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1/4)
沈采薇并不是心肠很软的人,只是想起这些却也依旧觉得难过至极。战争苦的从来不是那些达官显贵,而是百姓。所以才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沈采蘅不会劝人,只好站在原地拉着沈采薇的袖子,干巴巴的道:“二姐姐,这又不是你的错。”
沈采薇抿了抿唇,摇头道:“我觉得,如今这样的时候,自己很该做些什么、尽一尽心力才是。”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现今的自己能做什么,只好拉着沈采蘅先回去了。
也不知是不是心有灵犀,这时候的李景行亦是因为倭寇的暴行而气愤不已,他少年心性,恨不得去城墙上洒一洒热血。
李从渊看得很不高兴,直言训他道:“你摆出这么一张脸是做什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你懂不懂?”他想了想,左右也是无事,干脆抓了儿子来上课,随口问道,“你以为林总督这几年为什么能坐的这样稳?”
“因为他背后靠着郑家?”李景行本就是快结业的学生,家学渊源又十分用心,故而知道些政事和内情。
“蠢!”李从渊瞥了李景行一眼,直截了当的骂了一句,语气冷冷的反问道,“郑家后边靠着的是圣人,圣人靠着的是谁?还不是官家?”
李景行躬身请教:“还请父亲明示。”
李从渊负手于后,微微仰起头去看窗外的景致。他的笑容被流光一洗,显得有些冷淡,面部弧线就如同刀剑雕刻出来的一样完美无瑕,只听他轻而缓的开口道:“为人臣者,才学品行姑且不论,最先需要知道的乃是上头那边主君是个什么样的人。咱们这位官家,认真说起来只有三个字‘怕麻烦’。”
李景行微微蹙眉,若有所思的模样。
李从渊语声淡淡的接着道:“因为官家怕麻烦,所以许多事干脆就被他推给了朝臣和圣人。那些稍微知道圣意的都不敢给官家找麻烦。林总督缩在江南按兵不动,亦是因为官家不喜大兴兵事。有这么一个官家在,这一次若是不能一举克敌,倭寇的事必会被体贴上意的林总督给压下来。”
李景行品出这话中意,忽而醒过神来抬头去看自己的父亲。
李从渊就立在窗前,一袭宝蓝色底暗紫色团花纹的直裰,目光冷淡中带着几分考校:“你也是读过兵法之人,你觉得这一仗要如何才能取胜?”
李景行站直了身子——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过许多遍了:“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倭寇远到而来,正是气盛之时,现今不能正面力敌,反而应该依据松江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扼守关要,待援军至,正好里应外合,围剿倭寇。”
李从渊点点头:“我估计如今府衙里的几位大人也是如此想的。”他微微一笑,阳光洒在面上,五官轮廓都柔软了许多,可他的言语却依旧锋利宛若薄刃,“不过,倭寇估计也是如此想的。”
李景行到底年轻,听到这话心里一凛,随即便垂了头,认真的道:“还请父亲赐教。”
李从渊往前几步,坐在了书案前,轻声接着道:“倭寇长于水战,船坚而炮利,确实是胜过了如今的江南水军。不过,正所谓有所长必有所短,大船攻势更猛却多是笨重而运转不灵......”
李景行眼睛一亮,会意的接口道:“正可以小船围而攻之。”他举手抚掌,似有所得,慨然的接着说道,“或可加之火攻,如借风势,定可叫那些倭寇有来无回。”
李从渊此时方才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来,欣慰的看着下面的儿子,轻声道:“能够举一反三,你确是长进了不少。兵法一道,万万不可困于书册,而是要灵活运用。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方为上策。”
李景行拱手一礼:“多谢父亲教导。”随即,他又有些迟疑,“如此大事,单单是我和父亲在家中说道确实是无用。至少还要去说服知府大人才是,不知父亲是否有所打算?”
李从渊唇角笑意淡淡,只是垂了眼,浓密纤长的眼睫也垂了下来。他若有所指的道:“不急,知府大人很快便会来此问计。”
李景行对着父亲的崇敬的心情一下子就被冲淡了不少——从来都是帅不过三秒。不装模作样会死吗?连句话都不给人说清楚,是做爹的样子吗?
☆、64
就在此时,还未收到松江消息的京城也是暗潮汹涌。太子这一次忽然吐血昏迷,病重的消息终于再也掩不住了——太子者国之本,一日不安,举国亦是难安。满京城明面上虽是一片寂静,私底下却暗潮涌动,便如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个时候,皇帝却召见了汝阳王的庶子萧远,虽然内中详情众人都不知道。但据说皇帝还特意赐了字:齐光。
“齐光”二字来自于《楚辞.涉江》里面的:“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内中涵义不明而喻。虽然这还只是一次寻常见到的召见,但却是太子病重消息传出之后皇帝第一次召见子侄辈,皇帝之流露出这么一点态度却已经足够了。
一时间,汝阳王府宾客盈门,好在汝阳王府平素低调,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皇后本是陪在太子宫中,听到这消息时淡淡的蹙了蹙纤细的长眉,她眼底熬出来的青黛色显是更重了。她想了想,便令人把了乾元殿
沈采蘅不会劝人,只好站在原地拉着沈采薇的袖子,干巴巴的道:“二姐姐,这又不是你的错。”
沈采薇抿了抿唇,摇头道:“我觉得,如今这样的时候,自己很该做些什么、尽一尽心力才是。”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现今的自己能做什么,只好拉着沈采蘅先回去了。
也不知是不是心有灵犀,这时候的李景行亦是因为倭寇的暴行而气愤不已,他少年心性,恨不得去城墙上洒一洒热血。
李从渊看得很不高兴,直言训他道:“你摆出这么一张脸是做什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你懂不懂?”他想了想,左右也是无事,干脆抓了儿子来上课,随口问道,“你以为林总督这几年为什么能坐的这样稳?”
“因为他背后靠着郑家?”李景行本就是快结业的学生,家学渊源又十分用心,故而知道些政事和内情。
“蠢!”李从渊瞥了李景行一眼,直截了当的骂了一句,语气冷冷的反问道,“郑家后边靠着的是圣人,圣人靠着的是谁?还不是官家?”
李景行躬身请教:“还请父亲明示。”
李从渊负手于后,微微仰起头去看窗外的景致。他的笑容被流光一洗,显得有些冷淡,面部弧线就如同刀剑雕刻出来的一样完美无瑕,只听他轻而缓的开口道:“为人臣者,才学品行姑且不论,最先需要知道的乃是上头那边主君是个什么样的人。咱们这位官家,认真说起来只有三个字‘怕麻烦’。”
李景行微微蹙眉,若有所思的模样。
李从渊语声淡淡的接着道:“因为官家怕麻烦,所以许多事干脆就被他推给了朝臣和圣人。那些稍微知道圣意的都不敢给官家找麻烦。林总督缩在江南按兵不动,亦是因为官家不喜大兴兵事。有这么一个官家在,这一次若是不能一举克敌,倭寇的事必会被体贴上意的林总督给压下来。”
李景行品出这话中意,忽而醒过神来抬头去看自己的父亲。
李从渊就立在窗前,一袭宝蓝色底暗紫色团花纹的直裰,目光冷淡中带着几分考校:“你也是读过兵法之人,你觉得这一仗要如何才能取胜?”
李景行站直了身子——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过许多遍了:“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倭寇远到而来,正是气盛之时,现今不能正面力敌,反而应该依据松江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扼守关要,待援军至,正好里应外合,围剿倭寇。”
李从渊点点头:“我估计如今府衙里的几位大人也是如此想的。”他微微一笑,阳光洒在面上,五官轮廓都柔软了许多,可他的言语却依旧锋利宛若薄刃,“不过,倭寇估计也是如此想的。”
李景行到底年轻,听到这话心里一凛,随即便垂了头,认真的道:“还请父亲赐教。”
李从渊往前几步,坐在了书案前,轻声接着道:“倭寇长于水战,船坚而炮利,确实是胜过了如今的江南水军。不过,正所谓有所长必有所短,大船攻势更猛却多是笨重而运转不灵......”
李景行眼睛一亮,会意的接口道:“正可以小船围而攻之。”他举手抚掌,似有所得,慨然的接着说道,“或可加之火攻,如借风势,定可叫那些倭寇有来无回。”
李从渊此时方才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来,欣慰的看着下面的儿子,轻声道:“能够举一反三,你确是长进了不少。兵法一道,万万不可困于书册,而是要灵活运用。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方为上策。”
李景行拱手一礼:“多谢父亲教导。”随即,他又有些迟疑,“如此大事,单单是我和父亲在家中说道确实是无用。至少还要去说服知府大人才是,不知父亲是否有所打算?”
李从渊唇角笑意淡淡,只是垂了眼,浓密纤长的眼睫也垂了下来。他若有所指的道:“不急,知府大人很快便会来此问计。”
李景行对着父亲的崇敬的心情一下子就被冲淡了不少——从来都是帅不过三秒。不装模作样会死吗?连句话都不给人说清楚,是做爹的样子吗?
☆、64
就在此时,还未收到松江消息的京城也是暗潮汹涌。太子这一次忽然吐血昏迷,病重的消息终于再也掩不住了——太子者国之本,一日不安,举国亦是难安。满京城明面上虽是一片寂静,私底下却暗潮涌动,便如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个时候,皇帝却召见了汝阳王的庶子萧远,虽然内中详情众人都不知道。但据说皇帝还特意赐了字:齐光。
“齐光”二字来自于《楚辞.涉江》里面的:“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内中涵义不明而喻。虽然这还只是一次寻常见到的召见,但却是太子病重消息传出之后皇帝第一次召见子侄辈,皇帝之流露出这么一点态度却已经足够了。
一时间,汝阳王府宾客盈门,好在汝阳王府平素低调,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皇后本是陪在太子宫中,听到这消息时淡淡的蹙了蹙纤细的长眉,她眼底熬出来的青黛色显是更重了。她想了想,便令人把了乾元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