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2/4)
建筑队会被吴哥这种在工人里有号召力的人架空,起了防备之心,才决心充实自己,开始学习工地上的建筑知识。
一旦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办学校里,肯定无暇他顾,势必要将手中的一部分权力交给吴哥打理。短期还好,但利益动人心,时间长了,谁能保证吴哥不会生出自己的小算盘?
尤晓莺信赖的人不多,除去家里人,真正交心的更是屈指可数。她不想将自己的事业交给家里人帮忙,她珍视亲情,不想有一天会发生为了利益,兄妹感情生出隔阂。
思来想去,唯一可以托付的人,就近在眼前了,方远,是不二人选。
“如果办学校的审批下来了,那现在工地上的事怎么办?”尤晓莺不放过方远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试探地问出口,“你愿不愿意帮我分担?”
方远没有马上回答,皱着眉道:“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顾两头。你就没想过等手里的工程完工了,就不再做工程了?”
“不行!”尤晓莺语气坚决,她有自己的考量,最初选择干建筑,固然是因为知道房地产是未来的暴利行业,但近一年来的心血浇筑,她对这个行业不可能半点感情都没有。
尤晓莺也意识到她表现得太激动了,她试着平心气和地对方远解释:“我想过了既然办学校,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学校的日常开支必需有财力支撑,建筑队是最好的经济来源。而且我们建筑队现在有三百来个工人,我要是撂挑子,队伍准散了,他们的生计也成了问题!”
“好吧,你考虑得比我周到,看来这建筑队还必须红红火火得。”方远揉了揉尤晓莺的脑袋,语气无奈,“放心吧,以后工地上的事我帮你看着些……”
“一言为定!”
☆、第56章 办学(一)
说服魏老师夫妇的过程很顺利,从库区搬出来的孩子们的入学现状让人揪心,虽然现在是暑假,可魏老师已经打听到情况,有近一半的学生在秋季开学将面临失学的危机。
魏老师,姓魏名海,他已经不止一次跑去县教委反应情况了,一直苦无对策。所以几乎是尤晓莺一上门说明缘由,两人就一拍即合,他更是放出豪言:只要能让孩子们上学,让他白干都愿意。
尤晓莺和魏老师,这两个学校的正副校长有了,学校的名字得确定下来。尤晓莺提议,既然明桥小学已经不复存在,为了纪念他们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时光,校名还是叫“明桥小学”。
魏老师夫妻热泪盈眶的样子,尤晓莺就知道她做到了收拢人心的第一步。学校的命名不是最重要的,能给魏海夫妇一个心灵上的寄托也是值得的。尤晓莺不期待办学校能盈利多少,所以更希望每个人都能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为学校添砖加瓦。
有了魏老师的协助,接下来的事情要顺遂多了。学校的选址事宜都得等教委得审批下来,尤晓莺面前还有个难关没有攻克,她就是一个光杆司令,除了魏老师这个马前卒,她还得招兵买马网罗任课老师。
魏老师常年在明桥库区,对安县城里的教师也不了解,更别提他们的目标是退休的老教师了。尤晓莺对教师队伍不熟悉,即使打听到一二就贸贸然地登门拜访也未必会有好结果,必须找个人牵线搭桥。
正好二嫂曾丽就是教师,她年纪和尤晓莺相当,资历相较也浅。尤晓莺寄予厚望的当然不是她,而是二嫂在安县中学当老师的父母。曾伯父虽然不是安县本地人,但他是安县中学数学教研组的组长,在安中教书三十余年不说桃李满门,在安县教育界极有人脉。尽管中学和小学是两个重量级差的远,但他是尤晓莺能想到的最好人选了。
曾伯父在听尤晓莺说明来意后,推荐了两个的人选,只要劝服其中一个,凭他们的号召力其他老师不难找。一个是城一小的退休副校长,胡义,性格刁钻,管理学校的一把好手,但不一定请得来。另一个是城二小的语文高级教师,白老师,待人和善、德高望重,年初刚退休,只要做足诚意请到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曾伯父在最后悠悠地加上一句:一小、二小是县城最好的两所小学,经常在教育资源和地方财政上争苗头,两所学校的老师几乎势成水火,有他没我的状态。
这无疑是出了难题让尤晓莺自己做选择。一个是有管理经验的副校长,另一个是高级教师。
尤晓莺和魏老师商量后决定还是先从一小的胡老校长这边入手试试,他们俩光有一腔热血,都没有管理学校的经验,找个有经验的领路人会稳妥得多。
这位一小的老校长至今还住在五十年代修建的黑暗老旧的筒子楼里,外墙斑驳,狭窄的楼梯勉强容纳两个人通过。尤晓莺和魏老师找到胡校长的住处时简直不敢相信,堂堂一个副校长,几十年的教龄的老前辈,一家人的居住条件会是这样的。
敲门前尤晓莺和魏老师对视一眼,心里对如何说服这位性格古怪的老校长有了些头绪。
开门的是给四十岁上下的大姐,面容和善,在尤晓莺说明来意后,便礼貌笑笑地让两人进屋。
两个大活人在真正踏进屋子,能感受到空间一下子变得狭小,举目四顾,房间里连个能坐下歇脚的位
一旦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办学校里,肯定无暇他顾,势必要将手中的一部分权力交给吴哥打理。短期还好,但利益动人心,时间长了,谁能保证吴哥不会生出自己的小算盘?
尤晓莺信赖的人不多,除去家里人,真正交心的更是屈指可数。她不想将自己的事业交给家里人帮忙,她珍视亲情,不想有一天会发生为了利益,兄妹感情生出隔阂。
思来想去,唯一可以托付的人,就近在眼前了,方远,是不二人选。
“如果办学校的审批下来了,那现在工地上的事怎么办?”尤晓莺不放过方远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试探地问出口,“你愿不愿意帮我分担?”
方远没有马上回答,皱着眉道:“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顾两头。你就没想过等手里的工程完工了,就不再做工程了?”
“不行!”尤晓莺语气坚决,她有自己的考量,最初选择干建筑,固然是因为知道房地产是未来的暴利行业,但近一年来的心血浇筑,她对这个行业不可能半点感情都没有。
尤晓莺也意识到她表现得太激动了,她试着平心气和地对方远解释:“我想过了既然办学校,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学校的日常开支必需有财力支撑,建筑队是最好的经济来源。而且我们建筑队现在有三百来个工人,我要是撂挑子,队伍准散了,他们的生计也成了问题!”
“好吧,你考虑得比我周到,看来这建筑队还必须红红火火得。”方远揉了揉尤晓莺的脑袋,语气无奈,“放心吧,以后工地上的事我帮你看着些……”
“一言为定!”
☆、第56章 办学(一)
说服魏老师夫妇的过程很顺利,从库区搬出来的孩子们的入学现状让人揪心,虽然现在是暑假,可魏老师已经打听到情况,有近一半的学生在秋季开学将面临失学的危机。
魏老师,姓魏名海,他已经不止一次跑去县教委反应情况了,一直苦无对策。所以几乎是尤晓莺一上门说明缘由,两人就一拍即合,他更是放出豪言:只要能让孩子们上学,让他白干都愿意。
尤晓莺和魏老师,这两个学校的正副校长有了,学校的名字得确定下来。尤晓莺提议,既然明桥小学已经不复存在,为了纪念他们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时光,校名还是叫“明桥小学”。
魏老师夫妻热泪盈眶的样子,尤晓莺就知道她做到了收拢人心的第一步。学校的命名不是最重要的,能给魏海夫妇一个心灵上的寄托也是值得的。尤晓莺不期待办学校能盈利多少,所以更希望每个人都能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为学校添砖加瓦。
有了魏老师的协助,接下来的事情要顺遂多了。学校的选址事宜都得等教委得审批下来,尤晓莺面前还有个难关没有攻克,她就是一个光杆司令,除了魏老师这个马前卒,她还得招兵买马网罗任课老师。
魏老师常年在明桥库区,对安县城里的教师也不了解,更别提他们的目标是退休的老教师了。尤晓莺对教师队伍不熟悉,即使打听到一二就贸贸然地登门拜访也未必会有好结果,必须找个人牵线搭桥。
正好二嫂曾丽就是教师,她年纪和尤晓莺相当,资历相较也浅。尤晓莺寄予厚望的当然不是她,而是二嫂在安县中学当老师的父母。曾伯父虽然不是安县本地人,但他是安县中学数学教研组的组长,在安中教书三十余年不说桃李满门,在安县教育界极有人脉。尽管中学和小学是两个重量级差的远,但他是尤晓莺能想到的最好人选了。
曾伯父在听尤晓莺说明来意后,推荐了两个的人选,只要劝服其中一个,凭他们的号召力其他老师不难找。一个是城一小的退休副校长,胡义,性格刁钻,管理学校的一把好手,但不一定请得来。另一个是城二小的语文高级教师,白老师,待人和善、德高望重,年初刚退休,只要做足诚意请到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曾伯父在最后悠悠地加上一句:一小、二小是县城最好的两所小学,经常在教育资源和地方财政上争苗头,两所学校的老师几乎势成水火,有他没我的状态。
这无疑是出了难题让尤晓莺自己做选择。一个是有管理经验的副校长,另一个是高级教师。
尤晓莺和魏老师商量后决定还是先从一小的胡老校长这边入手试试,他们俩光有一腔热血,都没有管理学校的经验,找个有经验的领路人会稳妥得多。
这位一小的老校长至今还住在五十年代修建的黑暗老旧的筒子楼里,外墙斑驳,狭窄的楼梯勉强容纳两个人通过。尤晓莺和魏老师找到胡校长的住处时简直不敢相信,堂堂一个副校长,几十年的教龄的老前辈,一家人的居住条件会是这样的。
敲门前尤晓莺和魏老师对视一眼,心里对如何说服这位性格古怪的老校长有了些头绪。
开门的是给四十岁上下的大姐,面容和善,在尤晓莺说明来意后,便礼貌笑笑地让两人进屋。
两个大活人在真正踏进屋子,能感受到空间一下子变得狭小,举目四顾,房间里连个能坐下歇脚的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