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少府(1/2)
毕竟,朝廷征辟董卓入京为少府一事才刚刚过去没多久。
少府,为朝廷的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在书面上,少府名下掌管了从尚书台到侍中、御史、宦官等大大小小的内朝官员,可实际上,尚书台自光武帝开始就已经完全独立出去,侍中等皇帝的侍从官也不再归少府管辖,御史中丞与尚书令、司隶校尉有“三独坐”之称,少府也管不了,再加上权势滔天的宦官,少府的实际权力已经被架空,沦为了一个荣誉性的职官。
而且相比前汉的少府,本朝的少府在掌控的钱袋子上也缩水了不少。原本天下山川草泽所得的税金是作为“禁钱”收归皇室内帑,由少府掌管的,可是本朝将这一部分“禁钱”也一同纳入掌管天下钱粮财帛的大司农的治下,也就直接断了少府原先的经济来源。再加上,将负责皇家的工程建筑、器械制造的考工转入原本只管天子车马出行的太仆治下,少府手中的资源又少了一半。
少府原本还有六个少府丞负责,本朝省去五个,只留下了一个。后面相继又省除少府麾下的汤官、织室令、上林十池监,胞人长丞、宦者、昆台、佽飞三令等二十一丞。可以说当下的少府职能被不断分割出去,已经残了大半,就算想纯粹保留自己身为皇室的内务总管的职务也是不能够了。
而让董卓这样一个在外领军的大将回京担任这种荣誉职位,当朝诸公的的政治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皇甫嵩和董卓这场将帅不和的口舌之争,终究是在朝廷之上分出胜负。家世人望、功绩威名皆不如人的董卓在朝廷的舆论上可以说是很快就被皇甫嵩给压倒。
一山难容二虎,朝廷之上既然已经下定要力挺主帅皇甫嵩,那么倒霉的就只能够是军功稍逊一筹的董卓了。所以朝廷对于董卓麾下将士的战胜封赏迟迟不至,反而在征召董卓入京一事,显得尤为急切,这也让本来就有心拥兵一方、观望时变的董卓心生警惕起来。
建宁年间,身经百八十战的名将段颎击平凉州东、西两羌,威名震动天下。征召入朝之时,段颎率领五万秦胡之卒,兵马雄壮,威风凛凛,还携带汗血宝马,俘虏万余人,一如前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攻破大宛的故事,回朝献捷,当时汉天子刘宏还亲自下诏派遣大鸿胪持天子节,出京远迎至镐地,慰劳得胜回朝的平叛大军,段颎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可是入朝之后,战无不胜,立下赫赫战功的段颎结局如何呢?身居三公之一太尉高位的他因为发生日食一事,就被弹劾下狱,最后牵扯进了司隶校尉阳球和中常侍王甫的朝廷争斗中,被人落井下石,在狱中遭受诘问责斥,不得不饮恨自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放弃如臂使指的军队,入朝去当一个名誉性的九卿高官,再一不小心卷入波谲云诡的朝廷争斗中,被那些口蜜腹剑的党人、宦官、外戚落井下石,落得一个身首分离、为天下笑的下场,这是董卓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当时接到征辟文书之后就立刻上奏回禀,让主笔的李儒在奏章中指出他麾下士卒对“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的不满愤恨,又特意含蓄提示当下将士们“泣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憨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的现状,最后来了一个总结,点明目前“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
董卓回奏这封的奏章可谓开门见山,也不再是藏着捏着,他直接指出了朝廷封赏不行、麾下将士愤懑不满的现状,又特意提到自己在军中尽得人望,除了得军心的自己,没人能够安抚好麾下这些已经蠢蠢欲动的秦、胡之兵,最后就是告诉朝廷上的诸公,现在的凉州叛乱还没有被平定,自己身负皇恩,只能够奋发用命,致力于兵事,不能够接受征召回京。
董卓有所依仗,也就态度明确,直接点明厉害,拒绝了这一封暗藏凶险的征召文书,而后面鉴于凉州的兵事未定,朝廷之上果然也就没有了后续动作。
事件的风波也就此平息。
可是董卓没想到,这凉州叛军一被击败,朝廷之上针对自己的舆论又再次兴起。并且这一次,朝廷不仅动作迅速,还转变了策略,想要将自己外调,派往并州围剿肆虐郡县的南匈奴叛军。
之前李儒已经跟董卓做过谋划,他们一方要面对当下的处境,有三策可行。其中上策就是驻守三辅,拥兵自重,观望事变,这无疑也是最适合董卓一方的。一方面,董卓出身凉州,在陇西临洮的汉人豪强、羌胡部落之中有着不小的威望,危急之时可以征召凉州的义从兵马,最不济也能够退往凉州保全家族。另一方面,董卓在三辅驻防多年,在军中也经营了不少时日,长安作为汉帝国的西都,位置显赫,关中沃野千里,也是帝王之基,董卓拥兵取之,可成霸业。
为此,董卓在战胜凉州叛军之后,还特意暗中示意李儒从俘虏营中,挑选一些叛军俘虏,化身变成流亡三辅的“流寇”,扰乱郡县,断绝道路,造成地方不靖的局面,以达到养寇自重,挟制朝廷的目的。
至于中策
少府,为朝廷的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在书面上,少府名下掌管了从尚书台到侍中、御史、宦官等大大小小的内朝官员,可实际上,尚书台自光武帝开始就已经完全独立出去,侍中等皇帝的侍从官也不再归少府管辖,御史中丞与尚书令、司隶校尉有“三独坐”之称,少府也管不了,再加上权势滔天的宦官,少府的实际权力已经被架空,沦为了一个荣誉性的职官。
而且相比前汉的少府,本朝的少府在掌控的钱袋子上也缩水了不少。原本天下山川草泽所得的税金是作为“禁钱”收归皇室内帑,由少府掌管的,可是本朝将这一部分“禁钱”也一同纳入掌管天下钱粮财帛的大司农的治下,也就直接断了少府原先的经济来源。再加上,将负责皇家的工程建筑、器械制造的考工转入原本只管天子车马出行的太仆治下,少府手中的资源又少了一半。
少府原本还有六个少府丞负责,本朝省去五个,只留下了一个。后面相继又省除少府麾下的汤官、织室令、上林十池监,胞人长丞、宦者、昆台、佽飞三令等二十一丞。可以说当下的少府职能被不断分割出去,已经残了大半,就算想纯粹保留自己身为皇室的内务总管的职务也是不能够了。
而让董卓这样一个在外领军的大将回京担任这种荣誉职位,当朝诸公的的政治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皇甫嵩和董卓这场将帅不和的口舌之争,终究是在朝廷之上分出胜负。家世人望、功绩威名皆不如人的董卓在朝廷的舆论上可以说是很快就被皇甫嵩给压倒。
一山难容二虎,朝廷之上既然已经下定要力挺主帅皇甫嵩,那么倒霉的就只能够是军功稍逊一筹的董卓了。所以朝廷对于董卓麾下将士的战胜封赏迟迟不至,反而在征召董卓入京一事,显得尤为急切,这也让本来就有心拥兵一方、观望时变的董卓心生警惕起来。
建宁年间,身经百八十战的名将段颎击平凉州东、西两羌,威名震动天下。征召入朝之时,段颎率领五万秦胡之卒,兵马雄壮,威风凛凛,还携带汗血宝马,俘虏万余人,一如前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攻破大宛的故事,回朝献捷,当时汉天子刘宏还亲自下诏派遣大鸿胪持天子节,出京远迎至镐地,慰劳得胜回朝的平叛大军,段颎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可是入朝之后,战无不胜,立下赫赫战功的段颎结局如何呢?身居三公之一太尉高位的他因为发生日食一事,就被弹劾下狱,最后牵扯进了司隶校尉阳球和中常侍王甫的朝廷争斗中,被人落井下石,在狱中遭受诘问责斥,不得不饮恨自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放弃如臂使指的军队,入朝去当一个名誉性的九卿高官,再一不小心卷入波谲云诡的朝廷争斗中,被那些口蜜腹剑的党人、宦官、外戚落井下石,落得一个身首分离、为天下笑的下场,这是董卓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当时接到征辟文书之后就立刻上奏回禀,让主笔的李儒在奏章中指出他麾下士卒对“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的不满愤恨,又特意含蓄提示当下将士们“泣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憨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的现状,最后来了一个总结,点明目前“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
董卓回奏这封的奏章可谓开门见山,也不再是藏着捏着,他直接指出了朝廷封赏不行、麾下将士愤懑不满的现状,又特意提到自己在军中尽得人望,除了得军心的自己,没人能够安抚好麾下这些已经蠢蠢欲动的秦、胡之兵,最后就是告诉朝廷上的诸公,现在的凉州叛乱还没有被平定,自己身负皇恩,只能够奋发用命,致力于兵事,不能够接受征召回京。
董卓有所依仗,也就态度明确,直接点明厉害,拒绝了这一封暗藏凶险的征召文书,而后面鉴于凉州的兵事未定,朝廷之上果然也就没有了后续动作。
事件的风波也就此平息。
可是董卓没想到,这凉州叛军一被击败,朝廷之上针对自己的舆论又再次兴起。并且这一次,朝廷不仅动作迅速,还转变了策略,想要将自己外调,派往并州围剿肆虐郡县的南匈奴叛军。
之前李儒已经跟董卓做过谋划,他们一方要面对当下的处境,有三策可行。其中上策就是驻守三辅,拥兵自重,观望事变,这无疑也是最适合董卓一方的。一方面,董卓出身凉州,在陇西临洮的汉人豪强、羌胡部落之中有着不小的威望,危急之时可以征召凉州的义从兵马,最不济也能够退往凉州保全家族。另一方面,董卓在三辅驻防多年,在军中也经营了不少时日,长安作为汉帝国的西都,位置显赫,关中沃野千里,也是帝王之基,董卓拥兵取之,可成霸业。
为此,董卓在战胜凉州叛军之后,还特意暗中示意李儒从俘虏营中,挑选一些叛军俘虏,化身变成流亡三辅的“流寇”,扰乱郡县,断绝道路,造成地方不靖的局面,以达到养寇自重,挟制朝廷的目的。
至于中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