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2/3)
李治也伸出另一只手,搭到了扶在他手臂上的孙茗的手背,一把抓到自己跟前轻抚起来,心不在焉道:“是舅舅掌握了高阳与荆王等人谋反的罪证……”
荆王李元景是高祖的第六子,是皇亲国戚。高阳公主一直都与他及其他贵胄走得近,查到这些其实不足为奇。
孙茗见他话并未说尽,就引着他接着往下说:“这是好事啊,不是一直都是九郎心中所期?”
李治摇头道:“除这些人外,舅舅查到的还有吴王。”
吴王李恪对于李治来说一直都是块硬骨头,他有勇有谋,若非各种因由,要不是还有一个李治,这江山说不定就是吴王继任了。所以李治对于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直都很复杂……但要说他当真有害李恪的心,确是没有的。
李治之所以会这样犹豫,正是因为长孙无忌除了奉命去查高阳谋反一案,顺道想将李恪这个政敌除掉。对于长孙无忌来说,这是出于私心,但对李治来说,他会这般纠结,却是因为一方面李恪与其他李氏王侯一般手中掌握一定的兵权,且李恪在民间朝野上声望极高,而另一方面,他内心又没有身为一个帝皇绝情绝心的狠戾,到底顾念手足之情。
正因为他内心如此复杂,才会在长孙无忌出任查案一事的时候,让李恪同母的胞弟李愔协助,未尝不是打着监督之职。
但,身为一个帝皇,很多事情是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之的,孙茗知道他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这个年轻的帝皇,心肠确实太软了些。
孙茗凑上去,向他倾了过去,半截身子靠向他的后背,一手被他抓着,另一条手臂就勾上了他的肩:“对九郎来说,长孙无忌正是帮了你的大忙!李恪留着始终是个隐患,九郎切勿因小失大……”
他们都知道李恪是被冤枉的,他根本没有谋反之心,更不会与拎不清的高阳共谋此事,但朝堂风向一直如此,一失足就是万丈深渊,你说冤不冤的,根本不会有人理会。
孙茗边说边探着脑袋看李治面上仍然不能释怀,就想到,唐朝为了收拢中央政权,兄弟相残的事情不少,即便到了明清也同是,但在清朝出了打杀一批以外,还有圈禁一途,就是变相地关着监视起来,令他们没有谋反的机会。
于是,她将脸贴着他后背,在他耳朵后面出起了主意:“其实,九郎何不将吴王的罪责减得更轻一些,令他不至谋反,却也有相同的理由将他圈禁在长安王府,不得回封地,也不得蓄侍卫,由御林军监管。”
李治实在没有想到竟还有这个办法,在此之前,为防社稷不落入反贼手里,所有的皇帝没有例外地都将所有的可能性扼死在摇篮里,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李治心里虽然犹豫不决,但他其实知道,怎么走才是最好的,哪怕当真冤枉了吴王!
但此刻孙茗这番话,恰好令他灵光一现……他是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方法!
确实,为了以防万一,也是为了简便,更为了杀鸡儆猴,一般都是打杀了事。偏偏李治的柔软的心肠,正是吴王的保命符。
这样一来,长孙无忌的目的达到了,自然不会不依不饶,而李治同样接管了李恪手中的兵权,又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监视他……
实在是一举数得!
李治侧过身,将她揽过来,为她寻了更舒服的坐姿:“此法甚好,我竟从来都没有想到。”说着,又想起长孙无忌来:“恐怕,这次舅舅会有少许失望了……”
李治这样说着,面上就带起了一丝略带冷意的笑容来。
长孙无忌但凡有机会,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攻击政敌,以至于朝堂之上出了李唐皇戚就再没有与他抗衡的人。而站在最前面的李恪也就很自然地挡了他的道。待李恪一死,就更没有人与他作对了。
可他却忘了,这正是给了李治收复剩余兵权的机会,长孙无忌再有通天之能,一个唐朝宰相,不过也是外戚罢了,却永远输在了兵权这个软肋上。
李治一旦手中权力越盛,等待长孙无忌的绝不是好事……
☆、第127章 壹佰贰拾柒
事情是在六皇子的满月酒发生的。
在李治一反常态,高调地为第六个儿子举办满月酒的时候,许多人仿佛依稀已经预感存在与年幼的皇子之间的暗潮汹涌。
鉴于王皇后仍在禁足中,李治也并没有打算借此机会将她放出来,于是就将如此盛大的形同国宴一般的宴会全权交予萧淑妃代理了。
而身为世族名门之后,萧淑妃也并没有让李治失望。而且前面有王皇后比着,向来心高气傲的萧淑妃自然撑着一口气,也要让李治瞧瞧,并非王皇后一人足矣承当门面,她萧淑妃同样可以!
李治如今态度暧昧,不论是对王皇后也好,对太子李忠也好,他采取的虽然仅仅只是禁足的方式,但要是连这种时候都未见解禁,可见他对王皇后意见极深,顺带着太子在他眼里也跟着一落千丈。
但正因为这一点,冥冥之中给了萧淑妃一个醒觉……要是王皇后从此失势,李治有废太子之心,那么她的素节岂不是他有可为?!
如她这样想的并非她一人,进宫参加宴席的朝廷重臣、皇亲贵胄无不是暗自
荆王李元景是高祖的第六子,是皇亲国戚。高阳公主一直都与他及其他贵胄走得近,查到这些其实不足为奇。
孙茗见他话并未说尽,就引着他接着往下说:“这是好事啊,不是一直都是九郎心中所期?”
李治摇头道:“除这些人外,舅舅查到的还有吴王。”
吴王李恪对于李治来说一直都是块硬骨头,他有勇有谋,若非各种因由,要不是还有一个李治,这江山说不定就是吴王继任了。所以李治对于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直都很复杂……但要说他当真有害李恪的心,确是没有的。
李治之所以会这样犹豫,正是因为长孙无忌除了奉命去查高阳谋反一案,顺道想将李恪这个政敌除掉。对于长孙无忌来说,这是出于私心,但对李治来说,他会这般纠结,却是因为一方面李恪与其他李氏王侯一般手中掌握一定的兵权,且李恪在民间朝野上声望极高,而另一方面,他内心又没有身为一个帝皇绝情绝心的狠戾,到底顾念手足之情。
正因为他内心如此复杂,才会在长孙无忌出任查案一事的时候,让李恪同母的胞弟李愔协助,未尝不是打着监督之职。
但,身为一个帝皇,很多事情是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之的,孙茗知道他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这个年轻的帝皇,心肠确实太软了些。
孙茗凑上去,向他倾了过去,半截身子靠向他的后背,一手被他抓着,另一条手臂就勾上了他的肩:“对九郎来说,长孙无忌正是帮了你的大忙!李恪留着始终是个隐患,九郎切勿因小失大……”
他们都知道李恪是被冤枉的,他根本没有谋反之心,更不会与拎不清的高阳共谋此事,但朝堂风向一直如此,一失足就是万丈深渊,你说冤不冤的,根本不会有人理会。
孙茗边说边探着脑袋看李治面上仍然不能释怀,就想到,唐朝为了收拢中央政权,兄弟相残的事情不少,即便到了明清也同是,但在清朝出了打杀一批以外,还有圈禁一途,就是变相地关着监视起来,令他们没有谋反的机会。
于是,她将脸贴着他后背,在他耳朵后面出起了主意:“其实,九郎何不将吴王的罪责减得更轻一些,令他不至谋反,却也有相同的理由将他圈禁在长安王府,不得回封地,也不得蓄侍卫,由御林军监管。”
李治实在没有想到竟还有这个办法,在此之前,为防社稷不落入反贼手里,所有的皇帝没有例外地都将所有的可能性扼死在摇篮里,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李治心里虽然犹豫不决,但他其实知道,怎么走才是最好的,哪怕当真冤枉了吴王!
但此刻孙茗这番话,恰好令他灵光一现……他是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方法!
确实,为了以防万一,也是为了简便,更为了杀鸡儆猴,一般都是打杀了事。偏偏李治的柔软的心肠,正是吴王的保命符。
这样一来,长孙无忌的目的达到了,自然不会不依不饶,而李治同样接管了李恪手中的兵权,又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监视他……
实在是一举数得!
李治侧过身,将她揽过来,为她寻了更舒服的坐姿:“此法甚好,我竟从来都没有想到。”说着,又想起长孙无忌来:“恐怕,这次舅舅会有少许失望了……”
李治这样说着,面上就带起了一丝略带冷意的笑容来。
长孙无忌但凡有机会,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攻击政敌,以至于朝堂之上出了李唐皇戚就再没有与他抗衡的人。而站在最前面的李恪也就很自然地挡了他的道。待李恪一死,就更没有人与他作对了。
可他却忘了,这正是给了李治收复剩余兵权的机会,长孙无忌再有通天之能,一个唐朝宰相,不过也是外戚罢了,却永远输在了兵权这个软肋上。
李治一旦手中权力越盛,等待长孙无忌的绝不是好事……
☆、第127章 壹佰贰拾柒
事情是在六皇子的满月酒发生的。
在李治一反常态,高调地为第六个儿子举办满月酒的时候,许多人仿佛依稀已经预感存在与年幼的皇子之间的暗潮汹涌。
鉴于王皇后仍在禁足中,李治也并没有打算借此机会将她放出来,于是就将如此盛大的形同国宴一般的宴会全权交予萧淑妃代理了。
而身为世族名门之后,萧淑妃也并没有让李治失望。而且前面有王皇后比着,向来心高气傲的萧淑妃自然撑着一口气,也要让李治瞧瞧,并非王皇后一人足矣承当门面,她萧淑妃同样可以!
李治如今态度暧昧,不论是对王皇后也好,对太子李忠也好,他采取的虽然仅仅只是禁足的方式,但要是连这种时候都未见解禁,可见他对王皇后意见极深,顺带着太子在他眼里也跟着一落千丈。
但正因为这一点,冥冥之中给了萧淑妃一个醒觉……要是王皇后从此失势,李治有废太子之心,那么她的素节岂不是他有可为?!
如她这样想的并非她一人,进宫参加宴席的朝廷重臣、皇亲贵胄无不是暗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