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驾崩(1/2)
阎行望着天空中灰暗朦胧的月色,心中一时之间也是心绪繁多,感慨万千。
他重生数岁,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努力去适应这个时代,从鲜衣怒马到折节下士,去结交笼络允吾城中的轻侠少年,从隐忍行迹到广结人心,去排挤、清除族中的不安分分子,从观望天下大势,暗中与自家的记忆对比,到推断大势走势,积极投身乱世,搏命厮杀······
他原本想要借着从军东征立下功业,来帮助阎父巩固族中地位,壮大阎家实力,扩大自家在凉州之地、各家之中的名气,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却在关键时刻功败垂成,自己几番辗转之后不得不潜伏在董营之中,敛羽翼,候风时,企图借助董卓的势力,谋取乱世之中的立业之基。
接下来,乱世之中的胜负得失尤未可知,至于归期,就更是遥遥无期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却不知道自己重回到允吾家中的时候,是哪一个冬天了。
只是这一些都不能够跟阎父或者自己的小妹阐明,阎行心中块垒难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呼出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中的心潮激荡之后,才缓缓转身,快步走回房中的案几之后,看着墨迹即将就要干了的书信,再次提笔在最后补上几行。
“男儿立志出乡关,名不成兮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阎行来自后世,所以他的字体沿袭了后世常用的楷体,快速挥毫将字体方正、规矩严整的一首七言诗写完,吹干墨迹,装入信匣之中,开口封上蜡印,挪动步伐,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前面的阎兴。
归期无言,千言万语就在这首诗中了。
···
翌日送走了阎兴等人之后,阎行继续带领着人马操练马术射技,闲暇之时还带着这些董军士卒外出行猎,董黛经过那一夜之后也没有再无端来找自己等人的麻烦,反而是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董家的下人变得更加细心和周全。
时间转眼进入中平六年的五月份,会晤凉州各家、迟迟未归的李儒终于再次露面回到了临洮董家的庄园之中,因为从河东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当今天子驾崩了!
这已经是四月中旬发生的事情了,虽然身在雒阳之中的董旻一得到消息,就第一时间派人前往河东向已经移师河东,准备观望朝中局势再决定是否入并的董卓通报,而董卓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再派人用快马从河东将这一消息传到临洮,虽然其间快马加鞭,没有丝毫耽搁,但是身在临洮中的李儒等人得到消息,也已经是进入五月份了。
消息虽然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字“天子崩,皇子辨即位,事谐速返!”但是李儒亲眼看到之后,就知道汉家的大事就要来了,虽然当今天子在位期间做的荒唐事情比起前面好几任皇帝做过的都要多得的,但是毕竟他已经即位日久,拥有了身为汉室十几代帝王积累下来的威势,还能够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内部,勉强利用中枢位置上的权势维持着这个帝国内部各方势力的平衡。
但是现在,这最后一根稳定朝堂的庭柱已经倒地,汉室这座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摇摇欲坠的庙堂也就要坍塌了,李儒远隔千里都能感觉得到雒阳朝廷之上的刀光剑影,这其中的危险比起战阵上的冲锋陷阵,不知道要凶险多少,庙堂之争,一言不慎就是全族覆灭的下场。
李儒知道,董卓现在的心情定然是即兴奋又紧张,他兴奋自己押对了棋子,又紧张后续事态的变化,所以速召自己回去,商议接下来的大事。
当下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凉州的事宜已经大部分办妥,不管各家的反应如何,李儒知道,自己一方绝不等坐等自己对方上钩,而是要主动出手,先发制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唯强是依的凉州各家才会愿意乖乖地俯首听令,顺从自己的差遣。
所以,从接到消息的当天,李儒就整顿人马,调备马匹、干粮等物,准备隔天一早就即刻出发。
···
远在千里之外的雒阳,事情发展的态势证明李儒的想法还是太过于保守,积弊日久的汉帝国因为天子驾崩一事,就像一名苟延残喘的老人结束了回光返照的症状,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斗争瞬间爆发,汉朝廷进入了走向灭亡的倒计时中。
天子驾崩,首先得到这一消息的,自然是侍候在皇帝身边的小黄门蹇硕,他当时还想要封锁消息,诱使何进入宫,斩杀皇子刘辩的母舅,朝堂中最大的依仗,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然后再趁势拥立刘协为帝。
可惜何进在蹇硕的身边已经埋下了暗子,蹇硕的司马潘隐及时向何进汇报了蹇硕的阴谋,这让何进躲过了一劫,开始躲入军营之中,统领自己的兵马,联合朝廷内外,共同施压,拥立皇子辨即位天子。
先前大将军府已经为皇子辨上位营造了法理上的声势,如今正值其时,皇子辨众望所归,以不容质疑的姿态登上了汉天子的皇位。按照汉家故事,幼主临朝,朝中四世三公、名动海内的袁隗进位为太傅,与外戚的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尚书事务,成为外臣中最有权势的两个人。
何进之前已经和这些世家、党人达成了政治的
他重生数岁,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努力去适应这个时代,从鲜衣怒马到折节下士,去结交笼络允吾城中的轻侠少年,从隐忍行迹到广结人心,去排挤、清除族中的不安分分子,从观望天下大势,暗中与自家的记忆对比,到推断大势走势,积极投身乱世,搏命厮杀······
他原本想要借着从军东征立下功业,来帮助阎父巩固族中地位,壮大阎家实力,扩大自家在凉州之地、各家之中的名气,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却在关键时刻功败垂成,自己几番辗转之后不得不潜伏在董营之中,敛羽翼,候风时,企图借助董卓的势力,谋取乱世之中的立业之基。
接下来,乱世之中的胜负得失尤未可知,至于归期,就更是遥遥无期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却不知道自己重回到允吾家中的时候,是哪一个冬天了。
只是这一些都不能够跟阎父或者自己的小妹阐明,阎行心中块垒难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呼出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中的心潮激荡之后,才缓缓转身,快步走回房中的案几之后,看着墨迹即将就要干了的书信,再次提笔在最后补上几行。
“男儿立志出乡关,名不成兮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阎行来自后世,所以他的字体沿袭了后世常用的楷体,快速挥毫将字体方正、规矩严整的一首七言诗写完,吹干墨迹,装入信匣之中,开口封上蜡印,挪动步伐,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前面的阎兴。
归期无言,千言万语就在这首诗中了。
···
翌日送走了阎兴等人之后,阎行继续带领着人马操练马术射技,闲暇之时还带着这些董军士卒外出行猎,董黛经过那一夜之后也没有再无端来找自己等人的麻烦,反而是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董家的下人变得更加细心和周全。
时间转眼进入中平六年的五月份,会晤凉州各家、迟迟未归的李儒终于再次露面回到了临洮董家的庄园之中,因为从河东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当今天子驾崩了!
这已经是四月中旬发生的事情了,虽然身在雒阳之中的董旻一得到消息,就第一时间派人前往河东向已经移师河东,准备观望朝中局势再决定是否入并的董卓通报,而董卓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再派人用快马从河东将这一消息传到临洮,虽然其间快马加鞭,没有丝毫耽搁,但是身在临洮中的李儒等人得到消息,也已经是进入五月份了。
消息虽然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字“天子崩,皇子辨即位,事谐速返!”但是李儒亲眼看到之后,就知道汉家的大事就要来了,虽然当今天子在位期间做的荒唐事情比起前面好几任皇帝做过的都要多得的,但是毕竟他已经即位日久,拥有了身为汉室十几代帝王积累下来的威势,还能够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内部,勉强利用中枢位置上的权势维持着这个帝国内部各方势力的平衡。
但是现在,这最后一根稳定朝堂的庭柱已经倒地,汉室这座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摇摇欲坠的庙堂也就要坍塌了,李儒远隔千里都能感觉得到雒阳朝廷之上的刀光剑影,这其中的危险比起战阵上的冲锋陷阵,不知道要凶险多少,庙堂之争,一言不慎就是全族覆灭的下场。
李儒知道,董卓现在的心情定然是即兴奋又紧张,他兴奋自己押对了棋子,又紧张后续事态的变化,所以速召自己回去,商议接下来的大事。
当下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凉州的事宜已经大部分办妥,不管各家的反应如何,李儒知道,自己一方绝不等坐等自己对方上钩,而是要主动出手,先发制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唯强是依的凉州各家才会愿意乖乖地俯首听令,顺从自己的差遣。
所以,从接到消息的当天,李儒就整顿人马,调备马匹、干粮等物,准备隔天一早就即刻出发。
···
远在千里之外的雒阳,事情发展的态势证明李儒的想法还是太过于保守,积弊日久的汉帝国因为天子驾崩一事,就像一名苟延残喘的老人结束了回光返照的症状,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斗争瞬间爆发,汉朝廷进入了走向灭亡的倒计时中。
天子驾崩,首先得到这一消息的,自然是侍候在皇帝身边的小黄门蹇硕,他当时还想要封锁消息,诱使何进入宫,斩杀皇子刘辩的母舅,朝堂中最大的依仗,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然后再趁势拥立刘协为帝。
可惜何进在蹇硕的身边已经埋下了暗子,蹇硕的司马潘隐及时向何进汇报了蹇硕的阴谋,这让何进躲过了一劫,开始躲入军营之中,统领自己的兵马,联合朝廷内外,共同施压,拥立皇子辨即位天子。
先前大将军府已经为皇子辨上位营造了法理上的声势,如今正值其时,皇子辨众望所归,以不容质疑的姿态登上了汉天子的皇位。按照汉家故事,幼主临朝,朝中四世三公、名动海内的袁隗进位为太傅,与外戚的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尚书事务,成为外臣中最有权势的两个人。
何进之前已经和这些世家、党人达成了政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