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8节(2/3)
为宗室出海做海贸,万一被北京城的人知道,这还了得?而且这私人海贸到底是私船不能见光,文家人不一定可靠。
老长史不知道王爷哪里来的海图,可他并不想王爷贪欲滋生,为了赚银子把自个儿搭进去。
可是如今的兴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的话?兴王淡淡地一个眼神,表示知道了,只瞧着老长史躬身退下的背影,陷入沉思。
他到底,装不来曾经的那个,十七岁的自己了。
他的十七岁,应该是君临天下,铲除杨廷和、刘健那一帮子老东西,扶持亲信做首辅大臣,金口玉言说出“关闭浙江、福建市舶司,全面禁止朝贡贸易……”
他的十七岁,应该是坐在乾清宫,一身帝王威仪,慢悠悠地说出太~祖皇帝的那句话:“大明的百姓,片板不得下海。”
他的十七岁,不应该是窝在兴王府里,做一个闲散宗室!
兴王面对如此境地,重生回来的自负还没褪去,一时又大恨“苍天无眼的荒唐”,抬起右手,看着自己的手,瞳孔微张,嘴角又溢出一抹自嘲的笑。
夏言,夏言,兴王怎么也没有想到,奶娃娃皇帝,面对夏言的陈词恳请,群臣一心的附和,会说出那样的儿戏之言。
兴王更没有想到的是,那起子老臣,真的拿根针当令箭,大明水师兵发日本,朝贡贸易维持不变。
不,不对,也或者说,他,早就应该想到的——
兴王因为自己的谋划失误,一时心里颓然,眼睛一眯,眼里晦暗不明。
他的眼睛失去焦距,好似穿过那漫长的时光长河,来到他当年的乾清宫。
“皇上明鉴。百年来,沿海下级官员有无数次,鉴于宋元时期皆征税,且看到贡使所带私物越来越多,屡次奏请征税,皆被拒绝。
朝廷还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臣明白,番邦小国向中原朝贡,接受册封,有着悠久的历史,大明定鼎江山,自当继承这一传统。然‘两夷仇杀,毒流廛市’,倭祸起于市舶,沿海百姓无端遭难,臣心痛苦。
臣建议,乃裁闽、浙两市舶司,惟存广东一处,明确禁止大明和日本的朝贡贸易。”
“卿家所言,有理。准奏。”
那是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年轻、气盛,带着浓浓的湖广口音,夹杂一点点北京口音。
他耗费力气把杨廷和、刘健这些老头子都斗下去,夏言支持他,他就宠信夏言……
上国荣誉?中原传统?
自从永乐皇帝驾崩后,大明的水师一日不如一日,海上倭寇日益增多,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都无可奈何地加大海禁管理,他也不想打仗,干脆全面海禁吧。
大明内部各方矛盾激化,郑和下西洋的大船都叫那些世家豪门给砸了,世家豪门眼馋海贸利益天天叫嚣着皇家和百姓争利,他刚杀了一帮子老文臣,需要给世家大族一个甜枣儿缓和缓和,这不正好?
先人留下的弊端,荒唐堂兄正德皇帝在位期间越发乱七八糟的,他给一下子解决了,从此大明不再当“冤大头”了,他多英明?
他算计的非常明白,方方面面的,都算到了,上下嘴皮子一碰,禁海,立马迎来江南士绅豪门热情的橄榄枝。
可是他算错了,大错特错。
他一直到垂垂老矣,不得不重用严嵩给他找银子花的时候,他才知道,朝贡贸易的真相。
兴王陷在过去的回忆里,面孔扭曲,双手抓紧床单,手上青筋暴露。
通红的眼睛里浮现癫狂之色,一抹悔恨一闪而过,随即也变成癫狂。
他是皇上,他怎么有错那?错的都是天下人!
他是皇上,他怎么有错那?错的都是天下人!
“宁波之乱……哈哈哈……宁波之乱……”兴王喃喃自语,克制不住地笑出声音,声音也是癫狂的,仿若鬼笑一般。
兴王在民间长大,清楚地知道宦官危害地方的民怨,他的幼年,即使作为宗室,他也要忍受北京城派出来的太监的鸟气。
他一听是几个太监不分青红皂白地贪污受贿,引发日本人发疯,继而出现宁波之乱,他的心里就有了决断。
可他也分得清罪魁祸首是谁!
那是日本人!不是大明的几个太监!
可他一听这些文臣起了这么一个“宁波之乱”的名字,就知道他们要拿浙江市舶司的太监们作伐,打压那伙儿阉人。
他等着那些文臣动作。
夏言,及时地站出来。夏言没有张璁、严嵩知进退,也没有张璁机变、稳重,但是夏言在正德十四年奉命考察湖广云贵等地的时候,就和他交好。
在他登基之初的大礼仪之辩中,坚定地站在他的一方,冲锋陷阵,打压那些子老臣,他看在眼里,自然是高兴。
夏言有能力,有野心,能拼命,出身军籍在朝中没有根基,对文臣世家抱有天然的恨意,外头名声又好,是一个非常好的首辅大臣人选。
夏言一提出来关闭福建、浙江市舶司,他立马就同意了。
“哈哈哈……哈哈哈!”他立马就同意了!兴王笑啊,状若疯癫,浑身颤抖。
他的禁海令一出,
老长史不知道王爷哪里来的海图,可他并不想王爷贪欲滋生,为了赚银子把自个儿搭进去。
可是如今的兴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的话?兴王淡淡地一个眼神,表示知道了,只瞧着老长史躬身退下的背影,陷入沉思。
他到底,装不来曾经的那个,十七岁的自己了。
他的十七岁,应该是君临天下,铲除杨廷和、刘健那一帮子老东西,扶持亲信做首辅大臣,金口玉言说出“关闭浙江、福建市舶司,全面禁止朝贡贸易……”
他的十七岁,应该是坐在乾清宫,一身帝王威仪,慢悠悠地说出太~祖皇帝的那句话:“大明的百姓,片板不得下海。”
他的十七岁,不应该是窝在兴王府里,做一个闲散宗室!
兴王面对如此境地,重生回来的自负还没褪去,一时又大恨“苍天无眼的荒唐”,抬起右手,看着自己的手,瞳孔微张,嘴角又溢出一抹自嘲的笑。
夏言,夏言,兴王怎么也没有想到,奶娃娃皇帝,面对夏言的陈词恳请,群臣一心的附和,会说出那样的儿戏之言。
兴王更没有想到的是,那起子老臣,真的拿根针当令箭,大明水师兵发日本,朝贡贸易维持不变。
不,不对,也或者说,他,早就应该想到的——
兴王因为自己的谋划失误,一时心里颓然,眼睛一眯,眼里晦暗不明。
他的眼睛失去焦距,好似穿过那漫长的时光长河,来到他当年的乾清宫。
“皇上明鉴。百年来,沿海下级官员有无数次,鉴于宋元时期皆征税,且看到贡使所带私物越来越多,屡次奏请征税,皆被拒绝。
朝廷还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臣明白,番邦小国向中原朝贡,接受册封,有着悠久的历史,大明定鼎江山,自当继承这一传统。然‘两夷仇杀,毒流廛市’,倭祸起于市舶,沿海百姓无端遭难,臣心痛苦。
臣建议,乃裁闽、浙两市舶司,惟存广东一处,明确禁止大明和日本的朝贡贸易。”
“卿家所言,有理。准奏。”
那是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年轻、气盛,带着浓浓的湖广口音,夹杂一点点北京口音。
他耗费力气把杨廷和、刘健这些老头子都斗下去,夏言支持他,他就宠信夏言……
上国荣誉?中原传统?
自从永乐皇帝驾崩后,大明的水师一日不如一日,海上倭寇日益增多,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都无可奈何地加大海禁管理,他也不想打仗,干脆全面海禁吧。
大明内部各方矛盾激化,郑和下西洋的大船都叫那些世家豪门给砸了,世家豪门眼馋海贸利益天天叫嚣着皇家和百姓争利,他刚杀了一帮子老文臣,需要给世家大族一个甜枣儿缓和缓和,这不正好?
先人留下的弊端,荒唐堂兄正德皇帝在位期间越发乱七八糟的,他给一下子解决了,从此大明不再当“冤大头”了,他多英明?
他算计的非常明白,方方面面的,都算到了,上下嘴皮子一碰,禁海,立马迎来江南士绅豪门热情的橄榄枝。
可是他算错了,大错特错。
他一直到垂垂老矣,不得不重用严嵩给他找银子花的时候,他才知道,朝贡贸易的真相。
兴王陷在过去的回忆里,面孔扭曲,双手抓紧床单,手上青筋暴露。
通红的眼睛里浮现癫狂之色,一抹悔恨一闪而过,随即也变成癫狂。
他是皇上,他怎么有错那?错的都是天下人!
他是皇上,他怎么有错那?错的都是天下人!
“宁波之乱……哈哈哈……宁波之乱……”兴王喃喃自语,克制不住地笑出声音,声音也是癫狂的,仿若鬼笑一般。
兴王在民间长大,清楚地知道宦官危害地方的民怨,他的幼年,即使作为宗室,他也要忍受北京城派出来的太监的鸟气。
他一听是几个太监不分青红皂白地贪污受贿,引发日本人发疯,继而出现宁波之乱,他的心里就有了决断。
可他也分得清罪魁祸首是谁!
那是日本人!不是大明的几个太监!
可他一听这些文臣起了这么一个“宁波之乱”的名字,就知道他们要拿浙江市舶司的太监们作伐,打压那伙儿阉人。
他等着那些文臣动作。
夏言,及时地站出来。夏言没有张璁、严嵩知进退,也没有张璁机变、稳重,但是夏言在正德十四年奉命考察湖广云贵等地的时候,就和他交好。
在他登基之初的大礼仪之辩中,坚定地站在他的一方,冲锋陷阵,打压那些子老臣,他看在眼里,自然是高兴。
夏言有能力,有野心,能拼命,出身军籍在朝中没有根基,对文臣世家抱有天然的恨意,外头名声又好,是一个非常好的首辅大臣人选。
夏言一提出来关闭福建、浙江市舶司,他立马就同意了。
“哈哈哈……哈哈哈!”他立马就同意了!兴王笑啊,状若疯癫,浑身颤抖。
他的禁海令一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