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用饭的时候,乔木头兴冲冲地赶回来了,见到家中来了客人,还有些意外,随即便与对方称兄道弟。之后,他又跳下池塘摸了两尾鲜鱼待客。
    乔木头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很魁梧。其黝黑的脸膛上,总是带着几分憨厚的笑容。听说林一是迷路至此,他哈哈大笑了起来,说对方不是好道之人,分明是个游学的书生。若不然,云游之人,哪里有迷路一说呢?
    这哪里还是一个乡下人说出的话?不待林一生出好奇,木头便不打自招了。他的这些见识,皆是来自他的师父。而他的师父在镖局中见识颇广,在十里八村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木头回来后,草舍前热闹了许多。叙话间,午饭已备好了。小饭桌移至篱笆外的树荫下,左望草舍炊烟,右倚碧水池塘,有徐徐的风吹来,使人感到凉爽而惬意。
    两道农家小菜,一大盆鱼羹,木头父子与林一三人相围坐定。老乔带着歉意说粗茶淡饭的不成敬意,又摸出一个酒坛子劝酒,在旁边独自用饭的乔氏亦是抿唇而笑。
    乡下人的酒桌上没这么多的礼数,共饮了一碗酒之后,三人不再客套,大吃大喝起来。
    鱼肉鲜美,汤味醇厚,难得的美味啊!许久未吃过东西的林一,禁不住放开了肚皮,不忘连呼快哉!客人吃出了兴致,使得乔家三口笑容满面,伸箸劝让不停。
    饭后,木头要去邻村有事,要林一在此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再结伴同去镇上。后者无不应从,谢绝了老乔的作陪,独自一人去池塘边的柳树下睡觉去了。
    老乔又去忙活他的鸭棚,乔氏却在门前针补着几件旧衣衫。这夫妇俩手头上闲不住,却又均是一脸安闲的神态。
    农家日子的清闲,是忙在手头,闲在心里。
    躺在柳树荫下的林一转过头来,双手枕后,悠闲地翘起了腿,却是望着垂绦般的柳枝,默默出神……好似那漫天的星光飞坠而下……又化作片片符飞入了他的体内,汇集至识海之中,接着,一个个字符连在了一起……
    树荫下的林一闭上了眼睛,心念一动,那神识深处的文字纷至沓来……
    第四百四十一章 乔家镇
    ……惟斯之妙术兮……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
    这是什么?口诀还是功法?
    ……天不爱道,地不爱宝,吾岂敢藏私。以《洞真经》传世,仆体太上之心,使人人成道,个个归真……
    《洞真经》?这是一篇经文,通篇是大道至理,讲述的是修炼中每一个不同层次的不同感悟。
    ……此之谓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也。修习者须熟记于胸,反复体悟。有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
    经义如此飘渺通玄,这《洞真经》使人一时不明白。而玄天殿至宝,又岂是凡物?无论与否,它存于识海深处,倒不会遗失或者忘却了。
    慢!不同层次的不同感悟?
    双目紧闭的林一,忽而皱起了眉头,细细翻阅着经文。修士修炼的初期,无外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而《洞真经》则是将仙术与修为分为上中下三关。下关乃是借助天地之灵气,扶助胎息,以行炼炁化神之功,分为化神、炼虚、合体三步;中关为梵天四境,上关为洞天三境;而之后,还隐约提到一个罗天境,已是超出三关仙术的范畴。而此篇经文最后署名一个‘奎’字,其意究竟,无从知晓。
    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道法自然,水到渠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
    柳荫尽去,暮色降临,林一兀自闭着双眼,俨如沉睡中。惟有其嘴角在轻轻蠕动,好像在默念着什么,一如梦呓。直至乔木头回转,他才倏忽睁开了眼睛,迷茫的神色中,多了几分清明。
    用罢了晚饭,林一与老乔父子唠了会儿家常,便借口初秋燥热,借了条草席与木头两人一道在池塘边露宿。
    眼下是八月初的天气,一轮新月高悬,夜风送爽,池塘四周虫鸣唧唧,间有流萤闪动,生趣盎然。
    一张草席上坐着两个年岁相仿的人,木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话语声不断。林一则是微笑着,不时附和两句,神色中却若有所思。
    玄天门定不会罢休,黑山宗同样要落井下石,此时的归灵谷说不定已成为了险地,至少,眼下是回不去了。若不然,怕是未至正阳宗便会被人追杀。
    正阳宗又会如何对待自己?不知道。玄天境中,晏起在最后关头的一反常态,使其性情变得莫测起来,亦是使得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若是正阳宗与玄天门真的走到了一起,怕是自己在大夏没有立足之地了!
    琢磨了半晌,算是对《洞真经》略有所知。这部经书对于修为低的人没大用处,反之,修为愈高,将会从中获益愈多。经文中的要义,对那些元婴无望的老家伙来说寓意非凡,说不定有所体悟之下,修为会更上层楼。
    只是,将《洞真经》拱手奉上,便能在正阳宗内寻得一世的安逸?如若这般,倒不如将其送与玄天门,或是将其大白于天下。而余行子与公冶平等人还是不能放过自己,最终,交出身上所有的东西,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