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衣带诏现风波起(下)(1/2)
这是直扣内心的一击,讨伐李傕的阎行不是辅佐天子的忠臣,难道时下狗苟蝇营的曹操就是能够辅佐天子的忠臣?
刘协沉默了!
他必须承认,在当今的乱世下,若是想要中兴汉室,依靠年幼的自己是做不到的,依靠朝堂上的文治诸公也做不到,自己终究是要如贾诩所言,允许文武兼备的重臣辅政,托以讨贼兴复之效,才有可能中兴汉室的。
这是事实,王允的失败,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这就让少年天子,陷入到了要选阎行,还是选曹操辅政的问题中。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会明里暗里告诉自己,阎行出身边地,浸染胡风,和董卓、李傕等武人无异,有董卓、李傕的前车之鉴在,必须时刻提防着这位窃取权柄的骠骑将军。
而阎行虽然打着中兴汉室、讨伐李傕、收复三辅等幌子,但他诛杀异己、安插亲信、把持朝纲等行为,也时不时在触动着刘协那脆弱的神经。
十六岁的刘协在心里坚信,同出西凉军的董卓、李傕、阎行,本质上是同一类人。
那现在贾诩问自己,曹操会是和阎行不一样的忠臣吗?
从钟繇、丁宫等近臣口中,刘协可以了解到曹操的很多事情。
他的祖父曹腾迎立孝桓皇帝,忠公体国,他的父亲曹嵩位列三公,官至太尉,青年的曹操出仕后不畏权贵,治平济南。讨董之时,他孤军深入,奋战董逆,牧守兖州时,他平定了青徐黄巾、颍川、汝南黄巾。
这一次,也是他主动奉迎朝廷,和实力强横的袁绍相比高下立见,落在天子眼里,这也是忠君报国的一种表现。
在贾诩询问之前,刘协坚信曹操是忠臣。
但在贾诩目光炯炯的询问之后,刘协难以掩饰地动摇了。
曹操除了那些钟繇、丁宫口中的事绩之外,他还驱逐过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屠杀过无数徐方百姓,以言诛杀边让这类兖州名士。
他的事迹很忠君报国,但他的手段也很强势酷烈。
只不过,这种动摇也只是维持了一小会了,刘协连忙就重新坚定了自己的之前的信念。
事已至此,没有可以再让自己犹豫不决的余地。刘协选择相信曹操是汉室的忠臣,能够辅佐自己中兴汉室。
自己也不能接受这种处处遭人监视的高压控制,朝廷也必须迁到成皋以东去,只要先摆脱阎行的控制,刘协才能够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重新启用已经成为外戚的董承为将、提拔忠君的臣子,恢复一些有利于树立天子权威的汉家旧制。
时下不应该去担忧那些不可知的未来,刘协更愿意相信这是贾诩抛给自己的另一个陷阱,他的目光渐渐坚定起来,看着贾诩不容置疑地说道:
“曹兖州其祖费亭侯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父故太尉嵩,恭顺天子,奉公体国,曹兖州其人,有父祖余风,率义兵,诛残贼,功高德广,当为汉室忠臣!”
这一次轮到贾诩沉默了,少年天子的话颇有深意,这让他对天子的少年聪慧感到了惊讶,也对这份聪慧感到了担忧。
有时候,在乱世中的不合时宜的聪慧,往往都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更何况是生在帝王家的少年呢?
刘协眼睛盯着贾诩,当他看到一贯威严睿智的侍中都被自己说得沉默了,心中得意之余,也心动起来。
平心而论,贾诩算不上汉室的忠臣,但也不是逆臣。他为自己说退过李傕麾下的羌胡兵,也庇护过落难的朝臣公卿,或许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但考虑到他在凉人中具有的声望,以及过人的才智,刘协觉得,或许自己可以把他争取过来,最不济,也要让他在衣带诏这件事情上,选择旁观中立。
“侍中公,你曾经帮助朕说退过李贼手下的羌胡兵,也曾庇护过朝中落难的公卿大臣,这一次你又屏退左右后才来见朕,朕知道,你与其他人不同,你心中是有汉室,有朕这个天子的,今夜的事情,朕希望,你能够帮助朕,好吗?”
刘协此时也放下了针锋相对的对立态度,丝毫没有天子的架子和刚才咄咄逼人的气势,仿佛又变成了一个半大的孩子,在苦苦哀求一位长辈襄助自己一臂之力。
贾诩还是没有开言,而是看着少年天子,那严肃的目光,就像是在审视自己做错事的子侄一样。
过了许久,贾诩才重新开声,向天子行礼说道:
“陛下言重了,臣空长马齿,老朽无用,已经帮不上陛下了。但是今夜之事,为了三河治下的百姓,臣却是不能够为陛下隐瞒。臣出任侍中之前,也曾向辅政的骠骑将军承诺,要尽力匡正陛下举止言行上的过失,先前京中大案,已经是臣下的失责。今夜之事,万万不可再任由陛下继续错下去!”
说完之后,贾诩向少年天子行了一礼,拿起御案上的衣带,转身就要离去。
刘协看到自己低声下气的恳求,竟然还被贾诩拒绝了,他一瞬间脸色大变,双手紧紧握了起来,双眸迸射出狠毒的光采,死死盯着贾诩的后背。
犹豫了一会,刘协终究不敢动手杀人夺诏。
贾诩在转身之后,也感觉到了自己身后的目光在一刹那之间也变得冰冷
刘协沉默了!
他必须承认,在当今的乱世下,若是想要中兴汉室,依靠年幼的自己是做不到的,依靠朝堂上的文治诸公也做不到,自己终究是要如贾诩所言,允许文武兼备的重臣辅政,托以讨贼兴复之效,才有可能中兴汉室的。
这是事实,王允的失败,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这就让少年天子,陷入到了要选阎行,还是选曹操辅政的问题中。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会明里暗里告诉自己,阎行出身边地,浸染胡风,和董卓、李傕等武人无异,有董卓、李傕的前车之鉴在,必须时刻提防着这位窃取权柄的骠骑将军。
而阎行虽然打着中兴汉室、讨伐李傕、收复三辅等幌子,但他诛杀异己、安插亲信、把持朝纲等行为,也时不时在触动着刘协那脆弱的神经。
十六岁的刘协在心里坚信,同出西凉军的董卓、李傕、阎行,本质上是同一类人。
那现在贾诩问自己,曹操会是和阎行不一样的忠臣吗?
从钟繇、丁宫等近臣口中,刘协可以了解到曹操的很多事情。
他的祖父曹腾迎立孝桓皇帝,忠公体国,他的父亲曹嵩位列三公,官至太尉,青年的曹操出仕后不畏权贵,治平济南。讨董之时,他孤军深入,奋战董逆,牧守兖州时,他平定了青徐黄巾、颍川、汝南黄巾。
这一次,也是他主动奉迎朝廷,和实力强横的袁绍相比高下立见,落在天子眼里,这也是忠君报国的一种表现。
在贾诩询问之前,刘协坚信曹操是忠臣。
但在贾诩目光炯炯的询问之后,刘协难以掩饰地动摇了。
曹操除了那些钟繇、丁宫口中的事绩之外,他还驱逐过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屠杀过无数徐方百姓,以言诛杀边让这类兖州名士。
他的事迹很忠君报国,但他的手段也很强势酷烈。
只不过,这种动摇也只是维持了一小会了,刘协连忙就重新坚定了自己的之前的信念。
事已至此,没有可以再让自己犹豫不决的余地。刘协选择相信曹操是汉室的忠臣,能够辅佐自己中兴汉室。
自己也不能接受这种处处遭人监视的高压控制,朝廷也必须迁到成皋以东去,只要先摆脱阎行的控制,刘协才能够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重新启用已经成为外戚的董承为将、提拔忠君的臣子,恢复一些有利于树立天子权威的汉家旧制。
时下不应该去担忧那些不可知的未来,刘协更愿意相信这是贾诩抛给自己的另一个陷阱,他的目光渐渐坚定起来,看着贾诩不容置疑地说道:
“曹兖州其祖费亭侯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父故太尉嵩,恭顺天子,奉公体国,曹兖州其人,有父祖余风,率义兵,诛残贼,功高德广,当为汉室忠臣!”
这一次轮到贾诩沉默了,少年天子的话颇有深意,这让他对天子的少年聪慧感到了惊讶,也对这份聪慧感到了担忧。
有时候,在乱世中的不合时宜的聪慧,往往都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更何况是生在帝王家的少年呢?
刘协眼睛盯着贾诩,当他看到一贯威严睿智的侍中都被自己说得沉默了,心中得意之余,也心动起来。
平心而论,贾诩算不上汉室的忠臣,但也不是逆臣。他为自己说退过李傕麾下的羌胡兵,也庇护过落难的朝臣公卿,或许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但考虑到他在凉人中具有的声望,以及过人的才智,刘协觉得,或许自己可以把他争取过来,最不济,也要让他在衣带诏这件事情上,选择旁观中立。
“侍中公,你曾经帮助朕说退过李贼手下的羌胡兵,也曾庇护过朝中落难的公卿大臣,这一次你又屏退左右后才来见朕,朕知道,你与其他人不同,你心中是有汉室,有朕这个天子的,今夜的事情,朕希望,你能够帮助朕,好吗?”
刘协此时也放下了针锋相对的对立态度,丝毫没有天子的架子和刚才咄咄逼人的气势,仿佛又变成了一个半大的孩子,在苦苦哀求一位长辈襄助自己一臂之力。
贾诩还是没有开言,而是看着少年天子,那严肃的目光,就像是在审视自己做错事的子侄一样。
过了许久,贾诩才重新开声,向天子行礼说道:
“陛下言重了,臣空长马齿,老朽无用,已经帮不上陛下了。但是今夜之事,为了三河治下的百姓,臣却是不能够为陛下隐瞒。臣出任侍中之前,也曾向辅政的骠骑将军承诺,要尽力匡正陛下举止言行上的过失,先前京中大案,已经是臣下的失责。今夜之事,万万不可再任由陛下继续错下去!”
说完之后,贾诩向少年天子行了一礼,拿起御案上的衣带,转身就要离去。
刘协看到自己低声下气的恳求,竟然还被贾诩拒绝了,他一瞬间脸色大变,双手紧紧握了起来,双眸迸射出狠毒的光采,死死盯着贾诩的后背。
犹豫了一会,刘协终究不敢动手杀人夺诏。
贾诩在转身之后,也感觉到了自己身后的目光在一刹那之间也变得冰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