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3)
弱的叫喊声中惊醒过来,想坐起来却发现浑身无力头疼得厉害。守护在床边的母亲,让我别乱动,起身去叫大夫复诊。
我开始思索刚才的恶梦。这个梦从半年前开始,偶尔会在夜里出现纠缠我。说来觉得奇怪,我竟不太记得半年前发生的事。
长姐是已故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是武帝宇文邕的皇儿媳。听她说半年前她因宇文赟辞世,想随其他几位皇后那般到庙里出家,所以去了城外的佛寺拜访。[4]
她说我好玩上街正好遇到她,缠着她带我出城游玩。后来我在城外受寒,大病一场忘却往事。她怕耽误我的病情急速回了城。
现在位的帝王,是年幼北周静帝,虽非长姐所出,但一直挽留她,再加上她还有一幼女需要照料,她便打消出家的念头留在弘圣宫,时常教导静帝。[5]
我一直追问长姐以前的事,觉得她有事瞒我。可她说不记得童年往事的小孩子多得是,让我别老想这些琐事。我又和她说起自己曾做的恶梦,怀疑恶梦与往事有关。她却说我鬼神故事听多了,小孩子不经吓晚上才会恶梦频频。因为这事,绿丫及我身边的丫鬟被禁言好长一段时间。
久而久之,我信以为真。每当恶梦醒来,便会念几句母亲常念的经文,让心平静下来。[6]
母亲带着大夫走到我床前。大夫查看了我的病情,说我服药后出了一身汗,明日会好转。
大夫走后,母亲给我掖着被子,温柔地说:“阿五,什么都不要想,一切有娘在,娘是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我看着母亲,迟疑片刻,轻声问:“长姐回宫了?还有……爹呢?”
母亲拿过绿丫端来的药,喂我服下后,才说:“你姐姐守了你一个下午,眼看宫门快关,所以她走了。你爹之前来看过你,现在他正在书房忙着政务,一会就会过来看你。你爹他,还是疼你的,所以阿五乖乖养病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嗯,阿五知道了。”得到母亲的回答,我乖巧地点头,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
再次醒来已是第二日晌午,我的身体恢复了大半,喝过药膳,和绿丫说出去走走。她让我穿得严严实实生怕我再次受寒,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还派人通知母亲。我并未阻止她,接着走向父亲的书房。
雪已停。厚重的积雪在我走后留下一个个不深不浅的小脚丫印。
书房里只有父亲和清河公杨素。正直不惑之年的父亲皱着眉头不断地在书房走动着,还时不时捻须长叹。
比父亲小上几岁的杨素在一旁,弯腰说:“丞相应当早做决断,把您的小女阿五嫁到王家。”
父亲摇头:“阿五年幼,我于心不忍!”他感到一阵无力,走至一旁的扶椅坐下。
“这可如何是好?”杨素忧心忡忡,上前几步,靠近父亲说:“那日功宴,丞相您问平定司马消难的郑州总管王谊要何奖励。在旁同僚说‘可惜丞相五女中四女已嫁,仅剩小女却未满十岁,郑州总管长子王奉孝却已是少年郎[7],不合婚配’。王谊闻后频频点头……”[8]
父亲忍不住说:“或许王谊喝了美酒醉意朦胧,听不清旁人所说之事,只知礼节性点头。你没看他宴后醉得一塌糊涂吗?”
“可王谊万一听清了呢?若丞相不许联姻,万一他因此而觉得丞相对他不够信任心生不满,公然反对丞相的登基计划,到时候丞相悔之晚矣!况且在场的众多同僚皆有目共睹。若丞相不许,只怕……”杨素适时停下,察看父亲脸色。
父亲闪过恼怒的神色,“都怪那厮多嘴。”他长叹一气:“哎,非要嫁阿五吗?我还想多留她几年!”
杨素一副深有同感的摸样,感叹地说:“哎……儿子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亲站起身拍着杨素肩膀:“杨公深知我心,阿五着实年幼。”
杨素站直身子,话锋一转,又说:“女儿再疼终归还是要嫁人的。早几年晚几年不都一样,不如早早把女儿嫁了,免得再过上几年心中更是不舍。”
父亲瞪了他一眼:“哪里一样!晚几年就可以多留几年。”父亲见杨素一副说错话懊恼的模样,不再恼他,摇摇头接着说:“不若我如三国曹丞相那般。毕竟静帝还很年幼,可等阿五年长些再考虑登基之事。”
杨素脸色大变,极力谏言:“丞相怎可因爱女而误了大事。当下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这三州总管已灭,北方已无人与丞相为敌,北周王室皆被掌控,民心归相,正是您登基称帝的大好时机,丞相怎可放弃……”[9]
“……三国曹丞相正是因没有称帝,被后人诟骂为曹贼,而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则不然,这是为何?实则是无帝王之名,一统南北的行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丞相难道不想一统南北,让百姓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日子,不想被万民敬仰被后世人人颂扬?!丞相,时不待人,日久恐人心生变啊!”杨素说到最后真是苦口婆心。
父亲又是点头又是摇头没有回话,又开始在书房来回走动。
杨素再劝,说得又急又快:“若丞相不登基称帝,静帝并非您的长女所出,他现在对杨家还算客气,那是因为他年幼,等他成长羽翼丰满起来,定会
我开始思索刚才的恶梦。这个梦从半年前开始,偶尔会在夜里出现纠缠我。说来觉得奇怪,我竟不太记得半年前发生的事。
长姐是已故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是武帝宇文邕的皇儿媳。听她说半年前她因宇文赟辞世,想随其他几位皇后那般到庙里出家,所以去了城外的佛寺拜访。[4]
她说我好玩上街正好遇到她,缠着她带我出城游玩。后来我在城外受寒,大病一场忘却往事。她怕耽误我的病情急速回了城。
现在位的帝王,是年幼北周静帝,虽非长姐所出,但一直挽留她,再加上她还有一幼女需要照料,她便打消出家的念头留在弘圣宫,时常教导静帝。[5]
我一直追问长姐以前的事,觉得她有事瞒我。可她说不记得童年往事的小孩子多得是,让我别老想这些琐事。我又和她说起自己曾做的恶梦,怀疑恶梦与往事有关。她却说我鬼神故事听多了,小孩子不经吓晚上才会恶梦频频。因为这事,绿丫及我身边的丫鬟被禁言好长一段时间。
久而久之,我信以为真。每当恶梦醒来,便会念几句母亲常念的经文,让心平静下来。[6]
母亲带着大夫走到我床前。大夫查看了我的病情,说我服药后出了一身汗,明日会好转。
大夫走后,母亲给我掖着被子,温柔地说:“阿五,什么都不要想,一切有娘在,娘是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我看着母亲,迟疑片刻,轻声问:“长姐回宫了?还有……爹呢?”
母亲拿过绿丫端来的药,喂我服下后,才说:“你姐姐守了你一个下午,眼看宫门快关,所以她走了。你爹之前来看过你,现在他正在书房忙着政务,一会就会过来看你。你爹他,还是疼你的,所以阿五乖乖养病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嗯,阿五知道了。”得到母亲的回答,我乖巧地点头,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
再次醒来已是第二日晌午,我的身体恢复了大半,喝过药膳,和绿丫说出去走走。她让我穿得严严实实生怕我再次受寒,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还派人通知母亲。我并未阻止她,接着走向父亲的书房。
雪已停。厚重的积雪在我走后留下一个个不深不浅的小脚丫印。
书房里只有父亲和清河公杨素。正直不惑之年的父亲皱着眉头不断地在书房走动着,还时不时捻须长叹。
比父亲小上几岁的杨素在一旁,弯腰说:“丞相应当早做决断,把您的小女阿五嫁到王家。”
父亲摇头:“阿五年幼,我于心不忍!”他感到一阵无力,走至一旁的扶椅坐下。
“这可如何是好?”杨素忧心忡忡,上前几步,靠近父亲说:“那日功宴,丞相您问平定司马消难的郑州总管王谊要何奖励。在旁同僚说‘可惜丞相五女中四女已嫁,仅剩小女却未满十岁,郑州总管长子王奉孝却已是少年郎[7],不合婚配’。王谊闻后频频点头……”[8]
父亲忍不住说:“或许王谊喝了美酒醉意朦胧,听不清旁人所说之事,只知礼节性点头。你没看他宴后醉得一塌糊涂吗?”
“可王谊万一听清了呢?若丞相不许联姻,万一他因此而觉得丞相对他不够信任心生不满,公然反对丞相的登基计划,到时候丞相悔之晚矣!况且在场的众多同僚皆有目共睹。若丞相不许,只怕……”杨素适时停下,察看父亲脸色。
父亲闪过恼怒的神色,“都怪那厮多嘴。”他长叹一气:“哎,非要嫁阿五吗?我还想多留她几年!”
杨素一副深有同感的摸样,感叹地说:“哎……儿子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亲站起身拍着杨素肩膀:“杨公深知我心,阿五着实年幼。”
杨素站直身子,话锋一转,又说:“女儿再疼终归还是要嫁人的。早几年晚几年不都一样,不如早早把女儿嫁了,免得再过上几年心中更是不舍。”
父亲瞪了他一眼:“哪里一样!晚几年就可以多留几年。”父亲见杨素一副说错话懊恼的模样,不再恼他,摇摇头接着说:“不若我如三国曹丞相那般。毕竟静帝还很年幼,可等阿五年长些再考虑登基之事。”
杨素脸色大变,极力谏言:“丞相怎可因爱女而误了大事。当下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这三州总管已灭,北方已无人与丞相为敌,北周王室皆被掌控,民心归相,正是您登基称帝的大好时机,丞相怎可放弃……”[9]
“……三国曹丞相正是因没有称帝,被后人诟骂为曹贼,而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则不然,这是为何?实则是无帝王之名,一统南北的行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丞相难道不想一统南北,让百姓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日子,不想被万民敬仰被后世人人颂扬?!丞相,时不待人,日久恐人心生变啊!”杨素说到最后真是苦口婆心。
父亲又是点头又是摇头没有回话,又开始在书房来回走动。
杨素再劝,说得又急又快:“若丞相不登基称帝,静帝并非您的长女所出,他现在对杨家还算客气,那是因为他年幼,等他成长羽翼丰满起来,定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