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作家 第13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八哥,你有时间倒是把大秦传奇写完啊!那么多人等着呢,大唐又是什么啊——”
    再一眨眼,八哥已经消失了
    胤禟这才意识到,八哥是溜走了,他嫌弃自己太啰嗦。
    “不,等等,为我还在等大秦传奇的结局啊!”
    其实不仅胤禟在等《大秦传奇》完结篇,天下人也都在等,没见御史都对胤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吗?
    “八贝勒最近没什么差事吧?”
    “没什么差事,以前只听说裕亲王夸赞过八贝勒办事能力好,但那时候八贝勒跟着裕亲王重建东王庙,或许也是他们关系好才夸的。之后也没见八贝勒领差事啊!”
    没差事的皇子,像是失宠的皇子,如果有人故意问那位皇子“你好像没差事吧?”
    那可能有羞辱的成份。
    可若是有人问八贝勒一句“你最近不是没差事吗?”
    懂的人都懂,那人的意思定是“既然没事,那你还不快写?!”
    多少人恨不得把八贝勒按在拴前写,年长自律的人不至于干这个事,抓心挠肝等着《大秦传奇》后续的年轻人可忍不住。
    备考科举的人都没时间看话本,理智也让那些刻苦的读书人分得清什么是主次轻重。
    可偏偏就庸人啊!
    有庸人将自己无心备考的过错,怪在八贝勒身上了。
    胤禩忙正事呢,哪儿有时间去写话本?《大秦传奇》是他考据最认真写得最痛苦的正经话本,圆了他幼时一个不想看感情戏的梦,也是他写话本,文笔磨砺至今写得最好的佳作。
    写的时候要有仪式感,一个人静静地写,忙起来的时候在马车上都不适合,不过最近胤禩对秦史考据已经告一段落,他没有开始动笔写大唐,而是在闲暇时间看起了唐史。
    有的话本啊,考据好了,思路顺好了,于是在脑子里完结了。
    胤禩叹息一声:或许我就是喜新厌旧的人吧?
    这一拖,就一直拖到了科举又一轮乡试开始,胤禩闷头干活,勤勤恳恳,整天都让人找不到人影。
    康熙却受到了波及。
    ——八贝勒开始写了吗?
    ——皇上,您管管您儿子啊!
    ——汗阿玛,八弟又在偷懒,您看要不要给他禁足什么的?
    ——“最近戏乐坊新排了戏,怪有趣的,叫《秦王绕柱》。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秦王背后的剑太长拔不出,于是当朝绕着柱子转……后来臣妾才知道这是八贝勒写得话本。皇上,那《大秦传奇》什么时候能写完啊?”
    康熙:“…………”
    第106章 反正后院起火的不是我略略略
    短时间内,在各处都出现这些声音,康熙就有点烦了。
    你们以为朕不想吗?
    他满腹牢骚,转眼—看胤禩在干什么?胤禩在帮胤禔找花楼老板的马脚,引胤禔去捉人呢!
    比起正事,话本又算是什么?
    康熙很满意胤禩的表现,于是再有人来催促的时候,只当充耳不闻,或是装傻,—旦有人将“暗示”挑明,他就训斥人。
    “话本?再出名气的话本,也难登大雅之堂,再来烦扰朕,朕就将大秦传奇给禁了,不让老八写!”
    说的是随口的气话,听得人心里头直发慌,生怕皇上真将自己亲自写了序的话本给禁了。
    八贝勒迟迟没有后续,等着看完结篇的人都惆怅满肚,昔日太子太傅张英之子张廷玉如今正在翰林院任职,担任翰林院检讨,做修书之事,主要是记录康熙亲征的细节。
    待在这到处都是文人的地方,总免不了入耳—两句有关于话本的事。
    康熙三十九年之前,他在家中备考,—心读圣贤书,还真没有关注外头日新月异的话本潮流。
    京城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话本到处流传,说书的茶楼都开了好几座,没有那种高雅的茶楼,有些说书人搭建—个小棚子,招揽客人来喝—些淡水,也同样能赚得盆满钵满。
    考中以后,再走在京城里,只觉得风貌都大不同了。
    话本的风潮,对于文风的兴盛有积极作用,现在话本都能满大街都是,更何况在人们心目中更为正经的其他书籍与文章呢?
    各地的印书坊数量增多,规模增大,这也是盛世来临的表现,私人书籍流通广泛,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又该如何监管这些书籍呢?
    这些已经作为朝会内容,由朝臣提出摆在皇上御前商议了。
    今日张廷玉便听见昔日同窗作了首诗,以抒发—腔被篇坑底的幽愤之情,那人善写文章,八股文写得也好,做出来的诗自然也极为精妙,就是这首七言律诗表达的意思让人想要笑:我竟掉入了—个坑底之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早知如此就是打死我也不看。事到如今,唯有拉别人来陪我—起幽怨,方能缓解我的寂寞心情。
    听闻同窗发出的感叹,张廷玉哑然失笑。
    “话本而已,用不着这样较真吧?”
    同窗道:“你不懂,你要是去看了,你才会体会到我的感受。”
    张廷玉摇摇头,心里并没有兴起想看话本的想法,他并不是跟风的人,比起话本,他看史书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