没想到在半道上就遇上土匪,要抢他的粮食。他不肯让土匪抢了,就争夺起来,结果被乱抢打死。
人抬回来的时候,都凉透了。
第1189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好好一个大活人出去,结果回来就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搁谁能接受?魏奶奶接受不了。
可这就是旧社会战乱年代老百姓的日常。
魏奶奶也不是柔弱曲子,当时还想去找土匪拼命。可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绕在脚边,尤其是看到襁褓里嗷嗷哭的小闺女。她怒火中烧的心又渐渐的凉下去,冲冠一怒不难,可这些小不点们没了爹妈还怎么活?
为了儿女,她咬着牙把仇恨和苦难都咽下,草草安葬了魏爷爷,就开始一个人撑起这个家。
那会她还年轻,娘家也劝过她改嫁。就算舍不得,扔不下这个家,那也再招一个,好歹有个帮衬,不用她一个女人家死撑活熬。
可她舍不得啊!只要看见那小花被,就想起魏爷爷,她舍不得。
这花被子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原本的嫣红鲜翠早就被洗成了一片灰白,只有那细密紧实的针脚,十几年如一日,扎了一圈又一圈,就像树的年轮似的。这花被子实在是不成样了。她也舍不得扔,这上头有念想,留着她对魏爷爷的思念。
她这样要强,铁了心要给魏爷爷守下去。娘家人也无话可说,只是心疼闺女,多帮衬着。
可那个年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一家子娘儿几个,没有一个正经的壮劳力,日子就更艰难了。大闺女七八岁的年纪就得帮忙看着弟弟和妹妹,稚嫩的肩膀也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小儿子,也就是魏爸爸,四五岁的年纪也得背着竹篓,跟着姐姐去山里打猪草,挖野菜。
虽说长白山物产丰富,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野菜野果,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只要手里有点本事,人勤快,总能混个肚饱。
可这一家三个孩子,大的也不过十岁,小的还要人抱着。这三个小不点进了山,别说倒腾出多少吃的,一不留神还可能让野兽给叼了去。
当娘的能不心疼?天天都是提心吊胆。
当娘的偏心儿子,家里但凡能趁下点细粮,都给了这宝贝疙瘩,娘儿三个女将吃的都是粗粮。大闺女懂事,让着弟弟。可小闺女年纪小,看着哥哥吃细粮,自己只能舔手指头,干馋着。这也就养成了魏家三姑嘴馋的毛病,说到底都是小时候亏的。
还是后来新中国了,国家分地,还分农具,还打土匪。这世面太平了,老百姓才能安安心心的种地,安安心心的活着。
新政府不光分田地,还开学堂,给农民的孩子上课,叫他们识字算数。而且还是免费的,这是穷苦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