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12节(1/3)
奥斯曼使节使节到来之前,大明礼部做了很多工作,皇上也因为快信提前有准备,可亲眼看到,和北京城人一样,震撼。
乌列玛神学教授的长袍和缠头——都是“绿色”的。顺天府的衙役们敲锣打鼓地告知北京人,尊重不同国家的不同礼仪,大明带绿帽子的男子最近不得出街……皇上小孩子不懂啊,北京城人一开始都不相信,好嘛,目瞪口呆。
奥斯曼的军队重视掌勺官,掌勺官的大勺和大锅是军队的荣誉。掌勺官的缠头上不是华丽的羽毛装饰,而是一把吃米饭时用的木勺,出行都有专门的护卫,类比军官……轮到老百姓看热闹,皇上惊讶。
皇上和徐景珩念叨:“一把剑对欧洲人有多重要,一把大勺子对奥斯曼人的军队有多重要。”
奥斯曼使节团在驿馆里抱怨说,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几个国家,本是他们的藩属国,他们的阿拉伯商人都和他们哭诉,大明的军队占据那里。
轮到大明的官员震惊,礼部一查,还真有这么回事儿。具体情况是魏国公、严嵩、王宪老将军提供的。
礼部尚书金献民,满心不敢置信:“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皇上一看,眼睛瞪圆。
一百年前马六甲的第四位国王,穆扎法尔莎将伊si兰教封为国教,采用苏丹尊号,与阿拉伯商人、奥斯曼帝国有了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与大明的政治关系开始转淡。
马六甲明里暗里的,属于双重藩属国,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国兴起,它“又”去称臣。最可恶的是,他一面当三重藩属国,他一面请求大明资助,每次朝贡贸易,他们的使节都哭诉穷啊,大明就适当地给予物资啊。
皇上气啊。
又看到,马六甲小国在五十年前遭遇葡萄牙人,国王马哈茂德数次派人向大明和奥斯曼求救。然而大明那个时候,朝贡贸易越发落寞,君臣一起保守治理国家,对海贸和海线都不重视。
奥斯曼人收到消息,咳咳,路途太远,消息一来一去要一年,最快也要大半年,又挨着奥斯曼的苏丹忙着攻打欧洲,一时没顾上。现在可不就顾得上了?
皇上因为这个事情,命令六部再次整合大明和南方藩属国的关系,历朝历代的。包括自大唐时期就有的,阿拉伯商人在南海的踪迹。
这一整合,皇上意识到,事情好像,超出自己的一贯思维。
皇上想起徐景珩问他,交趾投降后,怎么安排,麻利地召集内阁六部。
礼部尚书摆出来案卷。
七位脸色黑黑的阁老们,心情太糟糕,面对皇上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杨廷和愤怒表态:“这马六甲小国太可恶。皇上说得对,不是自己的国土,不用费心。需要费心,就变成自己的国土。”
皇上从善如流:“正是如此。阁老们也不需要担心。如今南海收复,日本和高丽不足为虑,蒙古各部和大明互市,唯一所虑,乃是西洋、交趾、缅甸,还有大明的西南四省。”
王守仁询问:“皇上,有关于西南,臣去一趟?”
“暂时不必。等红薯再普及两年。”皇上的意思,等他去西南看过一次后,再做决定。
费宏询问:“皇上,出兵交趾的事情,可有定下来人选?”
“定下来毛伯温,还是不打仗。然,朕对交趾的管理,有变化。”
皇上要管理交趾?内阁六部一琢磨就明白,皇上这是看到交趾的地理位置。
“朕细看六部整理的案卷。大明读书人大都说,永乐皇帝‘郡县安南’的决定过于草率,说他穷兵黩武,兴师动众仅仅为了给安南一个教训,不负责任……”
“永乐皇帝要实现大明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存在,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必须‘郡县安南’。以交趾为据点,近制暹罗、真腊诸国,远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瓜哇、泞泥……”
这就是永乐皇帝所言:“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
交趾作为一个,肆无忌惮挑战大明宗主国地位的,典型,被兴师问罪,并被纳入明朝的直接管辖之下,这对西洋各国起到杀鸡做猴的警示作用。永乐一朝,永乐皇帝“问罪之师”“安南之鉴”震慑诸国的效果,非常显著。
“朕知道,统治交趾非常困难。当年派去交趾的地方官,大多数来自邻近广西、广东、云南三省,略识文字,冒险深入蛮荒,目的只有一个:发财。”
内阁六部面对皇上的“实话实说”,齐齐沉默。
穷乡恶水出刁民,也出贪官酷吏,这是必然。要不人都朝天下脚下跑?朝繁华的地方跑?
毛纪担忧:“皇上,交趾判出大明,很多原因。朝廷要统治交趾,太难。西南四省本就缺读书人,内地的读书人,连西南四省都不想去,更何况交趾?皇上要等红薯再普及普及,再改革西南四省,是对的。交趾……”
“臣提议,此次出兵,可以先把名份定下来,收复部分土地,委派一两名官员过去,过几年再慢慢收紧。”
蒋冕另有担心:“皇上,奥斯曼使节来大明,南海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阿拉伯人……齐齐要来北京。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提出来
乌列玛神学教授的长袍和缠头——都是“绿色”的。顺天府的衙役们敲锣打鼓地告知北京人,尊重不同国家的不同礼仪,大明带绿帽子的男子最近不得出街……皇上小孩子不懂啊,北京城人一开始都不相信,好嘛,目瞪口呆。
奥斯曼的军队重视掌勺官,掌勺官的大勺和大锅是军队的荣誉。掌勺官的缠头上不是华丽的羽毛装饰,而是一把吃米饭时用的木勺,出行都有专门的护卫,类比军官……轮到老百姓看热闹,皇上惊讶。
皇上和徐景珩念叨:“一把剑对欧洲人有多重要,一把大勺子对奥斯曼人的军队有多重要。”
奥斯曼使节团在驿馆里抱怨说,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几个国家,本是他们的藩属国,他们的阿拉伯商人都和他们哭诉,大明的军队占据那里。
轮到大明的官员震惊,礼部一查,还真有这么回事儿。具体情况是魏国公、严嵩、王宪老将军提供的。
礼部尚书金献民,满心不敢置信:“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皇上一看,眼睛瞪圆。
一百年前马六甲的第四位国王,穆扎法尔莎将伊si兰教封为国教,采用苏丹尊号,与阿拉伯商人、奥斯曼帝国有了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与大明的政治关系开始转淡。
马六甲明里暗里的,属于双重藩属国,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国兴起,它“又”去称臣。最可恶的是,他一面当三重藩属国,他一面请求大明资助,每次朝贡贸易,他们的使节都哭诉穷啊,大明就适当地给予物资啊。
皇上气啊。
又看到,马六甲小国在五十年前遭遇葡萄牙人,国王马哈茂德数次派人向大明和奥斯曼求救。然而大明那个时候,朝贡贸易越发落寞,君臣一起保守治理国家,对海贸和海线都不重视。
奥斯曼人收到消息,咳咳,路途太远,消息一来一去要一年,最快也要大半年,又挨着奥斯曼的苏丹忙着攻打欧洲,一时没顾上。现在可不就顾得上了?
皇上因为这个事情,命令六部再次整合大明和南方藩属国的关系,历朝历代的。包括自大唐时期就有的,阿拉伯商人在南海的踪迹。
这一整合,皇上意识到,事情好像,超出自己的一贯思维。
皇上想起徐景珩问他,交趾投降后,怎么安排,麻利地召集内阁六部。
礼部尚书摆出来案卷。
七位脸色黑黑的阁老们,心情太糟糕,面对皇上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杨廷和愤怒表态:“这马六甲小国太可恶。皇上说得对,不是自己的国土,不用费心。需要费心,就变成自己的国土。”
皇上从善如流:“正是如此。阁老们也不需要担心。如今南海收复,日本和高丽不足为虑,蒙古各部和大明互市,唯一所虑,乃是西洋、交趾、缅甸,还有大明的西南四省。”
王守仁询问:“皇上,有关于西南,臣去一趟?”
“暂时不必。等红薯再普及两年。”皇上的意思,等他去西南看过一次后,再做决定。
费宏询问:“皇上,出兵交趾的事情,可有定下来人选?”
“定下来毛伯温,还是不打仗。然,朕对交趾的管理,有变化。”
皇上要管理交趾?内阁六部一琢磨就明白,皇上这是看到交趾的地理位置。
“朕细看六部整理的案卷。大明读书人大都说,永乐皇帝‘郡县安南’的决定过于草率,说他穷兵黩武,兴师动众仅仅为了给安南一个教训,不负责任……”
“永乐皇帝要实现大明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存在,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必须‘郡县安南’。以交趾为据点,近制暹罗、真腊诸国,远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瓜哇、泞泥……”
这就是永乐皇帝所言:“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
交趾作为一个,肆无忌惮挑战大明宗主国地位的,典型,被兴师问罪,并被纳入明朝的直接管辖之下,这对西洋各国起到杀鸡做猴的警示作用。永乐一朝,永乐皇帝“问罪之师”“安南之鉴”震慑诸国的效果,非常显著。
“朕知道,统治交趾非常困难。当年派去交趾的地方官,大多数来自邻近广西、广东、云南三省,略识文字,冒险深入蛮荒,目的只有一个:发财。”
内阁六部面对皇上的“实话实说”,齐齐沉默。
穷乡恶水出刁民,也出贪官酷吏,这是必然。要不人都朝天下脚下跑?朝繁华的地方跑?
毛纪担忧:“皇上,交趾判出大明,很多原因。朝廷要统治交趾,太难。西南四省本就缺读书人,内地的读书人,连西南四省都不想去,更何况交趾?皇上要等红薯再普及普及,再改革西南四省,是对的。交趾……”
“臣提议,此次出兵,可以先把名份定下来,收复部分土地,委派一两名官员过去,过几年再慢慢收紧。”
蒋冕另有担心:“皇上,奥斯曼使节来大明,南海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阿拉伯人……齐齐要来北京。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提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