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灯光顿时落到了她白皙的脸上,金色的短发被精心梳理,洒落在了额前,萨尔维慷慨地给了一个大特写,让她自得的表情呈现在了镜头跟前——在现实中看也许过重的妆容,在聚光灯下,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无暇,她大而明亮的眼睛,婉转流动的眼波,那有些窃喜而又高傲的表情……说来也许有些不好意思,但即使是珍妮,也有些呆住了——或者说,就连她,在这一刻也被自己……不,被珍妮.杰弗森……不,被她扮演的玛丽莲.梦露……不,被她自己给迷住了。
    珍妮.杰弗森是个年轻貌美的姑娘,珍妮继承了她的记忆,当然还有她全部的个人财产,也包括她少女时期的照片。她承认珍妮.杰弗森是美的,这些年来,她也精心地养护着这具漂亮的躯体,不过,她始终不能发自内心地把珍妮的外貌和她的人格画上等号,这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但也让珍妮可以客观地面对自己的美丽。她在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漂亮,《prada》里的变身场景,《海盗》中的打斗戏码,甚至是《芝加哥》音乐剧dvd里,洛克希的一些唱段。
    ——为了表演好梦露,她当然也看过玛丽莲的电影,而虽然她是个女人,但珍妮也能欣赏并为玛丽莲的美而迷醉,她觉得可能是因为分辨率的关系,玛丽莲在电影中的美貌,和现代的女演员感觉是有等级上的差别的,也就是说,她不认为当代有什么女演员能在这一点上超过她。超过她那种毫不费力的美貌,即使是平庸的演技也无法损伤的光辉。由她来表演梦露,在风情上她有所疑惑,尤其是在共情空间中,观看自己的演出录像,和玛丽莲的场景进行对比时,珍妮总是能感觉到两者的差距:梦露的风情浑然天成,就像是上帝赐给她的瑰宝,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你的眼睛就是会被她吸走,任何动作由她来做,就是迷人,而你如果轻易模仿,那只能说是东施效颦。
    当然了,人们未必会对照梦露和她来看电影,而且双方在同一个场景里进行演出的对比性画面也并不会太多,所以珍妮不觉得这一点会是极大的障碍,她要演的毕竟不是电影里的梦露,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她——这被她看作是可以接受的遗憾,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萨尔维的剪辑下,不,或者说,在萨尔维的镜头里,在他的目光中,自己会是,自己竟然是……这么的美。
    原版本的《我与梦露的一周》,抛弃了《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选择《当爱误入歧途》,也许有剧情需要的原因,也许也是因为《钻石》一曲里,梦露的服装太有时代特征:粉红色的长手套,已经过时的剪裁,膝盖上还有一个又俗又土的大蝴蝶结——当珍妮在拍摄现场换上这身衣服,揽镜自照时,也不由得哑然失笑,固然她穿来不是特别丑,但珍妮也不觉得自己有多迷人,但在荧幕里……
    在荧幕里,她浑身上下好像都在发光,这不是由聚光灯给予的光芒,而是由内而外,自然迸发而出的一层毫光,在萨尔维的镜头里,她像是最稀世的宝物,像是刚从海中诞生的爱与美之神,她望向镜头的眼神,她的一个微笑,在他流动的镜头里都是这么的美。这种美掀起了波浪,吹动了风声,甚至就像是有形的飓风,从荧幕里直吹出来,让你的眼神忘记了其余所有细节,忘记了电影剧情,忘记了台词,忘记了旋律……让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这纯粹而浓郁的美上,在这一瞬间,观众和镜头背后的人——和这部电影的主宰,似乎达成了共识,建立起了情感上的默契,体会到了创作者在创造这一段时的感觉:她是这么的美,她激发了我,激发了我的爱,我的感情,甚至是我的灵魂。
    而对珍妮来说,这种感觉要更加直接、浓烈和明显,她甚至能感觉得出镜头中的她究竟是哪个她——是扮演着玛丽莲.梦露的她,是漂亮的她,还是注入了灵魂,带着情绪,最真实最鲜活,最本质的她,她能够分辨得出萨尔维在镜头中注入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他爱慕的到底是谁的美丽:是通过她展现出的玛丽莲.梦露,是她经过修饰后的完美外表,还是真正的她,真正的陈贞/珍妮所散发出的神韵,所流露出的表情。
    又一个特写,她的眼睛笑了起来,浅浅的,不那么热烈,这笑意有一丝狡黠——这不是属于梦露的笑,这是属于她的,属于珍妮.杰弗森的表情。
    一个已经被她放弃的问题似乎有了解答:她的直觉从未出错,事实上它一直运转良好,只是萨尔维太善于隐藏,以至于给她的理智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而现在,她已经知道了答案,每一个镜头都在告诉她答案——几乎是尖叫着答案,而无数新的问题,伴随着被这个答案唤醒的一种本能——一种来自灵魂,来自人性的,追求着爱与被爱的本能——一起席卷上了理智的堤防——
    直到镜头从她脸上转开,移到了西蒙扮演的科林身上,珍妮才发觉她已经屏住了呼吸。她茫然地看了萨尔维的方向一眼,庆幸着黑暗的室内环境,让萨尔维没有发觉她的异样——他还在专注地观看着电影,剪影在微光之中,凝固得就像是一尊雕塑。
    电影很精彩,也许确实是奥斯卡级别,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调整,一些配乐没有到位……不过珍妮发现她并不能在这些事情上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