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陛下不能相活邪(2/2)
事,其罪不当死!”
被侍中刘艾的“八议”打断,阎行、段煨也一时噎言,两人面面相觑后,自然是不懂这些律令援引的法理人情,只能沉着脸,听着身边幕僚戏志才、裴辑的人小声地进行解释。
少年天子见此情景,心喜刘艾随机应变、慷慨陈词的同时,也深知自己一方已经扳回局面,开始展现天子威仪,沉声说道:
“诸公,依汉家故事,董承此事,当如何论罪,大可畅言,朕愿恢弘先贤遗德,从善如流!”
天子一言即下,帐中的朝臣自然明白天子的心意,当即引经据典,开始名为论罪,实为开脱的论辩过程。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太仆韩融、太常王绛、卫尉周忠等一众朝臣侃侃而谈,经过一番议政辩论过后,大致也赞同侍中刘艾的说辞,认为将军董承论罪应该削去名爵,剥夺兵权,但是罪不当死,不应遭受大辟刑戮。
阎行这个时候,也弄明白了天子朝臣为赦免董承罪行,而援引的“八议”。
八议者,即周礼中的“八辟”。本朝崇儒尚礼,春秋决狱、引礼入律的先例众多,“八议”也就作为法理,引入到了汉家的律法之中。
“八议”为:一议亲,二议故,三议贤,四议能,五议功,六议贵,七议勤,八议宾。身在八议之中的人,犯罪以后,依照“大罪必议,小罪必赦”的原则,可以额外获得优待,决狱之权也不在掌刑狱案件审理的廷尉手中,而是转到了天子的手上,由天子召开朝议,与公卿大臣一同定罪论处。
董承将女儿进侍给了天子,天子还将董承之女封为贵人,董承的身份摇身一变,已经转变成了天子的外戚,再加上他拥有护卫天子的大功,明显就占了八议之中“议亲”、“议功”两议,可以额外获得优待的特权。
当然,公卿大臣多是饱学之士,为了展现朝堂议政的不偏不倚,除了援引“八议”之外,还援引了“十恶”。
十恶者,一为谋反,二为谋大逆,三为谋叛,四为恶逆,五为不道,六为大不敬,七为不孝,八为不睦,九为不义,十为内乱。
按照“十恶者不赦”的原则,矫诏属于“大不敬”的恶行,不在“八议”赦免的范围之内。
但是矫诏之事,乃是张绣、杨定等人首谋,董承乃是被胁迫起兵,不能以“大不敬”定罪,因此结合八议中“大罪必议,小罪必赦”原则,最终董承之事的论罪结果是,董承死罪可免,只需要交出兵权,剥去官职,作为外戚,他的爵位也依旧可以保留。
段煨暗暗咂舌,心想,自己坐而论道,果然不是这些朝中公卿的对手,须臾之间,不仅将自己咄咄逼人的态势逆转了,还在自己面前,堂而皇之地保下了董承,日后天子寻机再恢复官职,授予兵权,也不过是一纸诏书的事情罢了。
更为严重的是,自己就算有心想要反对,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除非真的与天子朝臣撕破脸皮,当场带兵逼宫兵谏,否则还真奈何不了董承了。
想到这里,段煨将目光转向了阎行,在不知不觉之间,兵马最为强势的阎行,不仅是在兵事上,连在政事上,都已经成为了河东、弘农的主心骨。
阎行看到段煨询问的眼光,他笑了笑,回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
弄明白了天子朝臣搬出来的“八议”之后,阎行也知道今日除非自己强行动用武力,否则还真的没有问罪处斩董承。
但阎行本来就没打算杀一个失去兵马、无足轻重的董承,相反的,董承为了保命,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最蠢的办法,将自己与天子牢牢捆绑起来。
日后不管哪个权臣想要剪除枝叶,彻底掌控天子,对天子外家开刀,那都是必然之事。
到时候,就算是有“八议”的庇护,可被安上“十恶”的罪名,哪里还能够逃得掉。
不过,今日天子和朝臣的表现,也给原本打算化解此事余波,尽快将天子迁往雒阳的阎行敲响了警钟。
已经摆脱李傕控制的天子朝臣,可不甘心再成为某个权臣的傀儡,他们稍得喘息之后,在朝堂上,已经蠢蠢欲动了。
今日,就应当敲打一下少年天子和朝中大臣,给他们一个震慑,免得日后到了雒阳,还妄想着要再生出一些事端来。
阎行心念至此,双目的锋芒瞬间显露,戟指着朝臣中的一人说道:
“此子协助杨定、张绣等人草拟矫诏,不在‘八议’之列,臣请命,以‘大不敬’论罪,即行大辟之刑!”
被侍中刘艾的“八议”打断,阎行、段煨也一时噎言,两人面面相觑后,自然是不懂这些律令援引的法理人情,只能沉着脸,听着身边幕僚戏志才、裴辑的人小声地进行解释。
少年天子见此情景,心喜刘艾随机应变、慷慨陈词的同时,也深知自己一方已经扳回局面,开始展现天子威仪,沉声说道:
“诸公,依汉家故事,董承此事,当如何论罪,大可畅言,朕愿恢弘先贤遗德,从善如流!”
天子一言即下,帐中的朝臣自然明白天子的心意,当即引经据典,开始名为论罪,实为开脱的论辩过程。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太仆韩融、太常王绛、卫尉周忠等一众朝臣侃侃而谈,经过一番议政辩论过后,大致也赞同侍中刘艾的说辞,认为将军董承论罪应该削去名爵,剥夺兵权,但是罪不当死,不应遭受大辟刑戮。
阎行这个时候,也弄明白了天子朝臣为赦免董承罪行,而援引的“八议”。
八议者,即周礼中的“八辟”。本朝崇儒尚礼,春秋决狱、引礼入律的先例众多,“八议”也就作为法理,引入到了汉家的律法之中。
“八议”为:一议亲,二议故,三议贤,四议能,五议功,六议贵,七议勤,八议宾。身在八议之中的人,犯罪以后,依照“大罪必议,小罪必赦”的原则,可以额外获得优待,决狱之权也不在掌刑狱案件审理的廷尉手中,而是转到了天子的手上,由天子召开朝议,与公卿大臣一同定罪论处。
董承将女儿进侍给了天子,天子还将董承之女封为贵人,董承的身份摇身一变,已经转变成了天子的外戚,再加上他拥有护卫天子的大功,明显就占了八议之中“议亲”、“议功”两议,可以额外获得优待的特权。
当然,公卿大臣多是饱学之士,为了展现朝堂议政的不偏不倚,除了援引“八议”之外,还援引了“十恶”。
十恶者,一为谋反,二为谋大逆,三为谋叛,四为恶逆,五为不道,六为大不敬,七为不孝,八为不睦,九为不义,十为内乱。
按照“十恶者不赦”的原则,矫诏属于“大不敬”的恶行,不在“八议”赦免的范围之内。
但是矫诏之事,乃是张绣、杨定等人首谋,董承乃是被胁迫起兵,不能以“大不敬”定罪,因此结合八议中“大罪必议,小罪必赦”原则,最终董承之事的论罪结果是,董承死罪可免,只需要交出兵权,剥去官职,作为外戚,他的爵位也依旧可以保留。
段煨暗暗咂舌,心想,自己坐而论道,果然不是这些朝中公卿的对手,须臾之间,不仅将自己咄咄逼人的态势逆转了,还在自己面前,堂而皇之地保下了董承,日后天子寻机再恢复官职,授予兵权,也不过是一纸诏书的事情罢了。
更为严重的是,自己就算有心想要反对,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除非真的与天子朝臣撕破脸皮,当场带兵逼宫兵谏,否则还真奈何不了董承了。
想到这里,段煨将目光转向了阎行,在不知不觉之间,兵马最为强势的阎行,不仅是在兵事上,连在政事上,都已经成为了河东、弘农的主心骨。
阎行看到段煨询问的眼光,他笑了笑,回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
弄明白了天子朝臣搬出来的“八议”之后,阎行也知道今日除非自己强行动用武力,否则还真的没有问罪处斩董承。
但阎行本来就没打算杀一个失去兵马、无足轻重的董承,相反的,董承为了保命,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最蠢的办法,将自己与天子牢牢捆绑起来。
日后不管哪个权臣想要剪除枝叶,彻底掌控天子,对天子外家开刀,那都是必然之事。
到时候,就算是有“八议”的庇护,可被安上“十恶”的罪名,哪里还能够逃得掉。
不过,今日天子和朝臣的表现,也给原本打算化解此事余波,尽快将天子迁往雒阳的阎行敲响了警钟。
已经摆脱李傕控制的天子朝臣,可不甘心再成为某个权臣的傀儡,他们稍得喘息之后,在朝堂上,已经蠢蠢欲动了。
今日,就应当敲打一下少年天子和朝中大臣,给他们一个震慑,免得日后到了雒阳,还妄想着要再生出一些事端来。
阎行心念至此,双目的锋芒瞬间显露,戟指着朝臣中的一人说道:
“此子协助杨定、张绣等人草拟矫诏,不在‘八议’之列,臣请命,以‘大不敬’论罪,即行大辟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