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节(3/4)
多京营的官军根本就不堪一战,这些在京师一带镇守的官军,都是一些老爷兵,吃喝玩乐估计比谁都强,但是却极少操演,战斗力之低下,让人不忍卒读,数次建奴入关,京营官军碰上建奴,皆大败,甚至于闻声既溃,完全没有一点战力。
这也是每每建奴入关,崇祯都总是要调山西兵和关宁军以及山东兵马入卫京畿的原因,正是因为京师这一带的京营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
现在陈新甲手头上的山西精锐已经败了,仅剩下的一部分兵将,逃到了霸州,呆在霸州不敢再动,陈新甲被逮问,那些兵将现如今也战意全无,被于家军吓尿了,所以根本指望不上,要是强自让他们上阵的话,估计于家军一露面,他们就能立即哄堂大散。
而好不容易日夜兼程从山海关调入关内的关宁军,则也几乎全军覆没在了天津卫,很显然暂时也指望不上了,就算是关宁一带还有一些关宁军,可是现在关外建奴未灭,奴酋皇太极还引兵虎视眈眈的盯着锦州和山海关一带,这些兵马已经动不得了。
所以整个京畿一带,目前的形势只恶劣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根本找不出一支像样的兵马,来顶住于家军的攻势了。
而且于孝天这一次正儿八经的发出了讨明檄文,虽然没有明确说他要造反,但是却也打出了要入京清君侧的旗号,等于是彻底撕去了他最后的伪装,要和大明决裂,和朝廷摊牌。
崇祯想到这些事情,忍不住感觉心中哇凉哇凉的,彻底失去了主意。
崇祯没辙,那些朝臣们更是没辙,这会儿不少大臣开始放起了马后炮,上奏疏弹劾当初力主要对于孝天落井下石,趁于家军初历大战,认为于家军虚弱,想要趁势将于家军讨灭的那些大臣,说他们乃是误国,当初这事儿就不该这么做。
马后炮谁都会放,不少当初没资格参与到密议这件事的大臣,这会儿反倒一个个都变成了聪明人,一个个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什么的都有,总而言之,绝大部分人这会儿不骂于孝天乃是逆贼,反倒是各个都弹劾那些力主征讨于家军的大臣,说他们的不是,要不是他们的话,何以会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
崇祯看着这些大臣所上的奏折,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杀人的**,早点都干什么去了?这会儿都跳出来落井下石,这不是明摆着都是马后炮吗?这会儿说这个又有何用?倒是都想想办法,怎么御敌才是正事!这会儿于家军已经连败明军两场,眼瞅着就要兵发京师城下了,这帮人却在干这些事情,崇祯如何不生气。
但是崇祯生气也没有办法,这会儿他也没空处理这些吃饱了不干正事的家伙,于是他赶紧命曹化淳提督京营,总理京师的守御之事,向各地求援,并且下令京师再次戒严,号令天下兵马立即北上勤王。
曹化淳本是一个太监,又有多少军事才能?但是这会儿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勉力而为,下令集结京畿各地的兵马,赶往京师勤王,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增强京师的守备力量。
另外崇祯下旨,着时下的首辅刘宇亮总督天下援军,坐镇通州,负责在京师东面,阻挡于家军进攻京师。
刘宇亮接旨之后,心中惴惴不安,可以说是吓得够呛,但是这次要派兵进剿于孝天的主意也是他拿的,现如今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他想要推脱都没法推,而且此时京师的很多朝官都大肆对他口伐笔诛,说他是误国之臣,刘宇亮无奈之下,只能坐这个萝卜,连夜出城赶往通州坐镇。
另外现如今朝廷财政困难,说白了手里没钱,现在要打仗,而且要打大仗,要让将士用命,包围京师,没钱发饷怎么能成。
但是于孝天现在卡在天津卫,就算是从南直隶立即调拨银钱北上,也无法抵达京师,崇祯为了这件事,急的着急上火,于是现任武英殿大学士的薛国观给崇祯出了个主意,要崇祯下旨,令京师百官以及外戚出资助饷。
第五十三章 扩军
事已至此崇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按照薛国观提出的主意,下旨号令京师的有钱人和当官的出资助饷,还有那些外戚们,也都想办法拿出点钱助饷。
可是他的圣旨发下去之后,却反应平平,基本上没几个当官的或者是外戚肯拿出银子来帮国家度过这个危难时期。两天下来,总共募集到的白银,不过区区只有几万两,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用。
于是薛国观又给崇祯出主意,说这些钱可以算是借贷,先从这些人手中借出来,然后朝廷给予计息,待到平定于孝天作乱之后,再发还给出钱之人。
崇祯实在是没有办法,也只能按照他的提议,再次下旨,可是结果依旧是没有几个人肯拿出银子助饷。
这个时候于孝天已经率兵回到了天津卫,时下整个天津卫一带,全部都已经被于家军控制,而且于家军通过这大半个月的激战下来,单单是俘获的建奴和官军俘虏,就高达两万多人。
这么多俘虏,怎么处置也成了一个问题,于家军现在兵力有限,想要控制整个京畿一带,仅凭目前他手头的这三万多于家军,肯定是不成的,这个时候,很有必要进行扩军,于是于孝天下令,就地征募兵卒入军。
而那些被俘的官军,目前
这也是每每建奴入关,崇祯都总是要调山西兵和关宁军以及山东兵马入卫京畿的原因,正是因为京师这一带的京营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
现在陈新甲手头上的山西精锐已经败了,仅剩下的一部分兵将,逃到了霸州,呆在霸州不敢再动,陈新甲被逮问,那些兵将现如今也战意全无,被于家军吓尿了,所以根本指望不上,要是强自让他们上阵的话,估计于家军一露面,他们就能立即哄堂大散。
而好不容易日夜兼程从山海关调入关内的关宁军,则也几乎全军覆没在了天津卫,很显然暂时也指望不上了,就算是关宁一带还有一些关宁军,可是现在关外建奴未灭,奴酋皇太极还引兵虎视眈眈的盯着锦州和山海关一带,这些兵马已经动不得了。
所以整个京畿一带,目前的形势只恶劣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根本找不出一支像样的兵马,来顶住于家军的攻势了。
而且于孝天这一次正儿八经的发出了讨明檄文,虽然没有明确说他要造反,但是却也打出了要入京清君侧的旗号,等于是彻底撕去了他最后的伪装,要和大明决裂,和朝廷摊牌。
崇祯想到这些事情,忍不住感觉心中哇凉哇凉的,彻底失去了主意。
崇祯没辙,那些朝臣们更是没辙,这会儿不少大臣开始放起了马后炮,上奏疏弹劾当初力主要对于孝天落井下石,趁于家军初历大战,认为于家军虚弱,想要趁势将于家军讨灭的那些大臣,说他们乃是误国,当初这事儿就不该这么做。
马后炮谁都会放,不少当初没资格参与到密议这件事的大臣,这会儿反倒一个个都变成了聪明人,一个个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什么的都有,总而言之,绝大部分人这会儿不骂于孝天乃是逆贼,反倒是各个都弹劾那些力主征讨于家军的大臣,说他们的不是,要不是他们的话,何以会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
崇祯看着这些大臣所上的奏折,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杀人的**,早点都干什么去了?这会儿都跳出来落井下石,这不是明摆着都是马后炮吗?这会儿说这个又有何用?倒是都想想办法,怎么御敌才是正事!这会儿于家军已经连败明军两场,眼瞅着就要兵发京师城下了,这帮人却在干这些事情,崇祯如何不生气。
但是崇祯生气也没有办法,这会儿他也没空处理这些吃饱了不干正事的家伙,于是他赶紧命曹化淳提督京营,总理京师的守御之事,向各地求援,并且下令京师再次戒严,号令天下兵马立即北上勤王。
曹化淳本是一个太监,又有多少军事才能?但是这会儿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勉力而为,下令集结京畿各地的兵马,赶往京师勤王,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增强京师的守备力量。
另外崇祯下旨,着时下的首辅刘宇亮总督天下援军,坐镇通州,负责在京师东面,阻挡于家军进攻京师。
刘宇亮接旨之后,心中惴惴不安,可以说是吓得够呛,但是这次要派兵进剿于孝天的主意也是他拿的,现如今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他想要推脱都没法推,而且此时京师的很多朝官都大肆对他口伐笔诛,说他是误国之臣,刘宇亮无奈之下,只能坐这个萝卜,连夜出城赶往通州坐镇。
另外现如今朝廷财政困难,说白了手里没钱,现在要打仗,而且要打大仗,要让将士用命,包围京师,没钱发饷怎么能成。
但是于孝天现在卡在天津卫,就算是从南直隶立即调拨银钱北上,也无法抵达京师,崇祯为了这件事,急的着急上火,于是现任武英殿大学士的薛国观给崇祯出了个主意,要崇祯下旨,令京师百官以及外戚出资助饷。
第五十三章 扩军
事已至此崇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按照薛国观提出的主意,下旨号令京师的有钱人和当官的出资助饷,还有那些外戚们,也都想办法拿出点钱助饷。
可是他的圣旨发下去之后,却反应平平,基本上没几个当官的或者是外戚肯拿出银子来帮国家度过这个危难时期。两天下来,总共募集到的白银,不过区区只有几万两,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用。
于是薛国观又给崇祯出主意,说这些钱可以算是借贷,先从这些人手中借出来,然后朝廷给予计息,待到平定于孝天作乱之后,再发还给出钱之人。
崇祯实在是没有办法,也只能按照他的提议,再次下旨,可是结果依旧是没有几个人肯拿出银子助饷。
这个时候于孝天已经率兵回到了天津卫,时下整个天津卫一带,全部都已经被于家军控制,而且于家军通过这大半个月的激战下来,单单是俘获的建奴和官军俘虏,就高达两万多人。
这么多俘虏,怎么处置也成了一个问题,于家军现在兵力有限,想要控制整个京畿一带,仅凭目前他手头的这三万多于家军,肯定是不成的,这个时候,很有必要进行扩军,于是于孝天下令,就地征募兵卒入军。
而那些被俘的官军,目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