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根基,是当务之急。
    余慈近段时间,也在研究宗门传承之事,还从玄黄那边抽了几本相关的书看。
    知道那些门阀大宗,最健康的人才体系,大约是一代、二代的长辈中,有地仙镇压门派气运,再有数位劫法宗师,长年驻扎此界。
    三代、四代修士里面,出类拔萃的也能进入长生境界,再有大量的步虚、还丹修士,作为门派的基石。
    据说,大型宗门每十位还丹修士中,便可稳出一位步虚强者,至于由步虚而成就长生真人的,则是三十取一,再往上的话,就要看机缘了。
    像离尘宗这种,在大宗门中位置比较靠后的,地处偏远,门人弟子少一些,比例要高一点儿,但也有限。
    如此,大型宗门内,外门弟子、入室弟子、核心弟子加起来,总要有三五千人。
    但问题是,每三千六百年的天地大劫到来后,真界中,一众劫修的伤亡率,高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说,五个人里,才能有一人全身而退,其余的要么是身死魂丧,要么是道基损伤。后者想再熬过下一回天地大劫,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大宗门阀很大程度上能够削减损失,可若要维持宗门不衰,基础的弟子还要再多三到五成,才能支应得起这一套进阶体系。
    如若不然,就只能往中小门派里排去了。
    所以说,兴起一个宗门,尤其是夯实大宗根基,绝不是一时之功,而是几代人的积累。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时世间仅有的那些上清遗脉弟子,可以说是最最珍贵的资源。
    当年上清鼎灭,固然大部分弟子都遭了魔劫,但总还有无羽、回风道士的师长这类修士,星散四方。
    一旦汇聚起来,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合适的秘法典籍,膨胀起来也非常快。
    步虚、还丹有个几十人,一两代下去就是几百人;有个几百人,一两代之后就是上千人;以此类推。
    就是紫发道人这样,非上清一脉,却因缘巧合修炼了上清法门的修士,也是难得。
    今日损折一个,未来还不知道会耽搁多少时光,才能再培养出这等修为的弟子。
    如果有可能,余慈真想将所有人都纳入到神主网络中,但那样和灭绝上清传承也没什么差别了……
    想到虚空世界,他心头又是一动。
    上清宗当年遭逢魔劫,真界的基业破败干净,然而其开发的多处虚空世界里,难道就没有一点儿留存?
    就算九幽冥狱这等不太适合居住、修行的世界,只要有一定修为,捏着鼻子,狠下决心,也不是不能活下去。
    当年上清宗数万英才,就没有几个心志坚忍,卧薪尝胆的人物?
    余慈轻敲车壁,思路渐开。
    这么看来,太霄神庭真真是紧要之地,只有占据了那里,才能贯通与几个主要虚空世界的甬道。
    在此之前,不妨多寻找一些流落在外的,就像是紫发道人所遇的那类,还有就是碧霄清谈上,涉及的死星等等。
    当然,虎辇玉舆隐轮之车上显示的“星辰”、“倒影”、“卵石”等对应的目标,也在搜索之列。
    这些,就要分门别类,由信众,或者是影鬼那边去办了。
    当余慈正在为不远的将来而头痛的时候,另一边,某个不修边幅的道士,正伸手挠动歪歪斜斜的发冠,叹道:“上清存神之术,其名中有一个‘神’字,又有‘内感神明’之说,其实是真正不假外求的内修之法,以积精存气为要,运化五内,通达百窍,以致神明。只是他们以上清秘术应敌之时,往往以一驱百,化生万象,勾连天地星宫,召劾神明,生出种种神异之事,为外人所见,才又附会到内修法上。”
    他之所以解释这些,是说给旁边的小道士听。
    “刚刚听你讲起修行法,道爷我可是出了一身冷汗。亏你们师徒两个修炼到这地步,还没走火入魔,以后还是找一找真正精通上清法门的高人,纠正诀要,再修行的好。
    “你师傅现在的问题是,体内魂魄元气的运转自成法度,又精妙纯粹,他死中求活,多赖于斯,至此已是天幸,若再强行改动,万一出了岔子,怕是不妙。”
    小道士早已鼻涕一把泪一把,六神无主:“那……那该怎么办?”
    不修边幅的道人又是叹气,没有直接回答,只对身边其余人道:“今天你们是受了无妄之灾,但能保得命在,已经不错,还是快快离开吧,日后也不要心怀怨愤……喏,一人一件土遁宝衣,每四个时辰可以激发一次土遁之术,遁出千里开外,现在就可以用了。”
    那些人此时已给惊得魂不附体,便是有怨愤之心,也不敢表露出来,有比较会做人的就问:“不知恩公高姓大名,日后必然立起长生牌位,日夜奉香赞礼……”
    “用不着,用不着,你们快走就是,迟恐不及。”
    不修边幅的道士挥动袖子,自生罡风,将几个人远远吹离。
    看那些人四散而去,他又对小道士讲:“我门中与上清一脉有些香火情份,当然,我知道你们不属于上清弟子,可既然修炼了上清法门,我也不好不管不顾,就给你们指条明路。如果你师傅还能醒过来,去投余真人……可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