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节(1/5)
所以这一次福建大旱所造成的乱局,非但没有给熊文灿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反倒是让熊文灿最终名利双收,一方面在当今圣上崇祯帝那里,落得了一个能吏的印象,一方面还赚了不少银子,熊文灿当然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自己能做到这一点,是谁给他带来的,至此算是彻彻底底的把于孝天真正视作了自己的心腹和左膀右臂。
弹指一挥,三年时间眨眼间便如同白驹过隙一般从指缝之中溜了过去,时间便到了崇祯四年。
于孝天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率部在熊文灿的麾下,在福建南征北战,接连剿灭了福建境内盘踞在各府之中足足十余股山贼,同时也剿灭了海上十余股贸贸然闯入福建沿海作乱的海贼。
而且于孝天也因功终于晋升为了福建总兵官,成了堂堂正正的谢隆仪之下的福建第一将,当然谢隆仪只是资格老一些罢了,如果论战功的话,远没有于孝天厉害。
虽然于孝天名义上算是在福建军将之中,地位低于谢隆仪一线,但是双方都是总兵官,于孝天实际上掌控的兵力,要超出谢隆仪很多。
而谢隆仪这两年来,虽然也带兵出战,但是少有胜迹,虽然也没有因此获罪,可是心理还是受了不小打击,到了崇祯四年初的时候,基本上就不怎么管事了,也不再怎么亲自率军出战了,绝大部分福建的战事,基本上都交由了于孝天来负责。
于孝天也确确实实的给熊文灿涨了脸,让熊文灿在这几年之中,在福建的政绩斐然,即便是在整个大明的巡抚一级的官员之中,政绩也绝对处于前列,颇受崇祯的器重。
虽然这些年来,熊文灿和于孝天在福建也着实得罪了不少人,为此多次受到过同僚或者所谓的清流的弹劾,但是熊文灿因为把福建的事情打理的着实不错,虽然率受诟病,可是在福建的地位却始终岿然不动,只因为崇祯对他青眼有加,使得他的地位很是稳固。
熊文灿当然也知道自己这些是怎么得来的,如果不是于孝天始终以他马头是瞻的话,办事得力,替他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麻烦,否则的话他也不至于这几年来,在福建做事总是顺风顺水。
甚至于于孝天还没少替他干黑活,暗中派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替他干掉了好几个政敌,而且做的是滴水不漏,一点都没有留下尾巴,这也令熊文灿在福建的地位如日中天,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几乎没有几个人敢再跟熊文灿唱对台戏。
熊文灿也算是对于孝天相当不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处处给于孝天行方便之举,每年福建的军资粮饷,基本上都朝于孝天倾斜,就算是不敢说于孝天有求必应,起码也基本上只要能办到的,都少不了于孝天的好处。
于孝天彻底把持住了整个福建沿海的各个口岸,把整个围头湾经营成了大明目前第一商港,几乎福建全部商船,只要想要出海做买卖,就无不要在围头湾出发。
这些商船,只要不是海狼直属的船只,每条船按照船只大小不同,每年都要给海狼缴纳不菲的费用,方能获得海狼发出的通行令旗,否则的话他们便在福建海上寸步难行,根本没法出海贸易。
仅此一项的收入,海狼集团每年就收入可达百万之巨,这还不包括海狼自己的商船船队以及海狼自营的各种生意。
两年多来,海狼的生意可以说遍布了整个福建乃至是两广各地,在福建甚至于每个乡镇,几乎都有海狼开办的各种生意的分号,各种只要沾住出海贸易的生意,海狼无不涉及,几乎将整个海贸的生意,都控制在了海狼的手中。
特别是整个福建的生丝出口贸易,彻底被海狼垄断,如果海狼集团不想让某些人拿到一点生丝的话,差不多这个人连一根生丝,也别想从福建弄出去。
而生丝本身就是通海贸易中最抢手的货物,海狼在福建内地大批种植桑田,并且让农民大批养蚕,形成了大规模的桑蚕养殖,而海狼则在福建各地开设巢丝厂,从老百姓手中收购蚕茧缫丝。
海狼的缫丝厂各处取经,不断的改进缫丝工艺,使得海狼各个缫丝厂所制成的生丝,质量上比起以往大幅提高,价格自然而然也比起以往要高很多。
在天启末年的时候,海商卖给荷兰人以及西班牙人的生丝,一般情况下最高也就是卖出一百三十两一石的价钱,但是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海狼所出口的生丝,一石一等品的生丝价格,几乎达到了二百两银子,即便是二等三等生丝的价格也超出一百三十两。
以前福建全省,一年到头,最多也只能收到两百石生丝,大部分还要从浙江购入,但是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整个福建年产生丝量却已经达到了八百石左右,而且产量还在逐步的大幅提高。
而且种植桑田,并不挤占原有的良田,桑树多种植在山坡上面,普通百姓一般情况下,除了原有种植农田之外,还可以养蚕,多一份收入。
于孝天严格要求手下人对待这些养蚕的农户,不得太过份,除了制定出了一个较高的收购价格之外,往往蚕农资金不足,要借贷一些银子周转的时候,海狼给出的借款,利息也远低于以前一些有钱人所给出的借款利息。
为此于孝天抢了不少有钱人的买卖,断掉了不少有钱人的财路
弹指一挥,三年时间眨眼间便如同白驹过隙一般从指缝之中溜了过去,时间便到了崇祯四年。
于孝天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率部在熊文灿的麾下,在福建南征北战,接连剿灭了福建境内盘踞在各府之中足足十余股山贼,同时也剿灭了海上十余股贸贸然闯入福建沿海作乱的海贼。
而且于孝天也因功终于晋升为了福建总兵官,成了堂堂正正的谢隆仪之下的福建第一将,当然谢隆仪只是资格老一些罢了,如果论战功的话,远没有于孝天厉害。
虽然于孝天名义上算是在福建军将之中,地位低于谢隆仪一线,但是双方都是总兵官,于孝天实际上掌控的兵力,要超出谢隆仪很多。
而谢隆仪这两年来,虽然也带兵出战,但是少有胜迹,虽然也没有因此获罪,可是心理还是受了不小打击,到了崇祯四年初的时候,基本上就不怎么管事了,也不再怎么亲自率军出战了,绝大部分福建的战事,基本上都交由了于孝天来负责。
于孝天也确确实实的给熊文灿涨了脸,让熊文灿在这几年之中,在福建的政绩斐然,即便是在整个大明的巡抚一级的官员之中,政绩也绝对处于前列,颇受崇祯的器重。
虽然这些年来,熊文灿和于孝天在福建也着实得罪了不少人,为此多次受到过同僚或者所谓的清流的弹劾,但是熊文灿因为把福建的事情打理的着实不错,虽然率受诟病,可是在福建的地位却始终岿然不动,只因为崇祯对他青眼有加,使得他的地位很是稳固。
熊文灿当然也知道自己这些是怎么得来的,如果不是于孝天始终以他马头是瞻的话,办事得力,替他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麻烦,否则的话他也不至于这几年来,在福建做事总是顺风顺水。
甚至于于孝天还没少替他干黑活,暗中派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替他干掉了好几个政敌,而且做的是滴水不漏,一点都没有留下尾巴,这也令熊文灿在福建的地位如日中天,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几乎没有几个人敢再跟熊文灿唱对台戏。
熊文灿也算是对于孝天相当不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处处给于孝天行方便之举,每年福建的军资粮饷,基本上都朝于孝天倾斜,就算是不敢说于孝天有求必应,起码也基本上只要能办到的,都少不了于孝天的好处。
于孝天彻底把持住了整个福建沿海的各个口岸,把整个围头湾经营成了大明目前第一商港,几乎福建全部商船,只要想要出海做买卖,就无不要在围头湾出发。
这些商船,只要不是海狼直属的船只,每条船按照船只大小不同,每年都要给海狼缴纳不菲的费用,方能获得海狼发出的通行令旗,否则的话他们便在福建海上寸步难行,根本没法出海贸易。
仅此一项的收入,海狼集团每年就收入可达百万之巨,这还不包括海狼自己的商船船队以及海狼自营的各种生意。
两年多来,海狼的生意可以说遍布了整个福建乃至是两广各地,在福建甚至于每个乡镇,几乎都有海狼开办的各种生意的分号,各种只要沾住出海贸易的生意,海狼无不涉及,几乎将整个海贸的生意,都控制在了海狼的手中。
特别是整个福建的生丝出口贸易,彻底被海狼垄断,如果海狼集团不想让某些人拿到一点生丝的话,差不多这个人连一根生丝,也别想从福建弄出去。
而生丝本身就是通海贸易中最抢手的货物,海狼在福建内地大批种植桑田,并且让农民大批养蚕,形成了大规模的桑蚕养殖,而海狼则在福建各地开设巢丝厂,从老百姓手中收购蚕茧缫丝。
海狼的缫丝厂各处取经,不断的改进缫丝工艺,使得海狼各个缫丝厂所制成的生丝,质量上比起以往大幅提高,价格自然而然也比起以往要高很多。
在天启末年的时候,海商卖给荷兰人以及西班牙人的生丝,一般情况下最高也就是卖出一百三十两一石的价钱,但是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海狼所出口的生丝,一石一等品的生丝价格,几乎达到了二百两银子,即便是二等三等生丝的价格也超出一百三十两。
以前福建全省,一年到头,最多也只能收到两百石生丝,大部分还要从浙江购入,但是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整个福建年产生丝量却已经达到了八百石左右,而且产量还在逐步的大幅提高。
而且种植桑田,并不挤占原有的良田,桑树多种植在山坡上面,普通百姓一般情况下,除了原有种植农田之外,还可以养蚕,多一份收入。
于孝天严格要求手下人对待这些养蚕的农户,不得太过份,除了制定出了一个较高的收购价格之外,往往蚕农资金不足,要借贷一些银子周转的时候,海狼给出的借款,利息也远低于以前一些有钱人所给出的借款利息。
为此于孝天抢了不少有钱人的买卖,断掉了不少有钱人的财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