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节(1/5)
崇祯闻听消息,哭的心都有了,这建奴实在是可恶到了极点,挑的这个时候也太是时候了,眼下陕西那边刚刚传来有望将李自成所部剿灭的消息,他还来不及高兴,建奴就来了。
现如今整个京畿地区,虽然不能说兵力空虚,但是也好不到哪儿去,主力基本上都在山海关一带陈驻,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镇守在山海关一带,外面还有大批奴酋皇太极所率的建奴大军虎视眈眈,所以这些关宁军根本动不成。
而京畿周边的守军,兵力不足,而且毫无斗志可言,充其量也就是据城死守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拦截建奴大军南下。
崇祯得知消息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现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立即便将卢象升以及宣大两万官军调入京师,一同被调入京师的还有山西以及宣大总兵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人。
卢象升这个时候正好丁忧在家守制,暂时未能成行,但是崇祯下旨夺情,令卢象升火速入京率军阻击建奴大军,并且授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抗击建奴大军。
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崇祯已经真被建奴搞怕了,朝中现如今有一个风向,那就是有些大臣私下里认为,建奴虽然可恶,但是终归只能呆在关外,虽然其屡屡破关而入,但是结果都是饱掠之后,还是要退回关外的。
既然这样,那么只要朝廷守住京师,京师无事,那么就算是让建奴攻破一些州府县城,他们也仅多是抢一些财货,掠走一些人口,迟早还是会回到关外的。
既然如此,那么大明何不如跟建奴私下里议和,效仿当年北宋那样,年年给建奴一些岁贡,当然不能说是岁贡,只说是赏赐,每年给建奴个一二十万两银子,让建奴安安生生的呆在关外,不要找事拉倒。
这种思潮当然也影响到了崇祯,于是崇祯开始在是战是和之间摇摆了起来,一方面是调卢象升入京总督天下兵马抗击建奴,一方面却私底下派出了陈新甲非常私人的先去找建奴方面联络一下,看看和谈有没有可能性。
但是崇祯的小动作可以瞒住别人,却瞒不住时下他最亲信的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这帮人立即便看出了崇祯怯战的想法,于是便附和崇祯,决定主和。
但是卢象升火速入京之后,却提出了死战到底的策略,誓要和建奴大军分个高下,这样一来就和杨嗣昌以及高起潜等人的意见相左。
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最怕的就是卢象升这个人太过刚硬,率军和建奴死战到底,一旦要是让卢象升全面掌兵的话,一旦和建奴打红眼的话,恐怕议和的事情就黄汤了,所以杨嗣昌和高起潜想尽办法开始折腾卢象升。
他们把兵权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卢象升虽然名义上总督天下兵马,但是实际上却只能控制他从宣大带来的两万官军,包括辽东那边调来入卫的数万关宁军,都不听他的调遣。
即便是如此,卢象升到了京师之后,还是率领宣大兵将,在京城周边,和建奴大军进行周旋,敲掉了一些小股的建奴兵马,获得了一些小胜。
但是卢象升越是这么做,杨嗣昌和高起潜就越是忌惮于他,另外卢象升和杨嗣昌私下里也有矛盾,杨嗣昌是绝对不愿看到卢象升大胜仗的,那样的话就显得他太过无能了。
于是杨嗣昌便又想办法分卢象升的兵权,把卢象升从宣大带来的两万精兵,再次拨给了新任的宣大总督陈新甲,陈新甲深知皇上和杨嗣昌的心意的,当然不会配合卢象升和建奴军大战了,而且他也没有这个胆子。
这时候卢象升手头仅剩下了数千兵马,说起来也可怜的很,卢象升虽然手持崇祯赐给的尚方宝剑,但是手头却无兵可调,除了他仅剩下的这数千官军之外,其余的兵马兵权都在高起潜和陈新甲手中。
卢象升悲愤欲绝,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即便是如此,他还是带着这几千官军,四处追击建奴大军,试图力挽狂澜。
至于卢象升的命运,这个时候根本无人可以挽回,他带着数千兵将,义无反顾的朝着深渊冲去。
建奴两路大军入关之后,并未集中兵力猛攻京师,而是留下少量兵马在京师周边袭扰牵制京师附近的官军主力,其余的建奴大军则在涿州再次兵分两路,分头朝着山东和北直隶等地一路狂飙攻进,沿途烧杀抢掠大掠四方,当两路兵马分兵之后,到了各处再次分兵,直指大明北直隶和山东各地州府县城。
北直隶和山东各地连连告急,几乎无人能挡住这些建奴的兵锋,沿途州府县城纷纷被建奴攻破,建奴这一路上赚的是盆满钵满,裹挟了大量的人口,驱赶着这些难民,为他们搬运所获的各种物资财货。
这个时候崇祯哪儿还琢磨什么挥师南下征讨于孝天呀!天天各地发到京师的告急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局势糜烂到了几乎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是崇祯最终还是没敢公开讨论和建奴议和的事情,因为他太爱面子了,这个时候虽然有人私下里议论,说不妨可以和建奴议和,但是这种事崇祯也只是想想,却真不敢轻易公开表露出他想要和建奴议和的想法。
所以陈新甲最终和建奴的接触,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但是以杨嗣昌和高起潜为首的一帮大臣,却
现如今整个京畿地区,虽然不能说兵力空虚,但是也好不到哪儿去,主力基本上都在山海关一带陈驻,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镇守在山海关一带,外面还有大批奴酋皇太极所率的建奴大军虎视眈眈,所以这些关宁军根本动不成。
而京畿周边的守军,兵力不足,而且毫无斗志可言,充其量也就是据城死守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拦截建奴大军南下。
崇祯得知消息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现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立即便将卢象升以及宣大两万官军调入京师,一同被调入京师的还有山西以及宣大总兵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人。
卢象升这个时候正好丁忧在家守制,暂时未能成行,但是崇祯下旨夺情,令卢象升火速入京率军阻击建奴大军,并且授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抗击建奴大军。
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崇祯已经真被建奴搞怕了,朝中现如今有一个风向,那就是有些大臣私下里认为,建奴虽然可恶,但是终归只能呆在关外,虽然其屡屡破关而入,但是结果都是饱掠之后,还是要退回关外的。
既然这样,那么只要朝廷守住京师,京师无事,那么就算是让建奴攻破一些州府县城,他们也仅多是抢一些财货,掠走一些人口,迟早还是会回到关外的。
既然如此,那么大明何不如跟建奴私下里议和,效仿当年北宋那样,年年给建奴一些岁贡,当然不能说是岁贡,只说是赏赐,每年给建奴个一二十万两银子,让建奴安安生生的呆在关外,不要找事拉倒。
这种思潮当然也影响到了崇祯,于是崇祯开始在是战是和之间摇摆了起来,一方面是调卢象升入京总督天下兵马抗击建奴,一方面却私底下派出了陈新甲非常私人的先去找建奴方面联络一下,看看和谈有没有可能性。
但是崇祯的小动作可以瞒住别人,却瞒不住时下他最亲信的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这帮人立即便看出了崇祯怯战的想法,于是便附和崇祯,决定主和。
但是卢象升火速入京之后,却提出了死战到底的策略,誓要和建奴大军分个高下,这样一来就和杨嗣昌以及高起潜等人的意见相左。
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最怕的就是卢象升这个人太过刚硬,率军和建奴死战到底,一旦要是让卢象升全面掌兵的话,一旦和建奴打红眼的话,恐怕议和的事情就黄汤了,所以杨嗣昌和高起潜想尽办法开始折腾卢象升。
他们把兵权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卢象升虽然名义上总督天下兵马,但是实际上却只能控制他从宣大带来的两万官军,包括辽东那边调来入卫的数万关宁军,都不听他的调遣。
即便是如此,卢象升到了京师之后,还是率领宣大兵将,在京城周边,和建奴大军进行周旋,敲掉了一些小股的建奴兵马,获得了一些小胜。
但是卢象升越是这么做,杨嗣昌和高起潜就越是忌惮于他,另外卢象升和杨嗣昌私下里也有矛盾,杨嗣昌是绝对不愿看到卢象升大胜仗的,那样的话就显得他太过无能了。
于是杨嗣昌便又想办法分卢象升的兵权,把卢象升从宣大带来的两万精兵,再次拨给了新任的宣大总督陈新甲,陈新甲深知皇上和杨嗣昌的心意的,当然不会配合卢象升和建奴军大战了,而且他也没有这个胆子。
这时候卢象升手头仅剩下了数千兵马,说起来也可怜的很,卢象升虽然手持崇祯赐给的尚方宝剑,但是手头却无兵可调,除了他仅剩下的这数千官军之外,其余的兵马兵权都在高起潜和陈新甲手中。
卢象升悲愤欲绝,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即便是如此,他还是带着这几千官军,四处追击建奴大军,试图力挽狂澜。
至于卢象升的命运,这个时候根本无人可以挽回,他带着数千兵将,义无反顾的朝着深渊冲去。
建奴两路大军入关之后,并未集中兵力猛攻京师,而是留下少量兵马在京师周边袭扰牵制京师附近的官军主力,其余的建奴大军则在涿州再次兵分两路,分头朝着山东和北直隶等地一路狂飙攻进,沿途烧杀抢掠大掠四方,当两路兵马分兵之后,到了各处再次分兵,直指大明北直隶和山东各地州府县城。
北直隶和山东各地连连告急,几乎无人能挡住这些建奴的兵锋,沿途州府县城纷纷被建奴攻破,建奴这一路上赚的是盆满钵满,裹挟了大量的人口,驱赶着这些难民,为他们搬运所获的各种物资财货。
这个时候崇祯哪儿还琢磨什么挥师南下征讨于孝天呀!天天各地发到京师的告急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局势糜烂到了几乎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是崇祯最终还是没敢公开讨论和建奴议和的事情,因为他太爱面子了,这个时候虽然有人私下里议论,说不妨可以和建奴议和,但是这种事崇祯也只是想想,却真不敢轻易公开表露出他想要和建奴议和的想法。
所以陈新甲最终和建奴的接触,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但是以杨嗣昌和高起潜为首的一帮大臣,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