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节(4/5)
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请圣上给予其嘉勉。
崇祯看罢奏章了解了一下此战的详情,又看了一下高起潜送回的战报,把两份战报的情况具体对照了一下,感觉并未有什么不对之处,包括高起潜送回的奏折,也称赞于孝天和其麾下的福建兵将,着实能战,而且相当悍勇,福建兵将善用火器,往往打的叛军无力招架。
于孝天是什么人呀!这种提前打点的本事,他当然不会忘记,虽然他也不指望朝廷能给他什么更大的官做了,可是太监大多都是小人,特别是高起潜这样的家伙,更是小人中的小人,要是不打点一下这个家伙,这家伙肯定不会替他说好话,他于孝天也不想这个时候,被小人在背后暗算。
毕竟在今后一段时期,他还要拉虎皮扯大旗,假借着大明这张千疮百孔的虎皮,来行他的大事,交好一下高起潜这样的崇祯身边的内臣,也是一种投资,越是有人替他在京师说好话,他以后在地方办事就越是方便,要不然的话会遇上很大的阻力。
所以于孝天当得知高起潜被派来监军的时候,便已经安排人赶往青州府,暗中求见高起潜,给高起潜送了一份非常丰厚的厚礼。
高起潜收了这么重的一份厚礼,当然对于孝天会另眼相看,而且于孝天也打点了高起潜手下派到军中代他监视诸军的那些太监,这帮太监们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所以自然不会给于孝天垫黑砖。
另外于孝天在军前干的事情,也确确实实让他们没话可说,除了抢夺叛军大营,击杀友军兵将这件事之外,这一战就算是瞎子,也看出来是于孝天力挽狂澜,才使得官军最终取得了莱州大捷。
莱州一战,叛军损失惨重,叛军好不容易凑起来的近四万乱兵,在这一战之中损失过半,除了当时就被阵斩了数千人之外,还俘获了万余叛军兵将,孔有德只带了一万多叛军,逃到了黄县,要不是官军在战胜之后,于孝天领头抢劫叛军大营的话,使得官军提前收兵结束了对叛军的追杀,这一次叛军损失将会更大一些,甚至于全军覆没都不见得没有可能。
朱大典对这次未能全歼叛军的事情,多少有点遗憾,可是他也知道官军那些兵将们都是什么德行,这帮人捞钱的念头,始终自始至终的贯彻在他们的行动之中。
就连于孝天也不能例外,但是这件事他也不能怪于孝天,因为于孝天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其他人也照样会这么做,最终很可能导致于孝天出了最大的力气,但是便宜却都让其他人给占了去,那样的话于孝天事后,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呢!
现在于孝天把便宜占了大头,其他人也多少分润了一些,好歹总算是把这件事压了下去,没有闹出更大的乱子,朱大典也只能对此聊以自慰了。
崇祯看罢了两份战报之后,心中甚是欣慰,早朝之时,专门点了于孝天的名字,在朝堂上对其毫不吝啬的大肆赞扬了一番,称其为国之栋梁,并且对当初举荐于孝天率军北上的一众大臣,也都给予了肯定,称他们有识人之能,为国举才,此事也有功。
所以这一次莱州大捷,不少人都获益匪浅,很是高兴了一把,那些当初举荐于孝天的官员们,自然也很是高兴,他们这些人当初力举于孝天,要崇祯调于孝天率军北上平叛,如果万一于孝天领兵北上之后,干的不好的话,那么崇祯一旦震怒,他们这些人事后虽然不至于掉脑袋,但是起码也会被崇祯留下一个识人不明的印象,多少是要但一些责任的。
可是现在看来,当初他们收礼拿钱,出面举荐于孝天,还真是作对了这件事,这一下他们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上午忘了吼一声,弟兄们,我还在求月票哟~)
第一百四十二章 水道重开
几天之后,朝廷经过一番商议,圣旨送到了莱州城,对朱大典以及于孝天等人都给予了褒奖,赐于孝天世袭锦衣卫千总之职,并且赏银千两,另外赏于孝天鎏金明光铠一套,算是给于孝天的赏赐。
这点钱对于孝天来说,简直就是零花钱一般,根本让他瞧不上眼,不过这也代表了崇祯目前对他的态度,说明崇祯现在对他这个人还是很满意的。
至于其他人比如因伤现如今已经死了的徐从治,朝廷也给予了厚抚,另外对镇守莱州城的登莱巡抚谢涟以及莱州知府朱万年,登莱总兵杨御蕃等人,自然也都少不了嘉勉一番。
另外也对于朱大典问询的有关如何处置叛军叛将的事情,进行了安排,将被俘的一众叛将解送京师问罪,对于其他那些叛兵们,则宽大处理,将其前送回原籍安置,部分人员可以被征召入军,对于其中从贼的那些辽东人,则要求山东方面进行安置,不得再让他们复叛闹出新的事端。
这种事原本跟于孝天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偏偏于孝天还真就插得上手,这一次俘获的叛众之中,其中有相当一批人是辽东人,其中有部分是东江军那边的军户或者屯民,对于辽东的情况很了解。
另外还有一大批人是叛军就地裹挟的山东本地的民壮以及旧兵,能在这乱世之中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体质最好的青壮,这些人可都是相当不错的劳动力,部分人经过挑选之后,完全可以将其洗脑编入军中,这些人都是见过血的
崇祯看罢奏章了解了一下此战的详情,又看了一下高起潜送回的战报,把两份战报的情况具体对照了一下,感觉并未有什么不对之处,包括高起潜送回的奏折,也称赞于孝天和其麾下的福建兵将,着实能战,而且相当悍勇,福建兵将善用火器,往往打的叛军无力招架。
于孝天是什么人呀!这种提前打点的本事,他当然不会忘记,虽然他也不指望朝廷能给他什么更大的官做了,可是太监大多都是小人,特别是高起潜这样的家伙,更是小人中的小人,要是不打点一下这个家伙,这家伙肯定不会替他说好话,他于孝天也不想这个时候,被小人在背后暗算。
毕竟在今后一段时期,他还要拉虎皮扯大旗,假借着大明这张千疮百孔的虎皮,来行他的大事,交好一下高起潜这样的崇祯身边的内臣,也是一种投资,越是有人替他在京师说好话,他以后在地方办事就越是方便,要不然的话会遇上很大的阻力。
所以于孝天当得知高起潜被派来监军的时候,便已经安排人赶往青州府,暗中求见高起潜,给高起潜送了一份非常丰厚的厚礼。
高起潜收了这么重的一份厚礼,当然对于孝天会另眼相看,而且于孝天也打点了高起潜手下派到军中代他监视诸军的那些太监,这帮太监们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所以自然不会给于孝天垫黑砖。
另外于孝天在军前干的事情,也确确实实让他们没话可说,除了抢夺叛军大营,击杀友军兵将这件事之外,这一战就算是瞎子,也看出来是于孝天力挽狂澜,才使得官军最终取得了莱州大捷。
莱州一战,叛军损失惨重,叛军好不容易凑起来的近四万乱兵,在这一战之中损失过半,除了当时就被阵斩了数千人之外,还俘获了万余叛军兵将,孔有德只带了一万多叛军,逃到了黄县,要不是官军在战胜之后,于孝天领头抢劫叛军大营的话,使得官军提前收兵结束了对叛军的追杀,这一次叛军损失将会更大一些,甚至于全军覆没都不见得没有可能。
朱大典对这次未能全歼叛军的事情,多少有点遗憾,可是他也知道官军那些兵将们都是什么德行,这帮人捞钱的念头,始终自始至终的贯彻在他们的行动之中。
就连于孝天也不能例外,但是这件事他也不能怪于孝天,因为于孝天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其他人也照样会这么做,最终很可能导致于孝天出了最大的力气,但是便宜却都让其他人给占了去,那样的话于孝天事后,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呢!
现在于孝天把便宜占了大头,其他人也多少分润了一些,好歹总算是把这件事压了下去,没有闹出更大的乱子,朱大典也只能对此聊以自慰了。
崇祯看罢了两份战报之后,心中甚是欣慰,早朝之时,专门点了于孝天的名字,在朝堂上对其毫不吝啬的大肆赞扬了一番,称其为国之栋梁,并且对当初举荐于孝天率军北上的一众大臣,也都给予了肯定,称他们有识人之能,为国举才,此事也有功。
所以这一次莱州大捷,不少人都获益匪浅,很是高兴了一把,那些当初举荐于孝天的官员们,自然也很是高兴,他们这些人当初力举于孝天,要崇祯调于孝天率军北上平叛,如果万一于孝天领兵北上之后,干的不好的话,那么崇祯一旦震怒,他们这些人事后虽然不至于掉脑袋,但是起码也会被崇祯留下一个识人不明的印象,多少是要但一些责任的。
可是现在看来,当初他们收礼拿钱,出面举荐于孝天,还真是作对了这件事,这一下他们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上午忘了吼一声,弟兄们,我还在求月票哟~)
第一百四十二章 水道重开
几天之后,朝廷经过一番商议,圣旨送到了莱州城,对朱大典以及于孝天等人都给予了褒奖,赐于孝天世袭锦衣卫千总之职,并且赏银千两,另外赏于孝天鎏金明光铠一套,算是给于孝天的赏赐。
这点钱对于孝天来说,简直就是零花钱一般,根本让他瞧不上眼,不过这也代表了崇祯目前对他的态度,说明崇祯现在对他这个人还是很满意的。
至于其他人比如因伤现如今已经死了的徐从治,朝廷也给予了厚抚,另外对镇守莱州城的登莱巡抚谢涟以及莱州知府朱万年,登莱总兵杨御蕃等人,自然也都少不了嘉勉一番。
另外也对于朱大典问询的有关如何处置叛军叛将的事情,进行了安排,将被俘的一众叛将解送京师问罪,对于其他那些叛兵们,则宽大处理,将其前送回原籍安置,部分人员可以被征召入军,对于其中从贼的那些辽东人,则要求山东方面进行安置,不得再让他们复叛闹出新的事端。
这种事原本跟于孝天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偏偏于孝天还真就插得上手,这一次俘获的叛众之中,其中有相当一批人是辽东人,其中有部分是东江军那边的军户或者屯民,对于辽东的情况很了解。
另外还有一大批人是叛军就地裹挟的山东本地的民壮以及旧兵,能在这乱世之中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体质最好的青壮,这些人可都是相当不错的劳动力,部分人经过挑选之后,完全可以将其洗脑编入军中,这些人都是见过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