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什么时候想杀我灭口 第82节(2/3)
了风寒,没有几日还真好不了。”阿矜接着开口道。
彼时已近秋,天正好有些凉下来了。本就容易着风寒,淋了雨,就更甚了。
“嗯,奴婢多谢娘娘。”宛音笑着应声道。
宛音说完, 便转身出去了。
阿矜突然想到什么,站起身走到书桌前,将屉子里新绣的龙纹香囊拿出来, 今日就是陆倾淮的生辰了, 她准备等陆倾淮傍晚过来时将香囊给他。
因着入秋应州饥荒, 官员贪腐的事, 陆倾淮着令,生辰,便不大办了。而他近几日,都在处理这事,听闻前几日,还在御史台动了怒。
“娘娘。”过了一会儿,宛音便换了干的衣裳过来了。
“册封礼就定在十一月中,近来几日,宫闱局的人是跑了一趟又一趟,内宫局的账簿娘娘也学着看了,看来到十一月中为止,娘娘是没得歇了。”宛音有些关切地喃喃了几句。
“反正平日里也都无事,学着些也好。至于宫闱局,宫闱局令都是将事情安排好了再过来问话,只不过是点头摇头的事罢了,没什么累的。”阿矜应道。
宫bbzl闱局令二人,宫闱局丞三人,倒也还都是脚踏实地干事的人。册封礼的事,都是事无巨细的安排好了才过来同她禀告,仔细地问她还有何地方不满意。
其实对于内廷册封,阿矜懂的倒是不多,陆倾淮之前怕阿矜为难,宫闱局报到她面前时,还会过一遍唐祝的手。
唐祝如此心细之人,过了一遍他的手,即便有再小的错漏,也没有了。
“今日是陛下的生辰,我答应了陛下要给他煮寿面,你随我去厨房,给我打下手吧。”阿矜看了一眼外头,觉得时辰差不多了,开口道。
“嗯,好。娘娘要用的东西奴婢都已经备下了,娘娘过去就行。”宛音接着应道。
——
御书房。
雨下得突然,唐祝正在御书房内磨墨。这几日天正好,不冷也不热的,如今秋雨一打,想来天就要凉下来了。
崔风遥是一早就过来了的,坐在下座,同陆倾淮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其实唐祝挺看不透崔风遥的。
这人的城府有多深,他都没个定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若当初他站在厉君越的那头,指不定,这江山,怕是要改姓厉,甚至改姓崔也未可知。
意识到自己想远了,唐祝轻轻摇了摇脑袋,继续磨墨。
“应州饥荒,刺史贪腐,御史台吵了两日都没推出个人来,真是无用。”陆倾淮这话虽是淡淡的,但若底下站着御史台的人,估计要狠狠地捏一把汗。
这应州,可不是个什么好地方,边近蛮夷,因着前几年陆倾淮带兵打了胜仗,投了降书,近几年才安宁些。不过比起其他州界,属实算不上太平。今年夏日里涝灾不断,导致秋收粮食紧缺。起先运了五万石粮食过去赈灾,谁曾想,应州刺史与底下官员勾结,竟吞了大半的粮食,私以高价售于百姓。
应州离皇城远,加之当地官员贪腐已是见怪不怪,官官相护。消息传回皇城的时候,已经过了半月有余。
御史台那些人,深知应州那些人都是些地头蛇,土皇帝,若是应了这差事,等同于进了贼窝,着实不好办呐。所以,个个都在推诿,以至于吵了两日都无定论。
崔风遥拿起茶盏喝了一口,将嘴角的茶沫抿了,接着才出声道:“陛下,应州案,微臣心中,倒是有一人选。”
陆倾淮此时正用朱笔批折子,窗外的秋雨不大,只是凉气从窗棂渗进来,凉嗖嗖的。
陆倾淮抬眼看向崔风遥,示意他接着说。
“朝议大夫李疏鸿。”
崔风遥的话音刚落,唐祝愣了一下,陆倾淮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情绪,轻淡地问了一句:“为何是他?”
“微臣前段时日同徐大人共事,李疏鸿从旁协助。微臣发觉,李疏鸿熟知南锦律,为人严谨通透。徐大人严苛,微臣竟也听他夸赞过李疏鸿几句。”
“微臣觉得,是个可用之人。不如,此次应州饥荒贪腐案让他去试试。若是成了bbzl,便可破格入御史台。若是不成……”崔风遥话到这就顿住了,未再继续。
崔风遥的意思,很明白了。若是能成,功成名就,是他自己的造化。若是不能,也就是一个新提拔上来的人,不会丢了朝廷的颜面。
唐祝听完这话,手上磨着墨,低眉,用余光看了一眼陆倾淮。陆倾淮慢条斯理地将那份折子批好,将笔架到笔枕上。
“也好。”陆倾淮应声道。
崔风遥像是知晓他会应承一般,掀了红色官服起身,拱手应声道:“那微臣,便将陛下的口谕带到御史台了。”
“等等。”陆倾淮接着开口。
崔风遥正欲后退的脚步一顿,抬眼看向陆倾淮。陆倾淮并未看他,只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拨动了一下窗棂,接着开口道:“怀远的伤,好的差不多了,让他同去吧。”
唐祝磨墨的手顿住了。
顾怀远是陆倾淮的心腹,若是让他同去,岂不是明着告诉所有人,陆倾淮想保李疏鸿。不过,李疏鸿这人,确实不错,若是折在应州了,也的确可惜。
崔风遥
彼时已近秋,天正好有些凉下来了。本就容易着风寒,淋了雨,就更甚了。
“嗯,奴婢多谢娘娘。”宛音笑着应声道。
宛音说完, 便转身出去了。
阿矜突然想到什么,站起身走到书桌前,将屉子里新绣的龙纹香囊拿出来, 今日就是陆倾淮的生辰了, 她准备等陆倾淮傍晚过来时将香囊给他。
因着入秋应州饥荒, 官员贪腐的事, 陆倾淮着令,生辰,便不大办了。而他近几日,都在处理这事,听闻前几日,还在御史台动了怒。
“娘娘。”过了一会儿,宛音便换了干的衣裳过来了。
“册封礼就定在十一月中,近来几日,宫闱局的人是跑了一趟又一趟,内宫局的账簿娘娘也学着看了,看来到十一月中为止,娘娘是没得歇了。”宛音有些关切地喃喃了几句。
“反正平日里也都无事,学着些也好。至于宫闱局,宫闱局令都是将事情安排好了再过来问话,只不过是点头摇头的事罢了,没什么累的。”阿矜应道。
宫bbzl闱局令二人,宫闱局丞三人,倒也还都是脚踏实地干事的人。册封礼的事,都是事无巨细的安排好了才过来同她禀告,仔细地问她还有何地方不满意。
其实对于内廷册封,阿矜懂的倒是不多,陆倾淮之前怕阿矜为难,宫闱局报到她面前时,还会过一遍唐祝的手。
唐祝如此心细之人,过了一遍他的手,即便有再小的错漏,也没有了。
“今日是陛下的生辰,我答应了陛下要给他煮寿面,你随我去厨房,给我打下手吧。”阿矜看了一眼外头,觉得时辰差不多了,开口道。
“嗯,好。娘娘要用的东西奴婢都已经备下了,娘娘过去就行。”宛音接着应道。
——
御书房。
雨下得突然,唐祝正在御书房内磨墨。这几日天正好,不冷也不热的,如今秋雨一打,想来天就要凉下来了。
崔风遥是一早就过来了的,坐在下座,同陆倾淮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其实唐祝挺看不透崔风遥的。
这人的城府有多深,他都没个定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若当初他站在厉君越的那头,指不定,这江山,怕是要改姓厉,甚至改姓崔也未可知。
意识到自己想远了,唐祝轻轻摇了摇脑袋,继续磨墨。
“应州饥荒,刺史贪腐,御史台吵了两日都没推出个人来,真是无用。”陆倾淮这话虽是淡淡的,但若底下站着御史台的人,估计要狠狠地捏一把汗。
这应州,可不是个什么好地方,边近蛮夷,因着前几年陆倾淮带兵打了胜仗,投了降书,近几年才安宁些。不过比起其他州界,属实算不上太平。今年夏日里涝灾不断,导致秋收粮食紧缺。起先运了五万石粮食过去赈灾,谁曾想,应州刺史与底下官员勾结,竟吞了大半的粮食,私以高价售于百姓。
应州离皇城远,加之当地官员贪腐已是见怪不怪,官官相护。消息传回皇城的时候,已经过了半月有余。
御史台那些人,深知应州那些人都是些地头蛇,土皇帝,若是应了这差事,等同于进了贼窝,着实不好办呐。所以,个个都在推诿,以至于吵了两日都无定论。
崔风遥拿起茶盏喝了一口,将嘴角的茶沫抿了,接着才出声道:“陛下,应州案,微臣心中,倒是有一人选。”
陆倾淮此时正用朱笔批折子,窗外的秋雨不大,只是凉气从窗棂渗进来,凉嗖嗖的。
陆倾淮抬眼看向崔风遥,示意他接着说。
“朝议大夫李疏鸿。”
崔风遥的话音刚落,唐祝愣了一下,陆倾淮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情绪,轻淡地问了一句:“为何是他?”
“微臣前段时日同徐大人共事,李疏鸿从旁协助。微臣发觉,李疏鸿熟知南锦律,为人严谨通透。徐大人严苛,微臣竟也听他夸赞过李疏鸿几句。”
“微臣觉得,是个可用之人。不如,此次应州饥荒贪腐案让他去试试。若是成了bbzl,便可破格入御史台。若是不成……”崔风遥话到这就顿住了,未再继续。
崔风遥的意思,很明白了。若是能成,功成名就,是他自己的造化。若是不能,也就是一个新提拔上来的人,不会丢了朝廷的颜面。
唐祝听完这话,手上磨着墨,低眉,用余光看了一眼陆倾淮。陆倾淮慢条斯理地将那份折子批好,将笔架到笔枕上。
“也好。”陆倾淮应声道。
崔风遥像是知晓他会应承一般,掀了红色官服起身,拱手应声道:“那微臣,便将陛下的口谕带到御史台了。”
“等等。”陆倾淮接着开口。
崔风遥正欲后退的脚步一顿,抬眼看向陆倾淮。陆倾淮并未看他,只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拨动了一下窗棂,接着开口道:“怀远的伤,好的差不多了,让他同去吧。”
唐祝磨墨的手顿住了。
顾怀远是陆倾淮的心腹,若是让他同去,岂不是明着告诉所有人,陆倾淮想保李疏鸿。不过,李疏鸿这人,确实不错,若是折在应州了,也的确可惜。
崔风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